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守兒童,到回歸苗寨的苗家女村官,她這樣一路走來……

2021-01-07 新華報業網

  10月17日,剛剛走下領獎臺,身著美麗的苗族服裝,楊寧站上「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首場事跡報告會講臺,她是當天第一個作報告的代表。

  從留守兒童到回歸苗寨的苗家女村官,從農家女到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今年35歲的楊寧,一路走來,值得稱羨。

  留守兒童的日子:為什麼村裡大人愛吃糖?

  在楊寧的心裡,家鄉大苗山,是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地方。

  水秀山明的江門村,卻是這深山裡的貧困村。江門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小時候,楊寧是村裡的一名留守兒童,由奶奶把她拉扯養大。

  在楊寧的童年時代,村裡阿娘們沒錢買鞋穿,大冬天赤腳走在街上;大多數人家用不起電,只能點煤油燈。

  「那個時候,一顆五分錢的糖,奶奶都沒辦法買給我吃。」阿娘們心疼她這個留守兒童,打好餈粑、收了糯米,都會拿給她嘗新。

  有一次,隔壁阿娘送了楊寧兩顆糖,楊寧問奶奶:「為什麼村裡大人也喜歡吃糖?」奶奶說:「因為生活太苦了,嘴巴裡能吃上一顆糖就覺得生活還是有點甜。」

  2010年大學畢業的楊寧,收到南寧市一家農資公司的錄用通知,打電話告訴奶奶這個消息時,奶奶的一句話讓她改變了留在城市的想法:「阿孫,你回我們縣城工作吧,既能進了城,離家又不遠。」

  正好在此期間,楊寧得知家鄉正在選聘大學生村官。

  一邊是留在城裡過朝九晚五的安穩日子,一邊是回到貧困的小山村去面對不知怎樣的艱辛,怎麼選擇讓楊寧徹夜難眠。然而,村裡阿娘們的關愛、大苗山貧困的景象,這些小時候的一幕幕在腦海裡翻騰,她想:如果不斬斷窮根,阿娘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幾經思量,楊寧下定決心回村當一名「大學生村官」:大苗山養育了我,或許我可以為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出一份力呢?

  幾經探索 幾多挫折

  既然選擇回到村裡,楊寧便有滋有味地幹了起來,開始思考怎樣幫助村民摘掉窮帽子,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江門村位於元寶山腳,竹子資源豐富。她自費到廣東、海南、北海等地尋找商家,回村貸款5萬元建起了竹子收購站。2012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楊寧幫村民把竹子打捆裝車外運,花了6小時趕到柳州交易市場時已是凌晨四點。然而交貨時,楊寧發現裡面居然夾著一些發黴的竹子,她頓時愣住,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這次交易,楊寧自己虧了600元。

  回到村裡,她沒有責備村民,只是說:「錢我幫你們墊了,但是信用是花錢買不到的。」從那以後,村民都願意找她幫他們賣竹子,也再沒出現過以次充好的現象,這個買賣使得村裡戶均收入1萬多元。但種竹子收益期長、輻射面小,楊寧開始琢磨「短平快」的項目。

  苗家人喜歡吃辣,房前屋後都零星種著辣椒。楊寧打聽到縣裡一家農業公司銷售種子、化肥和農藥,還可以免費提供技術,辣椒成熟後負責回收。她心想這個項目應該沒什麼風險,就跟那家公司籤了合同。

  楊寧回村流轉了50畝土地,並招聘20多位村民種植辣椒。到了辣椒成熟的季節,她卻發現一些辣椒長滿了「傷疤」。指望公司收購沒了希望,楊寧把品質較好的辣椒挑出來,跑遍附近鄉鎮的小飯館,一家家上門推銷辣椒,甚至每天開車10小時,往返柳州農貿市場,才勉強把辣椒賣完。

  沒日沒夜的付出並沒有獲得預期回報,好不容易籌集的十多萬本金也打了水漂。

  在懷疑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否幫村民脫貧時,平日裡不善言辭的父親打來電話支持和鼓勵她:「孩子,不要擔心,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沒有人可以一次成功,爸爸還有一片杉木支持你!」

  楊寧清楚:那片杉木是父親的養老錢,是他的命根子!

