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研發機器人說明了什麼

2020-12-16 中國機器人網

  「我們應該是一個高科技企業。」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這樣描述企業的發展方向。

 

  碧桂園作為大型房地產企業,斥巨資搞

機器人

研發,貫穿著看似不相關選擇中的深刻邏輯,就蘊含在這句話裡。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也是經濟大國爭奪新的戰略制高點的關鍵。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借新冠肺炎疫情企圖鼓動產業鏈「去中國化」「本土化」,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亟待「闖關」,必須以堅實的實體經濟體系作為依託。面對壓力與挑戰,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是難點和重點,更是思路和出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細胞,民營企業也要牢牢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把握創新引領這個關鍵,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努力實現更有效益的發展,成為這場圍繞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主力軍。

 

  歷史地看,我國民營企業大多是從實體經濟起家的,也同樣要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依靠「升級版」的實體經濟打造核心競爭力,搶佔發展制高點。以碧桂園為例,無論是領先世界的機器人建房還是引領行業的機器人餐飲,都是基於主業,向周邊產業延伸的戰略舉措。這三大業務板塊彼此互促互進、相互輻射賦能的紐帶,正是創新驅動下的科技突破。

 

  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最重要的支點,發展高科技在於持之以恆,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製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中,才能在全球的市場競爭中不被別人「卡脖子」。這考驗著企業長周期的視野,也考驗著發展的定力。

 

  碧桂園的多元化發展值得關注和研究。在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受到直接衝擊、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和創新驅動,實現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如何發展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促進「中國製造」上升為「中國高端製造」?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政策支撐和引導,更需要民營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經濟日報評論員)

