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AAAAA風景名勝/五湖之一 /湖南岳陽
詞[臨江仙.秋登君山島]
遠看洞庭湖上水,夕陽檣櫓白鷗。隱約小調唱船頭。岸邊堆藕蟹,夜酒月如鉤。帝子長佑湖上島,神仙家住沙洲,問詢廟宇可相留?流星落下處,不見嶽陽樓。
船擱淺了,我們被困在這洞庭湖裡了。我們行駛15公裡水路,快靠岸時船被擱淺了,螺旋槳使勁轟鳴,也只泛起泥漿,後退之後在加速,也不能前行,後來就前後動彈不得了。我們一船人無法到達預定的停靠地點,都在擔心:就這樣孤立無援地拋錨水上了?有人來搭救嗎?我們想上廁所怎麼辦?簡直不敢想。後來船家用木凳子搭跳板,再加2個人攙扶,讓我們勉強在泥攤上下船。我們接著在湖中的泥路上迂迴前行,奔向君山島,這就是我們狼狽的洞庭湖之行。唐人孟浩然說洞庭湖「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我們是「擱淺湖水邊,泥路上君山」,好笑。
我們沒想到是在野草中奔向君山島的。歷史上君山島很著名,因為聯通長江,古代在長江上行船的文人騷客,很容易進入洞庭湖,所以嶽陽樓,君山島,名噪天下。就有了唐人劉禹錫的名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因為10月是枯水季節,八百裡洞庭湖縮小很多,邊沿露出不少陸地,退縮成一條條乾涸的河道,我們的船就是被困在河道裡的。很多漁船也這樣停在河道裡,等待水位上漲。白色水鳥在頭頂上掠過,站在泥岸上的釣魚人星星點點。遠處,彎曲的草中小路通往君山島。
歷史上凡是船只能到達的地方文化比較發達,不過這個君山島的文化有些特殊。君山入口一大牌坊,迎面是「君山島」紅字碑刻。沿著遊覽路線前行,幽靜湖水,白玉石橋,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我們隨石階迂迴而行,時而翠竹掩映,時而大樹參天。經過北宋為呂洞賓建的「朗吟亭」,路過「蟲二」風月無邊巨石,又過秦皇封山、漢武射較,就出現了第一組古老建築群,主題是瀟湘妃子。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死於蒼梧,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之趕來,船被大風阻於君山,望著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淚水灑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憂鬱而死,葬於洞庭山之東麓。後人為紀念二妃改洞庭山為君山。我們看見「二妃墓」前有高大石碑,金色大字「華夏第一妃陵」,好大的口氣,卻也沒有質疑。通過墓前石柱,高處就是二妃墓地。
再前行是「湘妃祠」,也是不小的規模,始建於哪個朝代不知道,整修一定是近些年所為。裡面還保留著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長聯。在我國文化淵源中,「瀟湘妃子」是美的化身,是愛情的化身。公元前戰國詩人屈原在《九歌》中稱湘妃為湘君和湘夫人。可見2000多年前湘妃的故事就已經存在了,這可不是一般的傳說啊。
君山島上湘妃祠有張之洞題寫的長聯可不是神話傳說,張之洞曾任湖廣總督19年,清朝一品大員,政績卓著。孫中山想見張之洞都得先寫條子。有一則趣聞軼事:有一次,孫中山來到武昌總督府,想見見這位明星官員,就寫了一張便條: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張之洞看著這張紙條,就問門衛:什麼樣的人?門衛說:是個書生。張之洞覺得這個書生不簡單,就故意為難他,提筆寫道:持三字帖,見一品官,白衣竟敢稱兄弟。寫完後,張之洞讓門衛送出去。孫中山看到張之洞的話,就在後面寫道:行千裡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門衛遞給張之洞,張之洞大為驚訝,立即讓把孫中山迎進總督府。所以君山島湘妃祠留有張之洞手跡。
說瀟湘妃子,不得不說「湘妃竹」,也就是斑竹。在湘妃祠南側就是斑竹林了,萬竿修竹,碧綠顏色,亭亭玉立,全部有褐色斑點,我們挨近細看觸摸,斑點平滑。還從來沒見過如此斑竹林。接下來是「飛來鍾」,據說是南宋農民起義軍在此建造的大鐘,具體功用不明,怎麼飛來亦沒做細考。
路邊就是 「柳毅井」,柳毅傳書的故事又是一流傳很廣的神話傳說,說唐朝書生劉毅往長安趕考落第回鄉,路遇牧羊女,得知牧羊女是洞庭湖龍王之女,因嫁給涇河龍王之子,受辱落魄至此,求家居湖湘的劉毅千裡傳書洞庭龍王,並告知了洞庭湖的進入方法。劉毅不辜負龍女之託,將書信交付洞庭湖龍王,龍女得救,最後幾經曲折嫁給了劉毅,婚姻美滿,傳為佳話。劉毅也被洞庭龍王封為龍王爺,造福百姓。島上就有唐朝百姓為劉毅建造的廟宇。我們眼前的「柳毅井」就是洞庭龍宮入口了。這環島線路上還有很多記不住名字的亭、園、橋、殿、廟宇,基本上都和歷史上的神話有關。
我歷來反對旅行中的神話故事,一聽見「很久很久以前」就不聽了,實際上都是毫無根據的杜撰,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可是中國的神話故事卻進入了傳統文化的殿堂,比如「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七仙過海」、「白蛇傳」等,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寄託。文化是生產力的折射,這也與近幾百年來我國堅持閉關鎖國有關,與農耕文化為主有關,越是跟不上世界工業革命的步伐,沒有新的文化元素進入,就越是自己神話傳說津津有味,代代相傳。
不過這君山島還真令人感動,八百裡洞庭湖上小小青羅,竟然有這麼多悠久神話,並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有這麼多歷史大儒詩詞文章的加持,想不著名都很難。所以成了AAAAA級風景名勝,與嶽陽樓一起,遙相呼應,共同閃爍歷史文化的光輝。當地政府為了弘揚君山愛情精神,曾在君山島上舉行萬人相親活動,還邀請央視作現場直播呢。
走在君山島的石徑上,享受滿島的桂花香,濃鬱的香氣與這島上的儒雅很是契合。我們在島上「御茶園」坐下來喝一杯「君山銀針」,還真的不想離開這君山島了。
文/張景珍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