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與晉商

2021-02-07 傳統武學

一、形意拳

形意拳乃中華民族之國粹,是我國四大拳種之一。她起源於山西永濟縣,發展完善於山西晉中一代,傳播於海內外。目前已列入武術院校的重點課程,為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

形意拳之所以能發展完善,與明、清及民國初年山西晉中祁縣、太谷等縣興盛的商業是分不開的。考究資料表明形意拳與晉商是相扶相襯的關係。

1、形意拳的概念

形意拳的概念是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或"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實則為意為本,形為標,以意練形,形意相隨並練的拳種。她在心意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和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的外三合)的基礎上,操練劈、崩、鑽、炮、橫五行拳。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鮐、鼉十二形拳。在五行拳與十二形拳基礎上發展了形意拳單練套路、對練套路以及形意拳散打。在兵器方面有形意器械單練與對練套路,以及器械技擊。形意拳歷代傳人打破門派取長補短,發展了形意拳彈腿、洗髓經、獅吞手、鴛鴦腳制敵絕技、形意八卦、形意太極等,進一步完善了形意拳。

  2形意拳簡史

  (1)形意拳始祖姬際可

形意拳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公認的鼻祖是山西省永濟縣人姬際可。姬際可字龍峰,生於是1602年(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卒於1683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據資料記載:姬際可從小學文習武,無不專心。稍長,擅長槍術,有飛馬點椽頭絕技,號稱"神槍"。1644年後,姬 際可訪學於嵩山少林寺,終日與眾僧研討武技。少林寺有豐富的拳譜資料,高僧有精湛的拳法技藝。他根據少林拳譜《少林古傳秘本、十法》要旨,聯繫"五行生剋"理論;參照少林寺龍、虎、豹、蛇、鶴五拳及有關拳法;又得"鷹熊竟智"及兩雞相格鬥之啟發,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珠遂以六合為法,陰陽為母,四象為根,並寓槍術精妙於其中。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順序,創編劈、崩、鑽、炮、橫五行拳。之後又創編了龍、虎、猴、馬、蛇、雞、燕、鶴、鷹、熊十形拳。同時,以 "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為拳理,名曰"心意六合拳"。

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十年,創建了"心意六合拳"。可以說"心意六合拳"出於少林,故稱之為"少林外家支派"。

有資料記述"嶽飛創心意拳"云:"嶽武穆王,受業於名師,精通槍法,脫槍為拳,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獨我姬公際可字龍峰者,訪名師於終南山,得嶽武穆王拳譜,意既精粹,語亦明暢"。故為心意拳為嶽飛所傳,目前學術界仍有爭論。

  心意六合拳始祖姬際可傳人曹繼武、曹又傳戴隆邦、馬學禮。

  (2)形意拳北派之祖戴隆邦

  戴隆邦,山西省祁縣小韓村人,生於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卒於1802年(嘉慶七年)。戴家為山西祁縣歷代名門,曾在河南、安徽一代經商。戴隆邦拜師於曹繼武,深得先師愛戴,贈於隆邦《姬際可自述》和《拳論十法摘要》。在師祖姬公創編心意十形拳的基礎上創編了鮐、鼉二形,成心意十二形拳。清鹹豐,同治年間武林界有《心意拳北派之祖戴隆邦》之稱。傳人代表弟子戴文雄(二閭),戴文雄傳李飛羽等。他們為山西祁縣、太谷、平遙商業票號保鏢事業有卓越貢獻。

(3)形意拳神拳巨手李飛羽

李飛羽(1808年一1890年),字能然,世稱"李老農",河北深縣人。1845年投師於戴文雄(戴隆邦二子),對繼承"心意拳",創立"形意拳",做出歷史性貢獻。在山西太谷立鏢局,保鏢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有"神拳李"之威名。在鹹豐、同治年間,與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極拳之楊露禪鼎足而三。為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武林之領袖。

