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老話為什麼講究「落葉歸根」?

2020-12-23 大漠一點梅

今年的清明節就要到了,有些人已經提前上山祭拜了先祖,很多人也準備了祭拜所用的物品。為什麼老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呢?

落葉歸根,原指樹葉掉落後落在樹木的根部,多用來形容客居他鄉的人,在老的時候,會回到自己的故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趙本山所演的電影《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劇中主要描述了老趙的好友老王意外死在了工地上,由於骨子裡刻有落葉歸根的思想,所以老趙覺得把好友運回家鄉安葬。

先是把好友扮作醉酒的樣子做大巴,被乘客發現後趕下了車,不得已想了很多辦法,通過把好友放在輪胎中等等。

途中為了去別人的葬禮上蹭飯吃,不得已把好友扮作了稻草人。幾經周折,在自殺未成功後,感悟了生命的意義,最後終於遇到了好心人,坐上了回家的車……

為什麼人在老的時候會選擇回鄉,或去世之後要講究落葉歸根,回鄉安葬呢?

一方面,在《論語》中,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孝敬父母的思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優良的美德,這種思想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骨子中。在我們年輕時,為了夢想,外出奮鬥,無法孝敬父母,老的時候,放下了繁瑣的事物,是該回鄉孝敬父母了,如果父母已經去世,也應該為父母守孝。

另一方面,如果剋死他鄉,由於對故鄉的懷念,人在死之前,大多數人都是期望可以回到故鄉安葬。

或許也是因為故鄉是一個充滿的歡樂記憶,充滿的親情、友情以及溫情的地方,在外面的世界中,是無法找到的,所以我們的骨子裡早已刻下了落葉歸根的夙願!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清明節是傷感的,每次掃墓都會想起與親人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多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讓與親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多停留一會。

告離別,親人已逝,緬懷已過,多珍惜身邊的人!

請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相關焦點

  • 2019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通知 清明節放幾天假
    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通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2019年清明節放假具體安排為:4月5日(星期五)放假,與周末連休。  節假日期間,提倡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落實好防火等安全保障措施。
  • 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清明節是節氣嗎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 清明節上墳,有「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具體是什麼意思?
    在喪葬上,農村人的講究比較多,比如說「熱孝不登門,冷棺不進村」,理解起來很簡單:孝子不能隨便的去往別人家裡,不然會被認作不吉利,一般由先人的侄子幫忙報喪,且趕往親戚家時,還需要將孝帽拿下來。如果逝者是在外地不幸離世的,那就不能抬著棺材進村,此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逝者火化,抱著骨灰趕往家裡。
  • 為什麼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你造嗎?
    為什麼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你造嗎?時間:2020-04-04 12:42   來源:美麗萍說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你造嗎?
  • 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耶穌復活VS清明節
    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他們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他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路加福音24:1-8)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是國人記念先祖的節日,是直面死亡的節日。
  • 流浪20年,75歲老人在民警幫助下落葉歸根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落葉歸根」,很多作客他鄉的人在遲暮之年都會回到故鄉。20年前的時候,55歲的張某離家出走到了衡山,沒有再和家人聯繫;20年後,已經75歲的他在民警和各方工作人員的救助下,落葉歸根了。
  • 清明節放假通知,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 清明節放假安排2018高速免費_清明節是幾月幾日_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放假安排2018高速免費_清明節是幾月幾日_清明節的習俗時間:2018-03-14 12:5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放假安排2018高速免費_清明節是幾月幾日_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 上元、 清明、 立夏、 端午、中元、中秋、
  • 清明節忌諱買新鞋 清明節上墳掃墓禁忌大全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和禁忌你知道嗎?清明節這天想必很多人都會去祭拜祖先,雖然掃墓上墳都是後代人紀念去世家人的一種傳統方式,但是清明節的講究卻很多。上墳或者掃墓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有點神秘的事情。為了讓傳統的習俗避免一些尷尬在此抄摘來作為分享。
  • 韓國人為什麼要和我們搶清明節?
    韓國的清明節也是公立4月5日。韓國人在這一天會帶上鮮花祭祖,同時還會栽樹,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以及生命生生不息。清明節,韓國人也會為自己的先祖修墓和培土。同時,他們還會在地上擺上酒、水果、糕點等供品,磕頭祭祖。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其中不應該做的事情是「年底不搬家」。這種說法在農村流傳了很久,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年底不能搬家?其實年底不能搬家不是迷信,而是存在一定的道理。首先馬上就要過年了。要去一個新的地方過年。周圍的人一點都不知道。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蕩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
  • 豫籍赴臺老兵離世 猛獁新聞、頭條尋人期待您一起幫他們落葉歸根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余光中的這首《鄉愁》,寫出無數臺灣海峽遊子渴望落葉歸根的心情。作為中原腹地、人口大省的河南,當年就有不少豫籍子弟去往臺灣,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河南籍赴臺老兵在臺灣陸續離世,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將聯合頭條尋人一起為他們尋找老家的親人,幫助他們落葉歸根。
  • 你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節日。 自古以來,掃墓和祖先的記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它不僅有利於促進孝道,喚醒家庭的共同記憶,而且有利於促進家庭成員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那麼清明節是哪一天? 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陰曆3月12日是星期六。
  • 清明節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融合上巳節習俗——踏青約從唐代開始,清明節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都得回老家?不止因為落葉歸根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都得回老家?不止因為落葉歸根。古代一般認為,一個官員的法定退休年齡是70歲,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最終沒落的王朝,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君主專制。早先的王朝規定官員在60歲之後便可以退休,並且給予他們退休金,而歷代皇帝對退休制度有了些許的改動。
  • 老話說,清明節上墳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寒食節,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節日,屬於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當然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新加坡等等,不過它依然屬於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清明節掃墓禁忌,你知道多少?
    清明在即,有些掃墓的禁忌大家得知道一下,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講究,這就跟「過年穿紅衣服討個好彩頭」是一樣的道理,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有些還是很有理由的
  • 2019年清明節高速免費嗎?清明節高速幾月幾日幾點開始免費
    2019年清明節高速免費嗎  全國高速公路4月5日0時至4月7日24時,繼續實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政策,交通運輸部今天發布清明節出行預測。清明節高速幾月幾日幾點開始免費  4月5日0時也就是4月4日晚上12點開始免費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為什麼?雖然有人說「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但是在農村裡做事情是有很多講究的,甚至比城裡要講究的多。就拿農村訪客隨禮來說,同樣是送禮,有人送禮送的皆大歡喜、全家高興;但是還有人送禮,讓客人是比較尷尬,苦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