  辣椒種植雖然失敗了,但卻給村裡帶來了意外收穫: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給村裡辣椒地新修了一條1.6公裡的砂石路,這給村民出行帶來了便利。

  從綠色生態農業中要富裕生活

  「年輕就是本錢,摔倒了還可以站起來」。楊寧憋著這股勁,繼續摸索。

  2017年的一天,楊寧下村入戶精準識別貧困戶,看見貧困戶阿嫂家裡有一種紫色的糯米。阿嫂告訴她,這是苗家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獨特品種,叫紫黑香糯,聽說賣得很好。

  楊寧算了一筆帳,種紫黑香糯收益是普通糯米的兩倍。於是挨屯召開動員會,發動村民用苗族傳統的「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計劃每畝稻放養13隻香鴨、150條禾花魚。面對不知收成如何的未來,有幾位村民起鬨:「小楊,你村官期滿了,還不如找個好人家嫁了靠譜,快別瞎折騰了。」

  平日裡被楊寧稱為「老福」的貧困戶劉枝福站了出來:「不就是種糯米嘛,小楊我相信你,跟著你幹!」老福的家裡三口人,妻子是聾啞人,孩子常年外出務工。他的支持在關鍵時刻給了楊寧信心。

  楊寧對村民說:「你們不要有顧慮,我免費提供稻穀、鴨苗、魚苗,你們種養,我來收,國家還有針對貧困戶的產業獎補資金,你們放心跟著我幹。」

  為了籌集啟動資金,楊寧偷偷把家人給她準備的婚房賣掉,總共籌集了30多萬元。她帶領全村63戶貧困戶種植120多畝紫黑香糯,也帶動了安陲鄉2017年生態黑香糯種植近1000畝,覆蓋貧苦戶450多戶。

  那年秋天,江門村迎來了大豐收,全村每畝收入增加兩倍!

  江門村高山生態農業種植基地。

  而老福卻在這個時候離世,他妻子楊梅秧眼含淚水,打著手語告訴楊寧:「小楊,老福走的時候說謝謝你,正因為跟著你幹,我們家才順利脫了貧!」

  今年,楊寧帶動全鄉463戶貧困戶種植1000畝高山生態禾花米,採取「稻、鴨、魚、菌」的生態模式種植,預計畝收入3500元。

  創建品牌 電商助力打好脫貧戰

  從2010年大學畢業回到家鄉,一幹就是6年的楊寧,憑藉真誠的付出以及可見的收益,贏得了村民對她的信任。

  2017年8月17日,村兩委換屆選舉,楊寧被村民們一致推選為大苗山第一個女大學生村委會主任。這年底,她帶領江門村整村脫貧,這更加激發了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

  而楊寧,在歷練中也具備了長期的戰略眼光。當了村委會主任,她帶領村裡種泉水西瓜、香菇、木耳、竹筍等農副產品,帶領328戶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又幫村民創建了「苗阿嫂」「苗阿公」品牌,通過品牌銷售農產品,使戶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她帶領農村創業青年成立「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三年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村裡還建起了農產品加工廠。

  江門村的「泉水西瓜」大又甜。右為楊寧。

  三年來,楊寧帶領村民努力幹、加油幹,使村集體經濟扭虧為盈,增加31.2萬元。

  通過這幾年的脫貧攻堅,她帶領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江門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降到0.05%,年人均純收入從2000多元提高到7000多元。

  楊寧說,江門村的脫貧巨變是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縮影,也是自己這個土生土長的苗家女回鄉十年最大的收穫。

  作為大苗山的年輕一代,楊寧表示,將背靠苗山,紮根苗寨,帶領村民開創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相關焦點