李老農擇優授徒廣為傳人。稱為國手者,在山西有: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李廣亨。在河北有:郭雲深、劉奇蘭、劉曉蘭、賀運恆等。這就是山西形意拳史上,李老農之八大弟子。八大弟子各有傳人,遍及全國各地。

李老農"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的理論改 "心意拳"為"形意拳"。為形意拳改革做了巨大貢獻,被稱之為形意拳名家巨手"神拳李"。

(4)形意拳一代宗師車毅齋

車永宏(1833年--1914年)字毅齋,排行二,人稱車二師傅,山西太谷賈家堡村人。十六歲投太谷巨賈武柏年家做車夫,主僕關係甚好。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後投師武鴻圃、王長樂學習少林拳。鹹豐六年由武柏年推薦,紳士巨賈孟綍如介紹,拜師於李老農學習形意拳。因神拳李保鏢經常外出,推薦於祁縣師戴文雄(二閭)那裡繼續深造。車二艱苦求藝, 奔波祁縣、太谷之間十來年,深深感動了戴文雄,將其家傳《心意六合拳》孤本贈於車毅齋。

車毅齋與其弟子李復禎,布學寬等在全面繼承先師拳法基礎上,博採諸家精華,揚長補短在巨賈紳士孟綍如協助下,對傳統形意拳進行了改革創新。在拳理上闡明了"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的原理。拳套路上衝破"五行生剋"的觀點。提出了"破中有生,生之可破"的辯證關係,在練法上強調養氣練氣並重,橫進直進並重,搏擊防禦並重。在搏擊實踐中,糾正了直勁多、橫勁少,攻重於防的弱點。並創造了"拘馬拚"、"陰陽把"、"獅吞手"、"迂迴步"、"箭串步"等新套路。形成了"快打猛攻,亂而取之"與"引進落空,智而取之"的車氏技擊法"。在形意拳套路上,將五行拳,十二形拳進行了改革,取各形獨特拳法,創編了"進退連環"、"雞形四把"、"六合拳"、"八式拳"、"雜勢捶"等。入門拳有"十二路彈腿"、"六腿架"。對練套路有"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十二連捶"、"挨身炮"、"九套環"、"劈捶"、"十六把"等。技擊上取形意拳精華,歸納了"散手六法"、"十四處打法"、"十六顧法"等,掌握攻防要領,提高技擊水平,使形意拳散打(撕扒),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藝"的境地。

光緒十四年(1888年),車毅齋遵循武術界的武德,毅然赴天津打擂。憑一腔愛國激情和紮實的形意拳武功,打敗了狂妄至極的日本擂主坂三太郎,名震中外,清政府為此授予"頂戴花翎、五品軍功"。門人第子為之立碑紀念,以銘千秋。

車毅齋傳人有李復禎、布學寬、劉儉、呂學隆、王鳳翔、樊永慶、李發春等十八位弟子。1914年一代宗師車毅齋逝世後,由李復禎、布學寬等研究確定了"華幫維武尚社會統強寧"輩次排列。從華字上起傳人遍及海內外,為發展形意拳事業起了促進作用。

(5)形意拳師表布學寬

布學寬(1876年一1971年)字子容,山西祁縣鞏家堡人。幼年私塾讀書,後在太谷經商習武。1900年投師於車毅齋門下學形意拳,因他品學皆優,人緣好,成為車毅齋的得意門生。1918年,42歲的布學寬推選為太谷縣體育會主任,自然地成為形意拳掌門人。同仁們在他組織領導下,在太谷城關十所學校開設了國術課的先河。1930年廣有卓見的孔祥熙聘請布學寬為太谷銘賢學校的專職國術教師。直到1951年銘賢學校與國內其他大學合併為止。

