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帶來的思考……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作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將企業未來發展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這樣的大目標深度結合,努力建設為全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型企業。其做法效果如何,成敗與否,都帶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nbsp&nbsp&nbsp&nbsp近日,經濟日報在一版連續刊發調研報導《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引發民營企業的強烈共鳴和讀者的熱烈反響。這兩天,碧桂園集團和恆大集團相繼致信經濟日報編輯部,表達他們聚焦實體經濟、致力創新發展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實體興則產業興,企業強則國家強。一批批實力雄厚並深耕實體經濟發展的民營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己任,自我加壓,主動求變,成為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亮麗風景。

&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調研報導、企業來信和編輯部評論集納呈現,希望與您共同關注碧桂園等民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nbsp&nbsp&nbsp&nbsp對碧桂園的報導雖然告一段落,但我們將始終關心關注民營企業的創新創造,為他們鼓勁加油。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

&nbsp&nbsp&nbsp&nbsp你知道碧桂園嗎?

&nbsp&nbsp&nbsp&nbsp不少人都會說:不就是那個蓋房子的碧桂園嗎?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確實是一家房地產公司。一支從南粵小鎮北滘走出來的鄉鎮建築隊,經過28年披荊斬棘,在今年8月份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列第147位,居上榜房企之首。

&nbsp&nbsp&nbsp&nbsp現在的碧桂園,還只是房地產公司嗎? 在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眼裡,碧桂園早已不是這麼簡單。在與記者交談中,他突然就提到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的話題。

&nbsp&nbsp&nbsp&nbsp「馬達加斯加面積是我國臺灣島的近20倍,人口也差不多,有三四億畝可開墾的荒地。如果能把這些土地耕種起來,就能更好地為世界糧食安全作貢獻!」楊國強起身走到世界地圖前,指著這個南半球熱帶島國,興致勃勃地介紹道。

&nbsp&nbsp&nbsp&nbsp年前,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與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及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籤約,推動雜交水稻在該國產業化發展。

&nbsp&nbsp&nbsp&nbsp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抱有深厚情懷,這是碧桂園「農業夢」的一部分,也是碧桂園新形象的有機構成。碧桂園發展農業,從一開始就布局高科技現代農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網站截圖

&nbsp&nbsp&nbsp&nbsp兩個月前,北大荒(600598)建三江農場舉行了全球首個超萬畝農場項目的無人駕駛農機作業演示活動。項目由碧桂園聯手北大荒集團和國內外一些農機企業共同建設,目標直指現代智慧農業科技最前沿:最終要構建從少人化到無人化、覆蓋農作物耕種管收運全流程的農場解決方案。

&nbsp&nbsp&nbsp&nbsp「42年前我種田,42年後我還種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發展高科技智慧農業的提案。他認為,農業科技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要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佔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

&nbsp&nbsp&nbsp&nbsp兩年前,碧桂園就已把「觸腳」伸進農田,宣布引入高科技發展現代農業,拓展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板塊。

&nbsp&nbsp&nbsp&nbsp去年6月份,碧桂園農業攜手華大農業宣布,共同建設佔地2平方公裡的中國(武漢)種穀,搭建種業公共研發中心。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CEO梅永紅稱:「這個種穀項目以打造『農業中國芯』為根本目標,是我們打造高科技綜合企業的戰略布局之一。」

&nbsp&nbsp&nbsp&nbsp到今年3月份,碧桂園農業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300676)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股權,標誌著碧桂園正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碧桂園在地產主業外的一系列動作引人關注。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已經讓人有些意外,還有更讓人意外的: 2018年7月份,碧桂園宣布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並著手在順德打造機器人谷,重點研發製造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

&nbsp&nbsp&nbsp&nbsp在外界詫異的目光裡乃至質疑聲中,博智林人用夜以繼日的研發攻關作出回應。截至今年10月底,博智林已從國內外招募近4000名優秀研發人才,並和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院校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兩年前,順德北滘碧桂南路約1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僅有幾棟老舊廠房與大片苗圃,今天高樓林立,「機器人谷」已現雛形。

&nbsp&nbsp&nbsp&nbsp9月29日,首批建築機器人交接儀式在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目舉行,當天共有9款43臺建築機器人交接。按計劃,還將有12款104臺建築機器人交付,博智林創立的以建築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正式投入使用。

