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於天王的話題中,李宗偉、林丹一定會被提到,當然也總是以「林李」的形式出現。
如果說天王們都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天賦之於勤勉為上,勝利之前無畏成敗,能被稱作「天王」的男人,都是自成一派的羽球「藝術家」。
時間的磨礪,讓他們從較勁的對手變成惺惺相惜的朋友,正應了那句話:有資格做對手,才有機會做知己。如今,賽場之外的他們都已為人父,成長之於彼此更多的是理解和敬佩。這也印證了再張揚的青春,也會在流逝的時光中收斂;再桀驁的個性,也要隨著閱歷的增長而變得圓潤溫和。
李宗偉:永不言敗的戰神
李宗偉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21日
成名之時:18歲
握拍:右手
退役時刻:2019年6月13日
主要成績:三奪奧運會亞軍、四奪世錦賽亞軍、四奪超級賽總決賽冠軍、四奪全英公開賽冠軍
技術特點:彈簧腿、劈殺、重殺、變速能力
去年的6月18日,李宗偉的世界排名被世界羽聯移除,這也意味著徵戰賽場19年的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正式走進歷史。林丹也更新了社交平臺,寫道:「獨自上場沒人陪我了。」
有人說,運動員退役一次,就如同死過一次,尤其是對壯心未酬,堅強抗癌的李宗偉來說。從2004年到2016年,李宗偉代表馬來西亞參加了4屆奧運會,拿下3枚銀牌。一直以來,他雖屢戰屢敗,但卻無愧於「戰神」的稱號。正如他的自傳電影《敗者為王》的片尾字幕寫的那樣:李宗偉背負著馬來西亞人的希望,在挫折中堅持,永不言敗。
也許是歷史的操控者想為21世紀初的世界羽壇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所以讓林丹、李宗偉、蓋德、陶菲克4人上演著曠世大戰。蓋德和陶菲克這兩位天王退役得早,林丹和李宗偉二人繼續徵戰,而「林李大戰」也成為羽壇巔峰技術的象徵。少年林丹以暴力和速度稱霸,隨後轉型「以柔克剛」的太極打法,依舊能睥睨天下;而李宗偉驚人的彈簧腿、完美的劈殺、猛烈的重殺,都讓他碾壓對手。
在拿督李宗偉19年的職業生涯中,共獲得705場勝利,獲得69個冠軍頭銜,同時也是首個積分突破10萬的男單選手。在2007年到2017年的超級系列賽中,11年間他斬獲46冠,超過林丹和諶龍的冠軍總和;從2004年起,他在主場作戰的馬來西亞公開賽上共12次拿到冠軍;此外,他還4次拿到總決賽冠軍,4次獲得全英賽冠軍。
翻開李宗偉的戰績薄,19勝2負蓋德,15勝8負陶菲克,12勝3負孫完虎,6勝1負斯裡坎斯,11勝3負安賽龍,17勝1負約根森,11勝5負李炫一,15勝13負諶龍,保持著對石宇奇、金廷、周天成的全勝。包括禁賽後復出的桃田賢鬥,也在2018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上不敵李宗偉,而那是李宗偉被查出患癌前的一周。
最近10年,李宗偉的排名世界第一超過一半時間,實力有目共睹,只是他正好碰上了更勝一籌的林丹而已。李宗偉和林丹自2004年的湯杯首次交手,之後相愛相殺了15年,直到2018年全英賽,雙方共上演40次「林李大戰」,李宗偉12勝28負。而在28次失利中,有2次奧運會、2次世錦賽,林丹從他手中奪得4次世界冠軍。但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二人最後一次相遇在奧運賽場,歷經12年等待的李宗偉終於在五環旗下贏了老夥計林丹。
如果比較二人的世界排名,「勞模」李宗偉是絕對的贏家。林丹累計世界第一239周,幾乎覆蓋了從2004年到2008年4年多的時間,最長連續保持121周;而李宗偉則累計世界第一376周,從2008年8月到2014年12月,在長達6年多的時間內,僅丟了14周,最長連續保持199周。特別是2016年,34歲的李宗偉再度登上世界第一,保持了50周之久。
競技體育的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每一個細節、每一刻信念的浮動都決定了賽果,更何況是兩位絕世高手。15年來,林丹和李宗偉攜手開創了羽毛球歷史上一個不可複製的時代,他們奉獻的精彩對決,也被封為「神的劇本,人在寫」。
不過,獲得了3枚奧運銀牌、4枚世錦賽銀牌,一直未能加冕世界冠軍,始終是李宗偉的遺憾。職業生涯中,他曾7次與世界冠軍擦肩而過:除了負於林丹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1年倫敦世錦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3年廣州世錦賽,再就是2014年哥本哈根世錦賽、2015年雅加達世錦賽、2016年里約奧運會,三次輸給諶龍。就在36歲的李宗偉為了心中的世界冠軍夢一直堅持的時候,病魔找到了他。
2018年7月的印尼公開賽,李宗偉不敵才贏過的桃田賢鬥無緣決賽,隨後被查出患有鼻癌。「對人最大的打擊並不是一次次的逐夢失敗,而是直接摧毀他的身體」,李宗偉深切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在煎熬了264天之後,李宗偉最終選擇了退役。
