三從、四德、五裡霧丨龔鵬程

2021-02-23 詩書禮樂

近日有人提倡她所以為的傳統女德,導致有人痛加反對,並因而詬病傳統。但傳統的女德女教到底是怎樣的?

 

何謂女德?

 

古代對女人的要求,概括為四方面:德、言、容、功。《周禮•天官•九嬪》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後人說女人要有「三從四德」,指的就是這四樣。希望女人要漂亮、會打扮;言語得體,又有手藝,還有涵養。

 

現在講婦德的人,似有道德偏執,忘了婦容、婦言、婦功。

 

由於現在有人這樣偏執地宣揚婦德,所以許多朋友又去罵古人,說他們是把古代「三從四德」這種封建糟粕又搬出來了。

 

何謂三從四德?

 

其實批評者大抵根本不曉得四德就是婦容、婦言、婦功、婦德,所以亂罵。

然後大家又痛罵「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種「三從」說抹殺了女人的自主性。

 

五四運動以來,一方面大家不讀書,一方面有人故意曲解,所以講得好像三從四德有什麼大罪過、怎麼樣束縛了女人似的。《後漢書‧張楷傳》說:「性好道術,能作五裡霧。」當年反傳統諸公造作出來的迷霧,可比張楷還厲害呢,把人搞得現在還在迷迷糊糊中。

 

實則「三從」之說出於《儀禮•喪服•子夏傳》。講什麼呢?是解釋喪服制度的。父親死了,未嫁的女孩要為父親服斬衰(把粗麻布斬裁做成上衰下裳);若已嫁,夫死,妻為丈夫服斬衰,三年。假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兒子跟著她。如繼父死,兒子要為他服喪一年。此時妻子也同樣服喪一年。這就叫做「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為什麼兒子要替繼父服喪一年呢?《傳》說:丈夫死了,妻子年輕、孩子年幼,孩子隨著母親嫁人。繼父用他的錢財撫養小孩,讓他可以祭祀父祖,盡了做繼父的道理。這孩子當然要服齊衰一期。而由於妻子不是原配,這時妻子便跟孩子同樣只服喪一年即可。

 

道理就這麼簡單,而且通情達理。結果竟被汙名化、潑髒水,真不知從何說起。

 

不但這句話不歧視女性、不束縛女性,整篇《儀禮•喪服》還明確主張可以改嫁,而且強調夫妻一體:「何以期也?與尊者一體也。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

 

大罵「三從」的人,看重的是那個「從」字。以為這個字就顯示了古代要求女人順從、服從的男權暴力。不知道「妻」字從來都解釋為「齊」,妻子之地位與人格是與夫等齊的,所以說「夫妻一體」。《儀禮•喪服》還有一句話說「夫妻姅合」,指夫妻兩人合起來才成為一個整體。

 

男女授受不親?

 

近人已不熟悉這些觀念,並在現代意識底下有意地曲解,遂常得出古代女人受壓迫,生活侷限於閨門之內、禮教之中的印象。

 

這些印象,深中人心,歷有年所,且頗符社會革命之需、女權運動之用。因此也很少人能發現它們只是一批畫歪了的臉譜,與古代婦女實際的生活大有距離。

 

所以我們有許多關於古代女人受束縛的神話,例如說女人都關在閨房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男女授受不親,頭臉若被男人看見就得嫁給他之類。

 

宋代王楙《野客叢書》已論證過古代男女相見本不防嫌:「古者男女間以故相見,亦不問親疏貴賤。田延年以廢昌邑事告楊敞,敞懼,不知所云,延年起更衣,敞夫人遽從東廂謂敞云云。延年更衣還,敞夫人與參語,曾以不為嫌。豈惟常人,雖至尊亦莫不然!」(卷一‧古者男女相見無嫌)

 

卷十五又說女人賣酒,「即卓文君當壚之意。晉人阮氏,醉臥酒壚婦人側;司馬道子於園內為酒壚列肆,使姬人酤鬻酒餚是矣」。女人開店,自古已然。

 

