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公布了11月的銷量,估計又要被噴了,漢銷量過萬,整體銷量過五萬,久違了,從7月份漢上市之後,比亞迪開始走上坡了。
比亞迪的漲幅跟美股三大勢力是沒法比,甚至比國內的小康、長安漲幅都要低,但比亞迪絕對是最有可能取代特斯拉的存在,蔚來、小鵬和理想目前都還有極大的難度,產品怎麼樣我就不說了,就說這個產能,這個核心技術,三大新勢力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別說銷量了,目前三大勢力所有車型銷量之和也比不上比亞迪旗下的漢+唐。
比亞迪漢更是國內首款銷量破萬的車型,各位也別去管什麼品牌力啊、比亞迪售後垃圾、服務垃圾啊,每個人買車的時候都會詳細考慮,至少會試駕對比,市場沒有那麼多傻子,很多買不起車的人反倒會對車各種嫌棄,各種車型的優點缺點如數家珍,話說我車主都不知道的缺點,它全知道了。
回到說比亞迪的股價,我覺得需要先說新能源汽車。
傳統汽車的核心競爭在哪裡?毫無疑問是發動機和變速箱,過去一百多年,高端品牌一直都在專研這兩個技術,形成了很深的技術壁壘,新入局的玩家根本不可能和老牌廠商PK,但新能源汽車直接繞開了這兩個技術,新能源的核心三大件是電池、電機和電控,其中電機電控直接取代了發動機和變速箱。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根本就是外形相似的兩個物件,其內核完全不同,傳統汽車現有產業線只能產出新能源汽車的車殼。如果要研發新能源汽車,可能要投入幾十億研發成本,而研發出來的產品短期一定打不過特斯拉等新興企業,要這些老企業再去虧損若干年重新創業,還不如直接要了它的命。
根本不用擔心傳統汽車出手就會弔打現在的新能源競爭格局,在這一領域,傳統汽車廠商是新人,它也只是新能源的創業者,而已!
對於內在配置而言,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明顯是電池,而且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成本也在電池,一輛25萬的車,花在電池的成本就達到10萬,更別說後續的換電池和充電樁了。
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一半的利潤都被電池產業鏈賺走了,如果詳細梳理整個電池產業鏈,大概有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鋰電資源、整裝電池和充電樁板塊,分類非常多,但都非常重要。
另外,電池領域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去年還默默無聞的LG化學,今年市場佔有率就突然飆升,前三家電池廠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電池技術,未來誰成為主流還不太確定。
但是比亞迪很明顯已經佔據了自己的市場,而且它的電池目前還僅僅自用,沒有對外銷售,因為產能不足,自己的車都不夠用,馬上1月有兩條刀片電池的產業鏈開工,產量會迅速上升,根本不愁賣。
產品質量過硬,價格也沒有虛高,一分錢一分貨,只要不是過分注重面子的人,我相信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