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強化產業扶貧支撐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山西華鑫煤焦集團

2020-12-17 呂梁日報

強化產業扶貧支撐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

——山西華鑫煤焦集團發展不忘服務社會彰顯產業扶貧新成效

□ 解德輝 張彩峰

山西華鑫煤焦化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交城縣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8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循環性多元化格局,是中國煉焦行業50強企業、山西省循環經濟企業和山西省煉焦行業10強企業。集團旗下擁有採煤、洗選、焦炭、化產、化肥、熱電、貿易、房地產、旅遊等相關產業,是一家集生產、經營、文化、生態建設為一體的循環型、現代化、規模化企業集團。近年來,集團秉承「發展經濟,服務社會」的企業精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敢於擔當作為,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活動,踴躍投身呂梁脫貧攻堅戰役,充分發揮企業產業多元、平臺多維的優勢,與交城縣龐泉溝鎮市莊、蘇家灣村結對幫扶,精準扶貧,通過實施酒莊項目、全域旅遊等精準產業扶貧,建立了貧困村產業發展與集團自身發展聯結機制,彰顯了產業扶貧新成效。

依託人文地理資源,酒莊助力就業脫貧。華鑫集團緊緊依託交城縣龐泉溝鎮地理、環境優勢,充分挖掘骨脊梁山木虎溝「大禹治水」「儀狄造酒」之歷史文化,2018年在骨脊山下規劃建設華鑫20000噸保健酒項目和酒文化主題旅遊項目,項目投資額500000萬元,打造清香型白酒自主品牌。項目將建成全國最靚麗酒廠,建築風格與美學文化、中華酒文化高度結合,輻射提升周邊自然生態景觀建設,一次性打造以酒文化為主題的4A級旅遊品牌項目,建成「中國怡然仙境、世外桃花靈源」的全國知名休閒旅遊度假區,助力交城全域旅遊發展。目前,項目主體和配套基礎已完工,原糧清理車間等已投入生產,預計8月初釀酒車間投產出酒。該項目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當地人員外出打工難題,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優厚的就業條件,實實在在做到「六穩六保」中「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項目建設期間累計吸納當地用工200餘人次,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年產優質純糧酒2萬噸,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市莊及周邊村所有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向的村民經華鑫集團專業培訓都可入職,每月人均工資可達4000元,使貧困家庭徹底告別貧困。

創新金融幫扶模式,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結合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金融扶貧模式,通過實行「資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的資產性收益保值增值辦法,鼓勵村集體和貧困群眾將資產收益資金注入合作社,享受收益分紅。龐泉溝鎮村將壯大集體經濟扶貧資金轉化為產業投資基金與參股華鑫集團共同開發全域旅遊,將資產收益資金注入華鑫集團子公司——山西孝文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這樣村集體每年可從中獲得不少於5%的收益資金,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籤約村集體每年受益5萬元,全部用於解決深度貧困人口脫貧和各村公益事業。旅遊產業的開發加快了鄉村振興進程,農家樂成為繁榮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增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褐小美」「青青」文創產品繁榮了文化事業,一系列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提升了龐泉溝知名度,擴大了品牌影響力。「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與生活面貌,使生活更加富裕,生態更加宜居,讓「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公益扶貧解民困,提升百姓獲得感。華鑫集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熱衷於公益事業,與百姓共享發展成果。集團每年中秋、春節分別向市莊村60歲以上老人每人發放現金1000元,讓百姓感受到真金白銀的獲得感。據統計,近年來,華鑫集團在交城累計捐資助學2000餘萬元,為山區群眾捐贈麵粉和大米3000袋,食用油1000桶,發動企業員工捐贈衣物5000餘件,為當地村民修築公路近20公裡。今年5月為東坡底鄉大石頭專業合作社一次性捐贈化肥15噸,及時保障了合作社春耕工作。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華鑫集團將一如既往地為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可靠的產業支撐。

