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選產業上項目 強化利益聯結扶貧帶貧增收

2020-12-22 金臺資訊

7月3日,位於濬縣濬州街道的鶴壁市明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蔬菜大棚內,工人正將採摘的蔬菜整理打包,運往全國各地。據了解,該公司是濬縣產業扶貧基地之一,現種植特色蔬菜1000畝,帶動附近15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每人月均增收1500元。

據了解,濬縣立足資源優勢,圍繞農、牧、林、菜、遊」五大特色產業,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合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2019年以來,產業扶貧財政資金投入達1.1億元,全縣產業扶貧覆蓋率100%,貧困群眾80%增收來自產業扶貧,人均年增收1990元。截至目前,脫貧19282人,未脫貧的737戶1639人據初步調查兩不愁三保障全部達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過4000元,26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因地制宜選產業 圍繞特色上項目

位於新鎮鎮蘭莊村的濬縣鑫林牧業有限公司是濬縣產業扶貧基地之一,該公司在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科研院所的幫助下,通過培育新品種「黃淮杜泊羊」,帶動周邊規模養殖場30個、養殖專業戶150戶。

濬縣鑫林牧業有限公司是該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圍繞特色養殖精準選育的重點產業項目之一。

該縣結合產業扶貧實施方案,縣農業農村局、縣畜牧局、縣工信委、縣林業局等部門出臺了「1 N」政策,科學規劃產業扶貧、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戶有致富項目、村有特色產業、鄉有主導產業、縣有支柱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圍繞脫貧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比較優勢,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制定了濬縣產業扶持脫貧實施方案、濬縣產業扶貧推進計劃以及濬縣創新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產業扶貧實施方案。」濬縣扶貧辦主任周學超告訴記者,在產業項目選育方面,該縣圍繞「農、牧、林、菜、遊」五大特色產業,培育特色項目。

該縣圍繞「三品一標」品牌選育了小河白菜、善堂花生、新鎮韭菜等一批扶貧產業重點項目。位於濬縣小河鎮張劉莊村的鶴壁市綠源農牧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就是該縣確定的特色種植產業項目,就在這塊土地上,種植的小河白菜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一棵白菜可賣到39元,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善堂鎮東海頭村「桃花深處」休閒農莊項目、屯子鎮鄉村紅色旅遊、新鎮鎮九流渡鄉村文化旅遊等一批特色旅遊產業扶貧項目投產運營,帶動周邊3000餘名貧困村民實現增收。

強化利益聯結 創新實施扶貧帶貧增收模式

小河鎮西郭渡村的喜梅製衣廠內,工人正操作著縫紉機忙個不停。廠長谷喜梅告訴記者,製衣廠租賃的是村裡的扶貧車間,每年給村集體1.5萬元租賃費,同時還安置了5名貧困婦女就業。

去年以來,濬縣通過加大產業扶貧利益聯結,創新實施扶貧帶貧增收模式,依託「巧媳婦工程」帶富增收是其中一種模式。

據了解,濬縣依託「巧媳婦工程」,投資建設了19個「微工廠」,涉及電子加工、服裝加工、玩具加工等,吸納2400多名留守婦女及貧困人口就業,實現了上班能哄娃、打工能種地、在家能脫貧的目標。

張義增曾是濬縣白寺鎮白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該村在全市率先推動「三變」改革,村裡成立了集體資產、土地、勞務、旅遊、置業5個股份合作社。他根據實際情況加入了村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年終一算,拿到手的分紅比自己種地增收3900元。該村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增收的還有另外27戶村民,戶年均增收1600元。

通過推進「三變」改革,吸納黨員致富能手、有服務意願的經濟能人、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參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是該縣強化利益聯結的其中一種方式。目前,該縣已有44個村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帶動260戶貧困戶增收,人均年穩定收益1000元以上。

