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貧困群眾增收(圖)

2020-12-14 中國江西網

本報記者 鄒曉華

3月24日,在進賢縣衙前鄉落露湖田園綜合體雷竹筍基地,貧困戶洪群輝正在挖雷筍。落露湖田園綜合體智慧農林2600餘畝,與該鄉瓦子陂村8戶貧困戶形成利益連結機制,收益與貧困戶掛鈎,基地有雷竹400餘畝。目前正是產筍的季節,平均每畝達2000公斤以上。為了解決銷售難題,衙前鄉政府領導「抖音」帶貨,聯繫外省罐頭廠、進駐華潤萬家天虹等商超消費扶貧。

貧困戶洪群輝正在雷竹基地挖筍。 本報記者 鄒曉華攝

進賢縣衙前鄉初步形成雷竹、茶葉等優質果蔬產品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本來每年春節前後是雷筍暢銷的季節,但今年銷售一度成為難題,積壓了近80萬公斤雷筍。

得知這一情況後,衙前鄉黨委政府主動擔起責任,幫助種植基地銷售雷筍。除採取一些傳統的渠道銷售外,衙前鄉黨委書記鄒國兵還當起網絡主播,為雷筍代言。

「只要能幫助群眾消費扶貧,我這個『網紅』當得值。」鄒國兵笑著說。鏡頭前,鄒國兵一改平日裡嚴肅的面孔,化身主播,賣力地推銷雷筍。視頻一經推出,短短一天在線觀看人數就達上萬,截至3月20日共銷售3.5餘萬元。

鄒國兵告訴記者,除了線上銷售,線下也沒有閒著。衙前鄉政府和南昌市的天虹、華潤萬家商超聯繫,將貧困戶的雷筍直接送進了超市。

記者了解到,進賢縣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營銷活動,加大消費扶貧引導力度。截至3月24日,該縣10家扶貧經營主體11種產品獲國家扶貧辦認定為扶貧產品。在疫情期間,全縣已幫助銷售滯銷扶貧產品135.79萬元。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進賢縣還通過組織動員致富能人、鄉賢、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主動對接扶貧合作社、扶貧產業基地、扶貧車間和貧困群眾,幫銷扶貧產品,「買一點產品,助一方脫貧」,破解扶貧農特產品銷路窄的難題。

江西際通路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振球得知進賢縣二塘鄉扶貧合作社的雞蛋因疫情滯銷,自費購買3萬個雞蛋給貧困戶和防守一線的黨員幹部送去。梅莊鎮井崗村致富帶頭人喻愛武了解到貧困群眾居家買菜難時,主動為全鎮300餘戶貧困戶每戶送去100個雞蛋。

2月中旬,進賢縣池溪鄉同富合作社養殖成熟的近400隻鴿子沒有銷路,後續每周還有200隻至300隻出欄。池溪鄉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鄉長吳小勇聯繫了鄉政府食堂銷售了40餘只,又發動鄉幹部解決了一部分。但出欄的鴿子一天比一天多,經池溪鄉黨委研究決定,由鄉政府回購,把鴿子送給貧困戶,讓他們的菜籃子豐盛一點。每戶貧困戶均收到兩隻鴿子,共給貧困戶送出326隻鴿子。

進賢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把消費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助力開展消費扶貧,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切實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保障貧困戶收入不減,增幅不降。