  • 女大學生村官:樂將青春獻田野
    去年11月,她發動社區的在職黨員為患兒捐款、捐物,動員幼兒教師爭當志願者,對患兒進行學前教育;她還爭取周邊門店、單位的支持,為患兒家長提供靈活的就業崗位;她和志願者們一起利用閒暇時間,替換家長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和心理疏導。 在泉塘街道星港社區工作的女大學生村官羅晗,帶領志願者開展了「探望八旬地下黨夫婦」「上門給孤獨老人送溫暖」「關愛留守兒童」等系列愛心活動。
  •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在王凱、陸豔心中,農村是個廣闊的空間 夏日的蒙城,太陽炙熱。清理垃圾,修建公廁,身為村官的王凱親力親為,成串的汗珠從他年輕的臉龐流下,眾多的諮詢電話讓他無暇擦拭,而對著電話那頭的村民,他的話語中總充滿了關切。
  • 用大愛託起中江留守兒童的夢想--記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劉春香
    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劉春香  2013年11月,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舞蹈《圓夢》入圍CCTV第七屆大賽複賽,並由四川省舞蹈家協會推薦參加四川省少兒春晚、中央電視臺網絡春節晚會的錄製接到通知的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劉春香激動萬分,她和孩子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也是對她這些年來關愛留守兒童的肯定,她辛勤付出的汗水終於澆灌出絢麗的花朵。
  • 她是留守兒童的心靈寄託 - 新晚報數字報
    數十年如一日,英語晨讀已成為她和學生的默契與習慣。曲英麗每天都要提前40分鐘到校,打掃教室、檢查課件,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義務輔導班級的住宿學生,響亮的講題聲成為最動聽的校園早播。  盡己所能幫助留守兒童  鄉鎮裡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多,在他們需要關愛和親情的時候,父母離開了他們。特殊的環境影響著孩子們的身心成長,叛逆、厭學、牴觸情緒屢見不鮮。
  • 西江苗寨裡:笙歌悠悠賀苗年佳節
    2020年11月20日(農曆十月初六)「丁卯」日,是雷山縣西江鎮的西江、黃裡、白連、大溝等4個片區15個苗寨行政村迎來了民族傳統節日——過大苗年。為弘揚和傳承苗族蘆笙文化,豐富農村苗年節日氣氛,展示多姿多彩原生態蘆笙文化,弘揚和傳承苗族蘆笙文化,讓後代留下寶貴財富,有西江千戶苗寨、幹榮、開覺、控拜、麻料、烏高、黃裡等村寨舉行了為期5天的銅鼓蘆笙盛會,於11月25日下午圓滿落幕。
  • 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發放愛心物品為公益助力
    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發放愛心物品為公益助力時間:2017-06-01 14:52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發放愛心物品為公益助力 鄭愷 鄭愷 騰訊娛樂訊 5月31日,鄭愷現身河北仁堡小學參加用心助跑未來六一公益活動,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小小公益傳播官愛心大使的他不僅現場給小朋友們發放了愛心書包及書籍
  • 美麗的西江千戶苗寨
    清早從貴陽坐旅行車出發,兩個多小時到達近200公裡的西江,剛到苗寨山腳,就聽到山壩上人聲鼎沸,景區正在舉行迎賓儀式。拖著行李箱路小跑衝向入口處,這時儀式已是尾聲。音樂戛然而止時,我快步上前,攔住了一位明眸皓齒的苗族美少女,經她同意,拍了一張合影,由此拉開了,遊覽西江千戶苗寨的唯幕。西江位於貴州省黔東南的雷山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西江乃苗語音譯,漢朝稱「雞江」,清朝叫「雞講「。千戶苗寨地處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由12個自然村寨組成,聚居了1300多戶7000多苗民,民風淳樸,庶蘊深厚,號稱「中國苗都「。
  • 中英人壽星星點燈公益項目:讓留守兒童不因「留守」而「失守」
    中英人壽「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十一年不改初心,以愛之名,持續關注留守兒童心靈陪伴與健康守護,贏得社會各界認可,在盛典當晚再次榮獲「特別貢獻獎」。,並號召千餘名社會志願者參與其中,為超過15萬名留守兒童送去物資援助與心靈關愛。
  • 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誠意滿滿引來不少網友點讚支持
    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誠意滿滿引來不少網友點讚支持時間:2017-06-01 14:15   來源:騰訊娛樂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孩子王鄭愷陪留守兒童過六一 誠意滿滿引來不少網友點讚支持 騰訊娛樂訊 5月31日,鄭愷現身河北仁堡小學參加用心助跑未來六一公益活動,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小小公益傳播官愛心大使的他不僅現場給小朋友們發放了愛心書包及書籍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就在昨天,張雲的婆婆突然得病痛苦難耐,一個6歲的兒子和哇哇哭鬧的剛滿月的女兒纏著她不知所措,村裡人見狀後幫忙把婆婆送往醫院,各位好心人幫她度過了這一次難關!據了解,婆婆犯病不是一次兩次了,村民多次的幫助讓她很不好意思,有幾次甚至都要給一些好心人跪下了!