該縣還組織龍頭企業依託自身優勢,與貧困群眾籤訂協議,採取代種代養、入股分紅、吸納就業等方式,帶動377戶1016人增收,人均年穩定收益1000元以上。

濬縣根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貧困戶以土地等資源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託管經營、入股經營、承包經營等方式獲得收益。目前全縣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39戶117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濬縣設置1220萬元財產風險補償基金,採取「政府 公司(合作社) 銀行 擔保公司」四位一體方式,通過戶貸戶用、企貸企用、精準企業貸等途徑,支持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脫貧。全縣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04億元,支持29家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帶動2830戶農民年人均增收800元。

「今年,我縣共投入扶貧資金4683萬元,其中,將2402萬元用於產業扶貧,佔比51.3%。這些錢必須用在刀刃上。下一步,在選育好產業扶貧項目的同時,我們將發揮巡察、行業部門、政府督查、第三方管理的監管作用,確保項目實施規範,保障扶貧資金安全。」周學超說。

(濬縣縣委宣傳部 王利英 李超供稿)

相關焦點

  • 商丘市市長張建慧到民權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5月7日,市長張建慧到民權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強調要持續強化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嚴格落實國家政策要求,進一步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助推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權縣委書記姬脈常參加。
  • 2020年呼倫貝爾市農牧業產業扶貧行動方案
    通過認真排查和持續整改,著力解決扶貧產業謀劃指導不夠全面,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不穩定不緊密,產業發展指導員選派不夠精準、沒有專業背景、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建立並完善農牧業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堅持產業帶動,強化農牧業產業扶貧成果。
  • 規範強基 產業支撐 帶貧增收
    原標題:規範強基 產業支撐 帶貧增收   秭歸縣康源中藥材種植專業
  • 定遠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結碩果
    2020年以來,定遠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深度分析特色種養業產業扶貧短板和差距,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洪澇災害影響,對標對表,重點施策,強力推進,全力組織貧困村、貧困戶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服務,不斷激發貧困戶自身發展內生動力,「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結出豐碩的果實。
  • 樂業縣:在「建、補、帶、銷」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
    作者:班華幹2016年以來,樂業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固增收的長遠之計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舉全縣之力推進產業扶貧攻堅,構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
  • 關於印發《呼和浩特市農牧局2020年產業扶貧鞏固提升實施方案》的...
    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17095人(見附件2)依然在產業扶貧範圍內進行保障。力爭龍頭企業與農民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覆蓋比例達到85%,其中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比例達到55%,帶動減貧長效機制基本形成,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二是要緊盯問題整改。認真做好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回頭看」工作。全面排查整改影響脫貧攻堅產業扶貧任務完成的各類問題,繼續開展督察巡察。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紮下根,群眾脫貧有底氣。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有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 曲敏:持續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帶貧 確保脫貧群眾走向共同富裕
    曲敏在明水縣調研檢查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項目建設等工作時強調持續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帶貧確保脫貧群眾走向共同富裕12月11日,市委書記曲敏深入明水縣,調研檢查脫貧攻堅、基層黨建、老舊小區改造、產業項目建設等工作。
  • 安徽肥西縣豐樂鎮:產業扶貧促增收
    、創新思路促增收,把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擺在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條具有豐樂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子。積極謀劃,開闢產業扶貧增收渠道。豐樂鎮現有脫貧戶444戶1065人。近年來,該鎮將產業作為扶貧工作主抓手之一,科學謀劃、周密部署、主動作為,以加快特色產業培育為主線,以發展產業助農增收為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落實,通過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立足本地特色產業資源,搭建電商扶貧平臺,為脫貧戶插上收益的「翅膀」。
  • 發布會|昆明市累計實施扶貧產業項目839個
