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楊軍,祖籍:甘肅省 寧縣。1957年 2月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收藏家。蘭州大學文物鑑定與修復研究中心 研究員。蘭州陶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蘭州玉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蘭州釧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關鍵詞: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普羅米修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一燧人氏。「聖火」乃陽之光,高尚而聖潔,而用以聚光的神器陽燧自然是神聖之物!直至今日,它仍是奧運聖火採集的唯一選擇。圖二,古希臘普羅米修斯傳火給人類古鏡
在此要詳細介紹一下這面古希臘銅鏡。因為它將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與奧運聖火的傳遞緊密的結合起來。鏡背紋飾為:普羅米修斯背生雙翅,手持茴香枝火炬奔跑,向人類傳送火種。鏡邊刻畫了:天秤,巨蟹,金牛等十二星座圖。並有摔跤的內容。揭示了奧運聖火傳遞的深刻意義:此鏡的製作年代筆者以為應在公元前490年(距今2500年)。其理由有三點:其一,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軍團在馬拉松河谷打敗波斯軍後,整個希臘沸騰了,舉行了盛大、長久的慶祝活動。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奧運會盛及一時,並將馬拉松作為競賽項目,參賽者遍及各城邦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在此時鑄造有摔跤圖紋和普羅米修斯傳遞火炬的具柄鏡與時代相符。其二,此鏡厚重的紅斑綠鏽,與粗紅銅質亦證實了此鏡2500歲的實際年齡。其三,此鏡在200年後,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軍進入中亞。後由伊朗朋友帶入中國。
普羅米修斯竊走天火,把它帶給人類!火一使人類成為萬物之靈。宙斯對他這些肆無忌憚的違命行為十分震怒。他令山神用鐵鏈將普羅米修斯綁縛在高加索山的一塊巨石上。一隻惡鷹天天來啄食他的肝臟,白天吃完後,夜晚又長出來,他的痛苦要持續三萬年。而普羅米修斯堅定的面對苦難,從來不在宙斯面前喪失勇氣!三十年後,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宙斯與阿克墨涅之子)圖三為尋找金蘋果來到高加索山。這位百發百中的神箭手看見神的後代被綁在懸崖上,一隻巨鷹正在啄食他的肝臟,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隻惡鷹。然後砸碎鐵鏈,把普羅米修斯解救下來。宙斯知道後大發雷霆,為平息宙斯的怒氣,赫拉克勒斯把馬人喀戌帶來做了普羅米修斯的替身。喀戎被赫拉克勒斯的毒箭誤傷,傷口始終不愈,疼痛難忍,但他情願犧牲自己,把永生的權利讓給了普羅米修斯。
「在普羅米修斯那裡,創造就意味著冒犯上天,冒犯上天就必須贖罪。凡人類能享有的盡善盡美之物,必須通過一種褻瀆而後才能到手,並且從此要一再的自食其果,受冒犯的上天必降下苦難和憂患的洪水,侵襲高貴而努力向上的人類」。歷史似乎在不斷上演著這樣的悲劇。2020年又在上演著這樣的悲劇。
