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參民高中,由過去校中校演變而來。因為校中校直接違反政策,所以要求民辦學校四獨立。公參民就是,辦學主體是知名高中或與知名高中聯合辦學、民辦性質的高中。衡水那邊是按照獨立法人方向發展,石家莊是按照教育集團的方向發展。
衡水那邊的,衡水中學公參民有衡水一中、衡中實驗、滏陽中學;衡水二中有濱湖志臻中學、濱湖志臻實驗;衡水13中的順平中學和創新中學;衡水14中的陽光中學和桃城一中;冀州中學的冀州一中、武邑中學的武邑宏達、棗強中學的董子學校、武強中學的武強璐德中學。
石家莊也不少,石家莊一中教育集團的一中實驗和一中西山、二中教育集團的二中實驗、二中潤德、師大附中的師大田家炳、17中的華西中學、42中的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正定中學的正中實驗、辛集中學的明珠中學。
無論哪種發展模式,對於家長來說,就是看事實,能否真的享受本部或「總公司」的優質資源,因為民辦學校都是收費的,有的學校收費還很高。
但由於政策逐步明確,民辦學校,不論辦學主體是誰,都必須以獨立的主體參與競爭,所以不少公參民學校慢慢發展成加盟店,而非直營店。
衡水那邊政策相對寬鬆,基本還是以直營店的方式經營,公辦民辦統一師資、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寄宿制管理,高考成績統一發布,甚至校長、食堂都是統一的,公參民高中對外招生也是以辦學主體公辦高中的名義招生。
而石家莊這邊就有點五花八門,辦得好的不多。首先,一部分學校壓力不大,即使成立了旗下民辦高中,高考成績也沒有多大起色;
其次,本校和公參民學校差距很大,基本沒什麼資源上的共享,成了加盟店了。石家莊的公立本部學校基本都是城市中學管理模式的走讀學校,但很多公參民改成寄宿制學校,這個還不是關鍵,走讀和寄宿還能形成互補,但不少公參民學校只是享受本部品牌,本部僅僅是派幾個主要管理人員,而且有的公參民學校基本拋棄本部優勢,另搞一套,模仿衡水系高中管理。
這完全改變了家長對公參民學校的定位,說實話,就掛個本部牌子、幾個管理人員,然後另搞一套,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本部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家長有什麼理由選擇?說白了就有點欺騙的感覺。
我想不說家長,就是公參民學校的合作方或引進方也不樂意,公參民學校一般主體是公辦高中,但也吸收社會資本,如地產商、知名企業參股,有的屬於地方政府引進合作,我要的是分號,而不是什麼品牌加盟。
現在個別學校也意識到這種做法有點欺騙家長和合作方,家長意見反彈挺大,所以部分公參民學校也有一部分一線老師來自本部,但多集中在優質班,普通班還是自己招聘和培養的師資。
石家莊目前辦得好的的公參民高中就是石家莊二中旗下二中南和正定中學旗下正中實驗。起步較早、基本一體化管理、本校分校優勢互補、規模較大、高考業績比較突出。
別的學校,有的雖然年頭不短,但沒有利用好公參民學校這個工具,搞法也比較另類,所以一直也沒發展成氣候,關鍵是政策紅利期已過,後面政策越來越緊,一是招生本地化,二是禁止公民混編,未來很多學校應該是走上關門的末路。
其實作為公參民高中完全可以彌補公辦高中的不足,擴大招生範圍、寄宿制、招復讀生,這些公辦高中都不能幹,或條件不具備。所以中考家長到石家莊擇校,還是基本以二中南、精英中學和正定中學為主。
衡水系學校,現在走的是明獨暗統的路子,表面上公參民學校學校是獨立學校,但實際上是一體的,主體學校校長決定一切,集權於主體學校校長一人,所以能辦大事,資源集中,可利用的資源也比較多,起碼學校盤子大了,實力雄厚,老師待遇、福利、辦公條件都得到改善,一些年富力強、有抱負的年輕老師也能有施展的空間、晉升的通道。
學校太小,總共就一兩千人,哪兒有多大空間?不能個個都掛個主任、副主任的頭銜吧!所以就留不住能人,稍微有幾年突出業績的就跳槽了。
公參民學校,雖然是民辦學校,但戴著紅帽子,無論在石家莊還是衡水,都是高人一等,比純民辦高中等級要高,石家莊的公參民學校大多跟本校在一批招生,二統平行志願,享受的是省級示範高中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