    5年來,昆明市85641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產業增收脫貧袁玲表示,自2016年以來的5年,昆明市農業農村系統不斷引導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緊緊嵌在產業鏈上,推動「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轉變,產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 ...時」強化產業扶貧支撐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山西華鑫煤焦集團
    強化產業扶貧支撐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山西華鑫煤焦集團發展不忘服務社會彰顯產業扶貧新成效□ 解德輝集團旗下擁有採煤、洗選、焦炭、化產、化肥、熱電、貿易、房地產、旅遊等相關產業,是一家集生產、經營、文化、生態建設為一體的循環型、現代化、規模化企業集團。
  • 河南上蔡:發展產業助貧 帶富一方百姓
    結合縣域情況,上蔡縣採取激活土地生產要素的方法,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促進全縣農民增收。「培育一個龍頭、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按照此思路,近年來,上蔡縣不斷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 大理市「五力並舉」引領產業扶貧全覆蓋
    本報訊(通訊員 周應良)近年來,大理市以洱海流域農業轉型升級為契機,抓實產業扶貧各項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特色產業+貧困村(戶)」等多種產業扶貧發展模式,「五力並舉」引領產業扶貧全覆蓋。強力扶持,實現項目到戶幫扶全覆蓋。
  • 抓好產業扶貧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積極拓展農業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空間,激發發展活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效銜接。一、發展鄉村產業振興推進脫貧攻堅情況㈠統籌規劃產業發展布局。
  • 玉山縣委常委李晨明深入六都鄉調研指導產業扶貧工作
    1月13日下午,玉山縣委常委李晨明深入六都鄉調研指導產業扶貧工作,縣扶貧辦主任楊時勝、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華等隨同調研,六都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吳仁才等陪同。  李晨明一行先後實地調研了康達農業農產品加工及倉儲中心(二期)、炊之園生態農業清溪橋小番茄扶貧產業基地和聚禾生態農業產業基地,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扶貧產業整體規劃,並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康達農業農產品加工及倉儲中心(二期),李晨明詳細了解項目規劃布局、基礎施工和未來發展目標。
  • 【產業經】河南輝縣:「4+1」多元產業扶貧大格局 助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輝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產業為支撐,以收入為保障,以穩定脫貧不返貧為目標,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抓好脫貧攻堅與全域旅遊、中藥材、農業龍頭企業和光伏扶貧「四個結合」,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一個銜接」,探索構建了助力群眾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的「4+1」多元產業扶貧大格局,真正把貧困戶與產業聯繫在一起
  • 落實增收措施 推進就業產業扶貧全市落實穩崗就業扶貧資金1016萬元
    今年以來,我市緊盯「一超過、兩個不低於」就業扶貧目標,精準落實增收措施,深入推進就業產業扶貧。至目前,全市落實穩崗就業扶貧資金1016萬元,輸轉貧困勞動力23042人,比上年淨增4255人。今年初,對去年外出今年未外出的1878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督促各縣市區全面摸排,加大組織外送、就近引導輸轉力度,強化動態跟蹤,確保應出盡出。配合人社、財政等部門,全面落實交通補貼、勞務獎補、生活費補貼及吸納用工補貼等政策,積極打造「線上+線下」招聘平臺,通過送崗位上門、包車送進廠等方式,實現了貧困勞動力願轉盡轉、能轉全轉,為他們持續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 推進產業扶貧 做好兜底保障我市多舉措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呼和浩特日報訊 我市在全面提升綜合保障水平的同時,在「五個一批」「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不斷夯實貧困地區長期穩定增收的致富基礎。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提升扶貧產業造血能力。我市堅持「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一戶一法」,實施「菜單式」扶貧讓貧困戶「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讓新型經營主體「引」;通過託管託養、訂單種購、生產務工、利潤返還等形式,讓產業鏈「帶」;通過電商銷售、「五進機關」、「三專平臺」等途徑,讓消費扶貧「助」,切實增強了產業扶貧的帶貧減貧能力。
  • 獲嘉縣中和鎮:香菇產業初長成 富民增收書華章
    培育龍頭,示範帶動引路子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為增加貧困戶長期穩定收入,加快脫貧步伐,獲嘉縣積極探索、多方尋求產業扶貧新路子。2017年引入新鄉市世華菌業有限公司,在中和鎮東小吳村先行香菇試點種植,當年收益明顯,且在產業扶貧了發揮了重要作用,引起了縣、鄉兩級高度重視。
  • 【民生進行時】嶽西中關「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助增收
    在「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帶動下,嶽西縣中關鎮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採取「公司 基地 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支持貧困戶自主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讓眾多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助推群眾收入可持續增收,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