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別對「臺美經濟對話」有憧憬

2021-01-10 臺海網

圖片來源:大公網

「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實體會議於20日晚間在美國華府召開,部分蔡當局官員則以視訊在臺北參與。會議聚焦在全球健康安全、供應鏈合作、5G乾淨網絡、能源等議題,會中簽署合作「了解備忘錄」,為對話建立更深與更廣的合作奠基。

赴美參與會議的蔡當局經濟主管部門「次長」陳正祺會後聲稱,美國國務院次卿在會中讚揚臺灣科技表現,要與臺灣展開科技合作協議諮商。而這是在8月美國衛生部長訪臺,就醫療抗疫合作籤署「備忘錄」後再次確定合作項目。我們可以樂觀期待,陸續應有更多合作項目,在籤署合作「備忘錄」後逐一展開。

然而,部分臺灣人民對臺美對話產生了美麗的憧憬,認為這項對話是「美臺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或「自由貿易協議」(FTA)的前兆,在美方派出層級如此高的官員與會,且態度「友善」下,接著應該就是恢復TIFA會談,再來就該是臺美FTA了。

這種美麗的期待非常自然,但並不務實。原因是美國在川普總統上臺後,對透過FTA追求全球化的看法已和過去20年不同。這種只設定貿易規則,但不管貿易結果的「世貿模式」已被川普政府認定對美國不利。因此,美國政府將利用強大的議價能力,在美國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強烈要求貿易對手開放市場,避免貿易利益偏向對手;即使川普下臺、拜登上臺也無法脫離這種「川普主義」的約束。

事實上,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拜登已提出未來和美國籤署FTA的三個條件:一是要投資美國勞工,二是要確保勞工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參與貿易協議諮商,三是不會借懲罰性貿易激怒「盟友」。這使得和美國籤署FTA的難度提高許多,沒有相當發展程度和自信的國家或地區大概都不會和美國輕啟諮商,臺灣地區弱勢產業都習慣受到保護,且不管藍綠當局都是選票至上,都很難滿足美方要求。故近期內要和美國籤署FTA,甚至有顯著進展的TIFA,應都屬於高難度。

更何況,臺美真要談判起來,美國會要求一個接近百分之百涵蓋率的超高質量FTA,蔡當局真的已準備好要接受農民和弱勢業者示威抗議的「洗禮」嗎?

因此,「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可視為美方回饋臺灣開放瘦肉精牛豬的「善意」,也可視為美方要拉攏臺灣成為「印太戰略夥伴」的姿態,更可充分利用它來強化「臺美合作關係」,但想要有美臺FTA來將餅做得更大,則要靠更多其他的努力,以及不怕選票流失的魄力。大家都想搭上FTA班機快樂遨遊四海,但請問:「安全帶」扣緊了嗎?