相關焦點

  •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 禹州國儲林成了「致富林」
    ,多層次、多元化推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帶動和幫助近700戶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就業,鼓勵自食其力增加收入。禹州市在國儲林項目建設過程中,採取市場化運作、工程化造林、專業化施工模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運營能力和資金實力的社會資本方——禹州市盛博園林有限公司進行國儲林項目融資、建設和運營。
  • 西峽縣軍馬河鎮:讓科學種植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西峽縣軍馬河鎮:讓科學種植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2020-12-09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砥礪奮進的五年】「一村一品」發掘貧困群眾增收新途徑
    「一村一品」發掘貧困群眾增收新途徑
  • 廣西北投集團三年認購環江貧困群眾大米15萬公斤
    群眾正把打包好的米過稱。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仲 攝廣西新聞網環江11月15日訊(通訊員 蒙宏譙 黃松濤 黃仲)連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明倫鎮相堯、豹山、才帛三個村的群眾忙著把今年剛剛收穫的大米打包,等著前來採購的卡車。「我今天出售1000斤大米,後援幫扶單位來收購的時候高於市場價1.2元,讓我增收1200元。」
  • 【海東市】民和貧困群眾年人均收入增長2.25倍
    近年來,民和縣按照「縣有優勢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穩定增收項目」的發展思路,精準施策,通過產業扶貧力促群眾穩定增收。  家庭牧場見實效。藉助2.67萬公頃全膜玉米優勢,發展養殖大戶1517家,建成家庭牧場5829戶,養殖畜禽6.4萬頭(只),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新型經營主體助脫貧。
  • 【小康路上】黃龍:消費扶貧助增收 鞏固成果防返貧
    【小康路上】黃龍:消費扶貧助增收 鞏固成果防返貧 2020-05-10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進產業扶貧 做好兜底保障我市多舉措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呼和浩特日報訊 我市在全面提升綜合保障水平的同時,在「五個一批」「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不斷夯實貧困地區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基礎。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提升扶貧產業造血能力。我市堅持「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一戶一法」,實施「菜單式」扶貧讓貧困戶「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讓新型經營主體「引」;通過託管託養、訂單種購、生產務工、利潤返還等形式,讓產業鏈「帶」;通過電商銷售、「五進機關」、「三專平臺」等途徑,讓消費扶貧「助」,切實增強了產業扶貧的帶貧減貧能力。
  • 濟南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資料照片)以產業帶動就業共促脫貧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我市按照「村有產業、家有就業、戶有分紅」的目標,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以產業帶就業,以就業促脫貧,全面夯實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州甘浚鎮:「五小產業」穩增收 貧困群眾...
    gt; 甘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州甘浚鎮:「五小產業」穩增收
  • 慶城 發展羊產業助農增收
    慶城 發展羊產業助農增收每日甘肅網12月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雲 通訊員樊睿)近年來,慶城縣堅持把發展肉羊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採取「公司帶動、合作社引領、貧困戶(村集體)入社分紅」的方式,持續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 王梟劼:加快生態修復,助力群眾增收
    為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聚焦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助力農民增產增收,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用實際行動助推脫貧攻堅,助力群眾增產增收。政協委員王梟劼是縣林草局分管花木的副局長,今年以來,他積極參與馬啣山貧困片區生態恢復工程的建設,動員附近村民主動參與,植綠家鄉、守護家鄉、增加收入。自3月25日以來,王梟劼一直在馬啣山下普銀路沿線栽種雲杉,20多天的時間裡,已經栽植了2萬多株,4月的馬啣山增添了許多綠色。
  • 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時」強化產業扶貧支撐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山西華鑫煤焦集團
    強化產業扶貧支撐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山西華鑫煤焦集團發展不忘服務社會彰顯產業扶貧新成效□ 解德輝該項目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當地人員外出打工難題,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優厚的就業條件,實實在在做到「六穩六保」中「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項目建設期間累計吸納當地用工200餘人次,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年產優質純糧酒2萬噸,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市莊及周邊村所有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向的村民經華鑫集團專業培訓都可入職,每月人均工資可達4000元,使貧困家庭徹底告別貧困。
  • 臨沂市河東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幫助群眾致富增收
    劉官莊村現有產業扶貧大棚6個,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28戶53人,2020年度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7800元以上。今年,劉官莊村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拓寬村集體增收、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先後成立了劉官莊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辰興肉牛養殖合作社。
  • 貴港市港南區:富硒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目前,大李村已有100戶貧困戶因此增收脫貧,其中有5人已成為特色種養致富帶頭人。「通過小額信貸資金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引導幫扶,我們家從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達到現在超過1萬元。」脫貧戶廖益健開心地說。目前他已發展各種優質果蔬30多畝,還在基地建立了扶貧車間,招聘周邊貧困戶務工,有10多戶貧困戶受益脫貧。
  • 【鄉鎮聚焦】板場:貧困群眾的「脫貧密碼」
    該鄉因村制宜、因戶施策,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訓壯大了香菇生產、石材開發、特色林果、特色養殖、中草藥種植等五張「名片」,開足馬力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源動力」。2020年度,全鄉發展食用菌800萬袋,其中貧困戶147戶發展166萬袋,平均每袋收益5元以上,戶均可增收5.6萬元以上。
  •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一頭圈住飯桌子,一頭連著菜籃子「自己種的菜能直供香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徽省臨泉縣兄弟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宋雷說。宋雷能把菜賣到香港,離不開安徽菜大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幫助。
  • 【暖心】大沁他拉街道慈善分會:情系貧困助農耕
    【暖心】大沁他拉街道慈善分會:情系貧困助農耕 2020-06-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博白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
    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為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龍潭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扶貧產業。近日,龍潭鎮2000多畝毛豆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一千兩百多萬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貧困戶增收脫貧。記者在龍潭鎮南坡村的毛豆基地看到,成片的毛豆長勢旺盛,一串串飽滿的毛豆掛滿了枝頭,四百多名群眾正在田間採摘成熟的毛豆,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 嚴細深實快丨「好點子」助貧困群眾摘掉「窮帽子」
    據介紹,韓振新能夠就業,受益於海興縣實施的「五個一批」(即小微產業從業一批、本地企業吸納一批、外出務工就業一批、自主創業發展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就業扶貧工作機制,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