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鑑》22:滅中山國,樂羊現冷血一面——吃親生兒子

2020-12-17 文化微談

前文(查看)講到樂羊是如何被魏文侯賞識並委以重任,派他作攻打中山國的主帥,西門豹作先鋒,今天我們來聊聊樂羊攻打中山國曲折的過程,這其中發生的事情令人感嘆、深思。

樂羊西門豹二人率領五萬大軍進攻中山國,駐紮在文山,中山國迎敵大將鼓須將軍隊駐紮在楸山,兩軍對峙月餘,相持不下,樂羊見楸山草木茂盛,於是心生一計,讓西門豹擇時突襲,放火燒山,以求戰機。

這邊樂羊的計謀才一謀劃,那邊中山國國君姬窟反手就給他送上一記助攻,姬窟派人給鼓須的軍隊送去酒肉犒勞軍隊,鼓須等人也不多想,從白天吃到晚上,這一吃好喝好,將士們的精神狀態就懈怠了,西門豹瞅準機會,領著先遣隊繞著楸山點火,不一會鼓須及手下便發現著火,他們帶醉救火,但火勢太大救不過來,只得倉皇撤退,他們才一退,那邊樂羊已經在路上守株待兔等著他們,鼓須的士兵一則醉酒乏力,二則正值深夜精神不濟,三則才從火海中逃生,無心交戰,與樂羊率領的軍隊一交戰,很快便敗下陣來。

鼓須好容易殺出一條路,他逃到白羊關,但很追兵就到了,鼓須所剩兵力已不足以與樂羊對抗,他只得棄關逃跑,樂羊殺入白羊關之後,很快便包圍了中山國的都城顧城,吃了敗仗的鼓須向中山國君姬窟敘述樂羊厲害,大驚失色的姬窟與群臣商議退敵之策,他的得力助手姬焦想起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於是獻計讓樂舒向樂羊求情。

姬窟召來樂舒並將目的跟樂舒說了,樂舒說:「樂羊雖然是我的父親,但這事卻很難辦成,此前我們曾邀請他來做官,但他不願意,現在他效忠為國,只怕不會願意就此退兵。」但此時姬窟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個救命稻草,再三勸說要求,樂舒只得答應了姬窟。

樂舒在城樓上大呼父親,樂羊一看自己親兒子,於是出來與樂舒見面,不待樂舒說話,他先劈頭蓋臉給樂舒來了個下馬威:「你貪慕榮華富貴,輔佐無道昏君,趕緊勸你的君主頭像,否則不再相見。」這邊樂舒回答道:「投降的事情需要國君做抉擇,請給我們一些商議的時間。」樂羊答應下來:「念你我父子一場,我且答應你的請求,給你們一個月時間,快去勸說你姬窟投降!」

姬窟一看樂舒這緩兵之計很好用,於是又接著兩次派樂舒去跟樂羊說情,這一來二去三個月過去了,樂羊的副手西門豹一看不對勁,心裡犯了疑,他問樂羊:「我們攻勢一停再停,難道要停止進攻中山國了嗎?」樂羊說:「我暫緩攻勢,不僅因為顧念與樂舒的父子之情,更因為中山國國君不愛惜百姓,我們如果能不戰而勝,讓他們開城投降必定能獲取民心,即便他們不投降,我們圍而不攻,也可以給城內百姓的心理上產生影響,利於我們爭取民心。」西門豹一聽樂羊的話在理,便點點頭,打消了疑慮。

這邊西門豹的疑慮是打消了,但朝廷中妒忌樂羊的臣子們可就坐不住了,他們紛紛上書給魏文侯彈劾樂羊,但魏文侯還是選擇相信樂羊,將那些彈劾的書信給壓了下去,這在前文(查看)已經講過,這裡不再贅述。