1935年,在孔祥熙(中央政府財政部長)資助下,太谷成立了國術館;布學寬任館長,國術館成為"三晉"武術活動中心。以拳會友,切磋拳藝,培育後人起到促進作用。布學寬指導下,在研究形意拳套路基礎上,側重於散打(撕扒)訓練項目。吸引了省內,外形意拳愛好者參加國術館活動。湧現出一批技擊能手,如張永義、孟立綱、呂家麟、吳立孝、車採藻、孫德義、閻芝蘭、吳連富、梁煥章等。都是聞名一時的形意拳技擊能手。1937年後,布學寬的弟子們與日寇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如:候維煌、王大任、仝玉一、吳德凱、呂東賓、李士榮、郭振武等。有關他們可歌可泣故事,銘記史冊。

解放後,布學寬任太谷縣武術協會主任。在他的精心努力下,先後建立了武術推廣站75個,有五千餘名武術愛好者參加活動,使太谷形意拳之鄉,重放光彩。布學寬為省體育總會委員,中國武協委員。榮獲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接見,併合影留念。 "文革"時,大部分寶貴資料遺失,1971年於世長辭,終年96歲。

布學寬以武學為業70年,在形意拳的研究、教學和應用上,獨樹一格。在技擊方面《形意拳十四處打法》,深得車毅齋教誨。運用嫻熟,尤精肩打、肘打,多以巧取勝。數十年教學生涯、精心體驗形意、八卦、太極和鴛鴦腳互相豐富,熔為一爐。他創編了"形意連環手"和"鴛鴦腳應用法"。特別是兩臂布陣,形如獅子張口,意如蟒蛇吸食。以打陀螺原理,變化手法,講究吞吐、舒展。隨招變手防中寓攻,攻中寓防。技法上直橫弧應用為主,勁力剛柔相濟。巧用園球勁,彈簧力,擊發如觸電一般。晚年以求實為宗旨,側重研究健身養生。將 "易筋經""八段錦""性命雙修功""保健按摩"等,結合幾十年練功經驗加以整理,並編寫了"洗髓經"一書留於後人。

孔祥熙傳辦的太谷銘賢學校武術兵器配備齊全,布學寬對"十八般兵器"做了系統編排、教授。在單練套路以及器械技擊都有創新,達到了形意拳器械練法的頂峰。

太谷銘賢學校培養學生萬餘人。普遍得到布學寬老師的武術教誨。數以百計的學生隨孔祥熙從政、經商、行武。在港、臺以及海外拳藝也有一定的發展和影響。如巴西爵士武朝相曾在臺灣傳藝,後旅居巴西創辦"中國文化研究院",建 "形意拳武館",門徒達3600之眾。另一弟子李英昂,在瓜地馬拉,精心研究武術,廣傳弟子,著書立說。

二 形意拳與晉商

"山西老西"這個諢號,中外人士皆知,其起源於山西人會做買賣。經商者布及海內外。山西商人云集於晉中。明、清兩代平遙"日升昌"票號,祁縣喬家、渠家,太谷曹家、孟家、宋家、貟家,榆次常家等。廣為人知。素有"金太谷"、"銀祁縣"之美稱。祁、太、平三邦為代表的商業布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庫倫、俄羅斯及日本和朝鮮等。商業的興旺,滲透著形意拳師們的心血。辯證地講,商業也促使形意拳發展完善,獨樹一派,成為中國四大拳種之一。

1、形意拳師為晉商保鏢

史料記載:"北方陸路上,響馬賊匪時出時沒,雖際承平株未然盡絕,故商旅之有輜重者,必僱用鏢客以保無虞。此等保鏢之人素有拳勇,每有絕技,倉卒之間盜匪眼識其人翻然避去。長途夜深,重載曉行,群盜不敢即時下手,車輛乃可安然過境。然所以酬鏢客者,其資亦不菲也。"

