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登場 島內民眾:又要交保護費了?

2020-12-18 騰訊網

據報導,11月20日「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臺北、華盛頓兩地以實體團與視頻團的模式同時舉行。此次對話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美方由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主談,臺灣方面則由臺經濟部門副主管陳正祺在華盛頓與美方召開實體會議;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臺行政機構「政務委員」鄧振中及相關部門官員,則在臺北通過視頻方式同步參與討論。

臺經濟部門發布臉書表示,本對話由「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蕭美琴與「美國在臺協會」執行理事藍鶯在開幕式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持續進行此對話奠定基礎。

隨後,蕭美琴也在臉書上更新,「分享籤署雙方籤署備忘錄的喜悅」。蕭美琴寫到,首次「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雙方籤署備忘錄後正式啟動。未來臺美將在5G、供應鏈、科技、基礎建設商機、健康安全等各領域深化合作。有評論指出,可見民進黨當局仍對「臺美自貿協定(FTA)」抱有幻想。

為了強化 「臺美經貿關係」,蔡英文8月28日宣布將放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美國國務院隨後在同月31日宣布創立「美臺雙邊經濟暨商業對話」,並交由克拉奇主持。對話平臺成立不久,克拉奇隨即於9月中訪問臺灣,而此次對話也是由克拉奇主談。

此前,國民黨籍民代鄭麗文曾發出質疑:為什麼「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不是和美方的貿易部、自由貿易的談判團隊進行商討,反而是和副國務卿克拉奇談判?

與此同時,「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事件也引發了島內網友的熱議,網友們紛紛嘲諷,對這次對話的目的並不看好,稱美國又要來收臺灣的保護費;而有網友也對臺灣如此配合的原因十分好奇,認為其中有貓膩;還有網友對此表示嗤之以鼻,畢竟美國近段時間對臺灣的態度都被他們看在了眼裡。

對於該對話,蔡英文11月11日時曾聲稱,這不僅象徵「臺美關係」進步,「也證明我們的『國際杯』不是紙上談兵,更是著手投入的現在進行式」。如今看來,這個「現在進行式」不過是蔡英文式的「皇帝新衣」的掩飾。由於無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更無可能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但是蔡英文又需要給島內民眾以交待,於是乎,只好藉由「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以示努力。

11月15日,RCEP的籤署,震撼全球。臺灣《中國時報》感嘆稱,RCEP將覆蓋世界1/3的人口、產值與貿易額佔全球3成,臺灣地區卻被摒棄於外。根據國際智庫研究,臺灣地區若未加入RCEP,到2030年時出口值將減少80億美元(2300億新臺幣)。

島內輿論也指出,大陸在RCEP有重大影響力,蔡英文自2016年上任後,卻把兩岸關係愈搞愈僵,想加入RCEP根本沒指望。國民黨日前也表示,RCEP是全球最大自貿區,但過去4年多來,卻未見民進黨當局對加入該協定有任何積極努力。

然而在RCEP成功籤署後,民進黨當局的一些人仍沒有擺正心態,務實和理性地對臺灣的處境進行評估。一方面,採取迴避問題的「鴕鳥心態」,一再辯稱沒有加入RCEP短期來看對臺灣的影響不大或影響有限,稱已經做了一些提前的準備,進行了「多元布局」,認為臺灣還有引以為傲的電子科技產業,依然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科技島」。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繼續迴避實質性問題,在被RCEP拒之門外後繼續將CPTPP作為主要目標,甚至寄希望於在未來充滿變化的中美關係中漁利,在「反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此,國民黨還強調,民進黨不僅讓臺灣錯失了加入RCEP的機會,也讓臺灣漸漸失去ECFA的優勢,在區域經濟合作中進退兩難。國民黨提醒,民進黨當局若再不做出相應改變,不對之前的行為作出反思。臺灣的經濟競爭力將被葬送,臺灣下一代的未來看不到希望。

也有島內人士分析直言,「自由貿易協定」等都只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廂情願,川普無論口頭上多麼支持臺灣,最終還是得服務美國的自身利益。

臺灣高雄大學榮譽客座教授王鳳生表示,他非常反對臺美籤訂「雙邊貿易協定」(「BTA」),試問以當前臺灣處境,沒什麼籌碼跟美國「雙向談判」,臺灣每年跟美國買這麼多軍購,都不能算在「BTA」內。王鳳生還指出,臺灣被屏除在RCEP與CPTPP之外,民進黨當局必須拿出經濟成績有所交代,因此要全力爭取籤訂臺美間的「BTA」。但面對中國崛起,「美國製造2025」已呼之欲出,美國欲取臺灣半導體產業,臺灣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恐怕會被美國一點一滴奪走。

在目前的兩岸形勢下,臺灣若不想在亞太地區成為自貿區的「孤島」,最關鍵的還是要改善兩岸關係,在兩岸具有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重啟協商和對話。

針對 「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日明確表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臺官方往來。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與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與接觸,停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不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免對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任何挾洋自重、妄圖破壞兩岸關係的圖謀和行徑註定不會得逞。

同一天,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明確指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是造成當前兩岸關係緊張的總根源。只有回到「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正軌,兩岸關係才可能改善發展。朱鳳蓮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呼籲美國政府充分地認識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重妥善處理臺灣問題。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晚22:04播出的《海峽新幹線》!

