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羅馬文化影響,繼承中謀求發展,拜佔庭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2020-12-23 新聊舊史

文明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拜佔庭作為古代世界文明史中的一個重要帝國,不僅僅在於其能夠維持長達千年之久的國祚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更是能夠為後世所銘記。

拜佔庭帝國屹立在古代世界文明史的舞臺之上,其在建立之初便有著非常複雜的,文明表現特點和發展特點。

這與其內部擁有深厚的羅馬文化烙印,同時又因為其處於東西方文明交匯的要衝之地,飽受東方文明的影響,有著直接關係。

正是因為古羅馬文化,或者說起文明體系有著全面的發展,才會使得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作為羅馬文明的直接繼承者拜佔庭帝國,卻始終難以在短時間內擺脫羅馬文化的印記,並在羅馬文化的深刻影響之下,邁入了千年拜佔庭的歷史長河當中。

文明影響的深刻與否,筆者認為並不僅僅在於這種文明,是不是真的有著廣泛的影響範圍,當然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我更認為一種文明,能夠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更重要地在於其是否有著極為創新的文化內涵。

這種創新包括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是在當時社會中,擁有極具變革意義和影響的,甚至能夠影響人們的傳統思想認知和社會習慣,足以顛覆人們對於此前世界的認識。

拜佔庭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羅馬文明的特點

因此,創新對於一種文明或者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失去創新的文明或者文化,難以在世界文明舞臺上立足,更不要提其對於後世文明發展的影響了。

古希臘文明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其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有所創新,政治上的城邦民主政治,開啟了世界古代早期民主政治的大門,並且在選舉方面的創新,更為後世所借鑑 。

而古羅馬文明的創新之處,則在於對立法的改革,古羅馬人天生的嚴謹性格,使得貴族政治時代一去不復返,通過與貴族勢力的堅決鬥爭,最終帶領羅馬民眾和羅馬社會,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法治社會。

羅馬共和國、帝國時期,對於羅馬法律體系的不斷革新和發展,充分體現了各個時期羅馬人,對於法律的重視程度始終在不斷提高,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人為後世提供了一個立法典範。

古希臘於政治文明上的創新,古羅馬於法治文明上的創新,都足以使得這兩個古老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據重要的歷史地位。

而這兩個文明又是在繼承與革新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古羅馬輝煌燦爛的文明,離不開古希臘的文明基礎,而拜佔庭文明的輝煌,則又離不開古羅馬文明的奠基作用。

拜佔庭帝國作為後地中海時代的霸主,其成為了東西方政權之間衝突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

而君士坦丁堡作為拜佔庭帝國的都城,自然也會由於其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也成為了拜佔庭帝國的文明核心。

拜佔庭帝國統轄範圍大,民族成分複雜,在文明方面自然有著突出的民族特點,同時繼承了古羅馬的法治核心,這使得拜佔庭文明具有鮮明的繼承與革新特點。

繼承中求發展,拜佔庭雖受羅馬文明影響,但自己也是特色鮮明

古羅馬文化作為世界古代史中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之下,不斷成為日後整個西方世界近代文明,啟蒙發展的重要淵源。

特別是古羅馬人天生的嚴謹不懈、艱苦奮鬥的精神,更是為古羅馬文化的產生和不斷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實的民族基礎。

這也使得古羅馬文化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影響力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帝國時期達到了新高峰。

拜佔庭帝國在獨立之前,作為羅馬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擁有受到古羅馬文化深刻影響的意識形態表現。

這使得拜佔庭帝國建立之後,長期難以擺脫古羅馬的印記。

但是拜佔庭帝國在國力不斷發展,統治範圍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逐漸開始發現現有的古羅馬文化或者意識形態,難以適應帝國統治新形勢的需要。

這就使得傳統的古羅馬文化在拜佔庭時期,通過與東方文化的頻繁接觸,逐漸出現了深刻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我們可以認為是拜佔庭文明出現的重要原因。

拜佔庭文明的衍生和不斷完善、發展,是通過帝國統治者,依照帝國的現實統治環境和需要,結合傳統古羅馬文明的合理內涵,進行革新而實現的。

因此從拜佔庭文明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蘊藏著法治文明、宗教文明,以及多元化的宗教文明。