雲集晉中各縣商號達數千家,各大財東都有自家的鏢師。清嘉慶年間,祁縣形意拳師戴隆邦父子所設的"晉盛鏢局",主要服務於晉商巨賈。

戴家在河南、安徽一代帶經商時,戴隆邦投師於曹繼武。繼承和發展了祖師姬際可的"心意六合拳",成為心意拳北派祖師。裁隆邦的二子戴文雄(二閭)受父真傳,功力甚深。曾與少林寺武功高手鐵掌僧交手,技勝高僧,二閭名聲大震。同鄉人祁縣"金財主'喬家、"旺財主"渠家,經商於"兩湖"、"兩廣",往返途中常住戴家的"廣盛店"。多年僱用戴家"晉盛鏢局"護鏢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運鏢從未有閃失。嘉慶末年,戴二閭從包頭"復盛公"保鏢返山西。路過白泥井村,遇上強人劫鏢。二閭不費吹灰之力擒巨首"黑頭太歲",並令他護送入關。二人交往為友,戴二閭名震關外。

明、清以來,河北滄州一帶武林名師倍出,人稱"藏龍臥虎"之地,向來有鏢不喊的舊規。鏢車路經滄州,都掩旗不喊,登門拜訪當地名師,贈金而通過滄州。一次,戴二閭的鏢車路經此地,隨從不知當地規矩,而引起當地拳師的麻煩。二閭給以賠禮道歉,滄州拳師則要見手比試高低。他們過招後,互相敬佩結為摯友。戴二閭名震武林,並引出河北深縣拳師李飛羽到山西祁縣苦心學心意拳的史話。

李飛羽(老能)藝成後,隨戴二閭出外保鏢。太行山牛家寨,活擒賽主,初露頭角,漸有名聲。後太谷富戶大賈孟家所聘,為孟家保鏢、護院的拳師。他與"鐵掌金剛"馮克智,"神蛋子"吳本忠等常為太谷孫、孟、曹、王等大賈保鏢於京、津、遼、沈及東口、西口、庫倫、烏拉爾等地。走一趟鏢少則數十天,多則數月。十餘年間,足跡遍及長城內外。遇強人劫鏢,無一次失事。武林中人都知李老能功藝不凡,他的車過處強人匿跡,無敢輕舉妄動。

同治六年,李老能年事已高,將保鏢重任交給弟子車毅齋。以後十數年間,車毅齋與他的弟子們成為太谷運鏢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足跡遍及北方各省。李老能保鏢時,曾多次遭強人的騷擾,但一一被制服。爾後,路霸聞李老能鏢車通過,無不聞風而避。近聞護鏢者為車二(車毅齋小名),各地路霸蠢蠢欲動,要與車二見高低。一次,車毅齋的鏢車由哈塔(赤峰)經天義(寧城)將到塔於溝(清源)時,十兒個強人截住鏢車。隨後又趕來大批強人,為首者兇悍絡腮鬍子要強行奪鏢。車毅齋好言相勸,話不投機。最後決定比試刀法以勝負決定鏢車通過。於是二人交手,車二以避實擊虛,連連截擊對方腕部,絡腮鬍幾乎將刀扔掉。當對方又向車二頭部砍來時,車用刀背向外一拔,反手一刀將對方頭巾削掉。強人大吃一驚,自覺功力遠不如車二。急跳出圈外,喊了聲"好刀法,山西人了不起"。交談下知道車二是李老能之弟子,倆人和好為友,鏢車順利通過。車毅齋保鏢刀勝強人名震塔於溝的事一直在後人中傳頌著。