相關焦點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濬縣:選產業上項目 強化利益聯結扶貧帶貧增收
    據了解,該公司是濬縣產業扶貧基地之一,現種植特色蔬菜1000畝,帶動附近15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每人月均增收1500元。據了解,濬縣立足資源優勢,圍繞農、牧、林、菜、遊」五大特色產業,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合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2019年以來,產業扶貧財政資金投入達1.1億元,全縣產業扶貧覆蓋率100%,貧困群眾80%增收來自產業扶貧,人均年增收1990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託起貧困群眾的小康夢——遼寧方大集團在...
    截至目前,遼寧方大集團已在東鄉縣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解決就業9000多人,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告別貧困,開始新的美好生活。「扶智+扶志」 從思想觀念上拔窮根東鄉脫貧的難點究竟在哪裡?
  •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 禹州國儲林成了「致富林」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張延偉 李朝鋒)近年來,禹州市根據上級國儲林建設政策,充分利用山崗地資源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以下簡稱「國儲林」),通過大力發展林木種苗、花卉、木本中藥材等林木產業,將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與促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 助貧困群眾增收(圖)
    為了解決銷售難題,衙前鄉政府領導「抖音」帶貨,聯繫外省罐頭廠、進駐華潤萬家天虹等商超消費扶貧。貧困戶洪群輝正在雷竹基地挖筍。 本報記者 鄒曉華攝進賢縣衙前鄉初步形成雷竹、茶葉等優質果蔬產品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本來每年春節前後是雷筍暢銷的季節,但今年銷售一度成為難題,積壓了近80萬公斤雷筍。
  • 「脫貧攻堅看山西」消費扶貧 為脫貧注入新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今年是個不平凡的年頭,突發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和貧困群眾增收帶來不利影響。
  • 「地質調查+」特色扶貧解決貧困地區突出民生問題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主任吳登定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地質扶貧主要是發揮地質科技優勢,在查明貧困地區資源環境稟賦的基礎上,從兩方面支撐服務脫貧攻堅工作。一方面是發現資源優勢、轉化資源優勢,支撐發展脫貧攻堅新產業。另一方面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防治地質災害,著力補齊脫貧攻堅短板。
  • 公益+科技助力健康扶貧「頂梁柱」為1012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提供...
    在此背景下,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符合欠發達地區低收入群眾的需要,對脫貧地區幫扶工作產生了帶動和示範性的影響,是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的有力探索。據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介紹,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瞄準農村18-60歲建檔立卡貧困戶,三年來項目不斷優化、規模持續擴大,目前已投入30699.29萬元,為超過1000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提供健康保障,有效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率。該項目還吸引了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參與。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 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
  • 【產業經】河南輝縣:「4+1」多元產業扶貧大格局 助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輝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產業為支撐,以收入為保障,以穩定脫貧不返貧為目標,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抓好脫貧攻堅與全域旅遊、中藥材、農業龍頭企業和光伏扶貧「四個結合」,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一個銜接」,探索構建了助力群眾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的「4+1」多元產業扶貧大格局,真正把貧困戶與產業聯繫在一起
  • 西峽縣軍馬河鎮:讓科學種植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西峽縣軍馬河鎮:讓科學種植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2020-12-09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強化責任擔當 突出公安特色 助力脫貧攻堅公安部定點扶貧工作掃描
    聚焦精準幫扶,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薏仁米是興仁市的主打產業,種植面積達35萬畝,從事薏仁米產業的農民近20萬人,其中貧困人口4.5萬餘人,佔全市貧困人口48.2%。為了解決價格波動等影響群眾收入的突出問題,公安部積極協調引入首農食品集團和社會資本,開展調控收購,穩定交易價格,促進農民增收3億元,貧困人口增收7000萬元,人均增收1500元。這一舉措,對於興仁市夯實產業基礎、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效發揮了重要作用。聚焦產業幫扶,培育造血功能,公安部堅持因地制宜,著力幫助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
  • 安徽肥西縣豐樂鎮:產業扶貧促增收
    、創新思路促增收,把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擺在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條具有豐樂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子。積極謀劃,開闢產業扶貧增收渠道。豐樂鎮現有脫貧戶444戶1065人。近年來,該鎮將產業作為扶貧工作主抓手之一,科學謀劃、周密部署、主動作為,以加快特色產業培育為主線,以發展產業助農增收為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落實,通過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立足本地特色產業資源,搭建電商扶貧平臺,為脫貧戶插上收益的「翅膀」。
  • 克山縣:壯龍頭強產業 全力加快產業扶貧促農增收步伐
    克山縣把「輸血」扶貧逐步轉變為「造血」致富,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2020年克山縣扶貧產業收益預計突破1100萬元,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引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扶貧產業依託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等農業產業發展優勢,成功招引廣東雲鷹集團投資100億元建設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河南牧原集團投資25億元建設生豬產業化項目、大連華源集團投資10.3億元建設有機大豆食品產業園,企業的入駐激發了主導產業發展動能,為全縣產業扶貧提供強有力支撐
  • 禮泉聚焦產業創新 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今年以來,禮泉縣按照「產業先行、四輪驅動、共建共享」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夯實利益聯結,逐步實現了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充分挖掘產業長效優勢,無縫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優產業。截至目前,創建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3個,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81家、休閒農業示範基地18個,初步形成了213個村「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態勢。同時,圍繞扶貧產品「保數量、塑品牌、提質量」三大重點,認定扶貧產品生產企業及合作社22家、扶貧產品56個,成功打造御桃、御杏、御石榴、火龍果等知名品牌,形成了特色鮮明、產銷一體的扶貧產品供給鏈。
  • 推進產業扶貧 做好兜底保障我市多舉措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呼和浩特日報訊 我市在全面提升綜合保障水平的同時,在「五個一批」「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不斷夯實貧困地區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基礎。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提升扶貧產業造血能力。我市堅持「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一戶一法」,實施「菜單式」扶貧讓貧困戶「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讓新型經營主體「引」;通過託管託養、訂單種購、生產務工、利潤返還等形式,讓產業鏈「帶」;通過電商銷售、「五進機關」、「三專平臺」等途徑,讓消費扶貧「助」,切實增強了產業扶貧的帶貧減貧能力。
  • 產業指導員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
    科右中旗產業指導員在推動脫貧致富進程中,主動上門入戶,為農牧民免費做技術指導,在脫貧路上與貧困群眾「手拉手」助力增收致富。 2016年烏力吉白乙分得了4頭「扶貧牛」,包泉就成了他家的「常客」,上門指導養殖技術。
  • 眾人拾柴火焰高,產業扶貧效果好,全面促進貧困群眾自我發展!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產業扶貧對貧困戶收入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7%,這充分說明產業扶貧已成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推動力 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化經營讓農民致富的步伐更快了為什麼貧困地區群眾需要依靠產業扶貧,而不是單打獨鬥來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州甘浚鎮:「五小產業」穩增收 貧困群眾...
    gt;> 甘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州甘浚鎮:「五小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龍雪:主動請纓戰貧困,爭當群眾「知心人」
    老麻塘村位於滑石鄉東北部,主要居住著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全村共13個村民組959戶3523人,總面積6.35平方公裡,其中,貧困人口155戶692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種養殖業為主,增收渠道單一,無產業支柱,基礎設施落後。在龍雪的印象裡,村裡的房子部分已成危房,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城裡謀生,在家的都是老人、留守兒童和無法外出務工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