公元375年至395年在位的古羅馬皇帝狄奧多希一世,在其執政期間幹了兩件影響世界歷史的大事。其一,因其信奉基督教,禁止一切異教徒的活動。因此,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公元394年被取消。其二,公元395年,他將羅馬帝國劃分為東,西兩個帝國,分封給他的兩個兒子。從此再未合併。是功是過已成永逝的歷史。(圖四)直到1889年,法國的顧拜旦男爵提出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倡議。在眾多國家的支持下,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這就是現代奧運會的開端。
二,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燧人氏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為得到天火,夸父逐日渴死在西部的大澤。此後,在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期,又有一人沿著太陽西去的路徑一直向西追去!他日復一日的向西進發,不知走過了多少年,似乎走到了天盡頭:這裡已經看不到太陽了,天地一片昏暗,只見大地上有一株鋪天蓋地的大樹,許多鳥兒在樹上啄食,小鳥每啄一下樹幹,樹上就有一團青光,似天上的繁星閃爍。據當地的人們說:這棵樹叫燧明樹,他們的囯家就叫燧明國。追日之人因追不到太陽、只能在燧明國住了下來。他每天看著小鳥啄木那一閃一閃的亮光十分好奇。久而久之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這木頭會發光,會不會著火呢?於是他取來許多幹樹枝,不斷地在木頭上進行啄、磨試驗。經過千 萬次的試驗,有一天,他終於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得到了火種。從此,人們再不用等天火來取暖、煮食了。
學會鑽木取火後,燧明部落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向東方擴展。人們尊稱會鑽木取火者為燧人氏。與今天甘、陝地區的伏義氏,女媧部落;長江流域的神農氏,長江下遊的有巢氏。組成了中國史前五大部落。在距今5000年時,形成了三大部落聯盟。即:黃河中、上遊地區的黃帝部落;長江流域的炎帝部落;山東、河北、東北地區的蚩尤部落。為紀念其先祖,在距今3000年的甘肅辛店文化遺址出土了一面羽人一燧人氏傳火銅掛鏡。此時的燧人氏鳥首人身,鳥爪。渾身長滿了羽毛。象徵著其十分古老和尊貴,他一手高舉著火炬奔向前方。與圖二古希臘普羅米修斯舉火鏡十分相似,其鑄造年代比希臘古鏡早500年,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同時也為漢代羽人找到了祖神一乃西方燧人氏也。
神話傳說雖然有許多虛構和誇張的成份;但其基本的歷史框架、文化傳承、發展脈絡、宗教信仰、藝術成就、人物故事、文物傳承都是現實存在的。並有著清晰的傳承軌跡。這已經被不斷的考古發掘和大量的出土文物所證實。
三,聖火神器一陽燧
中國在八千年前就發明了鑽木取火,那時還沒有銅鏡和陽燧。那麼,可以採集陽光、聚集聖火的陽燧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周記-秋官》載:「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注云:「夫燧,陽燧也」。疏云:「取火於日,故名陽燧」。《禮記-內則》「左佩紛帨、刀、礪、小觹、金燧」鄭玄註:「金燧,可取火於日」。說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中國已經會使用陽燧取火了。
而考古發掘的實物映證比文字記載要早的多。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銅鏡和陽燧,距今已有4000年(圖六、七)
