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樂羊滅中山有功,魏文侯賞他兩隻神秘柜子

2020-12-22 海棠方舟

卻說樂羊攻破中山國都後,留兵五千,叫西門豹守中山,自己帶了大軍回國去。

魏文侯親自到城外迎接,安慰他說:「將軍為了國家,失掉了兒子,我心上實在過意不去!」樂羊答道:「臣怎能為了私情,而負主公的囑託呢!」

樂羊向文侯獻上中山的地圖和許多戰利品。

文侯大喜,設宴慶賀,親自捧酒給樂羊喝。

樂羊接過酒杯,一口喝完,心裡不免洋洋自得。

宴罷,文侯叫左右抬出兩隻柜子來。這兩隻柜子封著,是賞給樂羊的。

樂羊謝過恩,心想:柜子裡一定是黃金珠寶,主公恐怕別的大臣見了要妒忌,所以封緊了贈給我。

文侯令人把兩個柜子送到樂羊府上去。有些大臣也以為裡面一定是珠寶,看了著實有些眼紅。

樂羊回到家裡,妻子見他得勝歸來,又獲賞賜,雖然很高共,但想起兒子被殺,不由得流下眼淚來。

樂羊急想知道究竟,他把柜子打開,一看,哪裡有什麼黃金珠寶,卻是滿櫃的竹簡。

他拿起竹簡來看,原來全是眾大臣的奏章。

有的說他不可信託;有的講他有叛逆之心;有的乾脆提出將他處死。樂羊看了,嚇出一身冷汗。

他忍不住流淚對妻子說:「想不到朝中大臣如此毀謗,若不是主公深信,我怎麼能得成功呢?」

第二天,他入朝謝恩,把自己感激文侯的話說了。

文侯道:「我信任你,你不辜負我的囑託,立下功勞』應該得到封賞。」又把靈壽地方封給樂羊,稱他為靈壽君。由於魏文侯知人善任,四方賢士多來歸附,國勢也就漸漸強盛了。

相關焦點

  • 東周列國志:樂羊不念父子情,三次緩攻滅中山國
    卻說鼓須被魏兵攻到白羊關,站腳不住,棄關而逃,直逃回中山,見了姬窟,說樂羊智勇雙全,難以抵禦。姬窟聽了大驚。正商議間,探子來報,說樂羊的兵已到城下,把中山包圍了起來。大夫公孫焦獻計說:「主公可叫樂舒到城上去喊話,要他的父親退兵。」姬窟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可樂舒卻知道父親的脾氣,連忙推辭。姬窟一定要樂舒去。
  • 樂羊滅中山國後為何不見寸功?為打勝仗不惜食子,卻遭魏文侯猜忌
    助秦強大的商鞅指揮這場戰役的是魏國名將樂羊,當樂羊率兵攻打中山的時候,他的兒子樂舒正在中山國就職。那麼魏文侯明知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就職,為何還要派他去攻打中山呢?樂羊起初是魏相翟璜的門客,小日子過得不好不壞,由於平時工作上心,被翟璜十分欣賞,等到魏文侯想要攻打中山國卻苦於沒有將領時,翟璜就把樂羊推薦給了魏文侯,這就是樂羊騰飛的起點。為滅中山而食其子。魏文侯對於翟璜的推薦,一般都是給予重用,畢竟翟璜推薦的那都是人才中的頂尖,比如吳起、李悝等,樂羊自然也不例外,魏文侯很爽快地就把樂羊任命為攻滅中山的統軍將領。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樂羊學成之後,一開始在翟璜那兒做門客。後來,魏文侯準備出兵攻打中山國,翟璜便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他說樂羊是文武全才,並且把樂羊一路成長的事跡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便想召見樂羊,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這種情況下讓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恐怕不妥。
  • 司馬光《資治通鑑》22:滅中山國,樂羊現冷血一面——吃親生兒子
    鼓須好容易殺出一條路,他逃到白羊關,但很追兵就到了,鼓須所剩兵力已不足以與樂羊對抗,他只得棄關逃跑,樂羊殺入白羊關之後,很快便包圍了中山國的都城顧城,吃了敗仗的鼓須向中山國君姬窟敘述樂羊厲害,大驚失色的姬窟與群臣商議退敵之策,他的得力助手姬焦想起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於是獻計讓樂舒向樂羊求情。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公元前507年秋天,鮮虞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了晉國滅肥國、鼓國及佔領中人城的仇。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春秋時期,中山國的前身——鮮虞,可謂晉國的重要對手。公元前414年,在晉國的壓力之下,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
  • 東周列國 那理不清的歷史帳——走進《東周列國志》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公元前408年,中山武公去世,不久,中山桓公繼位,魏文侯迎來了攻打中山國的最佳時機。魏文侯以樂羊為將,借道趙國,攻打中山國,「三年而拔之」。 短短五個字,概括了歷時三年的一場滅國大戰,將其間的驚心動魄全然隱去,更將中山武公的所有努力化為烏有。
  • 想了解歷史,卻無法忍受史書的枯燥,不妨讀讀這部《東周列國志》
    有的,這本書叫做《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東周列國志》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正史」,類似《三國志》這樣的名字,但其實這是一本講史小說,作者是明末的馮夢龍。當然,如今能看到的版本主體是乾隆時期蔡元放的修訂版,書名也從《列國志傳》更改為《東周列國志》,所以語言更為通俗,不用擔心有太多的閱讀障礙。《東周列國志》所講述的故事時間跨度非常大,從西周宣王晚年聽聞謠言捕殺應讖者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設立郡縣制終止,共五百餘年歷史。
