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2020-12-22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疫情後,世界對餐飲機器人又特殊的關注。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1.35%,並且以3.69%的漲幅持續增長,是餐飲企業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塊;同時,招人難,留人也難,第一財經調查發現,一些門店的離職率高達200%。

  據了解,碧桂園旗下專攻機器人餐飲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於4月10日在佛山博智林機器人谷正式成立機器人組裝工廠。

  據負責人介紹,建立組裝工廠是為滿足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今年各項業務快速發展要求,進一步擴大設備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滿足目前訂單需求。

  此次成立的組裝工廠首先投入使用的生產車間面積為1.2萬平方米,後續將擴大至5萬平方米,工廠將承擔生產組裝千璽集團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漢堡機器人、雪糕機器人,以及各類業態設備和試驗機。預計2020年產能將達到4000臺。該工廠員工數量近200人,並將根據業務增長情況持續調整。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飲行業用工結構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標籤的餐飲機器人開始引發行業關注。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產業鏈前端製造生產環節,既有老牌機器人公司新松機器人、穿山甲機器人、繁興科技等,也湧入了大新創公司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普華靈動等。在終端應用方面,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巨頭,以及美團、餓了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都在入局。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餐飲機器人上遊涉及晶片、舵機、雷射雷達等底層技術,中遊涉及圖像、語音識別等AI模塊,以及設計、加工、組裝、作業系統研發等,是目前學術研究和初創公司搶佔的熱點。下遊則包含餐廳、食堂、酒店等不同的應用場景。其中核心零部件、AI模塊、作業系統是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價值所在,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

  瞄準萬億級餐飲市場需求

  國家統計局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預計2020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工需求,催化餐飲機器人產品線日漸豐富。

  從產品形態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有五類: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回盤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外賣機器人,其中送餐機器人應用相對比較成熟,但整體滲透率也處於低位。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劉天程告訴第一財經,送餐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撈、西貝、望湘園等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且多局限在一線城市。從餐飲品類覆蓋看,送餐機器人在火鍋餐飲公司使用較多,因為火鍋菜品較多,機器人能放置較多的擺盤,大大節省服務員往返於後廚的時間,極大提升人工效率。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炒菜機器人,但機器人炒菜品類偏單一、製作簡單,考慮到中式餐飲口味、用料複雜性,對機器人性能和算法要求比較高,因此滲透率還比較低,大多集中於食堂等場景。

  國內A股切入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新松機器人,作為國內較早開始機器人本體研究與應用的企業,新松機器人於2015年就推出了智能送餐機器人,目前其產品線已經包含回收餐盤機器人、促銷導購機器人、展示機器人等多款產品。

  巨星科技(002444)則通過投資初創公司國自機器人切入到該產業鏈,其產品主要應用於酒店場景,目前國自機器人已於9月23日同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在浙江證監局備案,擬科創板掛牌上市。此外新三板上,穿山甲是一家老牌服務機器人製造商,其中餐飲機器人是公司的核心產品線,包括迎賓服務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而另一家公司繁興科技則主打烹飪機器人,不過從財報來看,兩家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且從新三板退市。

  「目前餐飲機器人市場馬太效應還比較明顯,頭部品牌優勢明顯,擎朗、普渡的市場佔有率比較大。」劉天程說道。從商業模式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採取了購買和租賃兩種模式,租賃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動了餐飲機器人應用落地,對於餐飲行業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免費試用周期降低了使用門檻。

  真正的戰場在海外

  此前,碧桂園在餐飲機器人領域已經實現落地,此次成立機器人組裝工廠意在提升其有效產量。位於佛山順德區碧樂時光的機器人火鍋餐廳和機器人快餐廳已於2019年營業,位於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也在今年1月12日正式開業。除了現在開業的中餐廳,碧桂園還自主研發了火鍋、快餐、煲仔飯、粉麵店等多個不同產品線。

  餐飲是一個生態

  要說機器人+餐飲行業,第一家打著「機器人餐廳」旗號宣傳的絕對不是碧桂園。2010年濟南的「第一家機器人餐廳」實則就是機器人服務員;2018年波士頓的「第一家機器人餐廳」實則是機器人廚師。雖然已經有不少商家為了追求高科技的噱頭跟風開了很多機器人餐廳,都以關門告終。但他們失敗的原因大多集中於機器人技術不成熟導致的「經常出故障「,」維護費用成本過高」、「功能單一」、「運營成本過高」,以及對於機器人」無情「地抱怨。

  在以上都有先例的情況下,廚師+服務員=碧桂園機器人餐廳,這樣的自動化難度大麼?從技術上角度上來講,將工藝轉化成自動化流程是最大難點,但在這個封閉域上,其實自動化又不是難事,預先設定好每道菜的工序和調料添加量,工藝化也只是時間多少的問題。