1963年,昭烏達盟、寧城縣 南山根石槨墓出土了8件蓋形器,其中兩件微殘①。一面鼓起,頂上有鈕,直徑 10.8釐米。
1975年,北京 昌平發掘了三座西周木槨墓。出土兩件圓蓋形器。②
1973年,寧城縣、天巨泉M7301 發現兩件與上述相類的銅器③。
陝西長安灃西M178.也出土一件類似圓形銅器④。亦被稱為器蓋。
以上諸器均背面頂部有鈕,但素麵無紋飾。陝西扶鳳縣博物館藏0013被稱為重環紋鏡,面微凹、方形鈕應為陽燧。
關於此類凹面鏡形飾到底是銅鏡還是陽燧,在上世紀90年代已得到驗證。1995年4月,陝西 周原M60出土了一件與上述器物相同的銅器。周原博物館 羅西章先生用此器的複製品做試驗。日光強烈時,在10一11釐米焦點處,「最快僅二一三秒即可引燃紙條、棉絮」⑤。由此可見凹面鏡就是陽燧。經考古發掘出土陽燧記錄:「灃西M178為西周早期;周原M60;昌平 白浮M2,45。M3.30相當西周中期;扶鳳縣0013為西周晚期」⑥。
這就說明,在整個西周時期陽燧已經普遍使用,但多出土於大型墓葬。應為王宮、貴胄和達官顯貴使用,多為祭祀時所用禮器。那麼,西周以前的陽燧有多少?最早的陽燧又出自那裡?它們又承載了多少遠古的文化信息是此文要揭示的重點。
筆者集藏古鏡已近40年,現收藏中外各時期古鏡2000多面。其中有100多面凹面鏡一陽燧。
年代最早的陽燧為圖七所示:齊家文化 條形鈕素麵陽燧。此類陽燧多出自西北:甘、青、陝、寧齊家文化遺存。與齊家文化陶罐、玉璧等文物伴出。因此,老鄉們稱之為:齊家鏡,齊家玉,齊家罐。距今有4000年之久。總數量:齊家鏡在百面之內,齊家陽燧不足20件。史稱夏代之物。
甘、青兩省的辛店文化、卡約文化、寺窪文化、四壩文化、沙井文化的古遺址,古墓葬中亦出土了一些鏡、燧之器。其時間跨度從公元前15OO年一前1000年處於中原的商 周之時。此時的燧型仍為圓形,但燧鈕和背紋有了變化。燧鈕除承襲了齊家文化 條形鈕、圓鈕外,出現了橄欖形鈕,雙鈕和邊沿掛鈕。鏡背和燧背都出現了較複雜的圖紋。
1.辛店文化:無鈕、邊打掛洞陽燧。此燧徑:9.6釐米,凸面與凹面均打磨光亮,凸面可照容、凹面可取火,應為鏡 燧之器。(圖八)辛店文化:橄欖型鈕陽燧兩枚,燧面微凹,徑:5.6一8.7釐米(圖九)。
2.卡約文化:小陽燧一對。徑:5.3一5.4釐米,燧背為條形鈕,燧面打磨光亮,器壁較厚為陽燧標準器(圖十)。
3.寺窪文化:燧背邊緣有條形掛鈕,燧面打磨光亮,器壁較厚,陽燧標準器(圖十一、十二)。
4.四壩、沙井文化:背雙條鈕大燧、單條鈕小燧。大燧徑:10.6釐米,小燧徑:6.3釐米,有破洞,燧面磨有白錫、使用了磨鏡工藝、光可鑑日(圖十三)。
以上幾件陽燧均為製作粗率的早期銅器。與已發現的早期銅鏡(齊家文化一西周)十分相似,均為中國早期銅器之祖。其製作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一前1000年,即夏、商時期。其銅質:多為粗煉紅銅,個別為青銅器。
2019年12月,在甘肅慶陽地區發現了四件三虎紋陽燧。蘭州「止觀瀾青銅器研究會」收藏其中一件,筆者收藏三件(圖十四,十五,十六)四件陽燧:大 小、薄 厚,銅質及背面圖紋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兩件打磨光亮,為熟坑器,似出土已久。另外兩個為生坑器,紅斑綠鏽較重,其中一個有裂縫。那麼?這四件陽燧鑄造於什麼年代?燧背為什麼刻三隻虎、而不是四隻?為什麼出自西北而不是中原?虎紋造型和虎腹所刻紋飾的文化內涵是什麼?這四大問題是揭開虎紋陽燧奧密的關鍵所在。
首先,我們用類比法推敲一下虎紋陽燧的鑄行年代。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門峽上村嶺發掘西周墓葬234座。出土隨葬品970件,其中一件雙虎鹿鳥紋銅鏡,十分奇特、珍貴。被許多考古專著著錄,為中國早期銅鏡的一大珍品(圖十七)其中兩隻虎紋的線刻造型與三虎陽燧的虎紋十分相近。唯一不同的是:雙虎、鹿、鳥紋銅器是銅鏡,鏡面平直。而三虎紋陽燧、燧面內凹為標準的聚光器一陽燧。將二者類比:從其相同的虎紋,相同的條型鈕,大、小相近的器型和堅硬的鏽蝕可以推斷:三虎紋陽燧與四象紋銅鏡同為周代器物。
