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拉克·海珊·歐巴馬"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的名字。其不僅是曾經的美國總統,更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非洲裔的總統。歐巴馬的父母在大學時期相識相戀。
1961年歐巴馬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在他年僅兩歲的時候父母的婚姻破裂他隨母親生活,而後其就讀於普納荷蘭學校,畢業以後歐巴馬隨自己的母親遷到美國生活。
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成功的人,在其青年時期也曾走過"彎路"。年少時的歐巴馬性格十分的自卑,和當時美國大社會背景下的大多數黑人青年一樣,此時的歐巴馬並沒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他選擇了墮落,成為一名癮君子以後其曾一度荒唐度日。
好在他最終沒有放任自己這麼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在西方學院學習兩年以後,他順利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而後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主修法律。2000年,在政治場上初出茅廬的歐巴馬競選聯邦議員失敗,兩年以後他順利兩任伊利諾州參議員直至2004年他才成功選舉聯邦議員。
2009年,歐巴馬迎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刻——宣誓就職總統,同年十月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也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他,對於他在加強"國際外加和人民之間合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並加以表彰。
作為訪華之一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弟弟,並且其與中國締結了深厚的緣分。
馬克·歐巴馬·狄善
馬克·歐巴馬·狄善九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親弟弟,他與歐巴馬同父異母,從小並沒有和自己的哥哥生活在一起,出生於非洲肯亞的馬克知道1988年的那個夏天才第一次與自己的哥哥見面。
馬克的媽媽認識其父親的時候已經有過兩段婚姻,當時離婚不久的老歐巴馬與馬克母親的愛情遭到了極力的反對,為了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她幾乎斷絕了和自己父母的所有聯繫,並且甘之如飴的在肯亞過著貧窮的生活,之後為老歐巴馬先後生下兩個孩子。
馬克十八歲那一年,他到美國讀大學,從小活在種族歧視陰霾之下的他飽受折磨,他曾經說過:"我是個白皮膚的黑人,或黑皮膚的姆尊古(斯瓦西裡語中對白人的稱呼)。
我比所有的白人都黑,但比所有的黑人都白——在這兩者中我都無以存身。"也許恰是因為命運為他帶來的這些苦痛,讓馬克能夠更加義無反顧的做自己,更加堅定的向前衝。
他從小就十分聰慧並且好學,在自己的外祖母那裡馬克學會了鋼琴並熱愛上閱讀,在美國布朗大學他先後攻讀了物理學及數學專業並成功獲得雙學位。
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並"不滿意"的馬克隨後順利考入史丹福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在這裡他取得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幾年以後他進入通訊行業工作,並在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成功考取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漢語達七級的美國人
2001年,馬克來到中國深圳定居,剛剛到中國的馬克並沒有過的多好,每個月的工資只能夠勉強度日。在中國的日子裡,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雪華。雪華是一位善良的河南姑娘,與雪華相愛以後,他為了自己的愛人選擇留在中國,並且開始努力學習中文、努力工作。
他生長於非洲,穿越到美國,最後紮根在中國。妻子雪華教會他中國人的矜持,讓他了解到中國的人家族觀念,他漸漸開始認識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
從一在中國的外國人,馬克不僅漢語七級,他還開始閱讀《紅樓夢》等多部中國經典學術作品;並且他還將中國多位詩人的詩集翻譯成英文,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讓更多的外國人接觸、了解中國的古詩詞。
"不想別人代表我"——馬克
馬克被大家所熟知是因為他的哥哥歐巴馬,作為美國總統的弟弟,在很多場合都會被人貼上關於歐巴馬的"標籤"。在一次新書籤售會上,主持人在介紹他的時候用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弟弟"來贅述,馬克微笑著打斷主持人的話並表示自己的名字是馬克,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訴大家:"不想別人代表我。"
雖然,在世人眼中馬克頭頂著"總統歐巴馬弟弟"的光環。但是馬克與歐巴馬卻截然不同,馬克生長在非洲但是求一直渴望逃離,父親老歐巴馬的家庭暴力在馬克的生命裡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黑洞;相比之下,哥哥小歐巴馬對於父親是渴望的,也許是父親在他生命中的缺陷造就了他對父親的渴望,對尋找自己"根源"所在有著渴求。
小歐巴馬想要觸碰的恰恰是馬克這一生都在極力逃避的,馬克曾經提到"歐巴馬"這個父姓帶給自己的只是不斷的在提醒自己早年所經歷的所有悲慘,因為小歐巴馬才讓其為自己的父姓感到驕傲和自豪,也給了他追溯惋惜歲月的勇氣。
他是馬克,他在中國的十幾年歲月裡為中國許多地方的孤兒和貧困兒童募捐了上百萬美元的善款,他致力於慈善事業,前前後後總共幫助了全球數十所的學校,援助過上千名的學生。
也許還是有很多人會稱呼他為"歐巴馬的弟弟",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他有自己的光芒雖然在世人眼中看來不及哥哥耀眼,但是他始終閃耀著自己的光輝,就像他自己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唯一嫉妒我哥哥的一件事是他上了哈佛,而我上了斯坦福,因為我比較喜歡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