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 這群孩子在杏葉上寫詩

2021-01-08 澎湃新聞
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 這群孩子在杏葉上寫詩

2021-01-04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陽光下,我們在這裡寫詩,記載在一片又一片黃葉裡,似乎能聞著這葉子的清香……」日前,永嘉縣少年藝術學校四(三)班舉行銀杏詩會,讓學生們從教室走向野外,感受冬日的美景,在一片片銀杏葉上寫詩,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坐下銀杏樹下,學生葉紫涵寫道:「它曾是一片輕而靜的葉子,而如今成為我們最奪目的文稿。」「陽光下,我們踩著葉子,帶著一口袋的詩,開心地回家……」這是胡書涵同學的詩句。「沙、沙,風兒送來了樂譜,銀杏葉兒扯開了嗓子放聲歌唱……」該班學生鄭妍茹觸景生情,有感而發,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談起銀杏詩會,她頗為興奮地說,與坐在教室裡上語文課相比,身處大自然中可欣賞到許多美好的景色,覺得自由自在,思維特別活躍,寫詩自然興趣更高了。她的母親則認為大自然是個好課堂,孩子參加這樣的詩會,可親身感受季節的變化,提升寫作能力。

該班班主任、語文教師葉娟燕業餘時間喜歡寫詩和朗誦詩歌。她介紹,好詩借物寓意,語言精煉,富有節奏。讓學生們學習寫詩,走向大自然捕捉詩思,表達自己的情感,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寫作能力的一次新嘗試,效果不錯。

