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多,這三句流行於農村的俗語,你聽過嗎

2021-01-12 世間的滄桑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曾寫過許多描寫鄉村風光的詩。他用這些詩來描述農民美麗的鄉村風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鄉村景色是多麼美麗。

事實上,農村不僅美麗,而且有許多善良樸素的農民,他們每天都過著簡單低調的生活。忙碌了一天後,農民們坐在一起聊天。有時他們會說一兩句俗語語。你聽過下面的俗語嗎?

第一,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

這裡的「斷」指的是斷層,而斷層指的是某些土地的斷層。過去,農民建房時,會請專業人士分析房子的位置。只有當場地合格時,大家才滿意,最後才開始蓋房子。如果沒有專業的檢查,房屋建築上的斷層會對整個家庭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後代,因為斷層抵抗地質風險能力不強,有時當軟房子倒塌時,它會危害到家庭成員或未來的子孫後代。

第二,一針不補,十針難縫。

事實上,這個諺語很容易理解。平時穿衣服時,如果衣服破了洞,應迅速用針找裁縫好,因為如果不縫紉,破洞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十根針也縫不上。此外,這個句子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每件事都應該做得適當,如果你犯了錯誤,你應該事先承認它,而不是盲目地犯錯誤,最後後悔為時已晚。

第三,親戚不過三代人,孝子不過五服內。

在農村,親屬之間的關係通常是由血緣關係決定的。第一代親屬的血緣關係最密切,所以人們經常互相聯繫。到了第二代親戚,雙方的接觸就會少得多,但是當情況好的時候,就會頻繁的接觸。到了第三代親戚,雙方幾乎失去了聯繫,有時只是見面打招呼。一般來說,經過三代親戚,如果他們有什麼事要做,就不會互相聯繫。

「孝子不過五服內」是指農村老年人死亡後,死者的親屬會通知其他人。這些通知的家庭成員被稱為「孝子」。在傳達老人死亡的消息時,孝子通常通知鄰居和他們的朋友,還有五服之內的親親戚。不在五服範圍內的人就不會通知,因為他們通常不聯繫,現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自然也不能打擾別人。

