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的標誌,是德國閃擊波蘭的那一場波蘭戰役,然而在此之前,在亞洲戰場已經開始了,到此時為止,已經有兩年多的反法西斯戰爭,自從中國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中國正式進入了全面抗戰的階段,儘管這個時候法西斯軸心國的同盟並沒有建立起來,法西斯主義卻已經滲透在日本的軍國主義傳統當中,自1931年九一八開始,中國就已經進入了局部抗戰的階段,而這整整七年的歷史戰爭都被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曲。
正式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場在中國被稱為抗日戰爭正或者侵華戰爭的,長達十四年的鬥爭,給中國帶來的是超過五千萬人口的損失,日本法西斯政權在中國的土地上製造過多起聳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南京大屠殺的四十天時間裡,中國的六朝古都南京,幾乎被屠城,直接造成了三百萬死難者,在南京城中我們至今都可以看到遺留下來的萬人坑的遺址,而這種遺址大大小小以百來計算。日本報紙上也刊登過日本軍官殺人競賽的報導。
而二戰時期,中國的完全無法和日本軍隊抗衡,往往只能採用人力彌補,重工業落後,科技發展的不足在這個時候完全的暴露出來,中火民國已經建國二十幾年,而軍中竟然還有用洋務運動時期建造的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槍枝彈藥的。有人形容,僅僅從武器方面來看,中國和日本的差距簡直就是難以想像的,中國能贏過日本簡直就是個奇蹟。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德川幕府還政天皇之後所採取的軍國主義政策,讓日本在文化並不繁盛的前提下,統一了精神,幾乎人人皆可上前線戰鬥,同時大力推行的新政策,讓日本簡直可以稱為鹹魚翻身。
日本的發展還要追溯到十九世紀的黑船事件,幾乎是和中國的鴉片戰爭同時的,美國海軍上將培理武力扣關,轟開了日本的國門,使得日本從奴隸社會,大概相當於中國戰國時期社會的生產力直接和現代文明產生碰撞,儘管最開始和中國受到侵略的性質是一樣的,兩個國家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日本採取了一條中央集權的軍國主義道路,迅速發展,因此短短三十年後,中日甲午戰爭之時,日本已經從一個受害國搖身一變,走入軍事強國的行列,反過來對他們敬仰了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動了攻擊。而正是由於這些歷史原因,中國和日本在武力方面的懸殊差異讓中國軍隊在作戰中吃了很多苦頭。
在抗日戰爭發生之前,日本和中國的鋼鐵生產總量對比是幾十比一,對於作戰軍隊來說,最重要的子彈,中國的各個軍工廠一個月產量不足一千萬發,因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確實是當時作戰中國軍隊的真實寫照,武器裝備的落後和生產力量的不足,中國軍隊只能用團結勇氣來鏡子那個彌補,甚至在當時國內政局並不穩定的情況下,不同黨派之間還存在著矛盾和摩擦,但是此時的情況並不允許這些內部矛盾繼續下去,中國如果想取勝,只能放下成見,通力合作。
從上海到南京,到武漢到長沙到太原,戰火中的中華大地寸草不生。中國日本的猛烈攻擊下艱難還手的時候,地球的另一端,德國對波蘭發動了攻擊,很快,戰火殃及法國,貝當政府立刻遷出投降書,法國經受了亡國的命運,而戴高樂將軍誓死守衛法國主權,流亡到英國,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幫助下,重新組建了戴高樂自由法國的政府,而此時的英國早已不能用綏靖政策來自保,張伯倫在德國發動進攻的一開始就下臺了,邱吉爾接下了這個爛攤子。
其實很難相信,這些不久之前還在遠東地區大肆分割土地的國家會有一天被逼到這個地步,而當時這些國家也很難相信,當初在他們手下弱不禁風的中國,在武器如此落後,谷內紛爭不斷的情況下能在法西斯政權的手底下支撐十四年之久。但是沒有人能否定中國在遠東反法西斯戰場上的突出成就,這成就是用幾乎達到世界一半的傷亡量換回來的。始於斯,終於斯。廣島長崎上空投放下來的兩顆原子彈,標誌著人類進入了核武器戰爭的階段,也幫助了中國徹底解決了這一場戰爭,無條件投降,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密蘇裡號軍艦上的降書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