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矚目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據悉,本屆大賽共86個項目,涵蓋生產製造、建築工程、信息通訊、生活服務等1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首屆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發賀信,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足見高層之看重。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種精神情有獨鍾,具體歸納為:一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二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三是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三種精神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發,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其中,勞動精神最有普遍性,合格的勞動者,才可能成為勞模。沒有勞動精神,很難有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是勞動精神的升華,進而派生工匠精神;缺乏工匠精神的勞動者很難有出色的成就和驕人的業績。在一定意義上講,工匠精神是勞動精神、勞模精神飛躍的結果。
全面建設現代化呼喚更多的勞動者技能成才、技能報國。工匠精神體現企業的生命和靈魂,更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價值理念。縱觀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經濟強國都是工匠大國。在諸多工匠的身上,凝聚著質量、創新、誠信、文化、人才等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在邁向現代化國家的徵程中,中國創新、中國質量才是最直接的硬牌。而在質量挺起硬腰板的背後,無不站著大批的工匠人才。可以說,缺乏追求卓越的工匠隊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化。
近年來,一系列頂層設計相繼出臺,為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指明了方向,也為工匠的脫穎而出奠定了基礎。在聯合國公布的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品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航天」「中國高鐵」,作為大國重器享譽海內外。在5G、智慧型手機領域,中國逆勢而上。眾多自主品牌的培育、發展和壯大,向國際社會唱響中國聲音,成為世界閱讀中國的文化符號。那些高科技產品、精緻的物件,無不出自精益求精的高端工匠之手。
但要看到,與世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仍然總量不足,製造業大而不強、科技含量總體不高的短板依然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為27.3%,而在一些製造業強國,這一比例達到40%以上。在以前的世界技能大賽中,汽車技術、汽車噴漆、飛機維修甚至包括砌磚等領域的獎牌,也多被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工業製造強國所囊括。那些身懷絕技的眾多勞動者,才是製造業強國的堅實基礎。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提高職業技能是中國製造和服務邁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的,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健全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引導的技能人才培訓培養體系,繼續推進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鄉勞動者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對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時代邁向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中,積極營造有利於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推動更多年輕人熱愛鑽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才能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