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原來繁華的武漢街道竟空無一人,僅有少量的交通車輛駛過,一種莫名的傷感湧上心頭,更覺得此次援鄂責任重大。」在前線日記中,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琛這樣描述2月19日晚初到武漢的感受。
經過33天的奮戰,王琛和他帶領的甘肅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全體隊員已於3月22日結束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發熱18病區的工作,平安凱旋。在蘭州隔離期間,他已漸漸撫平內心的激動。「這次援鄂工作帶給我的首先是挑戰,也有感動和震動,之後就是深深的思考。」他坦言。
讓所有隊員平安回家
2月16日,接到出徵通知時,王琛並未感覺突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就向甘肅省衛生健康委表達了馳援武漢的意願,但當一支由省內57家醫療機構、147名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隊伍交到手中時,他才頓感壓力巨大。
「這是一支臨時組成的隊伍,我對每位隊員的能力、性格,甚至年齡都不掌握,能否按要求把隊伍帶好,心裡沒底。另外一個未知數是,抵達武漢前,我們不知道要進駐哪個醫院、哪個病區,具體是什麼任務。」面對未知帶來的壓力,王琛並不避諱,但對於自己的承諾,他非常堅定:必須保證所有隊員平安回家。
按照規定,出發前,隊員均在各自所在醫院接受了關於疫情防控的培訓;出發前一天,隊員們又統一接受了院感及自身防護等重點培訓。即便這樣,王琛也不放心,他在醫療隊新建的微信群裡上傳了趕製的防控知識PPT和視頻,並反覆叮囑大家務必仔細觀看,牢記於心。到達武漢住地後,醫療隊第一時間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感專家李六億開展了院感培訓。同時,醫療隊迅速成立了院感組、專家組、醫用物資組、生活保障組和宣傳組,每個小組各司其職,院感組監督隊員們回到住地後的感染防控和消毒流程。
在病區裡嚴格執行院感相關規定,回住地也不放鬆,這讓醫療隊實現了零感染,也讓王琛實現了出徵時的承諾。
「一患一方案」
2月22日,是醫療隊正式接診患者的第一天。此前,武漢當地經與各地醫療隊的磨合和協作,各項工作已比較順暢。此時的18病區已經過改造和清潔,在醫療隊為各個區域張貼好相應標識後,便等待著患者的到來。
「我們的患者有從方艙醫院轉過來的,有從養老院過來的,有剛生完寶寶的產婦,其中大部分是高齡患者,最年長的95歲,基礎病之多是不用說的。」王琛介紹,該病區共有40張床位,主要收治輕症和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面對「構成」如此複雜的患者,專家組和護理專家組對患者開展個體化治療,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方案,做到「一患一方案」。此外,中醫專家組充分發揮優勢,根據不同患者的特點,對方劑配伍進行加減,做到辨證施治,因人施治。針對輕症患者,醫護人員還帶領他們練習健身操、八段錦等,以提升免疫力。
「我們收治的輕症和重症患者比例大約為2比1,但沒有一名死亡,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控制住了重症的進一步發展。」王琛說,看著很多重症患者轉為輕症,直至各項檢查達標出院,是醫療隊員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醫患關係在戰「疫」中升溫
提起那位握著他的手不停道謝,還說出院後要請醫護人員到家裡吃正宗湖北菜的老人,王琛的聲音難掩哽咽。入住18病區後,老人就與在其他醫院隔離治療的家人失去了聯繫,加之病情時有反覆,時常感覺胸悶,讓他非常焦慮。為了緩解老人的情緒,醫護人員一口一個「爺爺」,叫得非常親切,還把自己的生活物資拿給他使用。老人牙口不好,護士就專門請食堂為老人燒制軟爛的飯菜。
「在我們快離開武漢的時候,每次見到老人,只要他能起身,都會向我們鞠躬致謝。此情此景,讓人忍不住落淚。」王琛說,同時,33天的相處也讓他「認識」了這支由26位醫生和120位護士組成的團隊。
很多患者入院時,因為對疾病的未知和對家人的思念,導致情緒波動,有的甚至不願配合治療,醫護人員就想辦法與患者聊天,紓解他們心中的鬱悶。有的患者要出院了,醫護人員比患者還興奮,在一起拍照留念,並向他們贈送甘肅特產和小禮物。病區裡沒有護工,護士承擔了很多生活護理工作,餵水餵飯,翻身拍背,清理排洩物。「這些孩子大部分是『80後』『90』後,都是家裡的寶貝,現在髒活、累活搶著幹。我認為,任何讚美的話語都無法表達他們的付出。」
在18病區裡,王琛說,他看到了一種醫患間自然流露的關係,「醫護關心患者,患者理解醫生,醫患相互感恩、相互體諒,這本應存在於醫患之間。」
綜合醫院亟需補課
回程的前一天,醫療隊到後湖院區門口合影,對面住宅樓上的市民拉出了致謝的條幅,並高喊「謝謝你們」,這成為王琛和他的隊員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畫面。
「我們不能再沉浸於過去的1個月中了,大家不妨趁這段時間考慮一下,回歸各自醫院和崗位後的計劃。」如今,隔離休養剛過半程,他便在醫療隊微信群中提醒大家。
當前,對於醫院來說,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成為首要任務。「我有一點著急。」談到隔離結束後最想做的事,王琛說:「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我認為,疫情一旦發生,對綜合醫院的傷害往往最大。未來,綜合醫院需全面完善防控體系,要按照要求做好感染科建設。特別是微生物檢驗室,需要達到什麼級別,要根據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設。對於我院,也要儘快把這套防控體系建立完善。在全面恢復正常診療後,我想把這兩個月落下的『功課』補起來。」
「對於防疫物資,應有通盤的考慮。如果各地都具備基本防護物資的生產能力,並根據醫院規模和人口數量進行一些必要的儲備,或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疫情初期的物資緊張現象。」王琛補充道。
作者:健康報記者 劉立夏
來源:微信公眾號「健康報」
原標題:《戰疫院長訪談錄|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琛:在挑戰與思考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