車毅齋晚年,弟子李復禎、布學寬先後繼承師志,擔起保鏢重任,制服路霸兇漢多人。如:十八盤一帶號稱"青烏鶴"的兇漢,被李復禎制服。為晉、冀邊民除一大害。

布學寬保鏢於東、西口時,另有一凡情趣。據本人口述:"坐騎黃驃馬,腰挎盒子槍"。除有高強武功外,還有槍打香頭的絕技。他精通"黑國語",保鏢從未有閃失。

清代時對蒙、俄貿易中心在庫倫。而張家口則為內地去庫倫必經之關口(以其地往東故稱東口),出關口即為口外。本國商人,尤以晉商為夥。採辦兩湖之茶,曲沃之煙,許昌之綢,南京之緞,以及蘇,常、京、廣之雜貨運至庫倫,銷於蒙俄。復向庫倫運回外蒙之牛、羊、馬、駱駝、磨菇、皮毛,及俄產之回絨、哈拉、嗶嘰等毛織品。發售國內北平、四川、河南、兩湖、兩廣、江浙等地。貨商去蒙境交易,全系以物易物性質。其金觸周轉之時期約需一年。多仰賴東口金融界為之調劑。每年總結帳一次,必需以鏢車運現銀交解。固有一年一次的標期,按歸鏢期限建歸標。東口之標期稱為大寅標。因夏曆建寅,正月為寅月。標期多在正月而故名。帷國內商人如不出庫倫貿易,僅運到東口銷售。則其歸現之期,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標。

東口以外復有西口,西口在歸綏。為去外蒙鳥裡雅蘇臺及新疆鎮西之關口,其標期較東口為遲。因由東口運鏢至西口約需二十天,故西口標期較東口遲二十日,再遲二十日為太原標。太原標後五日為太谷標,太谷標後五日為太汾標。其間相隔之日期,皆為鏢車運行中所留之餘地。

山西之標可分兩種,一為太谷標,即為太谷一縣之標。一為太汾標,即太原所屬祁縣、榆次,與汾陽府所屬的平遙、介休之標。且各路運匯來之現銀,先集中於太谷。辦收交、開利率,悉以太谷為先為準。又省庫所收之銀,其元寶上有太谷縣孟家銀爐所印的"孟合"二字。即當作十足銀使用而不化臉。可知太谷縣在當時經濟勢力之大。

2、晉商為形意拳成名創造條件

清嘉慶、道光年間,太谷城商戶林立,時有"小北京"之稱。境內有曹、貟、孫、孟四大賈;又有王、武、張、喬、任、杜、籍、李八小賈。經商者足跡南至廣州,北至庫倫、俄羅斯。據太谷縣誌記載:"經商異域,講信耐勞,足跡遍天下,執各大埠商界之牛耳。起家在數十萬者,為尤谷人之特色。故有明以迄至清中葉,說三晉富庶之區者,無不於谷首屈一指。"由於商業的興旺發達,城鄉大賈爭聘著名拳師保鏢護院者比比皆是。數年間,被聘名拳師雲集於太谷。其中有聲望的有"鐵掌金剛"馮克智,"神蛋子"吳本忠,"神鉤"李發黝,"飛腿"胡鐸,"神手秀士"馬大春,"笑面虎"武鴻圃等。其中功力最好,威震武林號稱"神拳"李飛羽,和他的弟於車毅齋了。他倆先後為太谷巨賈孟綍如家的鏢頭。

  孟氏家族,於清初在江浙一帶經營商業。至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舉人、進士倍出。前後有七人出任知府,遂成太谷城內望族。孟家鏢局取信於天下。他家的"元順昌"銀號為山西各地運來的標銀,溶化後元寶印上"孟合"二字的字號,而後孟家鏢局的鏢師護送各地,可見孟家經濟實力之大。

紳士孟綍如是形意拳成名的關鍵人物。

孟綍如(1824年一1902年),山西太谷人。自幼攻讀經史,諸子百家無所不通。不樂於仕途偏愛武術。隨他家鏢師申天保學藝,刀、槍、劍、棍無所不精。成年後,擅長槍術,有"二桿子"之稱。孟綍如文武兼通,重義廣交,常為人排憂解難。深受邑人尊敬,為太谷四大紳士之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孟綍如家鏢師申天保年老,主動推薦"神拳"李老能接替他的鏢頭職務。李老能受聘到孟家後,與主人孟綍如相處甚好。民間有李老能為"孟綍如先生座上客"之美譽。孟先生精心學李老能的戴氏心意拳,並物色傳人。在好友"吉安堂"商號主人武柏年推薦下,看中了練少林拳七年之久的車二。經李老能的考察後,決定收車二為徒。孟綍如為師徒寫拜師貼時,發現師徒二人名字不雅,當時給李老能起名為李飛羽,字能然。給車二起名為車永宏,字毅齋。從此師徒二人起用新名。孟綍如為李飛羽傳拳方便,將自己的廳堂騰出來做為習武藝的場所。他和下屬各商號的掌拒商量,吸收有習武素質的夥計,每晚來他家學拳。同時訂了"三傳","三義務","六不傳"等規約,讓師徒共同遵守。

