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不能聽我們好好說話?內向者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溝通優勢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這個世界既需要積極進取的行動派(外向者),也少不了將能量用於內省的冷靜思考者(內向者)。內向的人的困惑是,「為什麼別人不能聽我們好好說話?」

▌牛瑞華

《內向心理學》【德】西爾維婭·洛肯 著 王榮輝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

儘管,「內向」和「外向」這兩個概念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樣子(1921年心理學家榮格第一次提出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類型),但這兩種性格特質自古就存在了。在幾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內向者和外向者都沒有被淘汰,相反,兩者的比例還是大致平衡的(根據相關文獻,內向者的比例人口大概佔30%至50%)。

存在即合理。這說明我們這個世界既需要積極進取的行動派(外向者),也少不了將能量用於內省的冷靜思考者(內向者)。

哪怕是叢林時代, 勇敢的外向者和謹慎的內向者也是相互受益的。比如,面臨危險時,勇於進取的外向者會這麼想:「發起進攻吧,我們必須衝出去,否則敵人會用煙燻山洞」;而注重安全的內向者會小心地提醒勇敢的夥伴:「太危險了——能見度太低,等日出後我們再行動吧。」

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比如外向的賈伯斯和內向的沃茲尼亞克一起創造了蘋果公司,內向的希拉蕊和外向的柯林頓、內向的歐巴馬和外向的妻子米歇爾一起締造了美國政壇的佳話。

儘管這個世界需要冷靜思考的內向者,但內向者的優勢常常被人忽略,哪怕是內向者自身也常常意識不到。

《內向心理學》一書作者、德國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安靜低調,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內向者的優勢)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內向心理學》是一本專為內向者打造的溝通之書。在洛肯博士看來,在汗牛充棟的溝通類書籍中,真正對內向者有用的內容恐怕寥寥無幾,例如那些關於「傾聽必要性」的冗長篇章,他們完全不需要。事實上,內向的人往往是很好的傾聽者,他們真正的困惑是,「為什麼別人不能聽我們好好說話?」

那麼,身處喧鬧的環境中,內向者該如何殺出一條血路,讓別人聽取自己的意見呢?

書中給出了有效的建議:將安靜帶入到互動裡,創造一個既舒適又輕鬆的氛圍。安靜的內向者可以通過為溝通減速,賦予傾聽、思考和談話所需要的空間。不過前提是,身為內向者的你,需要將安靜視為一項優勢,而不是相反。

作者發現,安靜可以為內向者帶來三大「溝通紅利」:

(1)安靜可以表現出自信與從容。

當你慢條斯理地說話或行動時,便是給自己留出了空間和餘地,讓自己從容不迫。專門研究「地位信號」的專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發現能保持安靜的人,通常能呈現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尊貴姿態。

(2)安靜能使對話者放鬆。

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大約會有半數的參與者偏內向性格,與安靜的人談話會讓他們感到格外放鬆,因為對方不但沒有壓迫感,當自己需要思考時,對方還會耐心等待。

(3)安靜能保持能量。

對內向者來說,人際互動會大大消耗自身的能量。藉助內心的安靜,你可以達成節省能量的目標。比起漫無目的、慌亂、被動的反應,降低與他人互動的速度與壓力會讓你支撐更久。你還可以通過專注的優勢,將心力更好地聚焦在你認為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上。

除了安靜之外,內向者還有一大溝通優勢,那就是共情能力。

因為,「無論是在交流中還是共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後尊重這些需求。」而對於善於傾聽、分析性思考、共情的內向者而言,天生就具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去關注周遭的人們以及這些人的需求。

所以,請忠於身為內向者的自己,不僅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更要誠實地對待自己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性格特徵的溝通策略,你就可以安靜地發揮影響力,達成你想要達成的事情。

