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已經彈盡糧絕,準備和日軍同歸於盡時,一個地主拿出了16箱...

2021-01-14 騰訊網

1939年,日軍將一隊的八路軍隊伍包圍在一個村子裡,當時我軍已經彈盡糧絕,準備和日軍同歸於盡時,一個地主拿出了16箱子彈。

當時,日軍頻繁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掃蕩。為了躲避敵軍的侵略,八路軍部隊只能躲在深山老林中。

這些日軍為了找到八路軍不擇手段,直接進村抓父老鄉親,進行逼問。鬼子所到之處,都成了一片焦土。日軍知道八路軍看到百姓這樣,一定會挺身而出,就用這種方法把他們引出來。

有些八路軍對敵軍的所作所為很氣憤,於是當日軍準備向下個村出發時,他們急忙組織村民進行轉移,並阻擋日軍的步伐。

當時我軍的遊擊隊人數不多,而日軍數量龐大。兩軍交戰的時候,我軍損失慘重,日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日軍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好不容易打退一批,又來了一批人。他們的部隊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想把遊擊隊包圍殲滅。當時一名戰士扔出了一枚手榴彈,剛好這枚手榴彈落到了日軍指揮官的腳下,把他炸死。日軍少了領頭人物,他們都亂了套,不知如何是好,原本的計劃也混亂了。

遊擊隊利用這個機會,成功突破了包圍圈,向村子內進行轉移。可沒過多久,日軍又開始發起進攻。當時我軍的隊伍人力不夠,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處境,戰士們都做好了博一死戰,跟日本鬼子同歸於盡。