樂羊見自己一再給中山國投降的機會和時間,卻被對方一次次放鴿子,於是攻打顧城,可這中山國雖然小,城內糧食及城防卻非常堅固,加上對方有鼓須、姬焦督戰,魏軍連攻數日都未能拿下,這邊樂羊一看,與西門豹親臨陣前指揮,這下見了效果,中山國主將鼓須被魏軍射死

中山國見魏軍兇猛,自己主將又死了,急忙商議新的對策,姬焦想出了打樂舒這張感情牌的升級版,他將樂舒綁在竿子上,威脅樂羊如果不退軍就殺死樂舒,樂舒在竿子上大呼「父親救命」,樂羊見狀怒罵:「豎子既不思為你國君思謀破敵良策,又不勸說你國君早日投降,有何臉面在此啼哭求救?」說罷拉弓搭箭,瞄著樂舒就要射死他。

樂羊這一舉動大出中山國上下意料,趕忙放下了樂舒,樂舒對中山國君姬窟說:「臣不能退敵,請求一死。」姬窟倒還有幾分仁義,說:「這不是你的過錯。」那邊姬焦餿主意卻再次冒了出來:「臣有退敵之計,但須借樂舒性命一用。」對於中山國君來說,眼下退敵乃是火燒眉毛的頭等大事,姬焦這話一出口,立即就要了樂舒的命,樂舒便自刎死了。

姬焦說:「親情是最重要的感情,我們將樂舒烹調成羹,送去給樂羊,他見了必定失了方寸,這時我們藉機殺出去,就有打敗他們的希望。」於是烹了樂舒,將羹湯和樂舒的項上人頭送到樂羊跟前,並告訴樂羊,樂舒在城中還有妻兒,如果樂羊執意攻城,就處死他們。

樂羊指著樂舒的頭顱罵道:「孽子,這就是侍奉無道昏君的下場……」一邊罵一邊拿起羹湯喝了,並對使者說:「感謝你國君的羹湯,我軍中也有大釜,城破之日,必定當面相謝!」

中山國君姬窟聽了使者帶回的樂羊那機鋒密布的話,當下便怯了,他擔心城破之後受辱,在後宮上吊而死,他的得力助手姬焦見主心骨都放棄了,便也只得打開城門頭像,樂羊定他讒言誤國之罪,將他處死,而後對城內百姓安撫一番,讓西門豹率領五千士兵鎮守,便班師回朝了。

以上便是樂羊攻打中山國的前後經過,從這個曲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細節:一、樂羊似與樂舒的關係似乎並不好,而且樂羊瞧不起樂舒;二、中山國的國君也許是一位有善心而無能力的君王,但他的善也只停留在婦人之仁的層面,無法徹底堅守;三、姬焦對於樂羊不夠了解,在將樂舒吊在竿子上威脅樂羊,樂羊不僅不受威脅,還要射死樂舒的前情下,還主張烹了樂舒並以樂舒的家小來威脅樂羊,這顯然是無效的,而且他是似乎也是一個缺乏智謀的臣子,因為自始至終似乎都在走樂舒這條線;四、樂羊缺乏人性,如果說他張弓搭箭要射死樂舒是作秀,那吃掉自己親生兒子的肉所烹調成的羹湯,就實在是沒人性,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將們的特點,他們在某些情境下面是不擇手段的、沒有感情的角色,也正是如此,魏文侯在得知這件事後,雖然封賞了樂羊,卻也同時開始疏遠他。

喜歡就關注、分享、點讚、收藏、打賞一下吧~

更多內容:

司馬光《資治通鑑》20: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秘史

司馬光《資治通鑑》19:魏文侯力排眾議相信樂羊

司馬光《資治通鑑》18:一代賢君魏文侯也曾被一句話激怒……

司馬光《資治通鑑》17:魏文侯拜訪孔子這位得意弟子

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

相關焦點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樂羊學成之後,一開始在翟璜那兒做門客。後來,魏文侯準備出兵攻打中山國,翟璜便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他說樂羊是文武全才,並且把樂羊一路成長的事跡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便想召見樂羊,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這種情況下讓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恐怕不妥。
  • 樂羊滅中山國後為何不見寸功?為打勝仗不惜食子,卻遭魏文侯猜忌
    那麼魏文侯明知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就職,為何還要派他去攻打中山呢?樂羊滅中山國後功成名就,但為何此後再也不見他力寸功?這是因為樂羊雖為打勝仗而不惜食子,卻遭到了魏文侯猜忌,此事我們還得慢慢說。布衣出身而為將軍。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翟璜拿自己做例子來說明,當初中山國還在趙魏控制之下的時候,中山國的大將樂舒就在戰場上殺死了翟璜的兒子翟靖,但是翟璜並沒有因此埋沒樂羊的才能,他看重樂羊的才能,也熟知樂羊的品性,推己及人,他知道樂羊在戰場上必不會因為樂舒而退兵。
  • 樂羊忠心
    樂羊本是中山國的人,後來他投奔了魏國。為了表示對魏王的忠心,樂羊主動率領魏國的軍隊去攻打自己的故國中山國。
  • 樂羊吃下兒子肉製成的肉羹,姬昌吃下人肉包子
    根據任務分配,當時的樂羊率兵攻打中山國,但是在攻打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這個事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烹肉羹」事件。當時樂羊是魏國的將領,但是樂羊的兒子卻是在中山國為將。在樂羊攻打中山國的時候,中山國的將領將樂羊的兒子抓住直接殺死,並且在殺死之後直接將其肉烹飪成了肉羹湯,並派人給樂羊送去了一杯。
  • 戰國 019 樂羊的為人
    她既沒有問:樂羊走這麼遠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想吃點什麼?只是很冷淡地問了一句,「你這是畢業啦,還是放假了,亦或是學成歸來了?」樂羊有點失望,但能見到妻子,心裡還是很高興,於是弱弱的回答:「報夫人,都不是,是我太想你了,我就跑回來了,離畢業還遠著呢!」媳婦兒一聽好像突有所悟,頓時火冒三丈,河東獅吼就出來了!「你、你、你居然敢曠課逃學?」
  • 憋屈樂羊
    樂羊陣營:曹操基礎屬性:統率93,武力79,智力82,政治49個人生平:樂羊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名將,這次出世,也算是生到了老家中,也成了魏國的人,只不過主公換成了曹操。植入的身份是樂進族人,姓樂名揚,由樂進剛剛向夏侯淵舉薦,被擢升為步軍校尉。
  • 中山國的第一次復國,與第二次滅國,三起三落的中興之主!
    史書上記載中山國建國於公元前450年,或前414年,這是因為史書記載的中山國第一位國君中山文公是趙簡子的傀儡。之前發過一篇中山國的建國史,文公之前的就不想說了,中山文公在位是「三家分晉」後第四年,公元前450年,但是50年後韓趙魏才封侯建國。三家分晉是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魏桓子的孫子是魏文侯,也是魏國開國之君,趙氏和魏氏控制著中山國。
  • 與趙國實力相當的中山國,為什麼最終被魏國滅了?有一個人很關鍵
    所以,被引薦之後的樂羊,很快也當上了官,而且,這一做就是七年。雖然,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樂羊擁有了大量美女和一定的權力,但是,眼前的這些卻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野心。在看到魏國派兵風光的佔領了河西郡,將秦國死死壓制在洛水西部,他便對魏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清楚的認識。樂羊希望自己也能打這麼風光的仗,成為魏國權勢滔天的人物。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中山國來說,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趙國消滅中山國。對於趙國來說,在胡服騎射後開始崛起,並徹底消滅了中山國。不過,實際上,在趙國消滅中山國之前,這個諸侯國曾一度被魏國消滅。