來源: 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越內向、越不愛說話的人,往往越厲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內向的人總會被別人定義為社交障礙者,並且還會被貼上安靜,害羞,沉默,敏感等標籤。相反,外向的人,開朗、活潑就更加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歡。感覺跟那些外向的人相處起來會更加的融洽更有氛圍,而跟內向的人相處往往就會沉默寡言,沒有話題可講,讓氛圍變得很尷尬。
  • 內向者心理學: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但最近,同事們都對我說:你哪是什麼內向,分明就是內秀,我們之前太小看你了,原來你一直深藏不露啊。在我微微一笑過後,開始了對「內向」的反思。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深藏不露,這只不過是內向者的一貫作風罷了,習慣於默默積蓄能量,爆發時往往出人意料。
  • 致內向者:願你忠於自己,安靜且有力地發揮影響力
    不愛表現、不愛說話、不喜歡見生人,這些並不是內向者的專利,很多外向者也一樣討厭幹這些事,並非每個外向者都長袖善舞,也有很多人根本不擅長社交。所以,並不能拿這些特質來當作判定性格是否內向的標準。那麼,真正判斷我們是何種性格的標準是什麼呢?
  • 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善言辭,該如何提升自己口才?
    內向者往往因為不會說或者不願意說而在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而有時候卻因為一時間抑制 不了內心情緒,在不該說的時候全說出來。學辯論的話,口才這方面不能太差了,那麼,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口才? 1、性格內向的人,要做到不該說的不說 不該說的不說是很多長輩在教育晚輩時候經常說的話。
  • 內向不是缺點而是優勢!4個方法緩解內向者自我矛盾丨21讀書
    內向者通常很難和他人解釋:我們真的只是單純地沒那麼需要和別人說話而已啊……外向者通過社交來充電,他們在人際互動中獲得能量,且會本能地避免長時間獨處,比如四處找人閒聊,因此他們也主導了社交活動。這變成了一個絕望的悖論:外向者因為更喜社交,而掌握了定義社交環境的權利,使得內向者在其中更加難以自處。
  • 內向的人,想要職場混得好,找到自身優勢不比別人差,遵從這3點
    【一】內外向性格,各有優劣勢我們之所以認為外向者性格的人更具優勢,一方面是因為外向性格的人更善於表現自己,另一方面則是超過70%的人為外向者性格,整個社會營造了更適合外向者發揮的環境。再加上少部分內向者往往表現出對社交的恐懼,在這樣的氛圍下,便造成了大部分人對內向者的偏見。實際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內向者性格的人,比如賈伯斯、比爾蓋茨、周星馳等人,內向的性格並不會妨礙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
  • 《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7種方法提升內向者職場溝通力
    內向性格的人在職場通常是透明狀態,在公司害怕被領導看見,只會埋頭工作,同事把不屬於自己範圍的工作推給你你不敢拒絕,最後還要背鍋。在職場中,內向者面對領導,高價值人士會莫名緊張,說話不利索不敢表達。在會議中不被點名是不會主動發言的。內向者在職場中是弱者,內向的職場老實人該怎麼辦呢?
  • 總被要求放開自我,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內向者究竟該怎麼做?
    似乎從小孩子開始,性格內向便被視為一種需要改良的性格,性格內向的孩子,也相應地被視為「內心不夠開朗」「孤僻」「不友好」「容易受欺負」等性格。成年踏入工作環境後,出於工作溝通的需要,內向性格仿佛更加毫無優勢可言。那內向就是一種性格缺陷嗎?其實不是,這隻每個人不同的天性而已,而且內向者也有其優勢。
  • 溝通講究雙贏,給別人面子自己才有面子
    文/靜月荷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與人溝通:或許是父母、愛人,也或是領導、同事。如果你覺得溝通誰不會,不就是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嗎?那麼當你真正與人溝通的時候,將發現一切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和容易。01.要達到有效溝通,知彼知己總是應該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 內向的你無需改變,轉化為自己的優勢,仍能成就自我
    內向的人一向受到誤解,比較容易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或者遠離人群。別人不理解就算了,自已也不理解自己,那可謂是最大的悲哀。內向的你無需改變你的性格,因為內向性格也有屬於自己的優勢。想發揮內向性格優勢,我們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接下來,我將揭開內向的真實面紗,可以參觀一下我的見解。
  • 一個內向的人,不會和同事交流相處,別人很討厭我們該怎麼辦
    那個年輕人就生氣的對漁夫喊:「為什麼要把我拉上來」漁夫答:「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跳海呀,多可惜啊」於是年輕人對漁夫講了自己在職場中懷才不遇的事情,漁夫聽完後,就對年輕人講「你遇到我剛好,我就是治懷才不遇者,可以幫你治治」年輕人一聽,好極了,連忙問漁夫該怎麼治
