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被誇獎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它影響和激勵了一代人。
而人們對於故事本身和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比如有人覺得孫少安堅持「不分家」是孝順,而有人覺得孫少安的堅持是「渣男行為」,自古以來,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的愛恨糾纏從未消失。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百萬字小說,全書共3部,於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這部小說以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為時代背景,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深刻展現了普通人在大時代中勞動、愛情、痛苦、歡樂。
一經出版,書就十分暢銷,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的熱鬧景象。1
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陳忠實對此評價道:《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不同的人讀《平凡的世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讀《平凡的世界》,都會有不同感悟和體會,對於小說裡的每個人物,也有不同的評價。
就以孫少安為例,孫少安毫無疑問是一個勤勞肯幹的青年,他孝順懂事,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可卻有許多人說他是個「渣男」,到底是為什麼?
家庭完美的頂梁柱
孫少安作為孫家的長子無疑是十分優秀的,他從13歲開始就跟父親一起為了家庭打拼。
他想過各種各樣的為家庭「掙光景」的法子,他偷偷劃分過隊裡的地,讓社員們都能多種點作物、多一點收入;
他率先響應包產到戶,合理分配、辛勤勞作;他辦起磚廠,想著帶領全村人民一起致富。
除了為想辦法為家裡掙錢、養活全家之外,孫少安孝順父親和奶奶,照顧姐姐和侄女,為弟弟妹妹的前途做打算、讓他們只要安心讀書就行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孫少安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頂梁柱」。
但如果孫少安不結婚,那他對於家庭來說當然是一個優秀的男人,自然也沒有人會去責怪他什麼。但問題就出在,孫少安結婚了。
孫少安的結婚對象,並不是和他青梅竹馬的田潤葉,而是遠在山西的賀秀蓮。
從某個角度來說,孫少安是清醒且務實的,他明白家裡的情況,常常連日常開支都難以應付,更別說結婚時的彩禮、新房了,他愛田潤葉,可是他也明白自己什麼都給不了她。
田潤浪漫的,是愛著孫少安的,可她真的適合嫁入孫家,與孫少安一起照顧一家老小嗎?
孫少安心裡明白答案,因此他拒絕了田潤葉,拒絕了愛情,而選擇了那個可以陪自己吃苦、與自己一起打拼、還不需要彩禮的賀秀蓮。
賀秀蓮沒有田潤葉的知識和才華,但她樸實、勤快、善良、無私,她不嫌棄孫少安窮,還覺得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幫他家把光景過好。
在剛成家的時候,夫妻倆也沒什麼矛盾,甚至在結婚這件事上,賀秀蓮都是能省則省,可以說處處都是在為孫少安、為孫家打算,但賀秀蓮的付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溫情又薄情的中國式關係
即使我們再怎麼認為孫少安對賀秀蓮不公平,但不可否認的是《平凡的世界》一書中所展現出現來的家庭關係,其實已經是比較完美且典型的中國式關係了。
首先,就父子關係來說,孫少安是家庭完美的頂梁柱,而父親孫玉厚也不是一味「啃兒子」,他沒有想過把家庭重擔都丟給孫少安,甚至在兒媳有意分家時,還主動叫小兒子回家商量分家的事。
站在父親的角度,他沒有因為大兒子發跡了就要求大兒子無條件幫襯小兒子,也沒有讓小兒子攀附著大兒子生活,更十分尊重兒子的選擇,願意讓他們去打拼自己的生活。父子之間相互為對方考慮、相互尊重,光是這一點已經超過了不少中國家庭。
其次,就兄弟姐妹關係來說,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幫助,也從未將對方的好當做應該。
孫少安竭盡全力為弟妹打算,成功之後也始終希望弟弟一起加入,兩個人一起過好日子;
而孫少平則表現出了成熟男人為兄長考慮的擔當,他明白嫂子的不滿和顧慮,因此他主動站出來要把兄弟之間分家的事情處理清楚,以免影響兄弟情分;
他們的姐姐孫蘭花雖然早早出嫁了,但丈夫靠不住,她常回娘家幫忙,弟弟們也總是願意幫助她;最小的妹妹孫蘭香與他們之間的年齡相差很大,但也是從小就懂得分擔家庭的重擔。兄弟姐妹相互幫助、和睦相處,是一個家庭的幸運。
最後,就是這個家庭裡不怎麼完美的一點了,那就是夫妻關係。
在這個家庭裡總是充滿了溫情,可這些溫情似乎總是沒有出現在夫妻關係中。在結婚前,孫少安也曾一心想給賀秀蓮做更多更好的新衣服,但在婚後,孫少安越來越忽視賀秀蓮對於他和家庭的付出。