一位戰士在村子裡巡查的時候,發現還有一名地主留在那裡。地主家裡有很多糧食,他就想守在這裡,也不給日軍。

地主得知遊擊隊的情況,就將家裡的16箱子彈全部給他們,還跟遊擊隊一起對抗日軍。雖然最後全部壯烈犧牲了,幸好遊擊隊提前把鄉親們都轉移出去,還搬走了物品,日軍也沒得到什麼。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的軍民一心:八路軍戰士彈盡糧絕,地主抬來12箱彈藥!
    日軍所到之地,多是斷壁殘垣,好在我中華軍民一心,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115師是八路軍編制中的第一個正規師,打的都是硬仗,也是第一個與日軍交鋒的八路軍部隊。 當時第5支隊僅有一個團的兵力,由支隊長曾國華、政委王敘坤帶領。曾王二人就地組織部隊反擊,等待時機突圍,戰爭打的異常激烈,日軍火炮、裝甲車輪番上陣。
  • 八路軍彈藥打完時,一個地主跑過來大喊:我家裡還有十幾箱子彈!
    導語:抗戰時期,中華大地戰火不斷,面對日軍鐵蹄的踐踏,中華民族展開反抗。在一次戰役之中,我八路軍面臨困境,沒曾想卻得到了當地地主的幫助。在我軍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地主的做法讓所有人感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述故事的原委。
  • 我軍彈盡糧絕,日軍拿出大炮,一村民拿出十幾箱子彈成功挽救我軍
    在上世紀時,我國發生過一場十幾年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生活也變得民不聊生,這場戰爭便是抗日戰爭。1938年時,八路軍遭到了日軍的襲擊。因為太過突然,所以根本就來不及防備,而這場戰鬥也打得特別慘烈。就拿日軍的情況來說,當時日軍的山田大佐直接被我軍的手榴彈炸死。當他死後,日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況。
  • 八路軍被日軍包圍彈盡糧絕,老地主衝入陣地:我家還有幾萬發子彈
    在人們的印象中,地主老財擁有很多土地和財富,他們都是剝削窮人發家致富的,他們對於窮人極盡壓榨,心狠手辣地強取豪奪,導致了許多窮人家庭的悲劇。事實上,哪裡都有壞人,哪裡也都有好人。地主老財中,也有善良之輩。
  • 八路軍子彈快打光了,70多歲老地主跑過來:我家裡有還有十幾箱子彈
    還有一些在背後為國家默默努力,不求回報的百姓,他們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其中就包括當時還是地主身份的平凡英雄宗子敬。 提到地主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這個詞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在封建社會的時候,地主的身份地位很高,擁有大量的土地,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經常欺壓窮苦的農民百姓。
  • 八路軍的子彈打完了,誰知老地主冒死跑來陣前說:我家還有十幾箱子彈
    ——雨果 一說到地主,大家的印象一定都不怎麼好,在過去很多地主們仗著自己有幾畝田地,便壓榨百姓的勞動力,就像是驅使自家的牛一樣,冷漠無情。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抗日戰爭時期,便有許多地主幫助軍人打擊日寇的例子,比如今天說的這位平凡英雄宗子敬。
  • 八路軍遊而不擊?120師平原地區連續包圍,殲滅日軍吉田大隊
    雖然情報顯示這支八路軍人數不多,但是吉田對八路軍勇猛頑強的作風還是頗為重視,出發前他特意命令儘量多攜帶彈藥,光是山炮炮彈就帶了420多枚,這對於只攜帶兩門山炮執行掃蕩作戰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基數,就連日軍士兵都感到驚訝。
  • 《亮劍》中,孫德勝帶領騎兵連對陣日軍,彈盡糧絕時為何不離開?
    《亮劍》是很多軍迷都稱之為經典的一步抗戰電視劇,在劇中有一幕是樣的,當時為了不讓八路軍大部隊轉移暴露在敵人視野中,獨立團騎兵連在孫德勝率領下,一直和日軍黑島騎兵聯隊糾纏著打,最終騎兵連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才讓李雲龍能夠成功率部撤入山區。
  • 日軍騎兵拼刀法?八路軍不呈匹夫之勇,機槍收割日軍
    當時供養一匹戰馬的花費,是一個士兵的好幾倍,每一個騎兵、每一匹戰馬都十分寶貴,因而八路軍騎兵平時大多用於通信、快速機動,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和敵人硬碰硬的,尤其不會與大批日軍騎兵針鋒相對。
  • 八路軍突襲日軍一個據點,卻意外遇到800退役日軍,結果反被包圍
    八路軍一個連突襲日軍,卻意外遇到800退役日軍,戰局立即發生變化,這個連反被日軍包圍。 八路軍在與日軍長期的戰鬥中,最擅長的就是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奇襲日軍,打得日軍暈頭轉向。經常是來無影去無蹤,襲擊成功後立即撤退,讓日軍草木皆兵,十分的畏懼。
  • 日軍300箱炸彈、30萬發子彈,竟被這位開國少將,11天全偷光了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英雄的戰士,他們為了保家衛國,棄個人生死不顧,在戰場上和敵人浴血奮戰。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今天要介紹的這位英雄,在抗日戰爭期間立下了一個奇功。當年日軍的30萬發子彈、300箱炸彈,竟然被他連續11天偷走了。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 八路軍伏擊戰的典範,黃新廷設伏滑石片,殲滅日軍一個大隊
    1938年9月,日軍大本營為了消滅晉察冀軍區的八路軍,發動了對晉察冀根據地的侵略。為了粉碎日軍的侵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立刻做出了部署。因為這次日軍的侵略重點在五臺地區,而它又恰好位於晉綏抗日根據地和晉察冀根據地之間,所以聶榮臻司令員決定聯合一二零師一起殲來犯之敵。
  • 真正的八路軍雷霆戰神身高一米九,曾一次擊斃27名日軍
    非但如此,劇中八路軍指揮員還堂而皇之地住進了豪宅,更不要說該劇中還有諸多根本不符合史實和軍事常識的硬傷。而此前一些神劇中,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等雷人劇情也同樣招來了海量惡評。隨著抗戰史料的進一步發掘研究,不少愛好者指出當年中日兩國士兵在白刃戰、槍法和體能方面存在極大差距,有時三個訓練有素的日本兵背靠背站立防禦時,一個班的中國士兵都近不得其身。
  • 與日軍比傳統作戰?曾玉良率領八路軍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曾玉良是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團長,在一次戰役中,他曾率領129師騎兵團打敗了日軍強勁的騎兵第四旅團。這個第四旅團人數大概有四五千人,還包括一支騎炮兵部隊,還配備有12門火炮。 照理來說,八路軍是打不贏實力這麼強勁的日軍的,但曾玉良率領的129師就做到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是如何進行的吧!
  • 鮮為人知的南水峪激戰:500八路軍擊退1800日軍,敵人收屍用了7天
    八路軍按既定方針進入戰鬥準備,打算給日軍一個迎頭痛擊,不料想,日軍卻在中途改變了行進路線,直奔離南水峪不遠的鎮羅營而去。 由於早有防範,八路軍的準備也比較充分,13團的3個連和6區隊的2個連,早在前一天晚上便趁著夜色進入了各自的戰鬥位置。 日軍為了掩護圍剿的隊伍順利上山,先派了一個中隊佔領了並無八路軍把守的北山,見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以為搶在了八路軍的前頭、緊接著又派了一個中隊傲氣十足地往西山頂上攀爬。
  • 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了哪6名日軍將領?
    至下午3時左右,日軍後衛部隊進入峽谷時,八路軍第1、第25團突然迎頭阻擊,第2、第3團從西、南、北三面進行合擊,迅速把日軍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約兩公裡長、百餘米寬的山谷裡,數千支步槍、一百挺重機槍一齊向日軍猛烈射擊。頓時,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連成一片,喊殺四起,整個山谷瀰漫在戰火和硝煙之中。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在抗戰中,由於我軍的裝備物資匱乏,經常會尋求白刃戰的機會,和日軍展開肉搏戰。不過,即使是在肉搏戰中,我軍也很難佔到便宜。日軍的白刃戰有多強?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 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 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人稱「小呂布」 這名高兩米八路軍戰士1場戰鬥砍死27鬼子
    八路軍遊擊隊與鬼子接戰,在山窮水盡之際,一名身形碩大、勇力過人的年輕人在極度憤慨之下,抄起大刀就砍,狂風暴雨般把日軍殺得四散而奔,瞬間解決戰鬥。隨後打掃戰場,統計發現,這名小將獨自一人砍死了27名日軍,實屬人中呂布,此後該小將便被冠名"小呂布"……乍一看,這段故事不就是抗日神劇劇本,實際上還真不是!
  • 日軍中將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鬆幹掉!
    這幾天我們介紹了飯冢國五郎、飯野賢十,都因作死的行為,被中國軍隊一槍擊斃,今天再來介紹一個日軍中將飯田泰次郎,也是死得稀裡糊塗的。看來,姓「飯」的日本人命都不大好。
  • 八路軍是如何在1500名日軍中成功擊斃日本「名將之花」?
    要知道當年進攻黃土嶺的日軍也有1500人之多,八路軍是如何在這1500人當中成功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 故事還得從1939年10月下旬說起,當時日軍2萬餘人分多路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進行冬季「掃蕩」。11月3日,八路軍在雁崖村殲滅日軍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