  但碧桂園推出的機器人餐廳展示了整體生態的意義。

  在一位投資人士看來,網際網路巨頭會影響國內的競爭格局,但餐飲機器人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海外市場。

  反觀當下餐飲機器人仍有諸多環節有待優化。一方面在複雜的環境下,餐飲機器人的定位導航功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機互動還需更智能。從應用環節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迎賓、點單、送菜、回收餐具等環節,但制菜和炒菜環節仍由人力完成。對此陳昱認為目前機器人的產品形態主要是有腿和眼睛,外來還會添加上手,屆時餐飲機器人就可以參與更為複雜的工作環節,實現工作流程全自動化。

  「實現上菜環節自動化需要廉價好用的機械臂,但目前機械臂的控制算法還存在一定問題,其次成本太高,一個機械臂就要上萬元成本,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陳昱解釋道。他認為無人餐廳是一種噱頭,未來餐飲行業將是人機協同模式,很多情感交互環節機器人是無法替代的。

  劉天程則認為從技術視角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底盤技術壁壘已基本突破,更重要的挑戰在算法層面,包括路徑規劃、識別、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極大影響機器人運行送餐的效率。不過長遠而言,用工短缺、青年勞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全球各國隱憂,未來餐飲機器人會成為勞動力重要補充,屆時產業核心環節迎來重點發展機遇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碧桂園機器人餐飲戰略發布:未來將啟動加盟模式
    研發板塊目前有兩大研發機構,第一個是廣東智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發餐飲機器人,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交超500項專利申請,已完成61種樣機的研製,其中煲仔飯機器人、雪糕機器人已進入量產階段。邱咪指出,兩年內,千璽集團會在全國布局5個大型中央廚房和20個大衛星廚房,以標準化模式保障機器人餐廳和單機設備的原材料供應。當前,千璽集團業務已覆蓋後端供應鏈生產(中央廚房)、機器人生產、餐飲門店運營及機器人單機設備運營等全產業鏈。
  •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的量產計劃:「美食天降」還要「遍地開花」
    來源:新浪財經跟隨迎賓機器人的指引,走進位於佛山市順德區,總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 「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後,你會覺得自己身處於科幻電影的畫面中。透明廚房內,各類烹飪機器人正在製作炒菜、煲仔飯、點心、冰淇淋、飲品等。
  • 碧桂園離機器人夢又近了一步
    碧桂園則打出機器人的「副牌」,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製造智慧機器人,智能設備及系統,應用於建築業、餐飲、物業管理、醫療、農業、智能家居、製造業等領域。2020年,千璽集團將以中央廚房為依託,進一步覆蓋大灣區,同時實現機器人單機設備的批量量產,預計量產單機機器人設備約5000臺。6月22日,千璽集團與北京北辰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辰集團」)宣布,將圍繞北辰集團旗下所有會展中心智慧餐飲供應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 吹響智能化的號角 碧桂園「跨界」機器人的第一批「果實」熟了
    據了解,博智林創立的以建築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已經在一線投入使用。未來,碧桂園還將推出更多的建築機器人深度參與到實際生產任務中去,讓機器人建房的夢想真正成為現實! 餐飲機器人:餐飲轉型的新方案 如果機器人只能在建築領域大展宏圖,那就太可惜了!
  • 機器人行業成新風口 碧桂園瞄準全國專業人才
    大力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等戰略性產業集群,聚焦高性能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領域,打造一批優勢新興產業集群。自2018年起,碧桂園正式進軍機器人行業,在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板塊多有布局。創造了大量的崗位同時,也不忘培育行業人才,與高校在抹平機器人、機械臂、智慧建造等多方面開啟項目研發合作。對於機器人行業的專業人才,碧桂園可謂求賢若渴。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集大成之作,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正式開業
    千璽集團表示:未來業務布局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供應餐飲機器人單機設備,廣泛應用於酒店、景區、醫院、社區、學校、寫字樓等公共區域;二是線下開設FOODOM機器人餐廳,以中餐、快餐、火鍋為三大主營業態;三是提供傳統餐飲空間智慧化改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機關單位、大型企業食堂等。通過三條戰線的同時布局和推進,千璽集團將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餐飲公司之一。
  • 餐飲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1.35%,並且以3.69%的漲幅持續增長,是餐飲企業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塊;同時,招人難,留人也難,第一財經調查發現,一些門店的離職率高達200%。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飲行業用工結構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標籤的餐飲機器人開始引發行業關注。
  •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開業首獲系統集成餐飲機器人證書
    「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20餘種由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設備集中亮相『上崗』,可同時為近600人提供近200種各式菜品,實現最快20秒即刻出餐。」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而全部是都由機器人服務的「硬核」餐廳。