&nbsp&nbsp&nbsp&nbsp建築工地上,各種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代替人工從事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塗、鋼筋自動加工等,在碧桂園最先進的建築工地上,曾經是夢想中的工作場景,如今成為現實。

&nbsp&nbsp&nbsp&nbsp建築機器人帶給人們的震撼還在繼續,而更具行業變革意味的餐飲機器人也正在夢想成真的路途上。

&nbsp&nbsp&nbsp&nbsp今年7月起,廣東順德北滘南平路上,一家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吸引了眾多食客「打卡」,這是碧桂園集團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餐廳後廚有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20餘種餐飲機器人集中「上崗」。

&nbsp&nbsp&nbsp&nbsp在公認技術最難的中餐板塊,「機器人大廚」能夠烹製200多道各式菜品,最新的漢堡機器人實現10秒出餐,立等可取,味道也受到食客點讚。

&nbsp&nbsp&nbsp&nbsp從去年4月份成立至今,千璽機器人已開發中餐、快餐、火鍋、煲仔飯、粉面等5種業態,樣機研發60餘款,其中10多款餐飲機器人設備進入量產或小批量試產,還有13家實體門店投入運營。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總經理邱咪告訴記者, 集團將以餐飲機器人為切入點,提供先進的餐飲業服務升級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集開發、生產、運營、供應鏈體系於一體的智慧餐飲集團,以優選的原料、精湛的機器工藝、創新型商業模式,努力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用餐體驗,推動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全面發展。

&nbsp&nbsp&nbsp&nbsp2019年1月份,新版《碧桂園是什麼》亮相——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劍指科技創新,並確立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為三大重點業務板塊,以多產業協同、多極創新,突破傳統產業天花板,探索穿越周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企業構築基業長青的第二增長曲線。

&nbsp&nbsp&nbsp&nbsp「我們應該是一個高科技企業。」楊國強說,碧桂園要投入科技興國的洪流,朝著高科技企業的方向去發展。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和機器人產業兩項新業務,以一體兩翼並駕前行,被視作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二次創業」。從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身體力行者到高科技產業的「追夢人」,碧桂園正藉助高科技,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迅跑。

&nbsp&nbsp&nbsp&nbsp布局多元化能有幾分勝算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下)

&nbsp&nbsp&nbsp&nbsp綜觀國內外企業發展史,無數「大象」在時代洪流中或因激進冒失,或因戰略誤判而被淘汰出局。

&nbsp&nbsp&nbsp&nbsp作為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園,瞄準高科技進行多元化布局,勝算幾多?「我們充滿信心。」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語氣堅定地回答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我們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有一流的人才隊伍。」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先看碧桂園現代農業。

&nbsp&nbsp&nbsp&nbsp從北國黑土地,到南國熱帶丘陵,碧桂園的智慧農業已落地生根。從武漢光谷的種業到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雲南保山農業科技園等一批優質項目, 碧桂園農業正在打造包括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社區生鮮門店等核心業務板塊,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與服務商。

&nbsp&nbsp&nbsp&nbsp今年3月份,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的股權。業內人士認為,碧桂園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及產業優勢,結合華大農業的科技優勢,有助於打造覆蓋研發端、生產端、銷售端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nbsp&nbsp&nbsp&nbsp「開設社區超市是覆蓋社區的最佳載體。」楊國強表示,「食品是剛需產品。我們希望通過進軍現代農業,為業主提供更加綠色安全的食品。」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說,碧桂園在全國有2600多個項目,有450多萬戶業主。令不少商超企業豔羨的是,一個千萬級別人口的組合社區,本身就是農產品消費大市場。 在農業板塊,碧桂園正在構築從田間到社區的生態鏈。

&nbsp&nbsp&nbsp&nbsp外人看不明白的,其實碧桂園自有內在邏輯——向高科技農業進軍,從田間到餐桌,打造閉環的安全食品供應鏈,不僅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使命,而且服務於千萬業主新需求,還將形成碧桂園新的增長極。 碧桂園將生活的各個方面融入「一盤棋」,推動人居生活配套產業協同發展。