"三傳":為國為民者、尊師敬長者、作仁作義者。

"三義務";維護正義、扶助貧弱、協助師長。

"六不傳":欺師滅祖、危友壓民、為非作歹、忘恩負義、品性不端、愚蠢狡頑。

此規約漸漸成為形意拳門人共同遵守的總則傳了下來。

鹹豐年間,鴉片煙累禁不止,吸毒者比比皆是。民謠曰:"鹹豐坐了十一年,口裡口外種洋菸,染上菸癮害殺人,家破人亡鬼吹燈。"一向憂心國事的孟綍如和李老能師徒,目睹太谷煙患現象,立志要改革拳術,以強國人。為使學者易學易懂,廣為傳播。他們對拳譜中"步為一身之根基,運動之軀扭。拳法中的千變萬化,莫不賴之以步。"的理論,作了認真研究。對比實踐,得出了"弓步變化不靈,雞步又顯得支絀"的結論。

一次,他們受到"元順昌"化銀工人剪元寶姿勢的啟發,通過多次實踐,遂改弓步為"坐銀剪步"又稱"形意半馬步"。並將此步定為形意拳的基本步法。

繼而,他們以戴氏心意拳樁功中陰陽為母,四象為根的原理,按"三節"、"六合"、"八字"、"九歌"的要求,規定起手以"鷹捉",出勢以"虎抱頭"兩個基本動作,創立"三體式"。並以此為樁功,改革了蹲丹田的舊式樁功。孟綍如為三體式作歌云:"三體一站四象分,下步雞腿中龍身,熊膀猴相在上體,形意拳中此為根,起手鷹捉虎步出,身成六式寓意深。"練此樁功要求以意領氣,氣沉丹田,上松下實。鍛鍊腳腿步的穩固和姿勢正確。要求抱裹嚴密,利幹出擊顧破,是謂"一樁頂三功"。

並把"陰陽、八卦、四象、六合"等原理,貫穿於整個形意拳法中。李飛羽在此基礎上,創造了"盤根八法"。練時以前撲、後踩、上提、下按、外雲、內提、左捧、右捋八個基本動作。孟綍如為之作歌訣云:"撲踩提按勁不散,軟硬相濟成剛柔,雲抱捧捋緩緩做,中定動靜慢慢求。"讚歌為"盤根弓步豈無因,配合分明天地人;要把此身高位置,先從本實求精神;根株相蒂陳相固,盤結多端類有人;猿臂封侯誰可恨,千鈞一舉見其神。"

之後,李飛羽在孟綍如的協助下創造了"九宮步",進一步豐富了形意拳步法。並把戴氏心意拳兩肱過屈,重根節而難達稍,只利近身而忽視本身範圍內的運擊。通過實踐"宜屈則屈,宜伸則伸,似屈非屈,似直非直"。練功時,要求肩垂、肘墜、腕塌。由腰發勁,肩窩吐力,使丹田之力達於稍。將戴氏心意五行拳"把把不離鷹捉",改為每拳以左右式連接而使動作連貫,突出了五行各拳的特點。

並以擰轉步將劈、崩、鑽、炮、橫連接練習,為"五行合演"亦名"五行連環"。

同時,將戴氏心意拳中的挪步龍形,躍步龍形,踩步龍形,綜合為挪、躍、踩三結合的龍形練法。

李飛羽與弟子車毅齋根據五行生剋原理在孟綍如協助下,研究創編了"五行生剋拳"。為心意拳的改革創新邁出了大大一步。

他們對古拳譜中"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的理論進行了多次認真深入的研討;他們認為:心意近於一理屬內,肢體屬外,具有象形取意之意。孟綍如還提出"人以物之形為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的理論,他們決定以"形"代"心",更符合心意拳之特點。用"形意"之名,取代"心意"更為合理。自此"心意拳"易名為"形意拳"傳於後世。