女人不只出來做買賣,還出來玩。社會上女人往往「擬飾娼妓,交結姏媼,出入施施無異男子」(客座贅語‧卷一),跟現在其實差不多。至於婦女結社,現在發現最早的資料是北朝東魏武定三年。敦煌遺書還有兩件唐五代的「女人社」社約文書。宋元明清女人結社,則廣及宗教、技藝、經濟、遊戲等各方面。

 

風俗如此,世家大族反過來要求其女性謹守禮法門風,當然也很常見。但這不是因為世家大族女子願意被道德禮法束縛,乃是因為守禮愈謹,頭臉愈不易被人窺見,愈能在婚媾市場上博得高價錢,身價會愈高、聘娶的對象會愈好,「世希難得之貨」嘛!  

 

可是,所謂守禮謹嚴也者,實況如何?天曉得。分香納履、待月西廂,各種傳奇故事、筆記小說中,故事可多著哪。但實跡雖然如此之多,表面上卻仍要維持著一個禮法門風的形象,嫁娶雙方才會滿意,嫁者得了實利、娶者滿足了虛榮。

 

這實利與虛榮,就是生活社會實然的邏輯。在心理上也獲得了符合正義滿足了倫理規範的道德感,因此大家才會心照不宣、樂此不疲。

 

但是,這樣的遊戲,不是人人玩得起的,也不是人人有資格玩的。世家大族可以這樣規範其族中婦女,其族中婦女也樂於配合,表演著禮法門風(請注意禮法門風的表演性質),可是一般庶民卻無力如此。家中貧窘,恃手而活,僅靠男人工作,豈足以養家活口?女人都不免要出來工作,誰又能在家知書達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來賣茶、賣酒、賣衫布、賣胡粉,又怎能男女授受不親,頭臉不輕易讓人得見?

 

換言之,傳統上對女人主要不是束縛、壓迫的。現實生活非常殘酷,對女人的保護、尊重,常有不理想之處,確實也是常有的是。但從《周禮》《儀禮》所提倡的意識、所設計的制度看,並不是處心積慮在打壓女性。社會真實的生活,更不是「順從幽閉」那樣的神話。

 

儒家禁慾嗎?

 

想像古代幽閉、壓抑女人,同時也就痛罵儒家的貞潔觀。說儒家反對男女自己自由交往,禁慾、樹貞節牌坊。

 

其實恰好相反,儒家是強調男女交往的。《詩經》開篇就歌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禮》甚至設了個官叫媒氏,推動此事:「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罰之。」這就是現在仍廣泛流行於各地的三月三上巳活動。許多人還以為這是少數民族風俗呢,不知本是儒家舊制。《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舞雩,也與此有關。據《西京雜記》說重陽同樣具此功能:「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因是制度,故官府會予以推動,不只理論提倡而已。《癸辛雜識續集》載:「南丹州男女之未婚嫁者,於每歲七月,聚於州主之廳,鋪大球於地。女衣青衣大袖,用青絹蓋頭,手執小青蓋。男子擁髻,皂衣皂帽。各分朋而立。既而左右隊長,各以男女一人推僕於球。男女相抱持,以口相呵,謂之『聽氣』。合者即為正偶。或不合,則別擇一人配之。「

 

這是典型的「送作堆」,乃該地之正式婚制。女人用頭蓋遮住頭臉,是避免男方以貌取人,要全憑擁抱親吻以定合否。想結婚,而又無交往能力或機會者,以此法令其有配,取不以目,而聽之以氣,未嘗不是個好辦法。

 

正因儒家是鼓勵「窕窈淑女,君子好逑」的,所以官府也積極促進男女匹配,提供男女交往空間。

 

宋明理學家反對情慾?

