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京劇名門能否延續?

2020-12-17 劉絕糧

#京劇#是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二百餘年來湧現了不可勝數的明星,只要是這些名角在舞臺上,臺下就座無虛席。在當下戲曲市場急劇萎縮,戲曲文化式微的環境下更讓人不禁回憶京劇眾星閃耀的時代。京劇明星很多,其中「四大名旦」是最為著名的之一,隨著尚小雲先生在1976年在西安去世,「四大名旦」也完全走進了歷史。時至今日,「四大名旦」的後人都在何處?京劇名門仍在延續呢?

梅蘭芳先生

梅蘭芳家族

梅蘭芳本就是梨園世家出身,他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是京劇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梅蘭芳有9個孩子,但其中的5個夭折了,只有4個孩子(梅葆琛、梅葆珍、梅葆玖、梅葆玥)長大成人。這4個孩子中,小兒子梅葆玖和女兒梅葆玥從事京劇藝術。

梅葆玖從10歲就開始學戲,得到父親梅蘭芳的親傳,也是梅派的領軍人物。梅蘭芳的女兒梅葆玥曾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教育系,後來她下海從藝,供職於北京京劇院。當時這姐倆,男工旦角,女工老生,是梨園行的佳話。

梅葆玖先生

梅蘭芳的另外兩個兒子梅葆琛和梅葆珍都沒有從事戲曲行業。梅家的第三代沒有人從事戲曲行業,第四代中梅葆琛之孫、梅衛華之子梅瑋只在業餘學習梅派旦角藝術。梅派藝術在下一代沒有了嫡親傳人。

程硯秋先生

程硯秋家族

「四大名旦」中,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都有自己的子女承襲衣缽,唯獨程硯秋雖有三子一女卻無一個嫡親傳人。

程硯秋不願意孩子學戲,雖然他名滿華夏,卻仍覺得成了角也被人看不起。他的大兒子程永光很小就是被送到瑞士讀書,後來成為一名外交官;二子程永源在政府工作;三子程永江拜師徐悲鴻,留學蘇俄,曾任中央美術學院的系主任,之後下海經商。

尚小雲先生

尚小雲家族

尚小雲有三個兒子,而且三個兒子全部是從事戲曲工作的,其中長子尚長春學武生,次子尚長麟繼承了父親的旦角、三子尚長榮學的是花臉。目前僅有年紀八旬尚長榮先生一人獨撐尚家門面,尚長榮也是當今京劇界的泰鬥級人物,首位梅花大獎獲得者。

尚長榮先生

尚長榮也有三個兒子,但都沒有從事戲曲工作。目前尚派弟子除尚小雲的親傳弟子孫明珠和嫡傳弟子尚慧敏外,幾乎沒有有影響力的傳人,陷入了後繼無人的局面。

荀慧生家族

荀慧生本有多個孩子,但是因為一場瘟疫而在幾天之內失去了母親、兄嫂、子女共7 位親人。子女之中從事戲曲工作的僅有荀令香一人,荀令香的師父就是程硯秋。

在程家第三代中,只有荀令香的長子荀皓夫婦分別工武生和武旦之外,其餘子女都是沒有從事戲曲工作。

京劇「四大名旦」照片

總結

「四大名旦」的後人至今傳到了第三代,時間也近百年,但傳承卻似乎難以持續有嫡親傳人承襲衣缽。這既是當下戲曲行業式微的顯示、也是傳統的戲曲行業傳承問題的顯現。也有人認為梨園世家的式微也是因為後人的傳承水平不及前輩,而且在現代管理制度下,傳統的梨園家族體制被破壞,故而梨園家族的困境也就那以避免,甚至面臨後繼無人、絕活失傳的境況也就順理成章了,如何才能使梨園世家藝術血脈不絕呢?

(完)