關於鏡背圖紋,馮時先生在《星漢流年》一書中,將其稱為:「周代四象銅鏡」⑦其中、大鳥即漢代以後的朱雀,而鹿紋在漢以後由玄武圖替代。馮先生認為:「鳥與鹿的並存顯示了鳥象應該包括張、翼兩個星宮,因為如果將鹿視為危宿的話,那麼與其對應的赤道的另一端就只有這兩個星宿」。而關於鹿紋「我們居然在與西水坡星象圖有關的另一處遺址以及小山星象圖中都發現了鹿的圖像。這些跡象所暗示的事實很清楚,在四象最後定型之前,北宮的主像顯然是鹿而不是龜蛇」。⑨(圖十八,十九)西水坡四象圖距今6500年。
從此我們知道:古代銅鏡、陽燧背後的這些紋飾許多與觀測天象有關,是古代天象圖。從西水坡45號的「白虎」「北鬥」「蒼龍」圖到2號、3號遺蹟的:蚌龍、蚌虎、蚌鹿、蚌鳥的靈物擺設,再到周代鹿、鳥雙虎紋銅鏡;有個逐步發展、演化的過程。而三虎陽燧正是這一演化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這個過程的時間跨度從距今6500年一3000年,達3500年之久。
接下來我們就要解讀陽燧背後的紋飾為什麼是三隻虎?而不是三條龍?鹿和鳥紋哪去了。
首先,我們依據6500年前西水坡龍、虎圖和《東漢宮圖》進行對照就會發現,4000多年來,在中國古代星象圖中「白虎」一直代表著西方。因此,虎紋陽燧出自西北,為古代西北部落鑄造,是西北部落的圖騰神器就不足為奇了。所以它一定要鑄虎紋而非其它紋飾。那麼為什麼只鑄三隻虎呢?因為,在中國古代數術中:單數為陽、複數為陰。作為集陽光之火的陽燧一定要用陽數而決不會用陰數。三虎紋更是大陽之器:寓意取三陽之火,以祭天、地、神明。
其二,虎腹用點線結合構成的圖紋寓意什麼?經仔細觀察與研究:四隻陽燧虎紋腹部刻鑄紋飾完全相同。但是三隻虎腹所刻圖紋又各自不同。與《東漢宮圖》對照發現:三虎腹部不同的圖紋原來是,龍,北鬥(玄武),虎三宮圖。省略了青鳥宮圖!那麼,如何來識別三宮的位置呢?三虎紋給出了較明顯的標識。從虎口來區分:虎口基本閉合者為東方蒼龍星座。從虎腹前部向後看其圖文正合:角、亢、氐、房、心、尾、箕星圖。其後,虎口微張者,腹紋為:北鬥七星(大蛇)與龜紋相接。而第三隻虎口大張者正是白虎星座。其腹紋為:奎、婁、胃、昂、畢、觜、參。這些星的位置雖然未完全對應,但基本輪廓、星位是可以確定的。這也進一步說明三虎圖紋是早於《東漢宮圖》1000多年的周代星圖,二者的不同之處是客觀存在。然而,西宮白虎圖關鍵的一「點」,印證了虎紋三宮圖的真實、可靠性。馮時先生在《星漢流年》有關西宮白虎圖記載:「中國古人以西宮七宿的主宿觜與參作為白虎形象,這種觀念至少在西水坡星象圖以後的5000年中都沒有改變。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誇張,因為在西漢末年的星圖上,我們仍有機會看到這一古老傳統被真實的保存著。在這幅星圖中,參宿被畫成一隻奔躍的猛虎,猛虎前爪下有一星,頭頂上方有一星,這兩顆星應該表示「左右肩股」」中的兩星"。(P177頁)我們在三虎陽燧,虎口大張的虎宿前足下和頭部虎眼前看到了兩顆清晰的星紋。在東宮龍宿和北宮虎紋的前足下是沒有星的(圖十四、十五)。這就更進一步說明三虎紋為西周時期的三宮星象圖;亦證實馮先生的論述是正確的,虎宿圖在5000年內都未變化。而且我們發現三門峽四象銅鏡之虎象亦是虎口大張,虎尾三星紋鋼直上翹恰似虎尾,這些都與三虎陽燧之虎紋完全相同。我們再看四象銅鏡虎宿對面虎紋腹部星象圖,正合:角、亢、氐、房、心、尾、箕的龍宮星象。寓示著此虎代表龍宮,這樣虎、鹿、虎、鳥四象鏡就可解讀為:龍、鹿、虎、鳥四象鏡了。也更進一步證實三虎陽燧同為西周器物。馮時先生在著書時未見到三虎陽燧圖文,加之四象鏡鏽蝕較重無法識別虎腹星文圖,因此未進一步論述也是無可非議的。
那麼,如此精美、如此重要、文化內涵如此深厚的三虎紋陽燧。為什麼出自西北?它是什麼人?幹什麼使用的呢?