你聽過上面的諺語嗎?你有什麼有趣的諺語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樹怕三搖,女怕三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可能。記得小時候曾經和村裡的老人一起生活的時候,聽他們講過很多的俗語,很多俗語也是和我們的農業生產相關,能夠給予我們農業方面很多的指導。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前凸金,後凸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農村的俗語現在也快消失了,只有一些你們的老人才會用,其實農村的俗語是非常有趣的,這些俗語有關於農民的生活的,也有關於農民的人際關係的,也有一些關於預兆吉兇的,雖然俗語裡面確實有一些是很迷信的,但是大部分老話都是非常正面的。
  • 農村俗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什麼意思?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農村俗語做為一種起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神奇語言,依然在農村中廣泛流行。這些俗語你在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只有自己身親體驗或者聽村裡的老人說過才能知道。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兩則俗語,不知你是否聽過?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
    導讀: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家裡不能養花?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有的一直到今天還被廣泛地使用,就像平時做錯一些事情之後,就會被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雖然說並非所有的老話都有道理,但作為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俗語還是頗有道理存在的。所以也被稱之為「十句俗語九句真」,但也有一些俗語老話是比較荒誕的,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不過是一些訛傳,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花旺人不旺」,這句老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狗臥福地貓來窮」,這是真的嗎?有沒有實例說明
    農村中有許多俗語,源遠流長,問其緣由,估計很多人並不知曉。但就是這些農村俗語,卻在農事與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甚至承擔著歷史文化傳統的責任。比如「狗臥福地貓來窮」這句俗語,在農村就被當作箴言,為許多人深信。
  •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是很多城裡人都看不起的一個地方,覺得農村又髒又差,覺得農村人也是很土的,但是這些城裡人忘了他們的老一輩也是農村人。我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覺得非常的驕傲。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嗎?
    「家有滴淚之屋,三年一哭」,這句老祖宗的諺語,其實是在風水上演變而來的,它的名字是「家有滴淚之屋,三年一哭」,也就是「流淚之屋」。建如流淚之屋,主傷兒女痛斷腸。說到這裡,很多讀者也許還不能想像,滴淚屋到底是什麼樣子。實際上,所謂滴淚屋就是指,自家主屋旁,稍低於主屋高度的矮小房屋,這類房屋一般都是屬於低等人家的。
  •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是何意?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是何意?有道理嗎有很多人在旅遊的時候都會選擇「農家樂」這樣的方式,到淳樸的農村去放鬆,也能感受到新鮮的空氣和當地不一樣的傳統。其實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舊的習俗或者說是習慣,有些是封建時期的糟粕。
  • 農村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 這是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農村的俗語可謂是數不勝數,有的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的俗語是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經驗,今天小編所要說的這個俗語,是有關男女的,小編覺得這個俗語說的很正確,有一定的的道理,我們現在看看這個俗語是什麼,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說:「寧要二度花,不要遺下人」,這句話有道理嗎?
    而今天農村老爹卻說了這麼一句話,說:「寧要二度花,不要遺下人;寧做土雞首,不做壯牛後」,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農村俗語:「寧做土雞首,不做壯牛後」的意思:而這句俗語是和「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是一樣的。意思是說,寧願意做土雞的頭頭,也不願意跟在壯牛的後面,做它的尾巴。
  • 「男人要闖女人要浪」這句農村俗語,表達了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筆強大的財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的農村老俗語流傳至今,依然受到老百姓追捧的原因。今天就跟朋友們講一下,關於農村俗語「男人要闖,女人要浪」這句話所要表達的含義,以及為人們留下來了什麼樣的經驗。(1)首先講一下「男人要闖」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以及給人們留下的經驗!
  • 農村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這句話啥意思呢?
    要說起這個在農村裡,什麼是文化?估計很多都會說,農村的俗語就是一種文化,沒錯,農村的俗語並不是即興的詩詞,而且一種文化,一種歷經了滄桑和歷史的文化底蘊,那麼對於農村來說,幾乎每個農民都是說上幾句朗朗上口的俗語,畢竟生活在農村裡,俗語也是伴著我們的成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農村這句俗語,是否還符合現在養殖現狀
    今天要說的這句農俗,其實也算是以前養殖戶的一些心得。只不過這句農俗裡說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曾經的農村養殖現狀,不過放到今天卻有些不不符合,所以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這句俗語,不知大家是否也有同感呢?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這句老話其實在農村很常聽到,很多老輩人都經常掛在嘴邊。
  • 農村俗語「姨表親,不叫親,死了姨娘斷門親」,為啥,有道理嗎?
    在農村,俗語有好多,一些是講農業技術的,一些是觀察天氣的,而另一些則反映人情社會的,這些俗語大多隱含著一定的哲理,在農村已經百試不爽,今天小編分享三則關於農村親戚的俗語,您們看看和自己的生活感覺有何不同?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兔子又是太能吃了,給再多都吃完,吃不完也糟蹋完,吃多了不消化,所以兔子要窮養!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這句話對嗎?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屬羊女,嫁男不嫁屬雞男」,這句話對嗎「娶妻生子」是人生當中的一件重要大事,而也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年輕的人們在挑選對象的時候也是格外細心,他們認為自己找對象的時候除了外貌因素外,還要找情投意的,以把握住自己幸福的一生。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 「孤寡拱命,妻子難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俗語被人們廣為流傳,但對於出處或許沒有人能知道!在農村發展的進程中,很多俗語膾炙人口,讀起來朗朗上口被人們廣為接受,成為最能反映當地風俗文化的一種標誌!但是,這些年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快生活下,人們忙於生活的奔波,很少有閒暇的時光歇息,這也讓很多俗語逐漸被人們遺忘!
  • 農村俗語:「廳堂若太小,賺錢多不了」,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過去在農村,如果一個人都可以出口成章,其實說的都是順口溜,或者是俗語。這樣的人就會被人稱為是有學問的人。這順口溜如果能記住很多,而且能脫口而出用的恰當的也確實是才子。其實這些俗語有些是人們在互相交流的時候,不小心碰出來的火花加以提煉加工而成,也有些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節氣等總結出來的,可以說俗語包含了方方面面,也是博大精深,那麼這些俗語有道理嗎?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農村的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第一句,凹坑葬墳,拜孝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