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對蘇州的印象還是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有著太多關於蘇州傳統製造業的博物館,展覽館,展廳,大型展示活動,不過這些活動雖然聲勢浩大,卻反響平平。
刺繡,核雕,玉石,評彈由於本身的文化限制,註定只屬於小部分人。
這些文化對於年輕人來說,都不夠有趣,太深沉。
蘇州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創新,淮海街就是蘇州的一次創新,在國內也屬於一次創新,不過卻遭來了非常多的非議,質疑甚至是對蘇州的謾罵:
淮海街改造升級到今天已經有一個月多了,在淮海街開街之初,每天客流量達到10萬之多。成為蘇州旅遊爆款。
淮海街幾乎完全復刻了日本大阪的原貌,百分百還原了商業街的廣告牌。
左圖為蘇州淮海街一景,右圖為大阪,大阪附近的齋心橋跟淮海街附近的橋都有同款。
1,創新必須忍得下爭議、質疑
蘇州如果想要發展。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小情小調中,蘇州就會沒有了發展,
在很長一段期間裡,蘇州古城的別墅全年都只有1套成交。
儘管拙政園別墅的名氣蜚聲海內外,但是去化情況卻很一般,賣不動。
蘇州有著2500年的歷史,這種歷史有優越的地方也有弊端。
比如,蘇州人能聽懂南京,宿遷人講話,但是除了上海人,無錫人能聽懂蘇州話之外,蘇州本地的方言,別的地區的人都很難聽懂。
這就造成了蘇州這個地方文化傳播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不僅指蘇州話難以得到傳播,更代表了蘇州的手工製造業,戲曲等都難以得到很大規模的傳播。
蘇州最出名的是蘇州的園林,蘇州的園林多是從前大戶人家的私家園林,不可能讓住在周邊的人茶餘飯後都去園林裡面逛街,蘇州需要的是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的開放的優質的活動空間,比如淮海街,蘇州中心。
隨著蘇州住宅,產業不斷的外移,蘇州的核心區正在從古城不斷向外溢,住在古城外的人,不可能再去觀前街逛街,商圈的發展自然也需要外擴。
如果有一條街能夠在國際上都有自己的名氣,但卻在中國國土,這不好嗎?
2、蘇州蓬勃的商圈發展
商業與住宅的最大的區別就是,住宅再升值,也是有限的,但是商業的利潤卻是上不封頂的。
周星馳在香港買了一間商鋪,五千多萬購入,轉手賣了兩個億。
一個城市的商業有多值錢,這個城市就有多值錢。
隨著淘寶,拼多多等一系列電商平臺的興起,實體經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但是蘇州的商業還能夠人來人往,真的實屬不易。
淮海街的改造升級歷時五個月,2017年蘇州中心的開業,商場內部有馬場,滑雪場,代表著蘇州新一代商業體品質的提升,蘇州誠品書店是園區招商部門三年不斷拜訪吳清友的結果……
最近蘇州高鐵新城吾悅廣場開業,青劍湖龍湖開業也都出現了人擠人的場景,蘇州的商業氛圍極具人氣,這是蘇州這座城市在商業版圖上一點點運營努力的結果。
蘇州有著1000萬總人口,其中五百萬都是外來人口,在外來人口不斷湧入蘇州的當下,對蘇州吃喝玩樂的需求必然增長。
蘇州本土的飲食習慣不會滿足所有外來人,蘇州飲食偏甜,一座城市如果酸甜苦辣全都有,娛樂,學習兩不誤,才可能容納四面八方的人群。
3、淮海街的前沿設計
淮海街僅僅是模仿了大阪商業街的造型,引進了不少日料店,這些店在蘇州的土地,也都是中國人開的,街上到處插滿的是中國國旗。
淮海街火爆的背後,是這座城市基於人們對商業需求最根本的探索,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他帶來了蘇州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飲食業的高端發展。
淮海街除了日料,還有1886德國汽車餐廳,獨立的小劇場,各種演藝表演,動漫主題街等。
這些濃厚的商業氛圍如果不去像日本學習,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探索真的很難,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和經歷,還不一定能夠探索成功。
不學習的後果就是繼續被打臉,被碾壓。
中國目前的商業地產講究的是規模,在商業綜合體全國大規模的快速複製下,全國的商業綜合體從業態到模式全都如出一轍,大同小異,可以說是千城一面,更不套談什麼在商業中呈現出文化了。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幾個穿和服的小姐姐在淮海街拍照打卡,就把蘇州一切的探索和創新毀於一旦。蘇州還在繼續發展。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發展,強人,強市,強國,而不是扼殺一切創新。有爭議是好事,但請不要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