 

近人不知這些,所以又常痛罵宋明理學家要求人禁慾。

 

不知儒者闡揚良知,即取義於好色。《傳習錄》捲上載陽明語:「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大學》說:『如好好色。』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後,別立個心去好。」

 

這是重新回到《大學》,講好色,再從人之好色來闡發知行合一。好色與惻隱辭讓之心,俱為人之良知良能。故好好色即可以說明知行之合一,惡惡臭,也可以說明羞惡之心。這是孟子「形色,天性」之說的發揮。

 

當時另有一批言論,則上溯於孔子 「如好好色」之說。如《情史‧序》云:情始於男女,而「流注於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故「《易》尊夫婦、《詩》首關雎、《書》序嬪虞之文、《禮》謹聘奔之別、《春秋》於姬姜之際詳然言之」。

 

這些文獻有三個重點:

一、正面肯定人之好色。對美色之愛好,被視為是最真誠的表現,所謂「好好色」。故對美色不必避忌屏絕,也不以為好色之心是應該遏抑的。

二、強調男女性事為一切倫理之基點,故應擴充此好色之心,所謂「如好好色」。

三、情慾倫理學並不鼓吹縱慾,仍是克己復禮式的,反對蕩情,主張情要能發而中節。因此它反而與漢人的講法頗為接近。

 

不過,漢代儒者論性,偏於陰陽交接理論的說明,成為房中性學。明代則比較偏於以具體事例來借事顯理,敘男女交合房中之事,以申情慾倫理學之要,故常借小說戲曲來表達。

還有一類,則是從氣、從情上說。這可以王夫之為代表。

 

王詩常涉及男女愛情,而且含有性意象。巫山雲雨,女憐楊柳倒根栽、男傷筦簟有餘清。

如此言情,與其心性論有關。他《尚書引義》說:「形者,性之凝。色者,才之撰也。有形斯以謂之身,形無有不善,身無有不善。」

 

形色、氣稟既然都是善的,人因形色之需而形成的過惡,便非形色本身的問題,而是形色在與物相交際時,處理不當所致:「故好貨好色不足以為不善。貨、色進前,目淫不審而欲獵之,斯不善也」。這是從氣上說形色之善,認為好色並不是不好的。

 

接著他又從情上說。謂「性自行於情之中」「性以行於情才之中」。情不是性,但性行於情之中,情之重要可知。

 

再次, 「人苟無情,則不能為惡,亦且不能為善。」不僅偏於從情可為善這一面說,而且一切功夫都著在情上,心性論事實上就成了情論。

 

大罵宋明理學的人,對這些情色與心性論之討論,當然又都是不明白的。

 

現在大家一方面感嘆禮崩樂壞,一方面又學著五四以來的聲口,大罵禮教。習慣性懶惰、習慣性偏執,對禮樂的內容、女教的實情,不肯稍作瞭解。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自認為有責任呢!