&nbsp&nbsp&nbsp&nbsp再看碧桂園機器人產業。

&nbsp&nbsp&nbsp&nbsp機聲隆隆,機器人穿梭其中,10多萬平方米的製造基地滿負荷生產,這是碧桂園正在打造的順德機器人谷。從廚房做飯、炒菜到餐廳服務,從建築砌牆、抹灰到搬運,各類機器人在這裡誕生。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不少工地都使用我們研發製造的機器人,已經產生了經濟效益。機器人將承擔繁重、重複、危險的人工勞動,這是大勢所趨。我們看中的就是世界建築行業這個大市場。」楊國強說,「碧桂園做機器人,是順應時代的號召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nbsp&nbsp&nbsp&nbsp不遠處,就是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研發大樓。「老闆將辦公室搬到了博智林機器人這邊樓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了科技板塊。就像他當年在地產項目上的執著一樣。」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感嘆道。

&nbsp&nbsp&nbsp&nbsp「 不計一時得失,用地產賺的錢哺育新的領域。」在楊國強看來,發展高科技在於持之以恆,他帶領碧桂園向高科技領域進軍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nbsp&nbsp&nbsp&nbsp2018年7月以來,博智林機器人重點圍繞建築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搭建系統化研發體系,組建了五大研究院,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布局,以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為手段,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體系。

&nbsp&nbsp&nbsp&nbsp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塗、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項目上使用,施工質量得到甲方、總包方、監理方共同驗收認可。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相關數據顯示,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餘款,覆蓋主要建築工藝工序。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測試應用,施工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較人工作業大大提高;10餘款進入產品化階段,經濟效益可觀。

&nbsp&nbsp&nbsp&nbsp截至今年9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500多項,其中獲授權700多項,發明專利120多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博智林研發的室內噴塗、地面抹平、地磚鋪貼、內牆板搬運4款機器人被認定為「廣東省2019年高新技術產品」,公司牽頭開展的「建築機器人研發及現場應用示範」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年科技計劃項目。

&nbsp&nbsp&nbsp&nbsp現實中,房地產開發本身就是建築機器人的應用大戶,例如牆板安裝機器人、鋪磚機器人、粉刷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截至6月底,碧桂園已籤約或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2662個,業務遍布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288個地級市、1334個區縣,本身就自帶極其豐富的建築機器人應用體驗場景,有助於建築機器人研發過程的快速更新迭代,並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

&nbsp&nbsp&nbsp&nbsp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是碧桂園投入巨資打造的「未來之星」。資料顯示,碧桂園在建築行業機器人方面的成就已領先全球,相信行業會因此發生革命性變革。

&nbsp&nbsp&nbsp&nbsp在進軍高科技領域之前,碧桂園就已擁有業內領先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力。 觀察人士表示,無論是領先世界的機器人建房還是引領行業的機器人餐飲,均為碧桂園集團基於房地產主業,向周邊產業延伸的戰略舉措 。這三大業務板塊看似獨立,但彼此均能互促互進,相互輻射和賦能,以高科技為紐帶,圍繞主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企業生產力,這正是碧桂園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

&nbsp&nbsp&nbsp&nbsp對於地產主業與新業務的關係,莫斌形象地說,如果說主營業務是老虎,那麼新業務就是翅膀,「如虎添翼」,新業務會給主營業務帶來更大價值。

&nbsp&nbsp&nbsp&nbsp進軍高科技領域,碧桂園最稀缺的還是人才。博智林名稱的本來意思,就是讓博士的智慧聚集成林。今天,全國各地、海外的人才源源不斷來到順德北滘。單博智林就組建了五大研究院,招募了近4000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整棟大樓可容納2.7萬人。同時還與海內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組建聯合研究院、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nbsp&nbsp&nbsp&nbsp有了資金和人才作保障,碧桂園希望能實現更大夢想。楊國強堅信:「這個世界會給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開綠燈。」

&nbsp&nbsp&nbsp&nbsp在邁向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道路上,碧桂園能否再次演繹當年的風採?我們拭目以待,也期望碧桂園能得償所願。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企業來信

&nbsp&nbsp&nbsp&nbsp12月15日,碧桂園集團致信經濟日報編輯部,進一步闡述了他們擁抱科技創新、引領行業革新的決心與願景。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編輯部:

&nbsp&nbsp&nbsp&nbsp貴報對我司進行了深入調研採訪,推出兩篇重磅報導,深度分析了我司多元化布局的戰略選擇、現實條件、時代機遇和未來前景,讀來讓我們備受鼓舞,也很受啟發。

&nbsp&nbsp&nbsp&nbsp在碧桂園多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科學技術已經深刻地影響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對我國「十四五」時期及更長時期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我們能深刻地體察所在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也能近距離地感受到客戶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而解決這些痛點、滿足這些需求,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已有一定的基礎和實力,也有更多的責任去突破、去實現。

&nbsp&nbsp&nbsp&nbsp2018年以來,碧桂園在繼續夯實主業根基的同時,開始切入機器人、現代農業、社區零售等新領域,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無人化農場等高科技產品和業態。我們期待這些新業務在各自領域能實現新的突破、引領行業革新,並與傳統主業相互協同,使碧桂園真正成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nbsp&nbsp&nbsp&nbsp我們深知是時代造就了碧桂園,正是紮根於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沃土,公司才能成長為今天的模樣。碧桂園選擇擁抱高科技來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將大大提升我們踐行使命、服務社會的能力和信心,我們為此滿懷期待並將加倍努力。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集團

&nbsp&nbsp&nbsp&nbsp2020年12月15日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研發機器人說明了什麼

&nbsp&nbsp&nbsp&nbsp文/經濟日報評論員

&nbsp&nbsp&nbsp&nbsp「我們應該是一個高科技企業。」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這樣描述企業的發展方向。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作為大型房地產企業,斥巨資搞機器人研發,貫穿著看似不相關選擇中的深刻邏輯,就蘊含在這句話裡。

&nbsp&nbsp&nbsp&nbsp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也是經濟大國爭奪新的戰略制高點的關鍵。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借新冠肺炎疫情企圖鼓動產業鏈「去中國化」「本土化」,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亟待「闖關」,必須以堅實的實體經濟體系作為依託。面對壓力與挑戰,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是難點和重點,更是思路和出路。

&nbsp&nbsp&nbsp&nbsp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細胞,民營企業也要牢牢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把握創新引領這個關鍵,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努力實現更有效益的發展,成為這場圍繞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主力軍。

&nbsp&nbsp&nbsp&nbsp歷史地看,我國民營企業大多是從實體經濟起家的,也同樣要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依靠「升級版」的實體經濟打造核心競爭力,搶佔發展制高點。以碧桂園為例,無論是領先世界的機器人建房還是引領行業的機器人餐飲,都是基於主業,向周邊產業延伸的戰略舉措。這三大業務板塊彼此互促互進、相互輻射賦能的紐帶,正是創新驅動下的科技突破。

&nbsp&nbsp&nbsp&nbsp創新是企業「基業長青」最重要的支點,發展高科技在於持之以恆,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製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中,才能在全球的市場競爭中不被別人「卡脖子」。這考驗著企業長周期的視野,也考驗著發展的定力。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的多元化發展值得關注和研究。在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受到直接衝擊、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和創新驅動,實現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如何發展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促進「中國製造」上升為「中國高端製造」?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政策支撐和引導,更需要民營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nbsp&nbsp&nbsp&nbsp企業來信

&nbsp&nbsp&nbsp&nbsp12月16日,恆大集團來函,表達了其聚焦實體經濟、致力創新發展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編輯部:

&nbsp&nbsp&nbsp&nbsp近日,貴報推出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系列報導和評論,為民企探索進入高端製造、智能製造行業的嘗試鼓與呼。我們恆大集團的員工深感振奮,信心倍增。

&nbsp&nbsp&nbsp&nbsp作為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型民營企業,恆大一直心懷感恩,渴望在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恆大探索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實施發展轉型、打造百年老店的重要抉擇,更是要為國家科技強國、汽車強國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nbsp&nbsp&nbsp&nbsp恆大造車的目標是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打造享譽全球的民族品牌。圍繞這一目標,我們還確立了「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成本必須大幅度下降」的戰略定位。

&nbsp&nbsp&nbsp&nbsp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正如貴報所倡導的那樣,恆大要牢牢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把握創新引領這個關鍵,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搶佔發展制高點,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的發展,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力我國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水平提升作出應有貢獻。