相關焦點

  • 「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登場,臺媒稱有望籤署合作了解備忘錄
    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今天(20日)登場,實體部分由臺當局「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與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在華府四季飯店召開,會議聚焦供應鏈、5G 、能源等議題,臺媒稱「有望籤署合作了解備忘錄」。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今天上午8時在華府及臺北兩地同時以實體與視頻方式舉行。陳正祺一行今天上午約7時30分到達會場,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隨後隻身騎單車抵達。會議開始前15分鐘,柯拉克車隊抵達會議飯店,但他隻身進入會場;相隔僅數分鐘後臺「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抵達。
  • 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臺灣
    臺灣地區做為美國對抗中國崛起戰略布局中的「前進堡壘」,自然在這其中也有一席之地,除了目前已發布進行中的多次對臺軍售案外,將在11月20日展開的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也具有重要作用。一、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舉行與選後美臺關係首屆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臺灣時間11月20日晚上9點在華盛頓舉行,採實體搭配視訊方式舉行,對話會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
  • 臺美經濟對話、美神秘高官訪臺皆是作秀?唯有「秋鬥」動真格
    據悉,「臺美經濟繁榮夥伴(EPP)對話」從美國東部時間20日開始,據悉這個對話包含臺美間「全面性的議題」。除了經濟,還包含科技合作,婦女參與社會的機會、醫藥衛生、基礎建設、能源合作、「新南向政策」。 總之,臺媒一頓兒的誇,不過最終結果便是洋洋灑灑的九項事實清單,其中之一便是籤署臺美EPP對話的備忘錄(MOU)。
  • 「臺美經濟對話」能談啥?臺灣發展前途其實在大陸
    「臺美經濟對話」能談啥?圖片來源:網絡  據媒體報導,臺美11日共同宣布,所謂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定於20日在華盛頓及臺北兩地同時舉行蓬佩奧宣布,美方代表將由9月訪臺的副國務卿克拉奇主導。差不多的時間,東亞15國預定在15日商討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且很有可能籤署協議。  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可以讓臺灣島內民眾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臺灣經濟未來將向何處去?
  • 「臺美經濟對話」成懸念,島內輿論揭「首屆成終屆」
    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在美東時間20日舉行,而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試圖翻轉大選落敗卻接連碰壁,這場「臺美對話」增添不少首屆成終屆的懸念。臺灣「聯合報」發文指出,儘管雙方籤署一紙效期五年的備忘錄(MOU)「綁約」拜登政府,但未來的中美關係發展,勢必牽動臺美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將影響此對話機制落實的程度。
  • 「臺美經濟對話」粉墨登場,臺島內外皆不看好
    近日國臺辦發言人稱,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民進黨當局十分看重「臺美經濟對話」但是民進黨當局另有所倚仗,對於大陸的好心意和熱情,蔡英文一向不領情。
  • 臺北與華盛頓舉辦「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籤署「合作備忘錄」
    據海峽導報社報導,「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日晚間在臺北、美國兩地以實體團與視頻團的模式同時舉行,並籤署「合作備忘錄」。臺經濟部門20日晚間發布臉書表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在開幕式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持續進行此對話奠定基礎,並由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與「政委」鄧振中 共同見證籤署。臺媒報導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蕭美琴在臉書上更新,分享籤署雙方籤署備忘錄的喜悅。
  • 臺美經濟對話籤MOU,朱立倫批蔡:「大內宣」無法達到貿易目的
    @銳看臺灣報導 APEC經濟領袖會議與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昨晚登場,蔡英文說臺灣進入關鍵時刻,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表示,任何進展都是好事,但提醒蔡當局不要做「大內宣」,以現今美國的戰略目標,臺美籤署FTA的機會低,目前只是MOU,而主導FTA的是美國貿易談判署,其立場也與國務院完全不同
  • 臺學者:別對「臺美經濟對話」有憧憬
    圖片來源:大公網「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實體會議於20日晚間在美國華府召開,部分蔡當局官員則以視訊在臺北參與。會議聚焦在全球健康安全、供應鏈合作、5G乾淨網絡、能源等議題,會中簽署合作「了解備忘錄」,為對話建立更深與更廣的合作奠基。
  • 蔡英文剛勝選 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了