賀秀蓮白天做農活、操持家務、照顧一家老小,晚上還要照顧孫少安的生活、替他縫補衣服、給他洗腳,但孫少安似乎從未心懷感激。賀秀蓮總是處處以孫少安為先、替丈夫考慮,她生怕丈夫吃不飽,偷偷給丈夫打稠粥、給丈夫塞白面饃,但這些關心換來的卻是孫少安的責罵甚至是拳頭。
除此之外,孫少安同樣無法理解妻子要求箍新窯、要求分家的想法,與父子兄弟之間的溫情不同,在他眼裡,妻子的要求總是應該排在最後的,新婚夫妻住在牲口棚裡、犧牲妻子的利益一起照顧大家庭都是理所應當。
他不僅自己事事以原生家庭為先,也要求賀秀蓮和他一樣,完全不在乎他與賀秀蓮之間有一個小家、有一個孩子,也似乎從未替孩子的未來打算。
即使在這樣一個比較完美的中國式關係中,分家依舊很困難。畢竟分家這件事,對於家庭觀念特別重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格外艱難與傷感的。分家,說到底是將家人的情感和財產一起擺到檯面上進行分割,因為分家而導致兄弟反目成仇的情況數不勝數。
在孫少安的家庭裡,父子兄弟相互謙讓、互相理解,最終也乾脆利落地分了家,但他們分家的過程依然是一波三折,畢竟如果原生家庭多分了,那再生家庭的利益必定受損,更遑論那些關係本就一般的家庭了。
也許,原生家庭情感和夫妻情感之間永遠無法取得完美平衡,多為父親兄弟考慮,那必然會損害妻子的利益,反之亦然。
再生家庭與原生家庭的矛盾
自古以來,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的矛盾,總是無法避免的。賀秀蓮雖然善良樸實,但當她發現每一次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被孫少安的家人花掉之後,難免也會有所怨言。
賀秀蓮是孫少安的妻子,她照顧孫少安的衣食起居、為他生兒育女,與此同時,她還是這個家庭的孫媳婦、兒媳婦、大嫂,她還得照顧更多人、承擔更多責任,全身心為這個大家庭付出。
時間久了,哪怕是聖人都會有所怨言,可每一次當她提到分家、提到如果他們小兩口單過一定可以成為村裡最富裕的人家、提到即使分家了一樣可以幫襯大家庭,得到的都是爭吵,是孫少安的滿臉不樂意。
有一次,孫少安發現賀秀蓮盛飯時把最稠的粥盛給自己,當場就發了脾氣,他覺得最稠的部分應該是給奶奶、給父親的。在他眼裡,夫妻關係要被放在家人之後,他必須先是好兒子、好兄長,才是好丈夫。
再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就此產生。
賀秀蓮愛孫少安,她一心一意為家庭付出,為了幫助孫少安,她還去娘家借錢幫助孫家渡過難關,從某種角度來看,這甚至是一場「扶貧式」的婚姻。
而孫少安雖然也愛賀秀蓮,但他的原生家庭永遠都在第一位,他一次次答應妻子有錢了就去箍新窯,但每一次都把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錢用在了原生家庭。這怎能讓賀秀蓮不心生不滿?
孫少安對父親、兄弟有多少溫情,對於妻子就有多麼「薄情」,這也難怪有很多人罵他是「渣男」。畢竟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孫少安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損害妻子的利益。
例如,賀秀蓮結婚時的「婚房」是村中飼養室裡的「舊窯」,因此她一直都希望能箍上自己的新窯,「再結一次婚」。
但當他們有錢了、可以箍新窯了,孫少安卻總是想把錢拿著去幹事業,改善原生家庭的生活條件,他說「下次攢夠錢了就箍新窯」,可下一次攢夠錢的時候,他卻聯合外人一起將錢「騙走」,繼續擴大生產。
甚至孫少安還曾想過要將磚廠跟弟弟孫少平「五五分」,而完全沒有考慮過妻子的想法和意見。
再例如,孫少安和賀秀蓮因為分家的事情吵過很多次。孫少安不能接受分家的要求,他覺得他和原生家庭是真正風雨同舟、熬過苦難的,因此他絕不能接受分家。可他沒有想過,賀秀蓮分家也只是為了讓孫少安能夠改善生活,妻子寧可自己餓肚子也要讓孫少安能多吃點。而且,在整個分家過程中,他明明就是既得利益者,可卻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讓賀秀蓮充當著「壞人」的角色。
讀者們在這裡總能感受到,孫少安似乎總是把賀秀蓮當成外人,萬事都以原生家庭為先,全然不顧她的感受。
我們的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這樣的矛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可能會遇到另一半總為自己原生家庭打算、損害小家利益的問題。也許我們在面對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時,要先想明白,到底誰才是將和你共度一生的人。
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的矛盾,自古就已存在,而且也沒那麼容易消失。畢竟要用金錢來衡量情感,要將父子兄弟的感情分割清楚,本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一旦分家分不清楚,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之間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解決。但不管怎麼說,我們總要想明白,孰輕孰重,和誰共度一生。
文/扒拉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