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樂羊不念父子情,三次緩攻滅中山國

2020-12-23 海棠方舟

卻說鼓須被魏兵攻到白羊關,站腳不住,棄關而逃,直逃回中山,見了姬窟,說樂羊智勇雙全,難以抵禦。

姬窟聽了大驚。正商議間,探子來報,說樂羊的兵已到城下,把中山包圍了起來。

大夫公孫焦獻計說:「主公可叫樂舒到城上去喊話,要他的父親退兵。」姬窟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可樂舒卻知道父親的脾氣,連忙推辭。

姬窟一定要樂舒去。樂舒沒辦法,只得勉勉強強地答應了。

樂舒上了城樓,高喊幾聲。樂羊一見兒子,便責罵道:「你貪圖富貴,幫助無道的昏君,真是沒出息的東西!趕快去勸他來投降,那我們還有相見的日子!」

樂舒說:「降不降,不能由我做主。但求父親寬限一月,暫時不要攻城。」樂羊想:如能說得姬窟投降,可免去百姓的戰禍,就答應了兒子的要求。

樂舒回宮,把父親答應緩攻的事對姬窟說了。姬窟見樂羊果然不攻城,照常尋歡作樂,一點也不作打算。

過了一個月,樂羊派人催逼姬窟投降,姬窟又叫樂舒去討情,再寬限一個月,樂羊又答應了。這樣一連三次,三個月過去了。

消息傳回魏國,眾臣紛紛上書,有說中山要分一半國土給樂羊,停戰談和;有說樂羊和中山君定計,要一同來攻打魏國……文侯看過後,把這些奏章都封在一起,並不理會。

文侯還派使臣去慰勞樂羊。樂羊非常感謝,卻仍是按兵不動。

西門豹也著急起來,問樂羊說道:「看來元帥不想打下中山吧?」樂羊回答:「我們前來討逆,我三次答應緩攻,不是為顧全父子情意,而是使中山的百姓知道失信的是姬窟,那樣 民心就歸我們了。」

又一個月過去了,姬窟還是不肯投降,樂羊便率領將士,盡力攻城。

樂羊和西門豹親冒矢石,督促士兵向前。鼓須指揮士兵全力防守,忽然一箭射來,正中腦門。主將一死,頓時大亂。

公孫焦見情勢十分危急,又向姬窟獻計。姬窟聽了他的話,便把樂舒綁起來,押到城上,威脅樂羊退兵。

樂舒被懸在城樓上,大聲號叫。樂羊指著他罵道:「你做了人家的官,既不能勸君從善,又不能獻計立功,逢到危急當兒,卻像個嬰兒哭哭啼啼,成什麼樣兒!」說罷,架弓搭箭,要 向樂舒射去。