詩禮春秋

丨為中國讀書人設計服裝丨

相關焦點

  • 當代通儒龔鵬程告訴你哪些文章改變了中國歷史
    龔鵬程曹丕《典論•論文》曾說:「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 公民四德「三字經」,童心向黨慶六一
    四川新聞網眉山6月1日訊(金花鄉 沈建新 文/圖) 2019年5月31日上午8時30分,金花鄉中心小學第七屆「童心向黨」藝術節暨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如期開幕;作為活動特邀節目,金花鄉關工委、團委組織準備的「公民四德三字經朗誦」壓軸出演。
  • 2016山東省「四德」健身廣場舞大賽網上展播投票啟動
    「四德」健身廣場舞大賽今天正式進入網上展播投票階段。  大賽自今年5月份啟動海選徵集以來,得到了全省廣大廣場舞愛好者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全省上下掀起了創編、學跳「四德」廣場舞的熱潮。經組織推薦和自薦,共有126支代表隊參加了海選徵集,通過大賽組委會的初審,擇優選取35支代表隊進行網上展播投票。7月11日12時,大賽如期啟動網上展播投票階段,並開設電腦投票和手機投票兩種途徑。
  • 2020年煙臺市善行義舉四德榜
    【編者按】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以建好用活善行義舉四德榜為抓手,廣泛開展各級善行義舉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評選活動,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濃厚社會氛圍。
  • 丨龔鵬程
    三屍,又稱三蟲,據說上蟲居住在上丹田,名彭倔,色白而青,使人嗜欲痴滯,又伐人眼。中蟲住中丹田,名彭質,色白而黃,使人貪財,好喜怒,濁亂真氣,魂魄失常。下蟲居下丹田,名彭矯,色白而黑,使人耽酒好色,伐人胃命。因三蟲都姓彭,所以又稱為三彭。道教人士認為這三蟲不但會作祟讓人速死,更會窺人罪過,每逢庚申日就上天去打小報告。因此想修煉成仙的人,必須要「守庚申」「殺三屍」。
  • 【出彩河南公安】許昌市公安局成功舉辦「四德講堂」活動
    近日,許昌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市局二樓會議室舉辦了「四德講堂」活動,局直各單位領導和民警代表5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的主題是「學習十九大,踐行價值觀」,目的是為全體民警搭建一個新的思想道德建設平臺。  此次「四德講堂」共分為「學道德、學榜樣、講故事、誦經典、送吉祥」五個環節。
  • 他們被評選「四德之星」
    近日,為促進「四德工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道德模範的引領作用,淄博高新區銀泰社區於2019年12月底在轄區內組織開展「四德之星」模範評選活動。社區將在善行義德四德榜和社區宣傳欄公示「四德之星」模範當選人員及事跡,接受群眾監督。社區並為榮獲2019年度第一屆「四德之星」及「和諧家庭」的個人及家庭,發放榮譽證書及家庭故事剪紙作品。同時,在2020年新年伊始,銀泰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嶽榮帶隊為轄區榮獲「誠德之星」的沿街商鋪送去了一份不一樣的新年禮物,為商鋪懸掛「誠德之星」銅牌,既是肯定店鋪的誠信經營,也是肯定店鋪對社區建設的大力支持。
  • 廣西柳州監獄舉辦「四德宣講」之離退休人員抗「疫」故事主題講述會
    民主與法制網廣西訊(通訊員汪紅豔) 2020年12月1日,柳州監獄在機關辦公大樓六樓會議室舉辦「四德宣講」之離退休人員「抗疫」故事主題講述會。監獄各黨支部負責人和各單位代表,監獄團員青年及志願者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社區開展「四德、四好、四美、四創」女職工故事競賽
    9月11號,由勝利農場社區第二居民委舉辦的開展「四德丶四好丶四美丶四創」女職工故事競賽在社區會議室舉行,來自轄區各行各業的50餘名女職工代表歡聚一堂,深情講述著她們親身經歷或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
  • 新安縣稅務局:開展「弘揚四德 和合樂稅」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活動
    為傳承中華優秀美德、大力弘揚文明新風,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近日,新安縣稅務局開展「弘揚四德,和合樂稅」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活動。活動在青年幹部代表唱響《公民道德歌》中拉開帷幕,共分為唱歌曲送祝福、看短片揚美德、學典型優服務、評先進傳能量、談感悟踐初心等五個環節。
