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阿彌陀經》所被根機之「信、願」

2020-12-09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四所被階品,分二:初料簡,二總收。初料簡。已知此經文略義豐,言近旨遠,未委被何根器,有何階等?先明料簡,前三非器,謂無信者、無願者、無行者。反是皆器。先明根器,有是有非;次別階等,有勝有劣。欲令舍非從是,棄劣取勝也。信,謂信生佛不二,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故。如經所云「汝等皆當信受我語」是也。願,謂信非徒信,如子憶母,瞻依嚮慕,必欲往生故。如經所云「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是也。——《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文:大安法師

這是「十門開啟」的第四段,主要講在淨土法門中,《阿彌陀經》所被的根機和往生的品位。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兩個結構段:第一是「料簡」,料簡哪種是根器,哪種不是根器。第二是「總收」,就是從淨土法門的普攝、普門的立場來談其收機甚廣的特點。

從前面所談的「義理深廣」中就能夠了知這部《阿彌陀經》文句非常簡略,但是義理非常豐富,具足華嚴事事無礙法界的玄門。所以此經文句雖然非常淺近,但是旨趣非常深遠。佛經中有些是廣經作略經講、深經作淺經講。《阿彌陀經》就屬於很深邃、廣大的一部經典,然而卻以一種淺顯的文句來表達,所以它的特點就是「言近旨遠」。這兩句話就把《阿彌陀經》文句、境界的特點概述出來——「文略義豐,言近旨遠」。

接下來的「未委」就是不知道,不能確知《阿彌陀經》是什麼樣的根性、什麼樣的器量能夠修習,通過修習淨土法門往生,又有什麼樣的階品。

這裡談到的根器,這個「器」說的就是是不是這塊料。器就是一切器皿、一切用具的總稱。器皿能夠盛東西,故佛教經典就常常用「器來比喻堪受教法或者善能弘法的根機,所以稱為根器,即根機和器量。能夠接受佛法而信受的人就被稱為法器,或者道器。反之,就叫「非器」,不堪為法器、道器。

通途佛法講「非器」有五種類型:第一種,邪知邪見,對三寶沒有信心。第二種,誹謗佛法真理或者用這種方式來沽名釣譽。第三種,執著語言文字而違背法性實相之道。第四種,不具有持戒道德行為、一心向著五欲六塵。第五種,在方便法門當中,比如聲聞、緣覺,而不了解中道了義的人,也叫「非器」。這五種人稱為五種非器,於說法、授戒時都要簡別而摒棄的。簡別就叫簡器——簡別不是這種根器。

淨土法門也要先去「料簡」。這裡談到「非器」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無信者」,就是對念佛法門沒有信心的人;第二種人是「無願者」,就是對往生極樂世界不好樂、不發願的人。最後是「無行者」,即不去執持名號的人。也就是說不具備信、願、行的人,這就叫「非器」。反之,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的人都是淨土的根器。所以先闡明這個根器「有是有非」,「有是」,「是」就是「是器」,「非」就是「非器」。具足信、願、行就是「是器」,不具足信、願、行就是「非器」,這是先闡明根器。

其次要甄別往生的階位「有勝有劣」。「勝」就是上輩三品往生,「劣」就是下輩三品往生 。所以這一段討論的目的就是欲令我們能夠舍「非器」而從「是器」,放棄下輩往生而取上輩往生。

下面談信。淨土的根器首先談信,那信什麼呢?首先要「內重己靈」。我們雖然還是輪迴的業力凡夫,但現前這一念的體性與十方三世諸佛的體性平等不二。我們是迷惑顛倒的佛,佛是已經覺悟了的眾生。從果上來說,當一個修道人成佛的時候,他現量親證一切眾生都成佛了。從因門來看,一個菩薩修行,要知道念念當中有很多的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是由於眾生跟佛在體性上是平等不二的。體性上平等不二就是諸佛所證的,也就是我們眾生介爾一念的體性。而這一念的體性、如來藏,跟佛所證是平等不二的,即所謂「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但是在相狀上,我們還是有煩惱的,有分別。所以佛是斷了煩惱分別,「至為清淨」,他就叫佛陀。我們還沒有斷,就是凡夫。所以,性和相,首先要相信我們的性體跟佛沒有兩樣。