(作者杜震華為華梵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轉載自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臺美經濟對話」能談啥?臺灣發展前途其實在大陸
    「臺美經濟對話」能談啥?圖片來源:網絡  據媒體報導,臺美11日共同宣布,所謂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定於20日在華盛頓及臺北兩地同時舉行別小看這1.9%,世界所有大國中,中國是GDP唯一繼續保持增長的國家。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在日前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上,萬千海外客商雲集上海灘,就是看到了中國經濟的機遇,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時刻,要努力抓住中國商機。  廣大抓住大陸機遇的臺商,也成為了受益者。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介紹,今年進博會有103家臺企參展,覆蓋面廣。參展的企業多。
  • 「臺美經濟對話」粉墨登場,臺島內外皆不看好
    臺灣有識之士的這種擔憂是非常有道理的,清醒地看到自己不能加入到區域經濟整合之中所帶來的後果。不過,國臺辦在講話中給他們注入了希望。近日國臺辦發言人稱,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
  • 臺美經濟對話、美神秘高官訪臺皆是作秀?唯有「秋鬥」動真格
    有臺媒大肆渲染稱,機上所載之人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他預計在臺灣停留3天,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接待。 而有的臺媒又報導稱,機上所載之人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而非美中情局局長,其此番到臺是為了加強臺美雙方的「印太戰略」布局,同時視察情報資產,預計24日晚離開臺灣。
  • 「美臺經濟對話」是兩個失落者最後的「掙扎」?
    導語:「美臺經濟對話」這個已經被民進黨期盼已久的戲碼終究還是來了,但憑藉這個想要成為所謂的「最後的瘋狂」,它還遠遠不夠資格,說到底,這不過是一場讓人同情的「苦情戲」,內容是失落者之間的互相安慰。放在過去,這場毫不起眼的「臺美經濟對話」會需要一個世界強國的國務卿來宣布?在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將為川普的連任做準備鋪墊。在間接否定了拜登成為美國新任新任總統的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不想失業的意願。而即將在11月20日上演的「臺美經濟對話」這齣大戲已近在眼前,能夠讓蓬佩奧所利用成為政治資源的東西已經不多了。
  • 「臺美經濟對話」成懸念,島內輿論揭「首屆成終屆」
    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在美東時間20日舉行,而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試圖翻轉大選落敗卻接連碰壁,這場「臺美對話」增添不少首屆成終屆的懸念。臺灣「聯合報」發文指出,儘管雙方籤署一紙效期五年的備忘錄(MOU)「綁約」拜登政府,但未來的中美關係發展,勢必牽動臺美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將影響此對話機制落實的程度。
  • 「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登場 島內民眾:又要交保護費了?
    此次對話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美方由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主談,臺灣方面則由臺經濟部門副主管陳正祺在華盛頓與美方召開實體會議;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臺行政機構「政務委員」鄧振中及相關部門官員,則在臺北通過視頻方式同步參與討論。
  • 「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登場,臺媒稱有望籤署合作了解備忘錄
    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今天(20日)登場,實體部分由臺當局「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與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在華府四季飯店召開,會議聚焦供應鏈、5G 、能源等議題,臺媒稱「有望籤署合作了解備忘錄」。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今天上午8時在華府及臺北兩地同時以實體與視頻方式舉行。陳正祺一行今天上午約7時30分到達會場,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隨後隻身騎單車抵達。會議開始前15分鐘,柯拉克車隊抵達會議飯店,但他隻身進入會場;相隔僅數分鐘後臺「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抵達。
  • 臺美籤署科技合作協定,臺媒:經濟對話首項成果,展現高度互信
    臺外事部門18日召開「臺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宣布記者會,這項協定已於15日由「美國在臺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和臺「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華府完成籤署。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表示,這是十一月二十日「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後的第一項具體成果,當時由美次卿柯拉克在會中提出,不到一個月就完成籤署,充分展現雙方高度互信的基礎。
  • 臺媒:美臺將舉行政治軍事視頻對話最新消息 對話內容或為臺美軍事...
    臺媒:美臺將舉行政治軍事視頻對話最新消息!據臺灣「中央社」6日消息,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宣布,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北京時間7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對話預計聚焦在區域情勢、臺美軍事合作與軍售等議題。
  • 國臺辦評「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人為刀俎,民進黨當局甘當魚肉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李寒芳)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反對,為政治目的執意開放有問題的美國農畜產品進口,損害島內民眾健康福祉,又以此為「投名狀」,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官方關係,這只會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衝擊島內市場
  • 臺美經濟對話籤MOU,朱立倫批蔡:「大內宣」無法達到貿易目的
    @銳看臺灣報導 APEC經濟領袖會議與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昨晚登場,蔡英文說臺灣進入關鍵時刻,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表示,任何進展都是好事,但提醒蔡當局不要做「大內宣」,以現今美國的戰略目標,臺美籤署FTA的機會低,目前只是MOU,而主導FTA的是美國貿易談判署,其立場也與國務院完全不同
  • 美國親臺政客建議拜登政府派美艦訪臺,臺學者打臉
    解放軍頻頻派軍機軍艦巡臺,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薛瑞福本月初建議美國新政府,臺美可透過公開聯合軍演、美艦例行訪臺等作為強化關係;但島內學者打臉稱,在美國新政局、美中關係等尚待觀察情況下,臺灣應鞏固與美方既有軍事交流,而非猝然升溫,才是務實之道。
  • 向美搖尾乞憐反遭重擊!蔡英文惹眾怒,臺學者直言只有大陸靠得住
    美國去年6次對臺軍售,蔡英文當局照單全收,然而臺方想要的新冠疫苗和所謂的「臺美自貿協議」,連影子都沒有看到。不久前,美政府又籤署了所謂「臺灣保證法」,但無論是鼓吹常態化對臺軍售,還是揚言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等,儘是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內容。明眼人一看便知,該法案其實什麼都保證不了。
  • 美國務院三把手訪臺沒有經濟對話,孫大千怒:臺美是主從關係?
    美國國務次卿(國務院三把手)柯拉克抵臺,臺媒聲稱「這是1979年臺美斷交以來,訪臺級別最高的國務院官員」,原先傳出他今日將主持「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最後卻取消這項安排,美方僅宣布訪團來參加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告別禮拜,引發各界揣測。
  • 臺學者:美國高官訪臺意在助攻選情刺激中國大陸,臺灣恐兩頭空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可能在今年底訪臺,分析此舉對臺影響,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表示,美衛生部長訪臺後,蔡當局隨即開放美豬、牛,但臺美之間卻無達成實質經貿協議,研判川普政府官員訪臺,主要在促臺讓利、助攻選情,並刺激中國大陸,按此模式,克拉奇來臺也難以促成臺美FTA等經貿合作,臺灣反而要警覺
  • 胡錫進:若美防長訪臺 大陸應射飛彈飛越臺"總統府"
    近日美臺互動頻繁,昨天更有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解放軍將會採取何種應對措施。對此,任國強回應,此次演習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這都是痴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
  • 蔡英文膨脹了,「臺美」關係史上最佳?
    在疫情影響下,臺灣的經濟受到衝擊,並且民進黨當局不斷採取親美政策,用大把「鈔票」換回的所謂「關係進步」,也只是得到美國許下的一堆「空頭支票」。臺灣的傳統產業陷入被孤立的困境,未來經濟發展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 臺學者示警: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準備
    臺灣中興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表示,布林肯雖然「友臺」,但不「反中」,其兩岸外交路線不可能與川普時代的國務卿蓬佩奧一樣,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預期準備。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現任中興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中華臺商研究學會理事。
  • 美臺突然要搞「政治軍事對話」!
    美國國務院如此高調的舉動,專家認為,此舉象徵意義比較強,中方對此已經有所評估,接下來不排除美臺之間還有進一步舉動,從小動作變成大動作,從低層級官員變成高級別官員,臺灣肯定想推進所謂的「美臺關係」,但想在實質層面有所突破,門都沒有。據臺綠媒6日消息,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宣布,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北京時間7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