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產大亨到跨界造「機器人」,碧桂園的算盤打的有點響!

2021-01-08 和訊網

  試想一下,當你某天走進一家餐廳,點餐靠自助,沒有收銀員、服務員,甚至連廚師也看不見,但是卻能90秒做出一個漢堡,3分鐘搖出一杯特調雞尾酒,5分鐘炒出一道菜……整個餐廳從配菜、烹製、傳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這些設想似乎只存在於想像和影視劇中,但房企碧桂園卻做成了這些。

  無人智慧餐廳真的來了,餐飲從業者或許真的要開始擔心被機器人搶「飯碗」了。

  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

  近日,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宣布,其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素有「美食之都」的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正式開業。 據了解,該餐廳主打順德菜。從機器人自助點餐、機器人收款,到食材集中配送,配菜、烹製、傳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實現整體系統規劃和智慧管理運營,是目前全流程化操作,最先進的首家機器人餐廳。

  據《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5億美元。

  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機器人市場,無論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都處於快速增長中。而隨著科技發展以及老齡化加劇等變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內機器人玩家也層出,例如家電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新興創業公司都瞄準了這個領域,就連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企業也在加緊布局。

  作為機器人的一種,餐廳機器人的前景初顯。除了碧桂園,京東、海底撈、盒馬等多家各行業的巨頭也有涉獵。靠房地產起家的碧桂園,這次跨界能否為機器人領域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呢?

  碧桂園智能餐廳「內幕」

  碧桂園Foodom機器人中餐廳從整體上來看,科技感十足。顧客可以使用手機掃碼點餐,接到訂單指令的機器人將從後廚自動分揀完成配菜,並傳遞至炒菜機器人或煲仔飯機器人等廚師類機器人處開始烹飪製作,後者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菜品的烹製、裝盤,並通過頭頂的軌道系統準確傳送至餐桌上方。

  迎賓機器人會與客人聊天、自主導航引路、自動避障,將客人引領到相應位置;調酒機器人的手臂上下忙碌,很快便端上一杯雞尾酒;漢堡機器人有條不紊,從下單開始每90秒就可以做出一個漢堡等等。

  據了解,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一共配置了46個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設備,能夠隨時為顧客提供多樣化服務,機器人可以完成炒菜、煲仔飯、酒水、煎炸、甜品、送餐等多項任務。此外,餐廳還有一套自主研發的智慧體系,包括設備調度系統、客戶點餐系統等。

  為滿足機器人餐廳運營需要,千璽集團目前已在佛山順德建設大型中央廚房,把控食材源頭,並擁有自動化的流水線、智能加工設備、全程冷鏈配送和電子溯源,保障處理過程避免汙染。標準化處理後的食材在到達餐廳後直接進入冷庫封閉保存,直至食材進入機器人烹飪設備,後廚加工製作過程不與人工接觸。

  既然是餐廳,菜品口味是首要評判。據介紹,這個餐廳主打順德菜,2019年初,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理事、烹飪大師林潮帶和幾位順德大廚受碧桂園總部邀請,到其機器人餐廳針對廚師機器人們進行「特訓」。

  由前期順德大廚們和研發人員將菜品製作的油溫、下菜順序、收汁工藝、翻炒方式與時間等要素輸入機器人電腦,再通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品嘗、調校和提升,最後機器人們都能精準地掌握每一個細節,並且能夠毫無差池地將這些技藝展現出來。

  和傳統餐廳相比,機器人餐廳出餐更快、菜品更穩。在傳統餐飲業,店裡的菜品或將都會因為換個廚師,或者同一個廚師換個心情等原因出現不穩定、口味差異大的問題,類似鹽巴放少了,油放多了以及些許人為無法控制的衛生問題。而這些對於機器人餐廳來說,或將不再是難題。

  在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中,機器人設備十分高效,如炒鍋機器人平均烹飪時間為3-5分鐘,中餐廳配置的32口炒鍋可以不間斷製作,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調酒機器人都能以秒為單位製作出品。並且,目前各類系統仍在繼續升級、在研發新菜品方面也是卯足了勁,為滿足顧客的新需求不斷努力。

  從房地產大亨到科技界新星

  隨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加速發展,機器人迅速從工業領域向服務行業滲透,服務機器人展現出比工業機器人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個人、家庭以及專業服務領域,服務機器人能替代或協助人類完成清潔、維護、運輸、探測、安保、救援、監護等工作,逐漸成為人類理想的合作夥伴。

