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提升,馬拉松、廣場舞、增肌減脂等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然而,運動後的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會抵消運動帶來的益處,只有遵從科學,合理飲食,才能將運動效果「最大化」。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應了解一下運動對機體的影響。
運動會增加機體能量消耗,導致體溫升高,進而出汗,丟失水和電解質。當體內的能源物質耗竭,酸性代謝產物堆積,身體會產生疲勞感。所以,運動後要注意補充水分和能量。
運動後怎么喝?
運動時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大量出汗,丟失體液(包括水和電解質)。所以,運動後首先要補充水和電解質。
運動時間不足1小時者,運動後適量飲水,並正常吃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飲水以白開水為宜,可以減輕口渴感,改善疲勞。需要注意的是,較短時間的運動後,不需要特別補充含糖飲品和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尤其是為了減肥而運動者,補充運動飲料反而會降低減脂效果。
運動(如有氧耐力運動)超過1小時者,最好在運動後適量補充運動飲料(但不宜選擇含添加糖或碳水化合物高的飲料,比如可樂),以恢復體液平衡和血容量,避免嚴重脫水和低鈉血症的發生。可將牛奶作為天然運動飲料,在運動後飲用。因為牛奶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約5%的糖、3%的蛋白質,還有適量鈉,可以滿足運動後機體的多種營養需求.
運動後怎麼吃?
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訓練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加餐,可以使訓練效果加倍提升!加餐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體力幫助吸收各種補劑,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訓練後沒有吃東西,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
●吸收營養的黃金時間
很多人擔心訓練後吃東西會變胖,有研究表明運動後的飲食不僅不會影響減重,反而會增強你的體力,從長遠來看更能幫助你減肥。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補充的食物的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
如果太晚進食,肌肉會被迫分解肌肉蛋白來替補能源的缺乏,且之後使能源分配回肌肉的比例下降。
●吃碳水恢復體力
訓練之後吃碳水可以讓體力快速恢復,並且不會儲存脂肪。很多人在訓練之後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長期下來身體機能會失調影響訓練效果。穀類食品、糙米、橙子都是很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而富含糖分的餅乾和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儘量避免。
●吃蛋白質增肌
蛋白質的重要性在於可修補與再生運動時被破壞的肌肉組織。碳水化合物搭上適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性能,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肪。碳水化合物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可加速蛋白質被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比例過低,可能造成血液中的胺基酸被吸收的速度緩慢,在血液中滯留較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科學的食物比例
訓練後進食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食物份量不用過多,控制在300卡左右就能使食物達到完美的補充效果。
最後,運動完加餐過後,正餐仍需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哦~。
如果訓練較晚或正餐後訓練,則一份加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