同治六年(1867年),李飛羽年邁還鄉。車毅齋不驕不躁,繼承先祖之志,與孟綍如致力於形意拳的改革創新。他們在與李飛羽一道改革形意拳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的新說。不久,又提出"以拳法結合形象,使形象服務於拳法"的主張。進一步完善了山西形意拳的理論。他們提出練功時要做到"內意外形,練氣養氣,防禦進攻"三者並重。在練法上,將五行拳改革為掌拳互變。將十二形改革為每形只取其中一個特技,以突出五形,十二形的技擊特點。又創編了,"進退連環","雞形四把","雜式捶"幾個單練套路。同時,孟綍如為形意拳改革套路諳寫了完整的歌訣。比知進退連環歌訣為:"進退連環是意門根,一馬三箭左右分;白鶴亮翅鼉形意,鷹熊鬥智龍翻身。"等等。

總之,孟綍如先生對形意拳的改革、創新完善上,以及成為中華民簇四大拳種之一,做了不懈的努力。與先師們改革形意拳有著相扶相襯的關係。形意拳的傳人們永遠銘記孟綍如先生的功德。 

註:作者;李啟榮1938年生,山西省孝義市人。畢業於"山西醫科大"現任"晉中市武術協會"、"晉中市布學寬武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49年拜師學形意拳至今。曾任晉中市醫科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相關焦點