  據估算,到2021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億美元。機器人在各行各種中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包括在餐飲行業中,機器人也大可為。

  基於此,早在2018年6月,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揭幕;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9月,廣東博智林聲稱5年投入800億元建設順德機器人谷。

  而在2019年初,碧桂園重點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布局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進軍機器人領域是碧桂園在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舉措之一,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就專門從事設備研發和餐廳運營。

  從房地產大亨到科技界新星,碧桂園轉型走向開發機器人,這也將是碧桂園集團進行產業升級,業務方向調整的一個重要信號。據碧桂園對外透露,未來兩年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機器人餐廳,每間餐廳有幾十個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用大廚教會它做一個菜,並逐步向全球推廣。

  到目前為止,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已組建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創造了中餐、火鍋、快餐、煲仔飯和粉麵店等5個不同餐廳業態的產品線,以及70多個設備從0到1的開發。

  千璽機器人餐飲依託碧桂園集團資源,能夠打造上下遊全產業鏈閉環的先天優勢。前端可整合碧桂園在現代農業方面積累的優勢,為機器人餐飲的食材開源奠定了基礎,後端基於碧桂園自有社區及酒店、教育板塊資源,為機器人餐飲提供市場空間。

  如今,圍繞持續做強的地產主業,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初具雛形。由此可以看出,碧桂園在機器人的布局的志向由來已久。

  跨界造「機器人」並非個例

  事實上,跨界造機器人,碧桂園並不是首例。提起餐廳機器人,就不得不提海底撈了。2019年,海底撈花了1.3億元在北京打造了一家智慧餐廳。等位可以玩遊戲,後廚有機器人配菜,調料都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動調配,出菜還有機器人自動送到桌子前,完全實現了無人化。

  海底撈全面引進了由深圳普渡科技研發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也在火鍋行業內掀起了一場智能化革新。據了解,一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單日配送託盤數超過300盤,高峰期能達到400盤以上。在北京熱門商圈的海底撈裡,2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即可承擔3~4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跨界做機器人的還有娃哈哈。2019年3月,娃哈哈新成立了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浙江娃哈哈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

  2013年,娃哈哈開始研發機器人,利用在飲料機械裝備開發、系統集成應用方面積累的經驗,進入智能裝備研發製造領域。2015年,娃哈哈完成了串聯機器人、並聯機器人、平面機器人的研發,並用於集團飲料生產線上產品裝箱、碼垛、生產物料投放、裝箱等領域。

  如今,在娃哈哈的飲料生產線上,大部分工序已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據悉,娃哈哈成功研發的工業機器人,不僅服務其內部的80餘家分公司,目前,也已實現對外銷售。

  而且娃哈哈不僅自己造機器人,還跨行業幫別人造。例如,為鉛酸蓄電池企業研發電池極板上下料機器人,為炸藥企業研發分揀裝箱機器人,為汽車電池企業研發電池自動裝配機器人等等,大都替代了一些費時費力且有危險性的工作。

  除了國內,國外一些巨頭公司也熱衷於機器人。例如,福特一直在機器人製造上不斷發力,而且是與汽車製造沒有關係的機器人。它與Agility Robotics 合作,製造出擁有兩足的機器人 Digit,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送快遞。

  該機器人不僅能夠像人一向走路,還能上下樓梯,拿起重達40磅的包裹,即使被撞也可以很快做出調整而不至於摔倒,並且可以配合福特汽車的自動駕駛汽車,自動規劃送貨路線,完成最後的送快遞工作。這被視為物流行業的革新之作。

  未來,機器人行業勢必成為AI發展的重要方向,機器人也終將會成為日常和工作中的「好夥伴」。對於像碧桂園、娃哈哈這樣的傳統企業來說,在市場日趨成熟、紅利逐漸消退的時候,轉向一個全新且富有機會的行業,無疑是明智的選擇。但投身機器人行業,需要大量的資本和精力的投入,並且回報周期長,絕非普通企業所能承受。

