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
曹丕《典論•論文》曾說:「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是真能有這種功效的文章並不多。龔鵬程先生學識淵博,是當代公認的通儒。底下他挑選的這些文章,則當之無愧。
它們有些改變了歷史,有些標記了歷史的改變。
前者是說中國的歷史因這些文章而改變了,或者倒過來說,是這些篇章形塑了中國。例如,若無李斯 <諫逐客書>,秦國可能就把包括李斯在內的各國遊士全趕回老家去了,那麼後來秦也就未必能統一天下。若無董仲舒 <賢良對策>,漢代黃老之治的現實即不會改變,中國爾後獨尊儒術的歷史也未必即此確立。又若無梁啟超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引發了倒袁的風潮,袁世凱稱帝之事到底如何了局,亦無人可以逆料。故這類文章可說是具體牽動了歷史。
後者,則是歷史變動之直接證詞。例如政事方面的漢文帝 <除肉刑詔>、<南京條約>、<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學術思想方面的<論六家要指>、<移讓太常博士書>、<大唐三藏聖教序>、<論迎佛骨表>、<太極圖說>、<譯幾何原本引> 等,或代表一個新觀念新時代之出現,或宣告了變局之形成。
兩者結合起來,中國的歷史軌跡即粲然可見。因為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些原始文獻更能直接說明歷史了。對於歷史,我們這一代人總是忙不迭地替它解說,用我們的想法和一套套的理論去塗飾它,其實把這些文章擺出來,由它們自己說明自己,豈非更為直截真切!
想通貫地瞭解歷史,沒有比這更簡捷的了。近年理解傳統文化之呼聲漸高,可是怎麼入門呢?怎麼建立歷史的通識呢?這就是鑰匙!
1. 尚書•堯典篇(作者不詳)
2. 尚書•盤庚篇(盤庚作)
3. 尚書•牧誓篇(姬發作)
4. 利簋銘(利作)
5. 尚書•大誥篇(姬旦作)
6. 尚書•洪範篇(作者不詳)
7. 尚書•康誥篇(姬旦作)
8. 何尊銘(何作)
9. 盠駒尊銘(盠作)
10. 裘衛盉銘(裘衛作)
11. 史牆盤銘(史牆作)
12. 禹鼎銘(禹作)
13. 多友鼎銘(多友作)
14. 中山王詈鼎銘(詈作)
15. 方升銘(商鞅作)
16. 諫逐客書(李斯作)
17. 議廢封建(李斯作)
18. 初併天下議帝號令(嬴政作)
19. 禮運(作者不詳)
20. 除肉刑詔(劉恆作)
21. 論貴粟疏(晁錯作)
22. 難蜀父老(司馬相如作)
23. 賢良對策(董仲舒作)
24. 論六家要指(司馬談作)
25. 劇秦美新(揚雄作)
26. 移讓太常博士書(劉歆作)
27. 漢書敘傳(班固作)
28. 三綱六紀(班固作)
29. 說文解字敘(許慎作)
30. 渾天儀(張衡作)
31. 太平經和三氣興帝王法(作者不詳)
32. 求賢令(曹操作)
33. 典論論文(曹丕作)
34. 出師表(諸葛亮作)
35. 養生論(嵇康作)
36. 徙戎論(江統作)
37. 蘭亭集序(王羲之作)
38. 文心雕龍序志(劉勰作)
39. 宋書恩幸傳論(沈約作)
40. 文選序(蕭統作)
41. 遷都議(元宏作)
42. 顏氏家訓序致(顏之推作)
43. 徵高麗詔(楊廣作)
44. 切韻序(陸法言作)
45. 隋書經籍志序(魏徵作)
46. 大唐三藏聖教序(李世民作)
47. 大唐西域記序(玄奘作)
48. 尚書正義序(孔穎達作)
49. 釋教在道教之上制(武曌作)
50. 史通自序(劉知幾作)
51.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作)
52. 論關中事宜狀(陸贄作)
53. 原道(韓愈作)
54. 師說(韓愈作)
55. 論迎佛骨表(韓愈作)
56. 平淮西碑(韓愈作)
57. 封建論(柳宗元作)
58. 通典序(李翰作)
59. 復性書上篇(李翱作)
60. 與元九書(白居易作)
61. 論維州事誼狀(李德裕作)
62. 罪言(杜牧作)
63. 毀佛寺勒僧尼還俗制(李炎作)
64. 景德傳燈錄序(楊億作)
65. 復宋誓書(耶律隆緒作)
66. 御製冊府元龜序(趙恆作)