既然心、佛、眾生等無差別,那就是說生、佛不二。這個佛就在我們內心,我們眾生也就在佛的內心,於是我們業力凡夫去念這個果地圓滿的佛,這就是「外慕諸聖」了。果地上的佛就一定能加被我們,就一定能令我們往生到極樂淨土。一到極樂淨土就是阿鞞跋致,就能夠究竟圓滿成就大乘的佛果。在淨土宗本源意義上,你得要同時「內重己靈」和「外慕諸佛」。要了解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什麼關係,他的大悲願力,他的實相的法身、願海都在我們的念頭裡邊,我們也在彌陀的願海裡面。只要一念回光,具足信願,乃至一念,即得往生,這樣圓頓的往生道理就是從生佛不二的層面上建立的。所以,《阿彌陀經》常常點示「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很懇切,因為這是難信之法,但是你們要相信「我語」。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他是不會說假話的。

具足這樣的信之後,就得談願了。前面談的對淨土的信不是脫空的,這個信要具體落實在願上,這叫由信啟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了。這個願是從信裡面升華出來的。既然眾生跟阿彌陀佛平等不二,那麼阿彌陀佛就像慈母一樣憶念我們。我們這些業力凡夫流浪在三界啊!我們是浪子啊!我們要有浪子憶念慈母的心,這個心生起來了,就有一種瞻仰之感,對阿彌陀佛瞻仰、皈依、神往和欣慕的情懷就能出來。「瞻依嚮慕」的目的就是要往生到極樂淨土,跟自己的慈母相逢。

之前我們沒有願的時候,在無量劫的輪迴當中,「若逢不逢,或見非見」。雖然阿彌陀佛像慈母一樣憶念我們,但我們從來沒有去憶念慈母,「一專為憶,一人專忘」。現在我們這些專忘的浪子,知道有阿彌陀佛了,相信有阿彌陀佛了,相信他在我們內心了,相信他四十八大願的願海來救度我們了,所以一定要生起淨土的情懷。這種淨土情懷就是這四個字「瞻依嚮慕」,其目的就是「必欲往生」。

最近我們的悅眾法師正在給大家培訓東林佛號,就是在談應該用什麼心態去念東林佛號。不是有氣無力地把佛號拖得很長,昏昏欲睡的,一定要有情懷啊!沒有情懷,你很難表達懇切的願哪!這種情懷念出來了,你才能悲喜交集啊!你這個浪子才能夠跟你的慈母對面哪!母子是天性相關的,只要這種情懷建立了,我們這顆草就變成一根針了,這根針就跟那個大磁場同構相吸了,馬上被阿彌陀佛願海所攝受了。這一攝受你身心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你的悲喜交集才能出來。要麼你一點情懷都沒有,只是「阿……彌……陀……」這樣稱念佛號,有時候念得真想睡覺。所以一定要強調這種宗教情懷,淨土法門是要講情懷的。