    原標題:蔡英文剛勝選 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了!針對臺灣2020大選蔡英文勝選的結果,外交部12日罕見地連發兩則聲明,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臺美關係」已從「雙邊夥伴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未來她會在過去3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臺美」全球議題合作。蔡英文隨後接見大橋光夫時表示,這次大選,臺灣民眾向世界表達了捍衛「主權」、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新的一年,希望臺灣地區跟日本在經貿、文化及體育等各領域有更多交流合作,讓「臺日關係」更上層樓。
  • 臺美籤署科技合作協定,臺媒:經濟對話首項成果,展現高度互信
    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表示,這是十一月二十日「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後的第一項具體成果,當時由美次卿柯拉克在會中提出,不到一個月就完成籤署,充分展現雙方高度互信的基礎。根據協定內容,臺美應發展、支持和促進雙方廣泛之科學研究及技術合作;促進智慧財產權之保護、相互尊重安全和包容性之研究環境。合作範圍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創新、工程、社會科學、公共衛生、高等教育和科學人力資源,以及隨後彼此可能決定合作的其他科學研究和技術領域。
  • 島內各地反對開放美豬美牛, 島內輿論:美國壓力下不得不繳納的保護費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和美牛進口後,激起島內強烈反對。有輿論直言,這是民進黨當局選擇「親美抗中」策略後,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做的選擇與不得不繳納的保護費」。8月31日,國民黨串聯22個縣市議會黨團召開記者會公開反對開放美豬。
  • 「美臺經濟對話」是兩個失落者最後的「掙扎」?
    這位美國國務卿,在川普政府即將歷史的時際,好像要做出最後的貢獻一樣,異常忙碌起來。但是很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能讓他為之忙起來的東西已經不多了。放在過去,這場毫不起眼的「臺美經濟對話」會需要一個世界強國的國務卿來宣布?
  • 臺美經濟對話?朱立倫諷:民進黨「速食大內宣」,只有政治效果
    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今(21日)出席國民黨中評委趙守博新書發表會,媒體詢問蔡英文稱「臺美經濟繁榮夥伴會談」及APEC接連登場,臺灣目前進入關鍵時刻。對此,朱立倫說,只要有進展就是好事,但他要提醒蔡當局不要只會「大內宣」,「臺美經濟會談」很久了,要談FTA以美國目前戰略目標來說機率其實很低,現在只是商談MOU,主導的貿易談判署跟國務院態度也不同,做大內宣只有政治效果。
  • 國臺辦評「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人為刀俎,民進黨當局甘當魚肉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李寒芳)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反對,為政治目的執意開放有問題的美國農畜產品進口,損害島內民眾健康福祉,又以此為「投名狀」,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官方關係,這只會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衝擊島內市場
  • 美副國務卿計劃訪臺,蔡英文甘當棋子,島內擔心美「獅子大開口」
    而蔡英文當局甘心抱美國大腿,執意要把臺灣往絕路上走。據報導,繼衛生部長阿扎之後,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計劃與臺灣當局進行所謂的「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 據臺灣「中央社」回顧稱,蔡英文8月底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美國國務院隨後在8月31日宣布創立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並交由克拉奇主持。
  • 蔡英文膨脹了,「臺美」關係史上最佳?
    導讀:媒體報導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籤署,臺灣根本沒有獲得參與的機會,島內企業紛紛對臺灣傳統產業感到擔憂。在疫情影響下,臺灣的經濟受到衝擊,並且民進黨當局不斷採取親美政策,用大把「鈔票」換回的所謂「關係進步」,也只是得到美國許下的一堆「空頭支票」。臺灣的傳統產業陷入被孤立的困境,未來經濟發展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 美臺突然要搞「政治軍事對話」!
    美國國務院如此高調的舉動,專家認為,此舉象徵意義比較強,中方對此已經有所評估,接下來不排除美臺之間還有進一步舉動,從小動作變成大動作,從低層級官員變成高級別官員,臺灣肯定想推進所謂的「美臺關係」,但想在實質層面有所突破,門都沒有。據臺綠媒6日消息,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宣布,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北京時間7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豬未平核食起,禍害民眾到幾時
    臺灣民眾怨聲載道。有臺媒指出,民進黨當局頂著罵名也要強行開放美豬進口,鑑於他們一貫不聽民意、從不溝通的霸道做派,進口日本核食看來也不遠了。  島內媒體總結出民進黨執政前後的兩副面孔:當年上街遊行反瘦肉精美豬,聲稱「萊豬進口日就是當局下臺時」,如今卻宣揚「解禁美豬符合臺灣利益」。翻臉比翻書快,換了位置就換腦袋,自相矛盾玩弄「雙標」,真叫人瞠目結舌。
  • 美每月超領臺軍購款近20億 網友:"臺獨"保護費
    圖:多年來臺灣不少民眾都反對向美國購買武器\資料圖片  大公報10月10日訊 綜合中通社及臺媒報導:臺灣軍方因應對美軍購付款,在美聯邦儲備銀行開設軍購帳戶,存進大筆款項讓美方提款,但審計部門發現,自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