67. 朋黨論(歐陽脩作)
68. 畢昇發明活字版(沈括作)
69.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王安石作)
70. 義田記(錢公輔作)
71. 蘇氏族譜引(蘇洵作)
72. 太極圖說(周敦頤作)
73. 西銘(張載作)
74. 集古錄序(歐陽脩作)
75. 濮安懿王典禮議(司馬光作)
76. 進資治通鑑表(司馬光作)
77. 進新修營造法式(李誡作)
78. 詣宋安撫納土狀(張覺作)
79. 立楚國張邦昌冊文(完顏晟作)
80. 農書自序(陳旉作)
81. 通志總序(鄭樵作)
82. 鵝湖之會(陸九淵作)
83. 大學章句序(朱熹作)
84. 長春真人西遊記序(孫錫作)
85. 建國號詔(徒單公履作)
86. 賀平宋表(孟祺作)
87. 馬可波羅遊記引(馬可波羅作)
88. 行科舉詔(程巨夫作)
89. 諭中原檄(宋濂作)
90. 封諸王詔(王褘作)
91. 開科舉詔(王褘作)
92. 進五經四書性理大全表(胡廣作)
93. 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記(鄭和作)
94.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作)
95. 擒獲宸濠捷音疏(王守仁作)
96. 禦倭議(歸有光作)
97. 童心說(李贄作)
98. 進本草綱目疏(李建元作)
99. 譯幾何原本引(利瑪竇作)
100. 天工開物序(宋應星作)
101. 即位詔(李自成作)
102. 上攝政王啟(范文程作)
103. 薙髮令(福臨作)
104. 致史可法書(多爾袞作)
105. 與荷蘭守將書(鄭成功作)
106. 撤藩詔(玄燁作)
107. 舉博學鴻儒詔(玄燁作)
108. 與友人論學書(顧炎武作)
109. 尼布楚條約(作者不詳)
110. 明儒學案序(黃宗羲作)
111. 頒大義覺迷錄諭(胤禛作)
112. 與是仲明論學書(戴震作)
113. 開四庫全書館詔(弘曆作)
114. 古文尚書疏證提要(紀昀作)
115. 書朱陸篇後(章學誠作)
116. 疇人傳序(阮元作)
117. 漢學商兌序(方東樹作)
118. 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摺(林則徐作)
119. 擬諭英吉利國王檄(林則徐作)
120. 南京條約(作者不詳)
121. 海國圖志序(魏源作)
122. 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楊秀清、蕭朝貴作)
123. 討粵匪檄(曾國藩作)
124. 統籌新疆全域疏(左宗棠作)
125. 興中會章程與同盟會盟書(孫文等作)
126. 臺民佈告中外檄(作者不詳)
127. 譯天演論自序(嚴復作)
128. 孔子改制考序(康有為作)
129. 定國是詔(載湉作)
130.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梁啟超作)
131. 革命軍序(章炳麟作)
132. 鐵雲藏龜序(羅振玉作)
133. 民報發刊詞(孫文作)
134. 宋元戲曲考序(王國維作)
135.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梁啟超作)
136. 文學改良芻議(胡適作)
137. 臺灣通史序(連橫作)
138. 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顧頡剛作)
139. 國父遺囑(孫文作)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主任。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
轉自鳳凰網,本公眾號重新編輯為正體字版,原文之錯字逕改。
相關文章:
龔鵬程談漢字:獨有真文開世界
周振甫 | 怎樣學習經典古文
嚴復論白話文:如春鳥秋蟲,聽其自鳴自止可耳
王文元論文言文(長文,正體版)
錢穆先生:中國人之必讀書
錢穆:中國人的九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