  • ...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施鳳:播撒愛心陽光 牽手留守兒童
    施鳳,在孩子們眼中的角色是「媽媽」也是朋友,她用真心去關愛村裡的每一個留守兒童,讓他們沐浴著愛的陽光,幸福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如何引導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家庭、學校的攜手努力,更需要社區的關愛和幫助。
  • 湖南衡陽:多彩「暖心」活動讓留守兒童樂享快樂暑假
    楓林書苑愛心人士為留守兒童捐贈了書包文具等禮品。志願者和留守兒童一起暢想未來,為留守兒童開展作業、成長和生活疑問等方面的輔導與解答,引導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康成長,同時上門作了家訪,填寫愛心結對卡貼到牆上。
  • 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正式掛牌啦!免費的哦!
    小編聽到都好心疼,但是現在不要再擔心爸媽不在就孤單一個人了,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馬妮留守兒童之家'在商品街十三巷正式掛牌成立。希望更多地人關注 知道三亞也有這樣一個關於留守兒童的救助站 社會上的人士知道這個救助站之後可以推薦他認識的留守兒童到這邊來
  • 無為市關愛留守兒童協會舉辦新年聯誼會
    來源 無為市關愛留守兒童協會2020年1月8日下午,無為市關愛留守兒童協會在無為市圖書館舉辦新年聯誼會。
  • 和留守兒童一起畫畫,給打工子弟上課,她相信藝術的力量
    農民工、留守兒童、農村婦女、臨終兒童,這些常被忽視的群體,似乎與藝術並不沾邊。但在留法藝術家文芳多年的創作中,這些人群卻是核心母題。幹練與粗獷,敏感與細膩,在文芳身上有著奇妙的交融。她的父親是來自四川山區的農民,因為家境貧寒,她在兒時曾因兩塊錢遭遇歧視。
  • 張家界志願者「媽媽」高小芳:用愛「包圍」留守兒童
    原來,張家界慈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壹祿福支部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慈利縣通津鋪鎮文化培訓學校老師、通津鎮農村留守兒童之家負責人高小芳,這幾天認領了一名8歲的兒子,相處幾天後,小男孩這樣問她。高小芳輔導卓逸軒功課。高小芳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學校老師和留守兒童的「媽媽」。
  • 《念書的孩子》留守兒童的悲哀!
    《念書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兒童為主題創作的文學作品。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路開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九歲的開開跟爺爺在家鄉上學。為了不讓路開感覺到寂寞,爺爺每晚都要路開給他讀課本裡的文章,問開開今天都學習什麼了,路開就會跟爺爺講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在爺爺的鼓勵下,開開的成績好了起來,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
  • 從白天到黑夜,讀懂西江的美!到千戶苗寨,你也可以這樣玩!
    西江之於貴州,正如麗江之於雲南,在莽莽的雷公山腳下,漫長的歲月造就了西江千戶苗寨這個滄桑古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是黔東南的象徵。假如您還沒有來過西江千戶苗寨,這份隨心所欲的攻略就給您帶去吧,從早到晚,讀懂西江之美。
  • 大方共青團「綠絲帶三關愛」留守兒童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愛心公益活動,來到這裡,看到這些留守兒童,我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福。我馬上就要考大學了,不管以後在大學還是走上社會,我都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繼續關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 福建省稅務局到延平區南山鎮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
    ­12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郝強、省稅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林建文、機關婦委會主任倪秉蓮、南平市稅務局局長王良輝等一行到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明前街村開展贈書活動,為該村留守兒童贈送一批健康向上的課外圖書和學習文具,為留守兒童送來冬日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