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2020-12-09 史海銀鉤

引言

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傳桓公十五年》

如今,有很多女生在談戀愛時喜歡問男生的一句話就是「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了,你先救誰」,這個問題讓很多男生不知道怎麼回答,那麼要是男生問女生這個問題,女生該怎麼回答呢?我相信在現在都有很多女生束手無策,更不用說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而在那個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夫唱婦隨,與丈夫共同進退的年代,她們遇到這個問題該如何自處呢?

然而在那個時代就有一位女子遇到了這個問題,她不但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留下了一段佳話,「人盡可夫」這個成語便是出在名為雍姬的姑娘身上,她的故事可以概括為「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

艱難選擇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名為雍姬的姑娘犯了愁,因為她的丈夫雍糾要殺自己的父親蔡仲,這種事情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都會變得很艱難,更不必說在那個封建時期。

雍姬的父親蔡仲是鄭國的一位大臣,蔡仲的文韜武略給鄭國帶去了非常大的益處,這也就讓鄭武公非常愛戴蔡仲,在鄭武公死後,蔡仲把鄭武公的兒子鄭歷公扶上了國君的位置。

自此蔡仲的權勢無人能比,在鄭國所有人都對他非常忌憚,這個時候蔡仲的權利到達了最鼎盛的時期。鄭歷公是一位非常有主見的君主,他想擺脫蔡仲對他的束縛,他一直在尋找突破口,鄭歷公經過幾年的做小伏低,權利終於可以蔡仲相媲美,於是他找到了雍姬的丈夫雍糾(也就是蔡仲的女婿)。

因為蔡仲在朝廷之上非常強勢,獨斷專行的行為也讓很多人感到不滿。雍糾是一個非常正義的人,他對於蔡仲的這種行為早已感到反感,所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鄭歷公找到了雍糾,兩人一拍即合,迅速列出了所有的計劃。

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雍糾回到家就把他們所有的計劃告訴了自己的妻子,聽到這些話的雍姬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她心裡感到非常害怕,父親處於危險的境地,是否要趕緊告訴他,但是一旦告訴父親,以蔡仲的權勢一定會大發雷霆,最終兩人刀兵相見,丈夫雍糾也死在自己父親手下。

人盡可夫

雍姬聽到丈夫的話,心裡很不爽滋味,在那個女子地位非常低的時代,要求女子要準守孝道,也要聽丈夫的話,無論她怎麼做都會失去一個至親的人,雍姬在思考一番後,雍姬隨後決定先回去打探消息。雍姬回到家裡,看著家裡一片和諧,到處風平浪靜,這種情況就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海面格外平靜。

雍姬隨後找到了母親,問了母親一些問題之後,母親對雍姬說出那句「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也就是這句造就了成語「人盡可夫」,同時雍姬也沒有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趕緊去找到父親蔡仲並且將事情告訴了蔡仲。

蔡仲聽了女兒的提醒,連忙去調查事情的由來,蔡仲在得知自己的女婿要殺自己時非常生氣,於是蔡仲就去殺了自己的女婿,鄭歷公聽到這個消息,只好把消息作罷。雍姬對丈夫的死非常內疚,也很難過,但是他保住了自己一家人的安全,在於孝道雍姬的做法是正確的,忠孝兩者雍姬選擇了孝,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後來「人盡可夫」被用來指代了那些作風不檢點的女子,但是雍姬的做法被一些人歌頌,在面對如此艱難的抉擇時,雍姬做出了最為孝順的選擇。對於自己的丈夫,雍姬也是非常的難過,因為種事情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都是非常難以選擇的。雍姬的選擇我們不能去隨便地評論,她的選擇沒有對錯,從古至今沒有完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缺陷的,所以雍姬被後人所罵,實在是對雍姬的特大誤解,因為在那個時候,雍姬必須立刻做出選擇,不能坐以待斃。