  • 神秘的中山國——魏國的統治對中山國崇儒重禮風尚的影響
    綜上可以初步推斷,春秋時期的早期中山國並不重禮,更不要說崇儒了,何況在樂羊攻中山之時,「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更與儒家的仁義思想不符。二、魏滅中山及中山復國公元前406年,魏國大將樂羊伐滅中山,在此之後,魏國統治中山地區二十餘年,把其崇儒重禮的思想帶入了中山地區。
  • 樂羊吃下兒子肉製成的肉羹,姬昌吃下人肉包子
    樂羊對於樂羊,因為年代久遠問題,很多信息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只知道他是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名名將。而根據史書記載,後來率領軍隊,將齊國幾乎覆滅的樂毅,就是他的後代。而樂羊最出名的故事,就是「食肉羹」、大敗中山國。
  • 【怎樣讀經典】風雲多變英雄譜 ——走進《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便為我們繪就了這樣一幅形象鮮明的群雄譜。《東周列國志》帶領我們走進中國歷史上極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並力圖通過一些線索,幫助大家理清這段歷史的發展脈絡。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本書作者馮夢龍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戲曲家。其作品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 東周列國志中寫有一聲炮響,是不是馮夢龍瞎編的?當時有大炮嗎?
    他的最具文學價值的作品,其實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而《東周列國志》只是他創作的一系列通俗歷史演義(小說)中的一部。請大家注意,與《三國志》不同,《東周列國志》不是史書,而是小說,類似於《三國演義》吧。通俗小說作家,在我國歷史上,一直不受重視。這個傳統,從漢代就開始了。
  • 東周列國志108
    王翦將六十萬秦軍安扎在天中山,秦營連綿不絕,長達十多裡地。秦軍修築工事,堅壁固守,項燕天天派人前去挑戰,就是不出。項燕說道:「王翦年紀大了,膽子小了,所以不敢應戰,只是固守。」王翦讓士兵沒事就洗洗澡,天天喝酒吃牛肉,自己也與士兵一起吃。手下將士都十分感恩,願意為其效力,每次主動請戰,王翦也不說什麼,動不動就用酒灌醉他們。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知氏被滅後,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格局已經奠定。此時,魏氏逐漸在三家中脫穎而出。特別是魏文侯即位後,他尊賢好士,任賢用能,讓魏氏發展更加迅速。公元前425年,還未正式即位的魏文侯就想要吞併中山國。趙大夫常莊談得知此事後,立刻向趙襄子建議:「魏國如吞併中山,趙國就無立足之地了!
  • 魏文侯為何要跨過趙國攻打中山國?《吳子》這本兵書裡給出了答案
    而讓魏國真正聲名鵲起離不開魏國的對外戰爭,這其中就包括魏滅中山之戰。魏文侯攻打中山的真實原因。魏國周邊不好打,並不能解釋魏文侯執意攻滅中山的動機,因為周圍都不好打和一定要去打中山,這中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而關於魏文侯為何攻伐中山,史料中已經沒有確切記載了,但所幸一代兵法大家吳起在他的著作《吳子》裡,給出了答案。
  • 老宮女懷孕40年方才產下褒姒《東周列國志》
    再說回那逃跑的工匠,只見他氣喘籲籲地跑到郊外,心中納悶:為什麼侍衛要抓我們?趁著夜色來到城外偷偷打探妻子消息,誰曾想到得來的卻是妻子噩耗。工匠雙眼通紅、淚如雨下,雖然他悲痛欲絕卻不敢停留過長,望了眼京城便扭頭潛入夜色之中。
  • 東周列國志之王畿風雲056集
    開始定場詩按前史,閱興亡,浮漚起滅。是和非,長共短,記載分明。
  • 中山史話之武公故事:漫漫長夜裡戰國的末班車,中山國等到了嗎?
    中山武公,雖然出身姬姓,但是他的身份卻非常複雜。公元前414年,東周威烈王為了扼制新興的三晉的勢力,將前中山國和鮮虞國的土地,贈給了中山文公穩,並且將過世的東周桓公的兒子過繼給了中山文公,這個孩子就是戰國中山國的第二位君主中山武公。
  •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以後建立的,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而東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才有的。自從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就一落千丈,沒有任何權威,再沒有中興的可能。然而在東周時期,這一段歷史又被分為兩段,即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因為這一年齊國田氏代齊。這段歷史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才終於結束。
  • 【放大鏡】曲沃代晉——《東周列國志》沒有細說的故事
    當年讀《東周列國志》的第二十回時,開頭看得有點暈……       這時正值春秋首霸齊桓公聲勢最為鼎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