  • 智庫解析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
    司馬光從小勤奮好學,愛讀史書,7歲時聽老師講《春秋左氏傳》就很感興趣,回家後能頭頭是道地講給家裡人聽,這部歷史名著對他影響很大,他能寫出《資治通鑑》,是和這部書對他的影響分不開的。司馬光從小聰明伶俐,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夥伴捉迷藏,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其他孩子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水流出來後,那個孩子得救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一直被後世傳為佳話。
  • 司馬光《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殘稿以中間空白為界,前一部分被稱為「幅紙三絕」。其中,前29行共465個字是司馬光親筆手書,記錄了東晉元帝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的事件;中間部分被毛筆劃掉的四行是範仲淹次子範純仁寫給司馬光的書信;最後一小部分是司馬光手書的謝人惠物狀(感謝信)。空白之後均為歷代名家的提拔。
  • 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
    司馬光《資治通鑑》15:說服韓魏反水智瑤的張孟談的下場司馬光《資治通鑑》14:中國變法興國的鼻祖——李悝司馬光《資治通鑑》13:法家先驅李悝何許人也?司馬光《資治通鑑》12:司馬光為何寫通鑑?為何從三家分晉開始?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中山國第一次滅於魏國 魏國同中山國並不接壤,本無領土衝突。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年)時,魏國經過魏文侯的政治改革和十多年的激烈戰爭,攻佔了秦國的河西地區,成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自命為中原霸主的魏文侯對中山國君也仿效華夏諸國自稱為「公」非常不滿,便派遣魏國最著名的軍事家吳起和樂羊攻打中山。
  • 中山國是什麼樣的存在?是華夏後裔,怎麼又不同於戰國七雄?
    而具體到後來建立了中山國的鮮虞(yú)部,跟中原的關係似乎就更加密切了。許多史料記載鮮虞部源於北狄的分支白狄,而近代許多學者認為:白狄其實是早期從華夏人群分裂出去的一個族群。特別是這個鮮虞部,在主流歷史記載裡都說它其實是周王室一個較早分離的分支。有些記載說鮮虞部是周文王庶出的兒子畢萬的後裔,還有些記載說鮮虞部是出自周文王弟弟虢仲的封地西虢國。
  • 黃帝箕子與周文王,誰是中山國的祖先?
    而具體到後來建立了中山國的鮮虞(yú)部,跟中原的關係似乎就更加密切了。許多史料記載鮮虞部源於北狄的分支白狄,而近代許多學者認為:白狄其實是早期從華夏人群分裂出去的一個族群。特別是這個鮮虞部,在主流歷史記載裡都說它其實是周王室一個較早分離的分支。有些記載說鮮虞部是周文王庶出的兒子畢萬的後裔,還有些記載說鮮虞部是出自周文王弟弟虢仲的封地西虢國。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司馬光像《資治通鑑》很早就得到當時人的關注,剛開始設書局修史的第二年,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鑑》並親自撰寫序言。士大夫們也紛紛捧場,但又不太讀得下去,司馬光私下吐槽:自從我寫《資治通鑑》,很多人求著看,但一篇沒看完就打哈欠了。( 自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
  •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在運城歷史上,有兩大史學天才。一位是司馬遷,一位是司馬光,他們屬於同一家族,司馬光是司馬遷的後人。相比之下,司馬光嘔心瀝血19年完成的《資治通鑑》,有數千萬字,毛澤東一生閱讀17遍,可謂受益無窮。
  • 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魏文侯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稱霸一時,和他禮賢下士麾下人才濟濟有莫大關係,其中文有李悝、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武有吳起、樂羊、翟角,今天就來說一說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 東周列國志:樂羊滅中山有功,魏文侯賞他兩隻神秘柜子
    卻說樂羊攻破中山國都後,留兵五千,叫西門豹守中山,自己帶了大軍回國去。魏文侯親自到城外迎接,安慰他說:「將軍為了國家,失掉了兒子,我心上實在過意不去!」樂羊答道:「臣怎能為了私情,而負主公的囑託呢!」樂羊向文侯獻上中山的地圖和許多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