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古稱建寧、櫧洲,地處湖南省東部。古時當地盛產櫧樹,且以湘水兩岸為洲,宋時定名為櫧洲,後諧音為株洲。
株洲的市樹是樟樹,市花是紅檵木。市域地勢總體為東南高,西北低,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為主,其中山地約佔全市總面積的比例為41.52%,丘陵約為17.02%,平原約為16.37%,崗地約為19.43%。
株洲市總面積約11248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403萬,市轄5區3縣1縣級市,分別是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淥口區、攸縣、茶陵縣、炎陵縣和醴陵市。
天元區,地處株洲市城區西部,因境內的天台山、園藝場而得名。
天元區是株洲市政機關所在地,全區總面積約328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34萬,戶籍總人口約29萬(2018年末)。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萬豐湖溼地公園、神農城、湘江風光帶、株洲奧林匹克公園和慄雨休閒谷等。
蘆淞區,地處株洲市城區東部,因境內的水中蘆草繁茂而得名。
全區總面積約21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9.18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大京風景名勝區、神農公園和金輪古寺等。
荷塘區,地處株洲市城區東北部,因境內河塘中遍植蓮藕,夏日時荷花盛開而得名荷塘。
全區總面積約152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29.75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仙庾嶺風景名勝區、婆仙嶺森林公園、天鵝湖公園和東湖公園等。
石峰區,地處株洲市城區北部,因石峰山而得名。
全區總面積約166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36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方特旅遊度假區、石峰公園和九郎山森林公園等。
淥口區,別名淥湘,原名株洲縣,地處株洲市城區南部,因位於淥江和湘江交匯處而得名。
全區總面積約1054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30.86萬,戶籍總人口約35.1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朱亭古鎮、伏波嶺和青龍灣體育公園等。
攸縣,古稱梅城、攸州,位於株洲市南部,因攸溪而得名。
全縣總面積約2649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66.48萬,戶籍總人口約80.92萬。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白龍洞景區、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靈龜峰、仙人橋、酒仙湖景區和桃源谷景區等。當地名優特產主要有攸縣香乾和攸縣麻鴨等。
茶陵縣,別名犀城,位於株洲市南部,古時因陵谷多生茶茗而被稱為茶鄉,後因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茶陵。
全縣總面積約2496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59.36萬,戶籍總人口約64.45萬。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雲陽山風景區、南宋古城、南浦鐵犀、洣江書院、東陽湖和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等。
炎陵縣,原名酃縣,位於株洲市南端,因境內有炎帝陵而得名。
全縣總面積約2030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20.34萬,戶籍總人口約19.2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炎帝陵景區(5A)、神農谷景區和雲上大院景區等。
縣級醴陵市,地處株洲市東部,因古醴陵國而得名。
全市總面積約2156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約96.75萬,戶籍總人口約105.23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仙嶽山景區和官莊景區等。
為方便更多人認識、了解株洲市,文章中謬誤、遺漏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朋友留言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