結語

「父親與丈夫必須死一個,如何選?此女一席話解決,從此誕生一成語」的故事就是這樣,那個千古難題在雍姬身上有了一個她自己的辦法解決,但是這個方法只供參考,實際問題還是要實際分析。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做出一個抉擇,從此誕生一成語
    而在春秋時期,由一位女子率先做出這個抉擇,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她選誰?鄭莊公在位時,放任祭仲獨攬大權,以至於鄭莊公死後,祭仲甚至能指定新的繼承人。剛開始祭仲選中公子忽,立他為鄭昭公,此時旁邊的宋國國君看不下去了,借著傳喚祭仲之由將其教訓了一頓,讓他安排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突,也是自己的外孫當國君。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思來想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需要高情商才能解決,如果碰到一個「鋼鐵直男」,多半家裡的榴槤就要用來跪著使用了。一邊是不愛她,一邊是不孝順,即使你不會遊泳,她都得說假如你會。人生,其實就是在解決不同的矛盾,轉化各種的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才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古人們也曾面臨如何去抉擇的難題,比如「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到底如何選擇?《左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子用一句話解決,從此還誕生出一個成語。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如果把事情告訴父親,那麼丈夫必然會被父親處置,如果不說,那麼父親也必死無疑,為此她就陷入了兩難。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先回娘家一探虛實。於是她先把丈夫伺候就寢,然後穿上外套鬥篷帶著丫環回到了娘家。
  • 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
    雍姬一聽,大驚失色,左右為難,不告訴父親,父親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告訴了父親,自己的丈夫肯定難逃一死。雍姬思慮在三,一般人確實拿不定主意,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邊是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一邊是同床共枕眠的丈夫。親爹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由此誕生一成語,這個成語就是「人盡可夫」。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怎麼選?此女選擇受讚揚,還創造了一成語
    這個問題在西方人眼裡不是一個問題,因為西方人傾向婚姻家庭是最重要,那麼配偶就是第一人倫關係,即先救女朋友。可在東方,則偏向血親家族是社會的主要單位,那麼血親就是第一人倫關係,即先救母親。無獨有偶,女孩也可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怎麼選?」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此女做出選擇後被罵千年,意外造就一成語
    古往今來,我國男性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母親和女友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這是曹禺在《原野》中的一句話,想必他也不會想到,這句話涉及範圍這麼廣,惹來廣大男性的痛恨。其實,這種選擇題在古代就曾出現過,女子要在父親和丈夫兩者之間做選擇,做出選擇後卻遭到謾罵,甚至因為這一舉動誕生一詞語。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點透,從此誕生一成語
    想法是好的,但是具體實施計劃的人選卻讓鄭厲公犯了愁,選個生面孔吧,勢必會引起祭仲的警戒心,甚至連面都見不到;如果選個祭仲的身邊人,又不太把握,萬一人家將計劃洩露出去,豈不是把自己也賣了?最後,鄭厲公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雍糾的大夫,為何?因為他是祭仲的女婿。(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女子這樣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就是把上面的那個問題放在一個女子的面前,看看她是如何選擇的?一邊是自己深受的丈夫,另一邊是疼愛自己的父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女子叫雍姬,父親祭仲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深受鄭莊公的器重,雖然她是個女子,可是父親對她卻是百般寵愛,而她的夫君雍糾也非常的優秀,婚後感情生活甚是幸福恩愛.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這樣的選擇卻被罵千年,由此還誕生...
    ——卡爾·貝克 大家好,此刻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成語的由來。可以說這個成語現在是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來形容不檢點的女子,這點就不細說,大家也都懂的。可是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孝道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古代女子的地位都是比較低的,更不要說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了。女人一生中,有兩個男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自己的父親,一個則是自己的丈夫。
  • 父親和丈夫只能選一個,怎麼辦?她卻能巧妙解決,因此誕生一成語
    在未出嫁時,討好自己的父親,以期望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一個好的婚事。出嫁之後,便盡力討好丈夫,維持家庭。而在古代,有一位女性面臨丈夫與父親的艱難抉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第一、此女乃是春秋時期鄭國大臣祭仲之女雍姬。祭仲,出生於鄭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春秋時期鄭國大臣。鄭武公死後,莊公繼位。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曾經有一個女子面臨千古難題,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兒,女子的選擇被罵了千年,並且由此誕生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丈夫與父親之間做選擇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大夫祭仲專權跋扈,祭仲有一個女兒叫雍姬。雍姬知道之後,內心焦躁萬分,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自己的親爹。如果雍姬將丈夫的刺殺打算告訴自己的親爹,丈夫必然無法活命。但是如果他不提醒自己的父親,那麼以雍的本事,很可能刺殺成功,父親也會因自己的隱忍不發而死。丈夫和親爹,她到底該選哪一個呢?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對鄭國跟周天子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去找點有關史料,這裡由於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所以只交代下這一背景。鄭國之所以敢這麼囂張,跟一位名臣脫不開關係,那就是祭仲,也叫祭足。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不過,在階級分明的古代封建社會,解決這個問題的邏輯顯然簡單得多。眾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而百善又孝為先,自然是先救母親。那麼,倘若將選擇權交給古代女性,她們又會怎麼處理呢?在兩千年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女性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位女性叫雍姬,她是春秋時期鄭國權臣祭足的女兒。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咋選?她的選擇被謾罵千年,還多出一成語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女朋友和媽媽同時掉到水裡了,你會先救哪個?這個問題想必是讓不少男同胞焦頭爛額的了,不管怎麼選擇都仿佛不合適。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也有著一個十分類似的故事,一個女子需要在父親和丈夫之間做出選擇,只能活一個,這該咋選?
  • 丈夫和父親只能救一個,救誰?千年前一女子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
    「人盡可夫」是一個很出名的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用它來形容那些行為不檢當,和所有男人都可以上床的放蕩女子。不過,這個成語的本意,其實是指一個女子,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但父親是骨血的關係,只有一個,所以丈夫不能和父親相比。而且,在這個成語背後,還有一個關於「父親和丈夫只能救一個選擇救誰」的故事。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除了上述中說過被曲解的成語之外,還有一個成語也被後人曲解了,變成了專門指責女性的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
  • 雍姬:救了父親,害了丈夫,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
    雍姬者,雍家人的老婆,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她長得如何,但據我猜想,應該是個很漂亮的女人。當然,她之所以名傳千古,跟相貌無關,而是關鍵時刻的一次重要選擇,雍姬的選擇是,救了父親,害了丈夫,順便還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公主欲殺丈夫小妾,因長得太美不忍下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社會,妻妾關係無疑是個難處理的話題,畢竟「一山難容二虎」,而在東晉時期,也因此發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此時東晉西部佔據巴蜀之地的成漢,國主李勢卻是驕奢無度,為此勵精圖治的桓溫便想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在346年,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蜀國因為地勢艱險,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這次討伐,然而桓溫還沒有等到朝廷回復,便率領著大軍出發,對此朝廷憂慮不已,認為桓溫必敗無疑。及溫伐蜀,時鹹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