相關焦點

  • 一千年前的「美食王國」——拜佔庭,為何能形成獨特飲食文化?
    拜佔庭帝國,這個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曾經歷過12個王朝,期間跨越一千多年。漫長歲月中,它的文化不僅對今天東歐各國產生著深遠影響,對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而言,它也產生著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拜佔庭千年進程中,其飲食文化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
  • 「教俗共榮,相輔相成」,拜佔庭帝國如何利用並傳承古希臘文化?
    我們要對拜佔庭帝國時期進行了解的話,可能大多數都會去把重點放在帝國的官僚體系和教權體系上。但拜佔庭帝國基本特徵的形成與發展其實離不開古希臘文化的幫助,在拜佔庭時期,古希臘文化不僅是鞏固皇權的有效工具,還讓拜佔庭人對身份認同感更加強烈,它在拜佔庭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由於曹魏受禪自漢獻帝,後來西晉以曹魏為正統,自認為繼承其法統,故西晉時所撰《三國志》只稱魏國君主為皇帝,蜀漢、東吳君主則曰「蜀主」、「吳主」,劉皇叔自認漢室正統,中山靖王之後,因此也認為自己是正統;而東吳孫策可是拿到國傳國玉璽的,也算是部分天命加身。
  • 矗立了一千年時光,獨特的拜佔庭文明,其特點究竟有哪些?
    這一千年中,東西方各民族及其文化都在這裡相互交融,再加上拜佔庭帝國位於原來羅馬帝國東部的希臘語區,這裡形成了一個融合了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東方文化的獨特文明——拜佔庭文明,並對後來的歐洲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在漫長的中世紀,拜佔庭帝國的醫學體系吸收歐洲古典醫學的精粹,不僅在醫學理論上有所貢獻,還深刻地影響了拜佔庭帝國的社會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制,對西方近現代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卓越作用。
  • 一部書了解千年帝國拜佔庭
    本書採用330年作為拜佔庭史的開端,這一年,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啟用古城拜佔庭為東都「新羅馬」,後改稱為君士坦丁堡,意為「 君士坦丁之城」。長期以來拜佔庭歷史起始年代一直是史學界聚訟不休的問題……對拜佔庭歷史起始年代問題長期存在眾多不同的意見,充分說明拜佔庭歷史發展的複雜性和特殊性。
  • 關鍵詞:建築、語言、法律,漫談羅馬文化對西方世界的影響
    而西方世界也是,雖然希臘的藝術還有民主政治理性主義都給西方社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甚至可以這樣說當代世界的人文學科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希臘。但是弔詭的是,對於近代西方的思想發展影響最大的,卻是我們認為文化成就一般的羅馬。
  • 吉林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傳統特色
    它的形成與發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生產方式變革相對滯緩、不同民族文化主導地位的更迭變遷等,為這裡人們的文化創造提供了特殊的歷史舞臺,成就了一方具有魅力的地域特色文化,其形成過程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地理環境的梯度差異導致文化生成的地域差別性。吉林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呈東南高、西北低走向,有明顯梯度差異的三大自然生態。
  • 「君權神授」丨受拜佔庭文化影響,宗教儀式在中世紀有何社會地位
    它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當時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都跟基督教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基督教並不是一個空泛的東西,它是有一定社會基礎和社會實踐的,從實處出發真正對人們生活做出影響的一種宗教。在中世紀的政治中,教權甚至可以大過王權。「君權神授」這種思想理論一直是西歐中世紀的政治核心,帝王的王位授予一般是由教皇為其主持加冕典禮。
  • 強盛一時的拜佔庭帝國,是如何被奧斯曼帝國代之而興的?
    在城市影響下,農業經濟也有發展。拜佔庭從海路和陸路跟遠方進行貿易。波斯、阿拉伯、衣索比亞、印度和中國,與拜佔庭都有貿易往來。市場上陳列著寶石、香料、象牙和絲綢等遠方珍物。商人把各種奢侈品輸往西歐,賣給王公貴族們。帝國政府每年有巨額的貿易稅等財政收入和充裕的糧食原料供應,有足夠的財力、物力維持一支龐大的僱傭軍,以鞏固奴隸制統治。
  • 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是如何形成自身的民族特性?
    這種民族性格的形成,可以說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自然因素、地理因素之外,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對其民族性格起著很強的塑造作用。俄羅斯民族的文化發展,除了遵循自己的內部規律之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對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起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九上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3)內容: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3.7.拜佔庭帝國對文化的影響:它對____­­­­­­­­­­­­­­­___________、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____­­­­­­­­­­­­­­­______________兼收並 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佔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說起「宦官」一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影響中國政治局勢的重要政治勢力之一,從秦漢時期就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直到明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宦官勢力才基本消退。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
  • 哥特文化遺產,如何影響了西方現代國家的形成?
    與此同時,作為哥特人起源地,傳說中的「Scandza」,瑞典王國也曾雄心萬丈。對德國的宗教改革者而言,日耳曼民族的英雄歷史是他們衝破羅馬教廷束縛的利器。「哥特憲法」這個說法,則體現了英國人對他們以權力平衡為原則的議會制政府的自豪感。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圍繞哥特人構建的話語,或多或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基調,那就是後羅馬時代逐漸形成的「哥特—日耳曼」文化遺產。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因此,將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稱帝作為拜佔庭的開端可能更合適一點,當然此前東羅馬並未斷層,東羅馬本身也是羅馬帝國不間斷的直接繼承者,這一點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拜佔庭」特點之時為了找到東羅馬千年歷史中變化的轉折點。2、拜佔庭的繼承者是誰?
  • 哥特人跪服羅馬文化,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羅馬人同哥特人「翻臉」 一般印象中蠻族一定是未開化的野蠻異族,而羅馬人眼中的蠻族中,移居義大利半島的東哥特人,算得上「文明」開化者,他們努力學習羅馬文化傳統,幾十年來致力於融入羅馬文化圈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國外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15世紀中葉或者15世紀末,以印刷術的普及、君土坦丁堡的陷落、地理大發現為標誌。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皇帝已經不再是第一公民,而變成了神的化身,是至高無上的神在人世間的代表,是不受任何制約的獨裁者。拜佔庭帝國正是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上下一步步發展起來。(註:參看曼戈主編:《牛津拜佔庭史》)羅馬人用的是拉丁語,拜佔庭人用的是希臘語,而且在羅馬徵服之前就一直使用希臘語;羅馬人信仰天主教,拜佔庭人信仰東正教,並由此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希臘-拜佔庭文明。拜佔庭人不但不承認羅馬教皇的權威,而且認定正是羅馬教皇策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和拉丁帝國的建立,並時時刻刻打算讓拜佔庭改變信仰。
  • 拜佔庭帝國的誕生:狄奧多西王朝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
  •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羅馬民法大全》的歷史地位。3.分析歸納總結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 拜佔庭帝國曾經創造輝煌的文化,對東歐的影響巨大,給我有哪些啟示,有許多值得我們吸取教訓的地方。學習重點:《羅馬民法大全》,拜佔庭帝國創造的輝煌成就。學習難點:正確評價拜佔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