據悉,目前該班40多名學生,每人都有一本自己的「小詩集」,課外時一旦有所感有所思,他們便記錄在筆記本上。

來源:溫州都市報

原標題:《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 這群孩子在杏葉上寫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把課堂搬到教室外 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近日,武漢外小一年級的孩子們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在繁花似錦的花博匯裡,體驗了一趟豐富多彩的研學之旅。小學生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武漢外小一(3)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徜徉在花博匯上千個不同品種的花海中,賞花、辨花、識花,通過看、聽、摸、問去感受自然之美,探索自然奧秘。在自然大課堂的啟發下,孩子們拿出研學體驗單,用心收集自己喜歡的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葉子,發揮想像,創作出一幅幅童趣十足的葉貼畫,為研學之旅留下珍貴的記憶。
  • 雲南蒙自三小:把課堂搬到殘疾孩子家裡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黃鵬舉)從學習漢語拼音開始,從認知數字起步……近日,從未到學校上課的雲南蒙自14歲殘疾孩子小彥在自家客廳開啟了「課堂學習」。而這個「課堂」是蒙自市第三小學教師搬到家裡來的。「通過篩查和比對相關數據,我們發現學校轄區內的文瀾鎮有個殘疾孩子無法正常到校接受義務教育,立即啟動了相關工作。」蒙自市第三小學校長王波說。通過入戶調查走訪,學校了解到小彥患有腦癱、肢體二級殘疾,口齒雖稍有不清但還能正常與人交流,有基本的認知能力,初步判斷他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並著手實施送教上門。
  • 如何與大自然通心?寫詩?
    我再看看其他網友提出的問題,有的網友把自己寫的詩作發在群裡邊,我來看一看,隨便點評一下,發表我的意見,我的意見也不算什麼評論了,實際上寫詩這個東西,我覺得主要還是自己是最好的評論,有沒有超越自己,通過寫詩,我們自己超越自己,用不著去跟別人比較。就像心靈成長一樣,我們現在通過寫詩,我成長了,我體驗到了快樂!這就是我的收穫。
  • 大自然是孩子的生動課堂,看汾陽路小學的「山楂課程」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孩子生動的課堂!日前,青島汾陽路小學舉辦了第二期小組合作學習優勝組獎勵性課程——山楂課程。借山楂成熟之機,積極開展「山楂樹之戀」勞動實踐活動,給全校師生送上了一份深秋的甜蜜!「滿院香風乍熟楂,猴孫抱子坐枯槎。」
  • 讓孩子與大自然建立連接的方法
    這堂課,不疾不徐,不驕不躁,順應時間流轉,和孩子一起,與天地自然完完整整、真真切切地親近一次。 節氣物候、傳統民俗、詩詞吟誦、漢字文化……朱愛朝老師教孩子觀察一花一葉、清風流雲、蟲魚鳥獸,讓孩子重新認識身邊的自然,獲得嶄新的體驗,發現時節之美。
  • 溧陽鄉村田園課堂,讓孩子學得更自然!
    秋收的季節,將課堂從城市空間搬到更大的原生態世界,自然總能教我們些新的東西。田園鄉村裡,孩子們開啟了最放肆的撒歡時刻,在自然這座博物館,他們總能找到想要的……慶豐村南渡,一個有溫度的古鎮;慶豐,一個擁有豐收盛景的鄉村。
  • 《半月談》刊文:10年勞動必修課,這群孩子收穫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12月10日出版的第23期《半月談》刊發記者王俊祿採寫的文章《10年勞動必修課,這群孩子收穫了什麼》。  20畝校園空地上的爭論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創辦於2009年,與一般校園不同,這所年輕的學校擁有20畝空地。  怎樣利用這塊土地,當時有多種議論。校長章振樂沒有急於表態,而是組織師生討論:當下教育的短板是什麼?
  • 法治課堂搬到群眾家門口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宣告地點位於犯罪嫌疑人所在村委會,將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搬到了群眾家門口。宣告會現場,2位人民監督員、村兩委幹部全程參與見證,附近村民聞訊紛紛前來旁聽。據悉,今年6月8日,犯罪嫌疑人譚某某與鄰居葉某某因為屋前土地賠償款問題發生糾紛,並引發肢體衝突。譚某某用右拳將葉某某打傷,經法醫司法鑑定為輕傷二級。
  • 烏山時評|讓孩子在戶外大課堂鍛鍊成長
    而福州的一些青少年戶外團體,則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戶外活動,將這些被困家中的孩子帶到大自然,讓他們在大課堂裡鍛鍊身體、磨礪意志,發現自我、不斷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4月在陝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曾語重心長地說過這樣一段話:「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鍊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 聊城這堂交通安全課搬到了斑馬線上
