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冷,擋不住教學研討的熱情,2020年12月13日,江蘇省吳建英名師工作室第一次研修活動在南通市海門區東洲小學舉行。來自南京、無錫、連雲港等地的29名工作室成員以及海門區200多名骨幹教師參加此次研修活動,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將開展專家報告、教學示範、微課展示等活動。
開班儀式
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江蘇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專家葉水濤,南通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曉崗,南通市教育局工會主席周淑萍,海門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許新海,海門區教體局吳愛建科長,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特級教師、海門區東洲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吳建英出席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由海門區東洲小學仁恆校區副校長、工作室副班長高姍姍主持。
許新海局長指出開班意味著團隊再出發,要有更強的使命感,更深的教育情懷以及紮根教育大地的責任和擔當,形成師生相互成全的美好境界。他希望名師工作室能實踐並發展新教育教師成長的「吉祥三寶」——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做出新的探索,新的展示,朝向美好的教育生活,呈現美麗的生命姿態。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的徐雲老師代表全體學員發言,表達了對教育之路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工作室主持人吳建英表示希望通過省名師工作室這個平臺形成強大的教育磁場,以「探索展現母語之美的語文教育」為目標,讓更多的教師、學生去認識了解和吸收祖國的母語文化,培養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認同感,提升學生母語素養,弘揚中華文化,培植民族精神。
楊曉崗副書記在致辭中說吳校長是一位探索者,進行「中國風·母語美」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探索;是一位領航者,帶領了一群志存高遠的老師,行走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幸福之路上。他希望發揮省名師工作室的教育思想引領作用、實踐創新作用、社會責任引領作用,進一步彰顯名師名校長教育的責任擔當,深化教育實踐反思,凝練豐富教育思想。
隨後,吳建英校長向成尚榮所長、葉水濤會長和許新海局長敬獻工作室學術導師聘書,工作室的全體成員上臺合影,記錄下這激動的美好時刻。
專家報告
原南通大學副校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周建忠教授從「六年影響一生」出發,闡明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就是溝通交流,教師要有兒童立場、兒童視角。教育就是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兒童。他強調,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他期待老師們能擁有紮實的課堂資本和詩意的幸福人生。
成尚榮先生談了四點感受,一是怎麼認識和把握名師工作室,怎麼在名師工作室裡進一步認識自己、發展自己。二是確立一個總目標,牢記海門誕生的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的八個字「道德優美,學術純粹」。三是圍繞「向美而行、崇美立人、中國風·母語美」這一主題展開研究、實踐、構建,走母語教育兒童化、母語化、審美化、現代化之路。四是要向於漪、斯霞、李吉林等老師學習。
葉水濤先生讚譽東小是兒童的樂土,是優秀教師成長的沃土,是江蘇基礎教育的傳奇。他祝賀工作室順利開班。他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母語是什麼?在兒童和母語間我們能做什麼?」他認為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學習民族母語的著作、把握民族母語的精髓。最後,他希望每位老師要靠近有文化、有境界、有人格魅力的人,學點美學、文藝學、文論等,在登高中望遠,在交往中成長。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馮衛東副院長作題為《讓好課成為好「作品」》的報告。他結合一線教師的課堂實例,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科研經驗,對於如何讓好課成為好「作品」,他深入淺出地從創新「做課」精彩寫、推開「微窗」有景深、巧加翻轉「瑕」成「瑜」、「主張」催放花滿樹等四個方面給大家作了詳細的解讀。這種基於課例研析的教學論文寫作輔導,老師們特別受益。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知名學者李慶明先生作了題為《文學六味——兒童文學教育:真諦與策略》的講座。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從自己的經歷講起,重識一個概念:何謂『母語』」;重申一個主張:語言與文學分科;重建一種閱讀文化:與高貴精神對話。他以兒童文學教育的視角,闡述了兒童文學作品鑑賞的「六味」:一曰童趣,二曰詩情,三曰史韻,四曰哲理,五曰土氣,六曰辭採。
生命因為遇見而美麗,教育因為碰撞而精彩,前行路上有專家的指導、名師的引領,專業成長道路才會越走越寬。攜手相伴,心有所向,名師工作室成員們向美而生,逐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