對於這樣一位永不言敗的戰神來說,選擇放下,反而意味著新生。雖然沒有世界冠軍頭銜,但他已經不需要證明,由他創下的諸多紀錄,後來人想要突破,可謂難於上青天。
如今,回歸以家庭為重心的日子,李宗偉與家人過得愜意甜蜜,對於馬來西亞的後輩,他也是督導有方。未來,他將以另一種方式和羽毛球在一起。他和他的天王老夥計們,依舊為了羽毛球而活。
林丹:神話「天王」還在奔跑
林丹
出生日期:1983年10月4日
成名之時:18歲
握拍:左手
退役時刻:-
主要成績:兩奪奧運會冠軍、五奪世錦賽冠軍、六奪全英公開賽冠軍、2014年仁川亞運會冠軍
技術特點:前期暴力&速度、後期以柔克剛
馳騁羽壇近20載光陰的「四大天王」,如今獨剩林丹為自己的第五次奧運徵程選擇堅持。奧運會延期,積分賽暫停,對於即將37歲的林丹來說,現實極為殘酷。
社交平臺上關於「林丹該不該退役」的話題討論,瀏覽量已經過千萬。退役的李宗偉在聊起老友的奧運前景時說:「換做我會選擇退役。但是,擁有過所有榮譽的他,還在為夢想堅持,我會支持他。」
有人說,只有一個人在低谷時所展現出的意志品質,才更能讓人看出他真正的風骨和信念,如今的林丹恰是如此。現在,也許是林丹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最艱難、最陌生的一段日子,但是擁有過一切的他是這樣認為的:「競技體育本身就是殘酷的,在獲得榮譽時,你自然會獲得很多掌聲,當你不理想的時候,也要學會接受質疑與批評,這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太在意他人眼光。」
曾經縱橫四海的「天王」,如今是一個逆轉者,因為不甘輕易失敗,本就是王者的標誌。所以,才有了今年全英賽面對比自己小一半的昆拉·武特,林丹給後輩示範了一場「天王」的求勝欲。去年底的韓國公開賽,沒人能想到在第二輪鏖戰了83分鐘的林丹,最終可以殺入決賽。還有早前的馬來西亞公開賽,他三局苦戰逆轉諶龍的神勇奪冠。雖然,不再是那個自如切換的獨孤求敗,但是林丹在用一個偉大冠軍的堅持告訴世界,他可以被打倒,但從未想放棄。
1983年出生的林丹5歲開始練習羽毛球,17歲時進入國家隊。2002年8月,不滿19歲的他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雖然僅有一周時間,但不妨礙他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
林丹是傳奇的締造者,書寫了現實版的神話。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青澀少年,到逐漸被磨平稜角變得沉著穩健。從雅典的黯然落淚,到在家門口一掃陰霾勇奪金牌,再到倫敦的封神,林丹品嘗了跌宕起伏的競技滋味。期間,他受到無數對手的挑戰,亦受到無數的質疑與批評,但也正是這張揚著真實的自我,讓林丹以一個稜角分明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第一個實現羽毛球男單全滿貫的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摘金後,林丹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冠軍於一身,實現了「世界冠軍的大滿貫」;2014年廣州亞運會奪冠後,林丹又憑藉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盃冠軍、亞運會冠軍、亞錦賽冠軍、全英賽冠軍及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冠軍全包攬的成績實現全滿貫,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壯舉。
擁有21個世界冠軍頭銜的林丹,幫助國羽6度奪取湯姆斯杯,以及先後六次捧起蘇迪曼杯,他是中國體育史上奪得世界冠軍數量最多的夏季項目男選手。當然,曾經年輕氣盛領跑世界羽壇的林丹,也會因對手場外攻心狂言,方寸大亂,慘痛輸掉比賽。但是,這也讓他認清自己,專注羽毛球本身,才是成為王者的真正之道。
在「林陶大戰」、「林李對決」的十餘年間,林丹用血性塑造了神佛不懼的霸氣。正因為有勢均力敵的對手,才能夠看到他成熟時的理性,主動改變打法的聰明,才有了為人稱道的球場上的神話。
林丹不喜歡打雞血喊口號,也不需要太多教練看管叮囑,這份對於羽毛球的純粹的愛,不是任何運動員都具備的素質,就像喬丹愛籃球、C羅愛足球一樣。八一隊總教練曾說,小的時候林丹只要淘氣不聽話,就罰他不訓練,罰一次馬上他就老實了。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在一個孩子身上用這種方法懲罰根本不可能,但在林丹身上用這個方法就是奏效。也正因此,林丹從小就與眾不同。
去年10月14日,林丹在36歲生日那天寫下這樣一段寄語:「今天我36歲了,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這個年紀可能是有點大了,但對於一個預備把整個生命都獻給羽毛球事業的人來說,36歲只是剛剛開始!謝謝所有人的祝福,我會繼續前進。」
本文節選於-2020年6月刊《羽毛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