  這些跨界入局者未來發展如何,AI報導將繼續關注。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陸家嘴(600663,股吧)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碧桂園任性造機器人 跨界面臨著五大挑戰
    碧桂園任性造機器人 跨界面臨著五大挑戰 高工機器人網 發表於 2020-03-06 10:07:32 2020年復工不久,碧桂園因為組織架構大「瘦身」、「年終獎門」
  • 碧桂園的800億機器人夢,碎了?
    不想當裁縫的廚師不是好司機,不做機器人的房產企業不是好公司。這句話用來形容碧桂園這家在機器人領域全面布局的房地產集團,再合適不過了。雖然是家房地產企業,但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鋪開的攤子已不小。接下來我們就從碧桂園的「機器人帝國夢」說起。楊國強和他的機器人夢1980年到2013年,從包工頭到千億總裁,楊國強用了近33年。楊國強出生在廣東順德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為了溫飽他在鄉下種過田,在建築工地做過小工。
  • 吹響智能化的號角 碧桂園「跨界」機器人的第一批「果實」熟了
    而曾經被稱為龍頭房企的碧桂園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通過幾年的探索,碧桂園將多元化布局的目光鎖定在了機器人領域。近年來,碧桂園不僅將集團定位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今年還不斷推出各種機器人研發成果,用實力回應了外界對其「跨界」的質疑,更吹響了全領域智能化的時代號角。
  • 碧桂園的800億機器人夢,燒了兩年,陷入窘境
    不想當裁縫的廚師不是好司機,不做機器人的房產企業不是好公司。這句話用來形容碧桂園這家在機器人領域全面布局的房地產集團再合適不過了。雖然是家房地產企業,但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鋪開的攤子已不小。▲原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執行總裁張志遠這家揚言五年內投資800億人民幣,押寶機器人行業的房產集團,不到兩年已經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公司,開發了十幾種機器人,為何執行總裁卻頻頻換人?這背後到底發生了哪些故事?接下來我們就從碧桂園的「機器人帝國夢」說起。
  • 「美的」「碧桂園」牌口罩投產
    「碧桂園牌」口罩外包裝。「美的牌」口罩設計圖。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子寧此前,廣州日報曾率先披露佛山順德兩家「500強」企業美的、碧桂園「跨界」造口罩引關注。昨日,碧桂園披露了企業更多謀劃口罩生產線的細節。據悉,碧桂園從謀劃項目到首批口罩下線,企業的「跨界」之舉只用了25天。企業介紹稱,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碧桂園投資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
  • 碧桂園機器人:地產魂、科技身,其產業身心有欠和諧!
    二、機器人業務修枝剪葉的自我療法據睿誠研究院觀察,碧桂園在機器人業務上,近期來不斷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具體表現為:1、按短中長項目價值效率,碧桂園虛晃一槍,首攻餐飲機器人根據碧桂園2020年3月27日發布的財報,如下表所示,在其建築、醫療和餐飲三大類機器人業務的投資開發進度中
  • 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僅有碧桂園、格力等6家造機器人
    其中,造機器人的企業僅有六家,分別是碧桂園、萬科、美的、格力、比亞迪、順豐。Top38,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營收48590800萬元自2018年房產巨頭碧桂園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至今已經兩年的時間。5年投入800億、業務「三架馬車」之一、校企合作、機器人餐廳、數千人團隊、數千項專利申請、數十項投放測試……碧桂園的跨界玩轉得轟轟烈烈。同時,碧桂園在歷年財報中無一不表露出對機器人業務的重視。就包括在今年兩會上,楊國強也提出了《關於建立完善建築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 加快建築業轉型升級》。
  • 碧桂園離機器人夢又近了一步
    三年前,恆大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隨後又通過投資併購幾乎覆蓋整個造車產業鏈;2018年,萬科將戰略定位從「城市配套服務商」轉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近期宣布進軍生豬養殖產業,公開聘請豬場總經理、豬場拓展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和豬場獸醫等職位;
  • 機器人行業成新風口 碧桂園瞄準全國專業人才
    大力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等戰略性產業集群,聚焦高性能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領域,打造一批優勢新興產業集群。自2018年起,碧桂園正式進軍機器人行業,在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板塊多有布局。創造了大量的崗位同時,也不忘培育行業人才,與高校在抹平機器人、機械臂、智慧建造等多方面開啟項目研發合作。對於機器人行業的專業人才,碧桂園可謂求賢若渴。