《阿彌陀經》三次勸願,說明這個願很難發起來啊。能發起往生淨土願的人,就像從汙泥濁水裡面生長出來的蓮華。我們無量劫的煩惱淤泥累積得無比深厚,發願往生,就是從這一堆「爛泥」當中生長出的一種覺性。你只要把這個願發出來,你就能往生。若已願就若已生,若今願就若今生,若當願就當生。無論是若已願、若今願、若當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只要發出這樣懇切的願,你就不退轉了。為什麼?因為你的這個願跟阿彌陀佛的願海接通了,阿彌陀佛的願海把我們緊緊攝受住了,叫「攝取不舍」,把你抓住了,不捨棄你,你還能跑到哪去呢?所以這個願是很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大安法師講解《蕅益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九)
    大安法師:很高興跟我們淨業同修一起,來討論《佛說阿彌陀經》這部淨土宗的重要經典。
  • 大安法師:一個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他有一次就想抉擇一下法門,就在很多的經典當中隨便來拿,看抓到什麼經?他一抓就抓到《阿彌陀經》,就開始念《阿彌陀經》。他念《阿彌陀經》念了21天,就顯現境界了:顯現琉璃地的境界。古人可能善根深厚,心很清靜,也很虔誠,他一修行就很有成效;但是他沒有跟別人說。他曾經有過三次見琉璃地的經歷,他沒有去做觀想,就是念《阿彌陀經》,就是念佛。
  • 佛教:你的善根有多深,通過一個行為就可看出,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你的善根有多深,通過一個行為就可看出,大安法師開示。什麼是善根,比如佛曾說,與塵世有善根智慧之人喜結善緣。《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就有:爾時世尊而作是言:「……或有利根,聞既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這裡利根,也是指上上跟的人,就是善根深厚的人。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無住生心生的是清淨心。
  • 大安法師講解在家居士怎麼定課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法師您好,那麼多經典的利益都很好,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是否要選一部經典來讀呢?我們該選哪一部?目前我在日誦《佛說阿彌陀經》,是否足夠?大安法師:讀誦經典呢,你在淨土五經選一部有緣的經典讀誦都可以。目前你在讀誦《佛說阿彌陀經》就很好。是不是足夠?足夠了。在家居士還是單純一點為好。誦《佛說阿彌陀經》一遍,念往生咒三遍,再念一下贊佛偈,就開始念佛,念完佛做回向,做三皈依,就是定課。早、晚定課都一樣,然後再配合拜佛。
  • 佛說阿彌陀經(日誦式)
    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月妙法師:彌陀經開示的畢竟往生之路 信願持名
    這主要是因為:第一信不真,第二願不切,第三行不深。第一、信不真。主要有三個方面: 1、懷疑教法是佛權說我曾經聽過這樣一段對話:有一位信眾他問一位念佛的師父說:「師父,請問一下!《阿彌陀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真的有極樂世界嗎?」師父回答說:「哎喲!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讀誦功德利益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佛說阿彌陀經】轉發功德無量!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i)樹給(ji)孤獨園。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 我信願念佛的神奇經歷
    所幸而今得聞,慶快平生!自此,我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信願念佛。然而時常念著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自覺地會變成念觀世音菩薩。經過一段時間大聲小聲金剛持、快速慢速心默念地念阿彌陀佛聖號,終於不會在念阿彌陀佛時念成觀世音菩薩。
  • 大安法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文:大安法師至誠心就是真實心,不虛假的心這就要告訴我們修習淨土法門的人,身口意三業所修的信解和你的行持必須從你的真實心裏面透顯出來。不能作偽,不能裝假,不能外面表現成很賢良、很精進修行,實際上是心口不一,自欺欺人。如果內心充滿著貪瞋邪偽,都是機心在起作用,無慚愧心,無動於衷,是不可以的。
  • 圖說《佛說阿彌陀經》,轉發收藏功德無量!
    ,天雨曼陀羅華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心不顛倒,往生極樂國土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 3D《佛說阿彌陀經》【轉發功德無量】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e),盛(cheng)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
  • 《佛說阿彌陀經詳細圖解》
    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花稱為曼陀羅花,不論晝夜沒有間斷地從天上落下,滿地繽紛。那個國裡的眾生 每天早晨起來,用他們的衣祴盛裝各種天華,送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到吃飯的時候再回來。飯後隨意地散步行道。舍利弗,極樂國成就了如上所說的功德莊嚴。    《佛說阿彌陀經圖解》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 《佛說阿彌陀經》超清視頻+〖原經文〗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大安法師  舍利弗,極樂國成就了如上所說的功德莊嚴。    《佛說阿彌陀經圖解》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這些禽鳥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變化而成,用歌聲來感化眾生的。  《佛說阿彌陀經圖解》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
  • 超清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完整儀軌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i)樹給(ji)孤獨園。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佛說阿彌陀經》音頻+全文+完整儀軌
    【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i)樹給(ji)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經疏部——阿彌陀經義疏
    次、釋文中,此經凡有兩譯:一、姚秦羅什法師譯,即今本也;二、大唐玄奘法師譯,今見藏中。立題各異,如下所明。自古解釋凡有三家:唐慈恩法師《通贊》一卷,今朝孤山法師、霅溪法師皆有《疏記》見行於世,今之所出各從其志,時有異同,臨文目見。  次、正釋,文相又二:初、釋經題,二、釋經文。初中此經本名「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總十六字,經字為通題,上十五字為別題。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附視頻念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佛說阿彌陀經》誦讀全文及完整儀軌
    【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i)樹給(ji)孤獨園。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