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節就要到了,有些人已經提前上山祭拜了先祖,很多人也準備了祭拜所用的物品。為什麼老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呢?
落葉歸根,原指樹葉掉落後落在樹木的根部,多用來形容客居他鄉的人,在老的時候,會回到自己的故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趙本山所演的電影《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劇中主要描述了老趙的好友老王意外死在了工地上,由於骨子裡刻有落葉歸根的思想,所以老趙覺得把好友運回家鄉安葬。
先是把好友扮作醉酒的樣子做大巴,被乘客發現後趕下了車,不得已想了很多辦法,通過把好友放在輪胎中等等。
途中為了去別人的葬禮上蹭飯吃,不得已把好友扮作了稻草人。幾經周折,在自殺未成功後,感悟了生命的意義,最後終於遇到了好心人,坐上了回家的車……
為什麼人在老的時候會選擇回鄉,或去世之後要講究落葉歸根,回鄉安葬呢?
一方面,在《論語》中,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孝敬父母的思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優良的美德,這種思想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骨子中。在我們年輕時,為了夢想,外出奮鬥,無法孝敬父母,老的時候,放下了繁瑣的事物,是該回鄉孝敬父母了,如果父母已經去世,也應該為父母守孝。
另一方面,如果剋死他鄉,由於對故鄉的懷念,人在死之前,大多數人都是期望可以回到故鄉安葬。
或許也是因為故鄉是一個充滿的歡樂記憶,充滿的親情、友情以及溫情的地方,在外面的世界中,是無法找到的,所以我們的骨子裡早已刻下了落葉歸根的夙願!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清明節是傷感的,每次掃墓都會想起與親人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多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與親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多停留一會。
告離別,親人已逝,緬懷已過,多珍惜身邊的人!
請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