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這是雙向合同球員CJ-威廉士為快船效力的最大天數。這並不意味著他能在NBA登場亮相45次,因為按照勞資協議,進入球隊的激活名單,和球隊合練、自己單獨訓練、健身訓練或者和球隊一起旅行都可以算在這些天數裡。
所以,為了避免很快達到45天的最大限制,快船會在CJ-威廉士的旅途安排上精打細算,除了必須的NBA比賽時間,CJ-威廉士都會在發展聯盟效力。
這也就意味著,CJ-威廉士會奔波於快船和發展聯盟附屬球隊安大略阿瓜卡連特快船隊之間。充足的上場時間和高強度的訓練量伴隨著的是濃濃的倦意,通常來說,發展聯盟在中午12點會有一場比賽,然後晚上7:30左右,則會有一場NBA比賽拉開戰幕。這樣一來,CJ-威廉士必須時刻做好準備。
隨著快船本賽季傷病不斷,CJ-威廉士似乎得到了好運的垂青。當他疲倦,卻滿懷希望地前往快船報導,在最高級別的賽場證明自己的時候,同樣作為雙向合同工的安東尼-布朗只能在發展聯盟大殺四方,倫敦-珀蘭特斯迎來的則是一場板凳席的枯坐,還有為球隊大佬們拎包的雜活。
雙向合同球員們無不期盼著NBA母隊的召喚,因為這意味著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更豐厚的報酬。
7.5萬美金,這是雙向合同球員在發展聯盟效力的年薪,其中的保障部分低於5萬美金。在1月20號之後,如果沒有被球隊除名,那這7.5萬美金就穩當了。如果被NBA母隊徵召,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按照NBA新秀最低薪水以天來計算。
NBA近幾年滿天飛的大合同讓人瞠目結舌,再看看位於底層的這些雙向合同工們,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生計精打細算才行。
CJ-威廉士為快船效力的每一天可以掙到4608美金,這比發展聯盟的日薪528美金豐厚了許多。45天的額度用滿之後,這筆錢累計為20萬7360美金,加上為發展聯盟打球的報酬,CJ-威廉士得到了比發展聯盟球員最大年薪2萬6000美金高出很多的回報。
這筆錢幫助CJ-威廉士過上了一種低成本的生活,他可以消費得起H&M這樣的快消品牌,為已經開了15年的小汽車加油。但是想要和快船的夥伴們一起出去瀟灑,還是會有些囊中羞澀。
這45天裡,CJ-威廉士體驗著天堂人間的生活。當他在發展聯盟打球時,他必須和隊友共享一個房間。為快船打球時,這就像是偶爾來了一次奢華的度假旅行,球隊會給他一個單獨的酒店房間。
這樣的度假機會只有45天,之後就是相對簡單樸實的發展聯盟比賽,還有無止盡的,對未來的焦慮。
命運仿佛是在刻意傾軋處於最底層的球員,時刻想把他們擠出聯盟的界碑之外。CJ-威廉士本賽季為快船扮演了救火隊員的角色,他為快船出場的30場比賽裡,首發16次,場均得到5.9分1.5籃板1.0助攻。他也有過單場18分和17分的表現,並且在為快船效力的第40天裡,用一記三分絕殺了老鷹。
他也為快船拼到了受傷,在第41天裡,CJ-威廉士在一次突破後,面對德雷蒙德-格林完成了艱難的得分,然後他落地時扭傷了腳踝,在隊友攙扶下離場,之後他休戰了一個半月時間。讓人沮喪的是,在傷停期間因為跟隨球隊前往薩克拉門託,並且旅途佔用了時間,第42天和43天的額度就這麼用掉了。
作為一名28歲的大齡新秀,也許CJ-威廉士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潛力,但是他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可以作為一名合格的輪換。
另一位在快船首發了12場的雙向合同工蒂龍-華萊士,和CJ-威廉士處在同一戰線,他們45天的額度都已用完,只能待在發展聯盟。當發展聯盟的比賽在3月24日全部結束後,他們可以回到快船的隊列中來,如果快船進了季後賽,那麼他們可以隨隊出徵,一同訓練,但是在比賽哨聲響起後,他們只能作壁上觀。
要改變這樣的情況,CJ-威廉士和蒂龍-華萊士只能期盼著可以得到一份新合同,或者和母隊籤約至賽季結束,這樣他們有機會能在季後賽登場亮相。但是快船提供的多年非保障合同顯然不夠有誠意。蒂龍-華萊士得到的是一份為期4年,僅有本賽季剩餘場次處於保障範圍內的合同。
這種合同效仿了76人籤約後衛TJ-麥康奈爾的操作。麥康奈爾2015年夏天籤下了一份4年447萬美金的合同,但是只有第一年的10萬美金是受保障的,這樣的合同在聯盟範圍內也被稱為「辛基合同」。沒錯,這就是源於76人前任總經理薩姆-辛基的狠辣手筆。
「毒藥合同」讓球員們缺乏安全感,也鎖死了他們進一步爭取大額合同的空間。除非76人通情達理地提前與麥康奈爾協商一份新合同,否則下一年他還必須為76人提供極其廉價的勞動力。CJ-威廉士當然不想讓自己在30歲的時候處於這樣的窘境,可是他也無能為力,雙向合同給他帶來了額外的收入,卻也關閉了他本賽季為其他球隊效力的大門。勞資協議規定,雙向合同球員不能被其他球隊挖走。
這就是聯盟底層的雙向合同工們,他們拼到受傷,卻在複雜的談判,球隊多變的需求面前,無法給自己尋覓到一個安穩的未來。
Reference: http://www.espn.com/nba/story/_/id/22004013/following-la-clipper-cj-williams-two-way-journey-g-league-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