相關焦點

  • 濃墨重彩之下,京劇的四大名旦分別有什麼特點?
    四大名旦是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以前京劇是以老生為主的,旦角處於極次要的地位,在劇中多為配角,名伶極少。但是,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四大京劇名旦出現以後,京劇舞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旦角的聲名、地位都超過了老生,從而進入了以旦角為主導,老生與武生、花臉、小生、丑角等同時發展繁榮的新時代。梅蘭芳,20年代已成名。他音色明朗圓潤,扮相俏麗,併集眾家之長,創造了一種婉轉嫵媚、典雅清麗的新腔。
  • 京劇「四大名旦」戲裝照,3人皆因心臟病離世,尚小雲遭10年蒙難
    1921年,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落下帷幕,民國著名的京劇演員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他們優秀的藝術表演,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對中國京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京劇「四大名旦」戲裝照,3人皆因心臟病離世,尚小雲遭10年蒙難。
  • 一代大師張君秋:見證了京劇史上空前絕後的輝煌
    2020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了表示對這位藝術大師的崇敬與懷念,弘揚「張派」藝術,弘揚京劇藝術,本版將陸續刊發紀念文章,以饗讀者。今年是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我們京劇界和廣大觀眾都應該隆重紀念、懷念張君秋先生。張君秋先生在《南山化蝶》中飾演祝英臺君秋先生一生為京劇藝術做出了傑出貢獻。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京劇」
    為了使同學們在備考中能夠更加全面清晰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在此將京劇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希望同學們能夠持之以恆地堅持從而取得理想的成績,最終成功上岸。一、京劇的起源京劇的前身是徽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當時為給乾隆祝慶,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來到京城獻藝,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在融合崑曲、秦腔、京劇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快速發展,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京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聽史姐姐說京劇!京劇演員選拔,除了考核身高、手長、腳長,竟然還要...
    史依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京劇「女神」,很多人喜歡稱呼她「史姐姐」。談到最初與京劇結緣,她說,是小時候看過的《白蛇轉》《楊門女將》《野豬林》等京劇電影,後來,她憑藉學習過體操的優勢成功考入了戲校,卻因身高問題愁壞了家人和老師,後來終於躥了個兒。
  • 荀派孫毓敏老師談「四大名旦」唱腔的特點並當場示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大名旦演唱特點,聽起來還是很難分辨啊,這個問題孫毓敏老師京劇講座做講得很生動形像,下面我們先聽聽孫毓敏老師的視頻是怎麼講的。再讀讀四大名旦的演唱的理論方面各自的特點,也許我們會有所感悟。四大名旦: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旬慧生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以風格獨特的演技在京劇舞臺上盡領風騷數十年,為京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梅派唱腔婉轉嫵媚,雍容華貴。
  • 這些京劇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同光三醜:楊鳴玉、劉趕三、黃三雄 花氏三硯(關外):李硯琴(花硯琴);李硯芳(花硯舫);李硯秋(花硯賓) 回族三傑:馬連良、候喜瑞、雪豔琴(原名黃詠霓,字豔琴) 正樂三傑: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 、尚小雲 京劇海上三明珠
  • 除了富連成,還有哪些京劇社班曾培養大批演員?
    京劇《貴妃醉酒》1斌慶社1917年,「俞派」武生俞振庭與果湘林合作成立斌慶社,它位於宣武區和平門外大百順胡同西口路南30號(今40號)。稽古社子弟班本想按照「華、承、稽、古、博、學、通、今」招生,但只招生了「華、承」兩科約一百名學員。1944年,稽古社子弟班解散。培養的學員有蔡寶華、賀永華、李承義等。
  • 統編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知識點(23《京劇趣談》)
    統編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知識點(23《京劇趣談》)第七單元23>* 京劇趣談一、易錯讀音馬匹(mǎ pǐ) 馳騁(chí chěng) 尷尬(gān gà) 虛擬(xū nǐ) 鐲(zhuó)鞝(shàng)鞋底 宴席(yàn xí)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京劇
    接下來就詳細為各位考生介紹京劇有關內容。   1.京劇的起源   京劇作為中國三大國粹之一,其前身是徽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荀慧生嫡傳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正芳逝世,享年91歲
    荀慧生嫡傳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正芳逝世,享年91歲 王潤/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06-07 21:49
  • 京劇名伶「組合」大全
    三名三高:高維廉、高盛麟、高百歲 同光三醜:楊鳴玉、劉趕三、黃三雄 花氏三硯(關外):李硯琴(花硯琴);李硯芳(花硯舫);李硯秋(花硯賓) 回族三傑:馬連良、候喜瑞、雪豔琴(原名黃詠霓,字豔琴) 正樂三傑: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 、 尚小雲 京劇海上三明珠
  • 「戲曲大觀」四大名旦技藝超群 他們的臺步竟有這麼多講究
    四大名旦京劇京劇講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戲曲表演中,臺步是最基本、最基礎的表演手段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在這一基礎功夫上都深有研究今天文旅君便為您講述京劇四大名旦步法裡的功夫
  • 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對京劇藝術的貢獻已載入史冊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始,引領京劇旦角戲的一直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才湧現出以張君秋為代表的四小名旦。到了五十年代末,張君秋以他出色的藝術表演,贏得京劇界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喜愛,被稱為「張派」,觀眾們認為可以和四大名旦媲美。
  • 走進安徽會館大戲樓領略京劇魅力 陌陌戲曲直播季火熱來襲
    「我們都知道,京劇界的四大名旦分別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和荀慧生,那你知道他們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號的嗎?其實,他們是全國人民投票選出來的。」12月10日,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公司主辦的戲曲直播季隆重上演。在第一期的直播中,陌陌帶廣大網友走進安徽會館大戲樓,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的「京彩薈萃」京劇專場表演。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京劇常識匯總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其中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至今仍然令世界著迷。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見的中國京劇常識。一、知識介紹(一)京劇的形成京劇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
  • 京劇:形成於北京,得名於上海
    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徽班進京開始了我國「國劇」——京劇的孕育期。至道光年間,以余三勝為代表的漢戲班進京。漢戲亦稱漢調、楚調,流行於湖北漢水一帶,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隨後,漢戲班藝人搭入徽班,徽、漢逐漸合流,經過多年的融化、嬗變、綜合,於道光二十年(1840)左右,一個新的劇種——京劇形成了。
  • 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隆重上演
    由北京京劇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將於9月29日晚19:30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一團團長、張君秋先生親傳弟子、張派名家王蓉蓉將領銜主演張派經典代表劇目《詩文會》《祭塔》《狀元媒》中的精彩片段。
  • 復聖軒傳媒藝委會主席、徐悲鴻傳人段昭南《說戲》百出京劇畫集
    《說戲》段昭南百出京劇畫集。今天再讀一讀京劇《望江亭》這個戲的戲畫創作準備的事情。京劇《望江亭》,這是根據元代關漢卿著雜劇《望江亭中秋切繪旦》改編的。是張君秋先生演出的「張派」代表作。這些天抖音上頭有紀念張君秋先生百年的活動:2020年10月14日,是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張君秋先生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並於70年代基本定型,是繼四大名旦之後,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
  • 25部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公示,川劇《江姐》京劇《秦良玉》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注意到,在25部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單裡,重慶市文旅委推送的川劇《江姐》和京劇《秦良玉》雙雙入選,數量與上海、山西入選數持平,並列總數第一名。據了解,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是文旅部從2016年起開始實施的,旨在促進舞臺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不斷推出優秀作品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