西周時期,在甘肅的隴東、隴西地區,活躍著一支強大的農耕部落。它就是后稷之族,興起於隴東,經八大王努力奮鬥後由其第九代王古公亶父由隴遷岐,實現剪商大業的周族。正如《詩經-閟宮》所述:「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竹書紀年》「(商王)武乙六年,邠遷岐周。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武乙六年,古公亶父由隴遷岐後,商王賜以岐地命為周人。「定囯號為周,粗皆國家雛形」後經其孫:西伯昌(公元前1152一前1056年)諡號文王50年的治理,天下三分,周族就佔其二,為剪商大業做好了準備。其子姬發一周武王繼位後,一舉剪滅商朝,開啟了周王朝八百年歷史。
那麼在八王興隴,四王治岐的漫長歲月中,是哪個王鑄造了三虎陽燧,又使其留回隴地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王治隴時在商朝。此時雖能鑄造紋飾精美的青銅器、青銅鏡,但至今未發現同類陽燧出現。因其與四象紋銅鏡相近,我們已將其定為周代。
其二,在西周早期的岐地四王中,以推演三十六卦,有觀天理地之能的非文王姬昌莫屬。其依據天像圖鑄造西宮虎口大張,虎尾上翹,威逼東方龍虎閉口收尾,畏足之象陽燧。具有剪商、滅商的深刻寓意。如此看來,三虎陽燧鑄造年代的上限為文王時期。
其三,在周原和隴地都出土了較多的陽燧。雖多為素麵無文之器,但傳承有序:從齊家文化至商周從未間斷。因此,三虎陽燧出自西北就不足為奇了。亦說明周族經常用陽燧聚取聖火,佔卜未來戰事。
其四,雖然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四象銅鏡為西周晚期,且虎紋與陽燧虎紋十分相近。但有可能是以陽燧虎紋為模本傳至中原,一直延用到西周晚期。
依據以上四點我推測:三虎陽燧很可能是文王姬昌鑄行,以四燧佔據四方,用以測天命、觀人事。並用其聚取聖火,祭天 禮地。
「聖火」乃陽之光,高尚而聖潔,只有在豔陽高照時方可聚集,用之以崇高的祭祀!而用以聚光的神器陽燧自然是神聖之物,實非普通人可以享用。直至今日、它仍是奧運聖火採集的唯一選擇。
注釋:1.《考古學報》《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1973年2期。
2.《考古》1976年4期。〈北京地區的又一重要考古收穫一昌平白浮西周木槨墓的新啟示〉。
3《文物資料叢刋》(9)1985年10月,〈寧城縣新發現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墓葬〉。
4.《灃西發掘報告》1962年。
5.《中國文物報》總第545期:(略說陽燧)張天恩
6.同上。
7.《星漢流年》P180頁。
8一10同上。p161頁。
11.同上。P130頁。
12.同上。P189頁。
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單位:好古學堂
主編:白豔
副主編:王愛明
編輯:張咪
投稿郵箱:1037508164@qq.com
投稿電話/微信:18947765050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