  • 萱草花(黃花)之「四德」 ——寫在增選黃花為市花之際
    縱觀我國一百多個城市中,有二個以上市花的就有二十多個,甚至還有一個城市有三個市花的。編者以為這都是根據不同市情確定的,應該沒有原則性問題;第三、草本植物做市花合適嗎?根據對我國一百多個城市的市花進行分類,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卉作為市花的佔四成以上,例如澳門蓮花、長春君子蘭、中山市菊花等等。可見以草本植物花卉為市花,應該不存在爭議。
  • 從文字的起源探討易經(一)
    讀此書,收穫頗豐,然若談到心得,又不知從何說起。想就此一看而過,但卻壞了看一本書寫一篇書評的習慣。所以,想從零碎的收穫中尋一主題,便是下面要談到的「從文字的起源探討易經」。對於易經六十四卦的註解,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多牽強附會,鮮見有解得精透者。我想,從文字的起源來探討易經,作為對易經六十四卦卦名及常用的術語的理解,不失為一個好的思路與方法。
  • 佛教:陰德,陽德,功德,福德——這四德的區別和聯繫
    但是福德不同,這個的門檻和起點都很低,任何人都可以修福德,不管您有錢沒錢,有地位沒地位,有文化沒文化都可以修,是真正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不過這個福德的範疇很大,概念和名稱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我們常見的功德,福德,陰德,陽德,這「四德」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漢字探微(159):無所適從——釋「從」(從)
    其中的「適」是往、歸向的意思,而「從」字原來也可以寫作「從」,既有聽從的意思,也有跟從的意思,意思是不知聽從或跟從哪一個才好。本文就來談談這個「從」(從)字。 一、「從」(從)字的字形解讀及造字本義 「從」(從)字的篆文則分作二字,一為從二人的「從」(第一個字形),一為從「辵」、從「從」的「從」(第二、三個字形)。實者「從」為初文,「從」為後起字。隸書則或作二人的「從」(第一個字形),或將「辵」合併為「辶」(第二個字形),或將「辵」離析為「彳」、「止」(第三個字形),其形構之意並無不同。
  • 從心開始
    有的,希望在新春之際我們大家一起從心開始。初一到初三的9-12時慧光師父會帶著大家供智慧燈讀誦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以智慧的光明過每一天初一到初四11-17時菩薩寺心市集今年的主題是「藏心」希望你開始相信心,就是我們最大的寶藏市集很小,但是你會遇到王培仁老師親作的豆腐捲(初三、四)李惠貞老師在自由書店分享好書(初三、四)小華和進明的實心美術也在這裡等你(初二、三、
  • 文字從天上來
    古文中有『 文字從天上來 』,簡單的一句話,今人多會理解成,古人把文字的創造牽連為天上的神仙下凡來教導人們,神佛傳說化。    現代很多學者認為『 中文 』是從古人看到事物的外形,以象形創造而來。    網上閱讀到「朱壁修」先生的影片和文章,且朱先生參考一位國外漢學 學者「班大為」的論述,說明『 文字從天上來 』這句話並沒錯,而理解是:中文是從天上的「星座」為靈感,然後從這些「星星」連線的〔外形〕或〔意義〕很類似某種事和物,而創造衍伸出 中文。以下附上朱壁修先生文章演講連結。
  • 從STEAM的A來看美國STEAM教育
    面對STEAM的熱潮,作者呼籲教育工作者需從STEAM的核心宗旨來思考STEAM的意義。作者首先從統整教育的方向來剖析A在STEAM的意 義,提出A的七個面向。然後根據這七個面向討論STEAM教學的理念,最後提供落實STEAM教育的幾點方針,認為STEAM基礎教育師資培訓必須從跨科統整開始,期許STEAM教育顛覆傳統教育方 式,以重視啟發、玩中學、正視失敗為學習的過程。
  • 禍福從哪裡來?
  • 「富士回遊」2020年3月起每日三班來回!從新宿直達河口湖超方便!
    年3月14日起固定調整為每天三班來回,讓遊客到河口湖更加方便!JR東日本為解決大量旅客運輸問題,終於在2019年3月16日推出運行特急電車「富士回遊」,最大優勢就是能從新宿輕鬆直達河口湖,又快速又方便,對自由行旅客來說可是天大福音!「富士回遊」連結起JR中央線和富士急行線,成為日本第一班由東京首都圈出發、且每日都有班次的特急電車。初期為平日來回兩班,週末則是來回三班。不過近日又加碼宣布,2020年3月14日起每天固定三班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