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當你某天走進一家餐廳,點餐靠自助,沒有收銀員、服務員,甚至連廚師也看不見,但是卻能90秒做出一個漢堡,3分鐘搖出一杯特調雞尾酒,5分鐘炒出一道菜……整個餐廳從配菜、烹製、傳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這些設想似乎只存在於想像和影視劇中,但房企碧桂園卻做成了這些。
無人智慧餐廳真的來了,餐飲從業者或許真的要開始擔心被機器人搶「飯碗」了。
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
近日,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宣布,其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素有「美食之都」的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正式開業。 據了解,該餐廳主打順德菜。從機器人自助點餐、機器人收款,到食材集中配送,配菜、烹製、傳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實現整體系統規劃和智慧管理運營,是目前全流程化操作,最先進的首家機器人餐廳。
據《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5億美元。
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機器人市場,無論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都處於快速增長中。而隨著科技發展以及老齡化加劇等變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內機器人玩家也層出,例如家電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新興創業公司都瞄準了這個領域,就連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企業也在加緊布局。
作為機器人的一種,餐廳機器人的前景初顯。除了碧桂園,京東、海底撈、盒馬等多家各行業的巨頭也有涉獵。靠房地產起家的碧桂園,這次跨界能否為機器人領域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呢?
碧桂園智能餐廳「內幕」
碧桂園Foodom機器人中餐廳從整體上來看,科技感十足。顧客可以使用手機掃碼點餐,接到訂單指令的機器人將從後廚自動分揀完成配菜,並傳遞至炒菜機器人或煲仔飯機器人等廚師類機器人處開始烹飪製作,後者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菜品的烹製、裝盤,並通過頭頂的軌道系統準確傳送至餐桌上方。
迎賓機器人會與客人聊天、自主導航引路、自動避障,將客人引領到相應位置;調酒機器人的手臂上下忙碌,很快便端上一杯雞尾酒;漢堡機器人有條不紊,從下單開始每90秒就可以做出一個漢堡等等。
據了解,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一共配置了46個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設備,能夠隨時為顧客提供多樣化服務,機器人可以完成炒菜、煲仔飯、酒水、煎炸、甜品、送餐等多項任務。此外,餐廳還有一套自主研發的智慧體系,包括設備調度系統、客戶點餐系統等。
為滿足機器人餐廳運營需要,千璽集團目前已在佛山順德建設大型中央廚房,把控食材源頭,並擁有自動化的流水線、智能加工設備、全程冷鏈配送和電子溯源,保障處理過程避免汙染。標準化處理後的食材在到達餐廳後直接進入冷庫封閉保存,直至食材進入機器人烹飪設備,後廚加工製作過程不與人工接觸。
既然是餐廳,菜品口味是首要評判。據介紹,這個餐廳主打順德菜,2019年初,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理事、烹飪大師林潮帶和幾位順德大廚受碧桂園總部邀請,到其機器人餐廳針對廚師機器人們進行「特訓」。
由前期順德大廚們和研發人員將菜品製作的油溫、下菜順序、收汁工藝、翻炒方式與時間等要素輸入機器人電腦,再通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品嘗、調校和提升,最後機器人們都能精準地掌握每一個細節,並且能夠毫無差池地將這些技藝展現出來。
和傳統餐廳相比,機器人餐廳出餐更快、菜品更穩。在傳統餐飲業,店裡的菜品或將都會因為換個廚師,或者同一個廚師換個心情等原因出現不穩定、口味差異大的問題,類似鹽巴放少了,油放多了以及些許人為無法控制的衛生問題。而這些對於機器人餐廳來說,或將不再是難題。
在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中,機器人設備十分高效,如炒鍋機器人平均烹飪時間為3-5分鐘,中餐廳配置的32口炒鍋可以不間斷製作,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調酒機器人都能以秒為單位製作出品。並且,目前各類系統仍在繼續升級、在研發新菜品方面也是卯足了勁,為滿足顧客的新需求不斷努力。
從房地產大亨到科技界新星
隨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加速發展,機器人迅速從工業領域向服務行業滲透,服務機器人展現出比工業機器人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個人、家庭以及專業服務領域,服務機器人能替代或協助人類完成清潔、維護、運輸、探測、安保、救援、監護等工作,逐漸成為人類理想的合作夥伴。