&nbsp&nbsp&nbsp&nbsp恆大集團有限公司

&nbsp&nbsp&nbsp&nbsp2020年12月16日

&nbsp&nbsp&nbsp&nbsp下大力氣培育創新創造沃土

&nbsp&nbsp&nbsp&nbsp文/經濟日報評論員

&nbsp&nbsp&nbsp&nbsp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和機器人產業,一體兩翼並駕前行,企業「二次創業」的創新故事,引發廣泛關注。從更寬廣的視角看,碧桂園只是一個代表,我國民營企業群體創新能力的深厚根基和廣闊前景,任誰也無法忽視,任誰都必須重視。

&nbsp&nbsp&nbsp&nbsp創新驅動發展,是國之大計。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形成了從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到行動落實的完整鏈條;我國民營企業堅持創新發展,憑藉敢想敢試的創新意識,通過技術升級、產品顛覆推動了時代發展,引領了行業及社會變革。在通訊電子、裝備製造、人工智慧等高技術密集行業,一大批民營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民營經濟在創新賽場上大展風採。

&nbsp&nbsp&nbsp&nbsp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進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革故鼎新,使得各國在提升國際競爭力中越來越倚重創新能力。換句話說,一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越強,其競爭優勢就會表現得越充分。

&nbsp&nbsp&nbsp&nbsp在中國經濟結構版圖上,民營企業貢獻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尤其需要民營企業釋放出巨大潛能,發揮決策快、經營機制活、市場靈敏度高、技術創新活動更具效率等特點,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nbsp&nbsp&nbsp&nbsp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氣」和「勁」,可鼓不可洩。這需要對民營企業有信心,更需要各級政府為其培育創新沃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制度供給。例如,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動,搭建平臺促進銀企互動,政銀企三方攜手,合力解決融資問題;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通過實施技術改造轉化創新成果;強化人才支撐,為民營企業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不斷創造暖心的環境條件;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加大無形資產特別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解除民營企業後顧之憂……既要有「及時雨」式的救急舉措,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噴湧,更要著眼長遠面向未來,為民營企業搭建更為廣闊的舞臺。

&nbsp&nbsp&nbsp&nbsp社會各界的擔當作為,就是企業的信心力量。事實上,包括碧桂園在內,很多民營企業的創新故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發生的。著眼未來5年至15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期待,會有更多這樣精彩的故事上演,用實幹精神擦亮「中國創新」的名片。

&nbsp&nbsp&nbsp&nbsp對碧桂園的報導就此告一段落,但我們將始終關心關注民營企業的創新創造,為他們鼓勁加油。

&nbsp&nbsp&nbsp&nbsp來源/經濟日報(記者鄭慶東 張建軍 胡達聞 牛瑾)