公孫焦見這計策不靈,忙叫人把樂舒拉進來,卻又附著姬協的耳朵說道:「只要樂舒死了,我便有退兵的辦法。

姬窟就拔出劍表給樂舒,命他自殺。樂舒想起自己不明,誤投無遺的君王,現在懊悔也來不及了,只得引劍自刎。

公孫焦見樂舒已死,就說出自己的主意,讓姬窟把樂舒的肉煮成肉羹,去送給樂羊。姬窟一聽拍手叫好。

姬窟聽信了公孫焦的話,肉羹煮好後,派使者送給樂羊;怕樂羊不信,還把樂舒的頭帶去。

樂羊見兒子被殺,又給煮鹹肉羹,心裡十分難過,但他忍住眼淚,對著肉羹罵道:「不肖之子,這就是你侍奉無遺昏君的下場!」

接著,大聲對來使遺「你們會煮羹,我們軍營裡也有大鍋,正等著你們的昏君哩。」

使者把樂羊的話回報給姬窟,姬窟直嚇得面無人色。

姬窟知道城早晚必被攻破,城破以後,樂羊必報殺子之仇。他愈想愈怕,就悄悄地入後宮自縊了。

公孫焦見姬窟已死,立即開了城門投降。他非常恭敬地迎接樂羊,滿想樂羊會酬答他的功勞,仍舊給他做個大官。

樂羊早知道公孫焦是昏君手下的大奸臣,百姓也恨之入骨,就把他的罪惡數說一番,當場押下去斬了。

樂羊進城後,安撫百姓。大家見昏君、奸臣已死,都歡天喜地。

相關焦點

  • 司馬光《資治通鑑》22:滅中山國,樂羊現冷血一面——吃親生兒子
    鼓須好容易殺出一條路,他逃到白羊關,但很追兵就到了,鼓須所剩兵力已不足以與樂羊對抗,他只得棄關逃跑,樂羊殺入白羊關之後,很快便包圍了中山國的都城顧城,吃了敗仗的鼓須向中山國君姬窟敘述樂羊厲害,大驚失色的姬窟與群臣商議退敵之策,他的得力助手姬焦想起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於是獻計讓樂舒向樂羊求情。
  • 樂羊滅中山國後為何不見寸功?為打勝仗不惜食子,卻遭魏文侯猜忌
    那麼魏文侯明知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就職,為何還要派他去攻打中山呢?樂羊滅中山國後功成名就,但為何此後再也不見他力寸功?這是因為樂羊雖為打勝仗而不惜食子,卻遭到了魏文侯猜忌,此事我們還得慢慢說。布衣出身而為將軍。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前文講到了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史,今天我們來聊聊樂羊是如何進入魏國朝廷,被魏文侯賞識的。樂羊能得到魏文侯的賞識並加以重用,離不開一位貴人的引薦,這位貴人就是翟璜,沒錯,又是這老哥們。樂羊學成之後,一開始在翟璜那兒做門客。後來,魏文侯準備出兵攻打中山國,翟璜便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他說樂羊是文武全才,並且把樂羊一路成長的事跡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便想召見樂羊,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這種情況下讓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恐怕不妥。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樂羊啜羹 關於武將的選擇,翟璜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當時的樂羊名不見經傳,只是翟璜的一個門客,並沒有在魏文侯面前立下過戰功,而且,樂羊的兒子樂舒還在中山國為將,所以魏文侯比較猶豫,但是翟璜卻還是說服了魏文侯,他對魏文侯表示樂羊一定能勝任攻下中山國的重任,他既然推薦他,就對這件事有把握,至於樂羊和樂舒的父子關係,完全不用考慮。
  • 中山國的第一次復國,與第二次滅國,三起三落的中興之主!
    穩的生卒年不詳,大概在鮮虞人建中人城的時候,白狄曾「攻邢滅衛」危害華夏,引起晉文公,齊桓公重視,他們分別去世於公元前628年,前643年,大概生活於同一時期。史書上記載中山國建國於公元前450年,或前414年,這是因為史書記載的中山國第一位國君中山文公是趙簡子的傀儡。
  • 東周列國志:樂羊滅中山有功,魏文侯賞他兩隻神秘柜子
    卻說樂羊攻破中山國都後,留兵五千,叫西門豹守中山,自己帶了大軍回國去。魏文侯親自到城外迎接,安慰他說:「將軍為了國家,失掉了兒子,我心上實在過意不去!」樂羊答道:「臣怎能為了私情,而負主公的囑託呢!」樂羊向文侯獻上中山的地圖和許多戰利品。
  • 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春秋時期的巨無霸晉國分為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個諸侯國,韓虔、趙籍、魏斯分別成為韓趙魏三國的第一任國君,其中魏斯就是戰國初期稱霸列國的魏文侯。魏文侯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稱霸一時,和他禮賢下士麾下人才濟濟有莫大關係,其中文有李悝、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武有吳起、樂羊、翟角,今天就來說一說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 樂羊忠心
    樂羊本是中山國的人,後來他投奔了魏國。為了表示對魏王的忠心,樂羊主動率領魏國的軍隊去攻打自己的故國中山國。
  • 戰國 019 樂羊的為人
    那不都是半途而廢嗎?難道我看見你半途而廢,我就不心疼不難過嗎?你知道你現在就是在剪斷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我的心裡和你一樣疼呀!」說完,小倆口抱頭痛哭,樂羊為了不讓老婆生氣,於是繼續回去學習,足足七年沒敢回家!由此可見,樂羊的媳婦兒是多麼有毅力的女人呢!同時我們也可以想像,學成歸來,樂羊的能力,那是絕對沒問題的,那過人的特長,都是給憋出來的!
  • 中山國是什麼樣的存在?是華夏後裔,怎麼又不同於戰國七雄?