據估算,到2021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億美元。機器人在各行各種中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包括在餐飲行業中,機器人也大可為。
基於此,早在2018年6月,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揭幕;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9月,廣東博智林聲稱5年投入800億元建設順德機器人谷。
而在2019年初,碧桂園重點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布局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進軍機器人領域是碧桂園在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舉措之一,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就專門從事設備研發和餐廳運營。
從房地產大亨到科技界新星,碧桂園轉型走向開發機器人,這也將是碧桂園集團進行產業升級,業務方向調整的一個重要信號。據碧桂園對外透露,未來兩年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機器人餐廳,每間餐廳有幾十個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用大廚教會它做一個菜,並逐步向全球推廣。
到目前為止,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已組建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創造了中餐、火鍋、快餐、煲仔飯和粉麵店等5個不同餐廳業態的產品線,以及70多個設備從0到1的開發。
千璽機器人餐飲依託碧桂園集團資源,能夠打造上下遊全產業鏈閉環的先天優勢。前端可整合碧桂園在現代農業方面積累的優勢,為機器人餐飲的食材開源奠定了基礎,後端基於碧桂園自有社區及酒店、教育板塊資源,為機器人餐飲提供市場空間。
如今,圍繞持續做強的地產主業,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初具雛形。由此可以看出,碧桂園在機器人的布局的志向由來已久。
跨界造「機器人」並非個例
事實上,跨界造機器人,碧桂園並不是首例。提起餐廳機器人,就不得不提海底撈了。2019年,海底撈花了1.3億元在北京打造了一家智慧餐廳。等位可以玩遊戲,後廚有機器人配菜,調料都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動調配,出菜還有機器人自動送到桌子前,完全實現了無人化。
海底撈全面引進了由深圳普渡科技研發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也在火鍋行業內掀起了一場智能化革新。據了解,一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單日配送託盤數超過300盤,高峰期能達到400盤以上。在北京熱門商圈的海底撈裡,2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即可承擔3~4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跨界做機器人的還有娃哈哈。2019年3月,娃哈哈新成立了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浙江娃哈哈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
2013年,娃哈哈開始研發機器人,利用在飲料機械裝備開發、系統集成應用方面積累的經驗,進入智能裝備研發製造領域。2015年,娃哈哈完成了串聯機器人、並聯機器人、平面機器人的研發,並用於集團飲料生產線上產品裝箱、碼垛、生產物料投放、裝箱等領域。
如今,在娃哈哈的飲料生產線上,大部分工序已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據悉,娃哈哈成功研發的工業機器人,不僅服務其內部的80餘家分公司,目前,也已實現對外銷售。
而且娃哈哈不僅自己造機器人,還跨行業幫別人造。例如,為鉛酸蓄電池企業研發電池極板上下料機器人,為炸藥企業研發分揀裝箱機器人,為汽車電池企業研發電池自動裝配機器人等等,大都替代了一些費時費力且有危險性的工作。
除了國內,國外一些巨頭公司也熱衷於機器人。例如,福特一直在機器人製造上不斷發力,而且是與汽車製造沒有關係的機器人。它與Agility Robotics 合作,製造出擁有兩足的機器人 Digit,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送快遞。
該機器人不僅能夠像人一向走路,還能上下樓梯,拿起重達40磅的包裹,即使被撞也可以很快做出調整而不至於摔倒,並且可以配合福特汽車的自動駕駛汽車,自動規劃送貨路線,完成最後的送快遞工作。這被視為物流行業的革新之作。
未來,機器人行業勢必成為AI發展的重要方向,機器人也終將會成為日常和工作中的「好夥伴」。對於像碧桂園、娃哈哈這樣的傳統企業來說,在市場日趨成熟、紅利逐漸消退的時候,轉向一個全新且富有機會的行業,無疑是明智的選擇。但投身機器人行業,需要大量的資本和精力的投入,並且回報周期長,絕非普通企業所能承受。
這些跨界入局者未來發展如何,AI報導將繼續關注。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陸家嘴(600663,股吧)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