&nbsp&nbsp&nbsp&nbsp監製/張益勇 主編/王玥 編輯/劉辛未

相關焦點

  • 碧桂園遼寧區域|碧桂園|遼寧|時尚
    國潮背景思考01國潮元年,Made in CHINA品牌頻頻刷屏!國潮回春碧桂園聞風而動隨著國潮回春,人們對住的要求已然回歸本心,現代的客戶需求從羨慕西方換到了追求自我。而碧桂園自然也要藉由國潮之風的流量基礎,打破傳統,提升品牌認知度與美譽度。
  • 「節奏大師」碧桂園
    與此同時,2019年,碧桂園權益數據行業領先,財報顯示,2019年碧桂園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522億元,在2018年5018.8億元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同比增幅達10.0%。房地產下行周期中,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帶來更多的行業波動和不確定性。
  • 煥新升級:碧桂園服務發布以客戶為中心的品牌願景
    11月26日,碧桂園服務於廣州塔召開「你好,新物業」品牌煥新發布會,正式煥新品牌內涵包括品牌願景、品牌使命、LOGO形象,並發布全新企業願景打造「國際領先的新物業服務集團」,致力於為客戶帶來更全面的價值創造。
  • 吹響智能化的號角 碧桂園「跨界」機器人的第一批「果實」熟了
    整個地產界都在思考多元化布局。而曾經被稱為龍頭房企的碧桂園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通過幾年的探索,碧桂園將多元化布局的目光鎖定在了機器人領域。近年來,碧桂園不僅將集團定位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今年還不斷推出各種機器人研發成果,用實力回應了外界對其「跨界」的質疑,更吹響了全領域智能化的時代號角。
  • 碧桂園廣州鳳凰城酒店
    客房美食美食美食美食美食會議場地會場列表碧桂園廣州鳳凰城酒店位於廣園東路新塘路段內舒適的環境給您帶來愜意的度假體驗,優質獨特的服務則為您帶來煥發活力的入住體驗。所屬集團 碧桂園(Country Garden Hotel Group) 碧桂園酒店集團隸屬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集團,是國內綜合實力雄厚的高端酒店集群。
  • 鼎湖碧桂園幸福裡二手房-碧桂園幸福裡肇慶
    在售戶型介紹:    碧桂園幸福裡戶型圖 80㎡   碧桂園幸福裡戶型圖 97㎡  碧桂園幸福裡戶型圖 109㎡  碧桂園幸福裡戶型圖 120㎡    2018年下半年開盤   交房預計:2020年4月交房鼎湖碧桂園幸福裡二手房-碧桂園幸福裡肇慶
  • 碧桂園再提強基固本、做一成一,要「一百年一百年地做下去」
    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行業帶來嚴重衝擊,下半年國家對地產行業融資、拿地政策調控收緊,在不少人看來,2020年堪稱是地產行業「最難的一年」。在碧桂園12月4日召開的全年最後一次月度管理會議上,集團管理層頻頻提及這些關鍵詞:安全、質量、聚焦深耕、做一成一,一百年一百年地做下去……碧桂園正在全面檢視自身所有環節、強基固本提效,修煉內功、全面提升競爭力,培育壯大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 碧桂園太東海德公館-碧桂園公園上城團購
    海德公館現項目全新第8棟已取得新預售證件,完美與精緻的高品質生活,碧桂園太東公園上城海德公館B戶型,開盤時間為2016年09月17日,以及15個已建和規劃的主題公園,碧桂園太東公園上城海德公館項目軌道交通規劃方面,碧桂園太東公園上城海德公館項目軌道交通規劃方面,湖光山色都是惠灣片區百萬大盤,是碧桂園傾力打造的大亞灣中心區人居代表作,碧桂園太東公園上城海德尚園項目此次備案5棟新品,
  • 碧桂園,地產「黑馬」在蛻變|廣東|樓市|北滘|碧桂園集團|楊國強|...
    2007年碧桂園在港交所上市後,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這樣回憶早年間的經歷,彼時,距離碧桂園創建已經過去了15年。楊國強涉足建築行業的時間,要追溯到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楊國強進入了廣東順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員,6年後,他升任區建築隊隊長。
  • 深耕築基口碑至上長期主義,碧桂園2021年這樣開篇
    危機帶來挑戰,但也檢驗成色。幾天前,碧桂園剛剛發布的公告,2020年集團及聯營合營企業銷售業績再創新高,累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達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4%。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碧桂園全口徑銷售額繼續穩居行業第一。作為世界500強榜單上的地產行業領軍者,碧桂園繼續顯示了強大的實力與韌性。
  • 榮耀歸來||千億碧桂園 再造鳳凰城
    九嶷山實景圖2018年,碧桂園首次入駐寧遠三載精築 享譽湖湘南城 舜帝之鄉2020年,繼寧遠碧桂園之後碧桂園再次拓展寧遠發展格局踐行縣城「一環二軸、五區多點20多年來,碧桂園集團始終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身體力行者,以工匠精神反覆推敲房子的安全、健康、美觀、經濟、適用和耐久,迄今已為超過1200個城鎮帶來現代化的城市面貌,有超過450萬戶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從房地產行業到機器人產業、現代農業,碧桂園集團緊隨時代的脈搏,致力於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