  • 龍拳在川賀晉商:祝賀全球晉商「龍騰耀四海 拳出齊抱團」
    中國晉商俱樂部秘書長劉文斌認為,四川省山西商會成立10周年慶典,再次展示了在川晉商的抱團成績,再次匯聚了全國全球晉商抱團發展、回報桑梓的拳拳之心,正如樊建川會長在致辭中所講「我們團結在一起那就厲害了」,龍拳真正體現了全球晉商的這種渴望,希望晉商「龍騰耀四海 拳出齊抱團」。
  • 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 題: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新華社記者王菲菲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採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形意拳與站樁
    站樁,既是初學形意拳的入門功夫,又是學成者常練不懈的功夫,拳諺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松。」站樁是形意拳門人終生的必修課,通過長期的站樁鍛鍊之後,習武者的內在心神和外在筋骨,都會有極大的改善,不但心身的健康水平提高了,而且拳技的演練水平也會提高。在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主觀原因體現出虎的勇猛,熊的穩健,猴的機敏等動物的習性特徵。
  • 實戰性武術-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據傳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神與氣合,氣與意合,意與力合,肩與肘合,胯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實戰
    形意拳技擊的技術問題二:腳下的根形意拳特別講腳下的根,步到人飛,腳下無根哪行?這根怎麼出來的?形意拳平時的站樁、打拳練就了三角形的穩定的人體站位形態,架子再低,更妙。至於運動不靈,這就是功夫了。平時下式子(就是低架子)打拳,習慣了這種形態,日久天長,動作一樣能快、能靈,功夫也就出來了。等你低式子能與高式子一樣靈活時,再去與高站位的人動手,大佔便宜。形意的功夫出在腿上,下式子打拳也是很主要的一項。不獨形意,其實好多傳統武術都有這個要求。
  • 形意拳的樁、拳、形體系
    形意拳的拳法體系(文:吳會迪)形意拳在車毅齋改革、創新、發展之後,就其拳法內容來說,是極其豐富和極具有傳教價值的。它以「體式」為樁功;以「形意彈腿」為入門拳法;以「五行、十二形」為基本拳法;以「單練套路」為綜合拳法;以「對練套路」為訓練技法,形成了一套內容豐富循序漸進的拳法體系。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而形意三才勢的結構,前後左右上下,都很均衡,其實就是哪裡都有變化的餘地。二是攻擊力。形意、心意的攻擊威力都源於丹田功。心意的拳架配合丹田功,見效很快,所以有「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說。而形意的勁力要相對內斂,勁力是沿著筋經走的,外形看不出什麼威力,所以形意拳理論裡才有「暗勁」一說。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崩拳形意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拳種。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宋氏形意拳龍形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從傳統武術形意拳與現代搏擊拳擊實用技法試析形意拳與拳擊的關係
    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種觀點:形意拳的技擊實戰,外表看起來就如同拳擊!衲子不知道這個觀點的出處,好像是一位大師說的。磚家、叫獸,大溼……衲子要說,這不管是哪位「大師」所說的,那也一定是當不得真的醉話或者夢囈!衲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形意拳的真東西
    形意拳發人必須要挨緊了對方,腳踏中門,在對壘的一瞬間感覺自己身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感覺無論從哪個方位都可以將對方發出,自己感覺越舒服,對手就會越彆扭,自己越感覺舒服,佔的主動就越大,發對方就會越遠,發人靠的的是有利的技巧,如果和對手接觸感覺彆扭,說明佔的方位不對。
  • 形意拳之精髓
    有句話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這樣,為了這一拳一腳的目的,發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帶水。形意拳的拳勁是要求把全身三盤九節之勁路,把五臟六腑之內氣,綜合一體形成一個整勁發出去。這個勁不是一蹴而就能得到的(是要經過一定時目的系統訓練)。五行拳以極其簡練的招式,千萬次有意識的操練,其目的就是要摸準這個勁。「拳法之妙在於運勁」,其實運勁就是運氣。所謂拳勁,應當是通過特殊的訓練,人體培養生成的一種內勁。
  • 尚雲祥的形意拳
    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站三體式是為了強身,打好技術基礎,故先生特別注重站樁,並藉以考驗人。
  • 形意拳橫拳怎樣打出螺旋力
    橫拳似彈,槍彈通過槍筒的來幅線,旋轉而出,快準狠。而橫拳就是練的這個勁。橫拳屬土,土生萬物。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代表一年四季中的尾月,所以橫拳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重點練習。練橫拳時拳要旋轉而出,有滾崩之勢,屬於邊打邊護,顧打合一的打法,看上去是防守實則是攻的意念包含在裡邊。
  • 首屆形意拳網絡大賽通知
    形意拳國際大聯盟以弘揚形意拳為己任,通過品牌授權,拓寬發展渠道,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平臺,為形意拳傳承人及愛好者提供更便捷的武術交流學習機會,展現形意拳傳承人的精神風貌和浩然正氣,發展壯大形意拳隊伍,弘揚形意拳文化。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後來,王慶民出來澄清,他不是業餘搏擊運動員,而是業餘形意拳愛好者。馬保國創立的渾圓國術館馬保國是形意大師尚濟高徒,既練了形意拳也練了太極拳,還練了馬家氣功。渾圓形意太極門創始人馬保國馬保國的對手王慶民以前練過擒拿,後來業餘練形意拳,從格鬥場面看,王慶民還是練出了一定功力,動作簡單、直接、粗暴。對付形意套路黨馬保國綽綽有餘!
  • 形意拳:中華真功夫尋根永濟
    形意拳主張簡潔樸實,結構嚴密,勁法精巧.其動作沉著,穩健,身正,步穩.因其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胯與膝合、手與足合",故形意拳初名心意六合拳.因姬際可所創,又名際可拳.其在流傳過程中,又衍生了其他名稱:形意拳、行意拳、五行拳、心意拳、六合拳等.
  • 形意拳「九歌」與「八字」訣
    形意「九歌」與「八字」訣是演好形意拳的要領歌訣,凡學練形意拳的朋友們不可不知。今將形意「九歌」與「八字」訣之意釋如下,供形意拳同仁和武友們參考。  一、形意「九歌」也叫形意拳「開式九歌」,也有稱其為「九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