    全媒體記者 劉敏最近兩天,聊城六中門口發生的一幕引發眾多關注。東昌路上,一隊學生正列隊通過斑馬線,一位司機提前減速、主動停車讓行。學生們主動停了下來,集體向司機敬了少先隊員禮。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是民警在為聊城六中學生在戶外上交通安全課時發生的一幕。
  • 【夜觀】走進夜色中的大自然,探尋昆蟲的小小世界,在自然中獲得成長!
    呱呱蛙鳴、嘶嘶蟲叫,都在這夜裡熱鬧起來;金蟬脫殼、青蛙抱對、螳螂捕食等精彩刺激的一幕幕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上演。原來,燈熄人歇後的夜間,才是大自然精彩好戲的開場。周末的夜,帶上孩子來一次生動的夜間自然探索課堂,讓我們的好奇寶寶,跟著昆蟲導師一起,走進百變昆蟲的世界。
  • 湖南省稅務局將辦稅輔導搬到線上 個稅怎麼繳,都在「雲課堂」
    今天,湖南優冠體育材料有限公司員工鄒國軍的疑問,在「小湘說稅·雲課堂」上得到了詳盡解答。「小湘說稅·雲課堂」是湖南稅務部門在今年「稅收宣傳月」期間重點打造的稅費政策宣傳品牌,採取案例講解、政策解讀、在線互動等方式,幫助納稅人、繳費人解決當前最關心、最急切的涉稅問題。
  • 把課堂搬到田野 寧波一小學攜手知名詩人雪野開設童詩田野課堂
    近日,全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雪野帶著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力洋鎮中心小學的10個孩子走進田野,進行原生態的兒童詩寫作。自9月23日起,雪野老師給力洋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為期近一周的兒童詩寫作集中培訓。
  • 省稅務局將辦稅輔導搬到線上 個稅怎麼繳都在「雲課堂」
    今天,湖南優冠體育材料有限公司員工鄒國軍的疑問,在「小湘說稅雲課堂」上得到了詳盡解答。 「小湘說稅雲課堂」是湖南稅務部門在今年「稅收宣傳月」期間重點打造的稅費政策宣傳品牌,採取案例講解、政策解讀、在線互動等方式,幫助納稅人、繳費人解決當前最關心、最急切的涉稅問題。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一棵樹不是詩,但它在風中抖動樹葉瑟瑟作響的時候,或者秋風一吹黃葉紛紛飄落的時候,這就是詩。詩就是靈動的東西、鮮活的東西,是你能感覺到它的生命存在的東西。」這是詩人、翻譯家樹才給孩子們上詩歌課的瞬間。迄今為止,樹才面對面教過五六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寫詩,至少已有近七千人。而線上詩歌課、詩歌講座,樹才則開過上百場。
  • 用寫詩,開啟孩子「不再怕作文」,高效又好玩
    有時,我們讀詩,只是被詩中的一句話打動;有時,我們讀詩,讀的是個人背後的經歷。小孩是天生的詩人,如何帶著孩子進入詩的世界?當代詩人樹才寫給孩子們的詩歌課——《寫詩真好玩》,就像聽一位老師在講課,娓娓道來,在詩人的故事中,讀懂詩的味道,寫出屬於孩子自己的詩。
  • 比起遊戲、動畫片會讓孩子上癮,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見到風起群葉落,孩子都能高興地驚呼並手舞足蹈。看到屋前院後草叢中的蝴蝶漫舞,孩子笑格格地追著這隻,抓著那隻。看到路邊、山上的野菊花,孩子興奮地說:「媽媽,我們採一大束花兒送給太奶奶吧!」大自然中的每一粒土、一朵花、一顆樹、一滴水,都以其特有的姿態盡情呈現。自然界,其千姿百態的神韻、強大的包容力和神奇的療愈力,吸引著每一個成年人和任何年齡段的孩童。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中信集團工會:把「家」搬到指尖上
    疫情防控期間,中信集團工會著力為職工打造線上學習與活動平臺,把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讓廣大職工更便捷地享受到來自「娘家」的普惠化服務。 疫情期間,家長們陪伴孩子度過了一個超長「假期」,子女教育問題也逐漸顯露。對此,集團工會特別籌劃了「關心關愛職工子女教育成長」系列線上講座,給全系統職工提供子女教育指導。
  • 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而與鄉村家長相比,城市家長對讓孩子充分接觸大自然這件事顯得要更排斥,不少家長表示,外面又曬又危險,還不如丟個平板給孩子,一玩就是一整天。奇妙大自然,成長不缺席但你知道嗎?孩子宅在家中也並非全然安全,拒絕與大自然接觸,會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注意力、情緒調節和環境適應能力差,對自然不友好。
  • 李玲玲:把大自然還給孩子| 智慧村教獎教金支持計劃 | 獲獎人物誌
    他們走出傳統課堂,將大自然作為鄉村孩子的「造夢工場」,讓孩子們穿梭於山林湖泊,行走在田間地頭,聆聽世界的聲音,感受萬物的神奇。帶頭的孩子是附近的「孩子王」,跟在他後頭的是幾個七八歲的孩子,李玲玲也在其中。這一晚,他們的任務是撿蟬蛻。草地裡、樹枝上,隨處可見剛蛻下來的蟬殼,它們又薄又輕、造型不一,李玲玲每次都能撿回一大口袋。家屬院內隨處可見幾十年的老樹,附近還有一片小坡地,那裡草木叢生。在李玲玲的眼裡,那就是一個藏著無數寶貝的神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