  • 善於溝通的人,說話都帶著溫度
    有的人說一句話別人會聽,有的人說完後沒有效果;有的人說一句話會被喜歡,有的人則慘遭嫌棄。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每個人在說話時的溫度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說完後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服感,而有的人則冷冰冰的,讓人心生戒備。
  • 《非暴力溝通》如何才能好好說話不動氣,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最近,在辦公室聽了很多」糾紛「,與其說糾紛,但不如說人們不會好好說話,做不到溝通。比如:前兩天有個老人來找領導問他的補助金怎麼沒有到帳,兩個人只要平心靜氣地就能解決問題。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其實只要大家好好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可大家寧願選擇相互抱怨和傷害,也不願坐下來談談。我一直在想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怎樣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不好好說話其實也是一種暴力,那麼暴力從哪兒來的呢?
  • 《內向心理學》:忠於自我,內向的你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你對自己做了一番分析,有了更加確定的認識,不論結果是什麼,內向者與外向者都是這個世界需要的。當我們逐漸認清自己、確定自己,我們就要開始向內探求屬於我們自己的特質,發現內向者的優勢與需求。2.接納自我,認清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的低調安靜,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他們嚴於律己,期許自己的所作所為達到為自己立下的高標準,這本是件好事,然而過於批判自己容易降低自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自我毀滅。
  • 內向自卑的人,天生就有這幾個優勢,往往能「一鳴驚人」
    內向者苦求於內心,外向者愉悅於人群。在很多人看來,內向的人往往身懷著自卑這種特性,甚至他們總是獨來獨往,生活過得枯燥而沒有滋味。無論還是誰,都比較喜歡陽光開朗的人。他們足夠外向,又能和人打成一片,特別容易交朋友,也討人喜歡。
  • (xxx-1)內向者,讀對書,然後了解自己
    因為他們是為口才好的外向者寫的,內向者善於傾聽,所以他們不必這樣做。對於內向者來說,他們的「痛點」是:為什麼別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正如德國作家傅博士勒沃斯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樣: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中,自我完善的書籍(由美國作家主導)幾乎都是為外向者量身定做的。對於內向的人來說,讀這樣的書就像從鴨子學遊泳一樣,恐怕他們永遠也學不會。
  • 內向的人,不會和同事交流相處,別人很討厭我該怎麼辦呢?
    表弟剛剛工作的第一年,今天突然在微信問我,「我性格內向,不會說話,融不進同事群怎麼辦?」其實我想說: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外向有外向的好,內向也也有內向的優勢。內外向的區別只是各自獲取能量的來源不一樣:內向性格的人更擅長從自身挖掘能量,比如下班後比起聚會更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靜靜看書。而外向的人則更擅長從別人身上挖掘能量,喜歡社交,喜歡與人交流。而且內向的人並不一定意味著不擅長與人交流。要知道,很多以口才謀生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內向者。
  •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深藏不露,這只不過是內向者的一貫作風罷了,習慣於默默積蓄能量,爆發時往往出人意料。 這可不是內向者故意為之,只是大家一直誤解了內向,對內向者帶有偏見。
  • 不善與人交流,性格內向的人,該如何混職場?
    很多時候,領導扮演著師父的角色,如果能善於和領導溝通得到領導的指點,那麼你在職場上的能力會迅速提升。但性格很多都是天生的,很難改過來,而在職場初期,性格內向的人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因為他們不善於表現自己,不善於與人溝通,不善於和周圍的人打交道,很多時候大家都會把這個人給忽略掉。
  • 心理學:為什麼「越內向」的人往往都不可思議,偉人的開始
    我們有很多性格類型。有的人性格外向,每天面帶微笑,身邊從來不缺朋友。有的人成熟穩重,給人安全感,覺得這個人可以託付。其實在廣大人民群眾眼裡,內向是一種不太好的性格,因為人們普遍覺得內向的人不善於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所以認為自己的成就往往不太大。然而,今天小編需要喚醒每個人的理解。其實內向並不會導致一個人做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