相關焦點

  • 碧桂園任性造機器人 跨界面臨著五大挑戰
    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一直備受關注,2019年5月,高工機器人發布了一篇題為《造機器人蓋房子,有人又有錢的碧桂園還差點什麼?》的文章,提出碧桂園的機器人跨界突圍之路面臨著五大挑戰和隱憂,包括從地產到機器人經營思維的轉變、技術路線與機械構型的創新、建築集成工藝的標準化積累、人才團隊的招納培養、公司管理整合等。 此次讓碧桂園上熱門的正是後兩個挑戰和隱憂。
  • 碧桂園離機器人夢又近了一步
    「副牌」,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製造智慧機器人,智能設備及系統,應用於建築業、餐飲、物業管理、醫療、農業、智能家居、製造業等領域。6月22日,佔地2000平方米的碧桂園千璽集團「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正式開業,2019年全年投入19.7億元研發費用的機器人業務,終於由「幕後」走到「臺前」。科技感這是一個充滿科技感的餐廳。
  • 碧桂園的800億機器人夢,碎了?
    2019年7月,碧桂園還曾以57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財富》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的第177位。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產城融合中心總經理劉寧在一場業內高峰論壇上透露,碧桂園計劃投資智能製造領域,準備面向全球招攬智慧機器人領域人才。兩個月後,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就在順德成立了,主要從事建築機器人研發。
  • 把機器人帶進工地 碧桂園博智林有新玩法
    近日,《廣東省2019年通過認定高新技術產品名單》發布,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研發的室內噴塗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和內牆板搬運機器人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頒發的「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再一次將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推向了大眾的視線。
  • 碧桂園機器人餐飲戰略發布:未來將啟動加盟模式
    據了解,千璽集團共劃分為三大板塊,包括研發板塊、中央廚房板塊以及運營板塊。研發板塊目前有兩大研發機構,第一個是廣東智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發餐飲機器人,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交超500項專利申請,已完成61種樣機的研製,其中煲仔飯機器人、雪糕機器人已進入量產階段。
  • 機器人行業成新風口 碧桂園瞄準全國專業人才
    大力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等戰略性產業集群,聚焦高性能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領域,打造一批優勢新興產業集群。自2018年起,碧桂園正式進軍機器人行業,在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板塊多有布局。創造了大量的崗位同時,也不忘培育行業人才,與高校在抹平機器人、機械臂、智慧建造等多方面開啟項目研發合作。對於機器人行業的專業人才,碧桂園可謂求賢若渴。
  • 吹響智能化的號角 碧桂園「跨界」機器人的第一批「果實」熟了
    而曾經被稱為龍頭房企的碧桂園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通過幾年的探索,碧桂園將多元化布局的目光鎖定在了機器人領域。近年來,碧桂園不僅將集團定位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今年還不斷推出各種機器人研發成果,用實力回應了外界對其「跨界」的質疑,更吹響了全領域智能化的時代號角。
  • 從房產大亨到跨界造「機器人」,碧桂園的算盤打的有點響!
    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  近日,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宣布,其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素有「美食之都」的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正式開業。   據了解,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一共配置了46個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設備,能夠隨時為顧客提供多樣化服務,機器人可以完成炒菜、煲仔飯、酒水、煎炸、甜品、送餐等多項任務。此外,餐廳還有一套自主研發的智慧體系,包括設備調度系統、客戶點餐系統等。
  • 碧桂園的800億機器人夢,燒了兩年,陷入窘境
    2019年7月,碧桂園還曾以57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財富》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的第177位。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產城融合中心總經理劉寧在一場業內高峰論壇上透露,碧桂園計劃投資智能製造領域,準備面向全球招攬智慧機器人領域人才。兩個月後,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就在順德成立了,主要從事建築機器人研發。
  • 碧桂園機器人業務有序推進 投入一線工作開啟實戰模式
    從房企龍頭再到發展成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碧桂園以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大核心業務為引領,逐漸探索出路徑明晰、戰略定位精準的突圍之路。該批次機器人的交付也意味著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正式用於實戰環節。作為一家專攻建築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與應用的企業,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7月。公司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與應用,覆蓋了主要建築工藝工序,旨在提升工人在建築施工中的安全性,解決建築行業工人老齡化、人才短缺等問題。
  • 機器人會「涮」火鍋?碧桂園這家餐廳的秘密究竟在哪
    據了解,千璽集團在前期菜品的研發中,特別邀請美食大廚作為機器人導師,將菜品製作的烹飪工藝、菜餚原料、灶上動作、火候控制、烹製過程等數據輸入機器人電腦,進行成百上千次實驗,從而讓機器人「徒弟」能夠精準記憶,穩定還原名廚們的地道手藝。自動化、標準化的機器人烹飪製作過程中,排除了人為幹擾因素,能夠保障菜品品質的穩定。
  •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開業首獲系統集成餐飲機器人證書
    「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20餘種由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設備集中亮相『上崗』,可同時為近600人提供近200種各式菜品,實現最快20秒即刻出餐。」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而全部是都由機器人服務的「硬核」餐廳。
  • 機器人賽道坡長雪厚 碧桂園加碼科技創新引領業態變革
    千璽機器人集團,碧桂園旗下致力於餐飲服務的高科技企業。2019年成立後,碧桂園投入大量資金並招攬行業頂尖人才進行研發,核心團隊中博士和碩士佔比超80%,其全力打造中國領先的機器人餐廳連鎖品牌。截至2020年10月, 千璽機器人已累積提交超700餘項專利申請,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體系統80多種,其中有61款已投入使用。
  •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的量產計劃:「美食天降」還要「遍地開花」
    這家大型餐廳綜合體背後的「操盤手」,是房企龍頭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簡稱「千璽機器人」)。作為碧桂園在地產以外的重點布局產業之一,千璽機器人將在全國開設更多門店。2020年細化量產計劃向全國拓展門店 考慮發展加盟在產業鏈前端,機器人餐廳可整合碧桂園農業資源,實現產地直採;在產業鏈後端,可以為包括碧桂園社區、酒店、教育、商業項目等提供智慧化餐飲服務作為承載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產業的主體,千璽機器人還算是「新人」。
  • 碧桂園帶來的思考……
    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已經讓人有些意外,還有更讓人意外的: 2018年7月份,碧桂園宣布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並著手在順德打造機器人谷,重點研發製造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nbsp&nbsp&nbsp&nbsp在外界詫異的目光裡乃至質疑聲中,博智林人用夜以繼日的研發攻關作出回應。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據了解,碧桂園旗下專攻機器人餐飲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於4月10日在佛山博智林機器人谷正式成立機器人組裝工廠。  據負責人介紹,建立組裝工廠是為滿足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今年各項業務快速發展要求,進一步擴大設備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滿足目前訂單需求。
  • 機器人+現代農業之於碧桂園,究竟有著哪些實質性意義?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機器人」夢說起碧桂園的「機器人」夢,則不得不提起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作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地產企業家,楊國強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地產行業,反而對機器人製造有著極大興趣。頗有實幹精神的他,並沒有把對機器人製造的興趣停留在表面: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博智林」——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代表著楊國強對其的美好寄語;同年9月碧桂園在順德建設機器人谷;12月博智林與清華大學共同建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夢想有了,成功還會遠嗎?對於碧桂園來說,答案早已在它一一展示的成果中作出了回復。
  • 碧桂園機器人:地產魂、科技身,其產業身心有欠和諧!
    二、機器人業務修枝剪葉的自我療法據睿誠研究院觀察,碧桂園在機器人業務上,近期來不斷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具體表現為:1、按短中長項目價值效率,碧桂園虛晃一槍,首攻餐飲機器人根據碧桂園2020年3月27日發布的財報,如下表所示,在其建築、醫療和餐飲三大類機器人業務的投資開發進度中
  • 碧桂園半年優化1.4萬人?楊國強重押「機器人」
    回顧碧桂園發展之路,楊國強從來不缺變革的魄力。他先以「名盤+名校」模式一舉打開順德碧桂園的銷路;再瞄準廣州市場潛力,以「造城」之勢開發萬畝郊區大盤鳳凰城;又進軍機器人、現代農業,致力打造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多元化業務雖然遭受質疑,但已經開始為碧桂園貢獻業績了,儘管所佔的比例還非常小。
  • 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僅有碧桂園、格力等6家造機器人
    其中,造機器人的企業僅有六家,分別是碧桂園、萬科、美的、格力、比亞迪、順豐。Top38,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營收48590800萬元自2018年房產巨頭碧桂園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至今已經兩年的時間。5年投入800億、業務「三架馬車」之一、校企合作、機器人餐廳、數千人團隊、數千項專利申請、數十項投放測試……碧桂園的跨界玩轉得轟轟烈烈。同時,碧桂園在歷年財報中無一不表露出對機器人業務的重視。就包括在今年兩會上,楊國強也提出了《關於建立完善建築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 加快建築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