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拜佔庭帝國高度的文明程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科技、藝術的繁榮,與因蠻族入侵導致文明一度中斷而進入黑暗時代的西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有人稱其為歐洲中世紀之光。
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是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第一位皇帝,史稱狄奧多西一世,他同時也是羅馬帝國分裂前最後一位皇帝。人們似乎總是不記得狄奧多西一世的豐功偉業,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會聯想到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從此歐洲再也沒能統一。狄奧多西一世出身軍人家庭,在內戰中獲勝後成為唯一的皇帝,在其統治時確立了基督教的正統地位並禁止一切異教活動,從而為後來歐洲基督教化打下了基礎。因此,他被基督教世界冠以」大帝「的稱號,而能獲得大帝稱號的羅馬統治者為數不多。
395年1月17日,羅馬帝國壽終正寢,這一天也是拜佔庭帝國的生日。狄奧多西一世的長子阿卡狄烏斯繼承了東羅馬帝國,次子霍諾裡烏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阿卡狄烏斯即位時年僅18歲,他和他父親有個唯一的共同之處:虔誠的基督教徒。相比於勤於國事的他父親,阿卡狄烏斯更願意呆在皇宮和修道院裡,畢竟皇宮裡有友仔友女玩,修道院裡面的教士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所以他幾乎不問政事,軍國大事一股腦地全扔給大臣魯菲努斯。魯菲努斯是高盧人,曾是狄奧多西一世的親信大臣早年就被指派輔佐阿卡狄烏斯。魯菲努斯常常誘導阿卡狄烏斯吃喝玩樂,並防止皇帝被國事所打擾,就像趙高對胡亥所做的那樣,魯菲努斯掌握了東羅馬的實際權力,控制了阿爾卡狄烏斯。
大權獨攬的魯菲努斯死後,政權又被阿卡狄烏斯信任的宦官優特洛皮烏斯把持。事實上,阿卡狄烏斯只是名義上統治著東羅馬帝國,他在位十四年,政治黑暗但國家大體穩定,因為蠻族人都忙著入侵西羅馬帝國去了。
408年,阿卡狄烏斯駕崩,狄奧多西二世繼位,年僅七歲。公元409年蠻族軍隊包圍羅馬並趕走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裡烏斯,東羅馬帝國派兵支援,霍諾裡烏斯才得以苟延殘喘。此後,狄奧多西二世在其統治期間,多次協助西羅馬帝國防禦蠻族。狄奧多西二世致力於對內政的建設,為了使律文更為明確和便於施行,他下令編纂《狄奧多西法典》: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財政法、地方法和宗教法。後經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批准後,《狄奧多西法典》法典在其轄區也同樣生效,不過如今已經失傳。
狄奧多西二世在位時修建的狄奧多西城牆可謂是世上最複雜、最精密和最堅固的城牆。實際上所謂的狄奧多西城牆並不是一堵牆,它是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具有外護城河、外牆、內護城河、內牆以及大大小小塔樓。由於狄奧多西城牆的保護,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紀最為堅固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城牆在火炮出現前任何圍攻下都堅不可破,成功地防禦過阿瓦爾人、阿拉伯人、羅斯人、保加利亞人等的圍攻。即使在拜佔庭帝國生命的最後一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也是因為土耳其人突入了其中一道被內應打開城門,而不是城牆被火炮攻破。
此外,狄奧多西二世對文化的建設很少被提及,但卻不容忽視:希臘化。由於東羅馬帝國統治階層來自於分裂前全羅馬各個地區,包括皇帝也是外來的,不是希臘本土勢力。因此,在狄奧多西二世時期,東羅馬帝國貴族開始希臘化,拉丁語和拉丁文化逐漸被取代。他潛移默化的推行希臘文化,而不是將拉丁文化推廣,有利於國家穩定,也邁出了「羅馬」到「拜佔庭」的第一步。
狄奧多西二世在軍事上碌碌無為,他統治的中後期遭遇匈人入侵,割去了大量土地,每年還要進貢大量黃金。狄奧多西二世死後無子,他的姐姐普爾喀麗婭和姐夫馬爾西安成為了女皇和皇帝,馬爾西安死後,狄奧多西王朝名義上也不復存在。
可以說狄奧多西王朝既短暫又平庸,但是還是穩住了國內的政治局面。從公元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羅馬帝國一直經歷著政治、文化、經濟和道德的全面崩潰過程,其實質是奴隸制的解體,最終東羅馬帝國活了下來。在狄奧多西二世努力下拜佔庭帝國總算站穩了腳跟,免於和西羅馬帝國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