  • 機器人賽道坡長雪厚 碧桂園加碼科技創新引領業態變革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上升為國家戰略,激勵著企業在科技領域更深入廣泛地進行布局。而在一眾房企中,碧桂園對科技的重視或無人能及。
  • 又一順企「官宣」布局機器人產業!由前博智林總裁任CEO
    「盈合(深圳)機器人與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盈峰集團在先進位造與產業網際網路板塊的重要戰略布局,將以服務類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業務形成協同與閉環,深耕國家應急管理產業的機器人應用,通過解決社會問題,推動企業發展。」企業公告稱。 盈峰布局機器人並非無「端倪」。
  • 45秒一杯咖啡,半分鐘一碗粉面……碧桂園機器人餐廳到底有多神奇?
    機器人送餐中國科學院趙淳生院士評價說:「千璽機器人餐廳創新地實現了軟硬體融合、人機融合,較好達成了機器人實際應用過程中的運動精確性、作業平穩性、布局多樣性,在目前餐飲機器人行業中技術最先進、業態最完整、產品最豐富,不僅在很多方面填補了行業空白,還具有標杆意義和研究價值。」
  • 碧桂園機器人:地產魂、科技身,其產業身心有欠和諧!
    2018年碧桂園的工地現場接連出現坍塌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這些程式化的工作完全可以利用SSGF(工業化建造體系)機器人來完成,這樣就能夠大幅度減少建築工地的工人數量,就會大大降低建築工地人員的傷亡。不僅碧桂園,整個建築業都在裁員。這完全符合現代高科技術的發展方向,普通工人會逐漸被智慧機器人代替。睿誠研究院點評:宏大夢想可以上天,但企業和產業經營必須下地。
  • 碧桂園任性造機器人 跨界面臨著五大挑戰
    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堪稱「魔幻」,碧桂園活生生把段子演繹成了現實。 高工機器人也了解到,自沈崗離職後很多機器人領域的資深大佬都走了,而很多博士坐等拿完年終獎就離職。近日,《碧桂園機器人陷「年終獎門」:70%獎金拿不到不斷招人裁人》一文在朋友圈流傳,雖然這篇文章已無法查看,但文中提到的現象並非空穴來風,也從碧桂園內部員工中得到證實:績效打C的年終獎係數為0.3。
  • 從房產大亨到跨界造「機器人」,碧桂園的算盤打的有點響!
    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機器人市場,無論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都處於快速增長中。而隨著科技發展以及老齡化加劇等變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機器人將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內機器人玩家也層出,例如家電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新興創業公司都瞄準了這個領域,就連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企業也在加緊布局。  作為機器人的一種,餐廳機器人的前景初顯。
  • 碧桂園:28載重新出發,擁抱「多元發展」的下一個十年
    疫情倒逼,也加速地產數位化和智能化的多元發展趨勢。據CRIC研究中心數據統計,百強房企中97%布局了產業多元化戰略,拓展新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試圖實現業績可持續增長。隨著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房企的多元化業務發展也進入了最終衝刺階段。CRIC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百強房企累計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0.3%,增幅較上月提升1.3個百分點。
  • 機器人會「涮」火鍋?碧桂園這家餐廳的秘密究竟在哪
    秘訣之一:關鍵詞「好吃」「衛生」在餐廳亮相的20餘款餐飲機器人中,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第二代漢堡機器人、火鍋區雙臂配餐機器人等七款機器人產品屬首次亮相。千璽集團在供應鏈前端與碧桂園現代農業公司合作推進產地直採模式,優選各類食材,嚴格把控食材源頭;餐廳自動化的流水線和智能加工設備能夠保障食物處理過程中的安全和衛生,很大程度上避免食物安全隱患,讓顧客吃得安心。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催生出了對無接觸配送、自動化的需求。
  • 順德機器人產業加速集聚 大族機器人全球總部落地北滘「全球智造...
    伴隨當前新基建產業迎發展機遇,公司發展也處於「上升期」。據相關財經媒體報導,就在上月,大族機器人完成了1.65億元A輪融資,所獲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大族智能協作機器人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推動其在工業、醫療、物流、服務等領域的應用。
  • 碧桂園的800億機器人夢,碎了?
    從2018年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至今,還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公司,建築機器人公司博智林和餐飲機器人公司千璽集團,產品覆蓋了建築機器人、安防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和廚藝機器人多個品類。最近,碧桂園的人事變動消息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 把機器人帶進工地 碧桂園博智林有新玩法
    該公司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與應用,搭建系統化研發體系,組建了5大研究院,招募了3000多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集中開展重點產品研發、關鍵技術攻關,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布局,形成了建築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兩大產品線,完成多款樣機研發,一批項目走向產品化、市場化。
  • 碧桂園帶來的思考……
    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已經讓人有些意外,還有更讓人意外的: 2018年7月份,碧桂園宣布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並著手在順德打造機器人谷,重點研發製造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nbsp&nbsp&nbsp&nbsp在外界詫異的目光裡乃至質疑聲中,博智林人用夜以繼日的研發攻關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