    中山國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前506年,而到17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489年,有些史書還記載說晉國趙氏的領袖趙鞅(yāng,趙氏孤兒的孫子)才率軍攻滅了鮮虞國。    近代出土的中山國青銅器   不過也可能鮮虞國和中山國並存的情況只是不同的稱呼導致的。所以現代一般還是將中山國視為鮮虞國的延續。而且趙鞅的進攻應該也沒有攻滅中山國,而只是大幅削弱了它的實力。
  • 黃帝箕子與周文王,誰是中山國的祖先?
    中山國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前506年,而到17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489年,有些史書還記載說晉國趙氏的領袖趙鞅(yāng,趙氏孤兒的孫子)才率軍攻滅了鮮虞國。而且趙鞅的進攻應該也沒有攻滅中山國,而只是大幅削弱了它的實力。所以雖然在之後20多年裡中山國好像消失了一樣,但後來卻又有了晉國在公元前459年仍在與中山國作戰記載。當時晉國在與中山國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逼迫中山國在公元前414年將都城遷到了河北定州附近。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 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看地圖一目了然
    戰國時期,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為何一定要滅中山國?圖-春秋時期晉國與中山國形勢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鮮虞人建立中山國,他們仿效中原諸國的禮制,骨子裡他們是希望融入周人大家庭的,希望得到東周諸侯的尊重。中山國位於晉國的東北部,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春秋時期中山國最大的敵人就是晉國。兩國激戰數百年,中原大國晉國略佔上風,中山國被壓制在晉國以北。圖-三家分晉後的趙國與中山國三家分晉之後,與中山國接壤的晉國變成趙國。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中山國第一次滅於魏國 魏國同中山國並不接壤,本無領土衝突。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年)時,魏國經過魏文侯的政治改革和十多年的激烈戰爭,攻佔了秦國的河西地區,成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自命為中原霸主的魏文侯對中山國君也仿效華夏諸國自稱為「公」非常不滿,便派遣魏國最著名的軍事家吳起和樂羊攻打中山。
  • 憋屈樂羊
    樂羊陣營:曹操基礎屬性:統率93,武力79,智力82,政治49個人生平:樂羊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名將,這次出世,也算是生到了老家中,也成了魏國的人,只不過主公換成了曹操。植入的身份是樂進族人,姓樂名揚,由樂進剛剛向夏侯淵舉薦,被擢升為步軍校尉。
  • 與趙國實力相當的中山國,為什麼最終被魏國滅了?有一個人很關鍵
    中山國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逐漸的發展壯大,但是,令中山國君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舊城,那塊寶地居然被魏國給盯上了。要知道,當時的魏國,可與中山國完全不接壤,但是,他們依舊貪心的想要擁有這塊沃土。至於魏國為什麼要對中山國虎視眈眈,這其實與中山國的一個人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中山國有一個大將叫樂羊。
  • 東周列國 那理不清的歷史帳——走進《東周列國志》
    馮夢龍著作《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 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外交和軍事的雙重勝利
    中山國原先是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于。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命樂羊為將,借道趙國攻滅中山國。但是中山領土與魏國並不相鄰,魏國難以控制,後來趙魏交惡,中山又趁機復國。中山國全境只有東北方向的一塊角落與齊國相連,其他地方都被趙國包圍,中山國就像一支楔子插在趙國中間地帶,將趙國一分為二。趙國本就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都城邯鄲位於南方,中山國橫插一刀,趙國對北邊領土的控制更加吃力。作為趙國的「國中之國」,中山國一直是趙國的心腹大患。
  • 想了解歷史,卻無法忍受史書的枯燥,不妨讀讀這部《東周列國志》
    有的,這本書叫做《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東周列國志》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正史」,類似《三國志》這樣的名字,但其實這是一本講史小說,作者是明末的馮夢龍。最為重要的是,不像正史當中採取的「紀傳體」,《東周列國志》的敘事脈絡是以時間為線索的,將每個時代的人物、事件橫向串聯起來,讓讀者對於這段歷史的整體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知。順便一提,這樣內容豐富的書籍最好還是選擇紙質版的實體書,電子書雖然方便,但對於已看過章節的查詢卻較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