  • 美的牌、碧桂園牌口罩來了!佛山兩大500強企業「跨界」生產
    疫情當前,佛山兩大世界500強企業美的、碧桂園均決定「跨界」生產口罩。美的、碧桂園近日宣布,其生產的口罩已下線。生產線火速「上馬」美的、碧桂園,一家是傳統家電製造企業,一家是轉型中的房地產企業。兩大企業「跨界」生產口罩,從籌備到投產下線,均不足短短一個月。
  • 又一順企「官宣」布局機器人產業!由前博智林總裁任CEO
    去年,旗下盈峰環境曾發公告稱,擬通過企業的資本優勢,參與投資機器人產業基金。另外,旗下企業中聯環境發布了智能環衛機器人族群。基於智造實力,盈峰「跨界」見效快。 前博智林總裁「掌舵」 盈合的成立,讓一個在機器人產業中頗有威望的名字重回視野,那就是前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博智林機器人總裁沈崗。
  • 碧桂園半年優化1.4萬人?楊國強重押「機器人」
    8月25日的碧桂園(02007.HK)2020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有媒體向莫斌詢問「兩度離職」傳聞的真實情況,並問他的職業發展考慮。這位「宇宙第一房企」的總裁,一時猶如被架到火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傳言,每次有傳言,我也不理會。」言語中,莫斌似乎有些委屈。
  • 碧桂園太東公園上城房產-碧桂公園上城
    各種珍稀鳥類從窗外飛過,碧桂園和太東在整個廣東都是實力派的開發商。二期地塊起算時間為2008年,住宅產品為93-144,按海德尚園照大亞灣上楊片區城市土地控制性規劃來看,        碧桂園開發項目遍布百餘城,家電賣場等眾多品牌商家於一體,本項目是碧桂園和太東集團合力開發的樓盤,已經建設到20層以上,展廳還免費提供桂圓碧螺春。已經建設到20層以上。
  • 「我知道你打的什麼算盤」用英語怎麼說?
    Hello, 大家好,歡迎來到地道英語口語,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 短語, 」我知道你打的什麼算盤」的英語表達。PS: 文中還有很多其他經典的句子短語,大家仔細學習一下。我知道你打的什麼算盤。Err yes-呃,是的,You have-你知道了,So you can call me and meet us later.那你一會兒可以打給我,和我們會面。OK?可以嗎?
  • 機器人賽道坡長雪厚 碧桂園加碼科技創新引領業態變革
    而在一眾房企中,碧桂園對科技的重視或無人能及。早在2019年,楊國強通盤思考碧桂園轉型的出路時,從長遠的角度為碧桂園錨定了高科技的航向,將碧桂園定位於「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如今,乘著科技創新的東風,一切的質疑在碧桂園機器人取得的成績面前,煙消雲散。
  • 博弈:豬價「登天」背後,是轉型的千名房產大亨與三大巨頭的擴張
    豬肉市場體量龐大,據專業人士預估,未來三年間豬欄巔峰期將儲備20億頭生豬,接近我國今年總消耗量的三倍,其背後貢獻群體為轉型的千餘名房產大亨和六大養殖老企,對於普通消費者和個體養殖戶來說,無非又是「賺一年賠一年」的普通歲月,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次博弈。
  • 2020萬科與碧桂園PK大戰拉響
    來源: 鳳凰網房產深圳站鳳凰網房產訊 品牌時代,寡頭帝國,萬碧之爭。這是東莞房地產市場耳熟能詳的「詞彙」。而碧桂園在東莞舊改市場方面,據鳳凰網房產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出手了兩大舊改項目(1月22日,獲得茶山村珀樂片區綜合類更新單元前期服務商;3月拿下《南城周溪社區諾基亞廠房城市更新「1+N」總體實施方案》改造開發主體)。土地儲備PK,結果一目了然,碧桂園稍遜萬科一籌。
  • 碧桂園研發機器人說明了什麼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這樣描述企業的發展方向。   碧桂園作為大型房地產企業,斥巨資搞機器人研發,貫穿著看似不相關選擇中的深刻邏輯,就蘊含在這句話裡。面對壓力與挑戰,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是難點和重點,更是思路和出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 碧桂園打造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下單,炒菜,上菜都由機器人負責
    早在二戰時期,機器人產業就已經開始萌芽。80年代時,工業機器人已經發展成熟,並逐漸過渡到了智慧機器人階段。現在,智能機械化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從智能掃地機到機器人廚師,從醫療機器人到服務機器人,人工智慧已經融入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 機器人+現代農業之於碧桂園,究竟有著哪些實質性意義?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說起碧桂園的「機器人」夢,則不得不提起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地產企業家,楊國強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地產行業,反而對機器人製造有著極大興趣。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園旗下的千璽集團已有13家機器人餐廳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體達80多種,其中有61款投入使用,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餐廳的相當一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