  • 風急浪湧 碧桂園何以穩立潮頭?
    克而瑞全口徑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以3723.1億元的銷售業績仍穩居行業第一。就碧桂園自身而言,慣用權益合同銷售額來考量業績,上半年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2669.5億元,保持領先之姿。疫情較為嚴重期間,碧桂園依舊呈現連月增長的態勢。
  • 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
    作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將企業未來發展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這樣的大目標深度結合,努力建設為全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型企業。其做法效果如何,成敗與否,都帶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你知道碧桂園嗎?
  • 這還是家房地產公司嗎——碧桂園集團調研記(上)!
    作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將企業未來發展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這樣的大目標深度結合,努力建設為全社會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型企業。其做法效果如何,成敗與否,都帶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你知道碧桂園嗎?
  • 碧桂園鳳凰城怎麼樣 碧桂園鳳凰城多少錢
    上海碧桂園鳳凰城售樓諮詢電話:4008901111 轉 102652上海碧桂園鳳凰城是上海金山的新樓盤, 開發商暫無資料, 碧桂園鳳凰城普通住宅產權為70年, 開盤時間待定, 價格待定。碧桂園鳳凰城周邊配套設施包含:同凱幼兒園、海棠小學、同凱中學、5公裡內有上海建國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項目距離百聯商圈約2公裡,另外還有樂購、衛清西路等商業配套滿足日常購物所需,項目本身自帶5萬方的商業。此外還有項目3公裡內有金山城市沙灘,濱海公園、鸚鵡洲生態溼地,還有規劃建設中的金山國際海洋公,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碧桂園鳳凰城,比較值得投資。
  • 碧桂園半年優化1.4萬人?楊國強重押「機器人」
    這次他正面表態:「我想通過你們(媒體)傳達我的堅定信念:我的職業生涯一定是在碧桂園結束的,我一定會跟著碧桂園走下去。」2010年7月,莫斌正式加入碧桂園,任總裁、執行董事等職。在碧桂園跨越「千億」規模門檻並登頂行業的過程中,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過,關於莫斌的離職傳聞,碧桂園官方早已「闢謠」。
  • 碧桂園服務正式發布「國際領先的新物業服務集團」企業願景丨鈦快訊
    鈦媒體註:昨日,碧桂園服務在廣州塔召開了「你好,新物業!」品牌煥新發布會。在新科技的人才結構、研發部署上,目前碧桂園服務有超過4500人團隊參與研發,近三年合計投入5.9億元科研經費。「新服務」圍繞碧桂園服務縱橫發展策略展開,即以人為本,縱橫發展;深耕住宅,拓展城市 。從服務業主的社區,到服務業主的家;從服務一個社區,到服務一整座城市。
  • 碧桂園組織架構再「變陣」「未來領袖」晉升核心管理層
    此次調整後,碧桂園下轄區域數量由此前的47個增至73個。「這是去年以來集團主動進行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的最新延續,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繼續推動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項目做一成一,有利於繼續深耕三四五線市場,進一步提升公司全周期競爭力。」接近碧桂園的消息人士稱。而對於碧桂園前期將一部分區域調整合併,現在又將一部分區域拆分裂變的原因。
  • 碧桂園江蘇區域| 句容碧桂園「社區互動性學校」3.0即將來臨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探訪了江蘇句容碧桂園學校。,所以他十分看好並期待碧桂園「社區互動性學校」3.0版本的到來!句容碧桂園學校,就是立足於碧桂園鳳凰城這個超大的社區群體。據悉,從2011年碧桂園決定在鳳凰城建立學校開始,就設想將鳳凰城打造成一個「以學校為中心的」大型社區。所以,鳳凰城這個項目和句容碧桂園學校早在規劃之初就已經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凡是與學校教育相關的社區活動業主們都會積極參與進來,學生們也時常會去為業主們做一些社區服務活動,例如慰問演出、清潔衛生、侍老扶貧等。
  • 碧桂園做了這件事,驚豔了整個設計界
    更難得是,本屆賽事是首次結合頭部房企碧桂園、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並圍繞碧桂園備受市場追捧的「星系、雲系、府系、天系」四大產品系列,進行針對性的維度創造。以樣板間設計為切口,碧桂園旨在觀察當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推動設計圈層與企業端更好的結合,從而去喚醒國人對安居在當下的思考,讓真正適合中國審美又順應當下時代潮流的美學方程式得以落地。正因如此,碧桂園與「居住在中國」設計師也將構築設計雲端智庫,合力共建設計美學的全周期譜系,發揮1+1>2功效,打造頂級設計圈層與頭部房企碧桂園的對話、交流平臺,啟迪更多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