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醉和風,民生彰力,小康盡在歡歌裡;舊區譜「新」韻,幸福宜居,彩夢同圓春色中。
湖南省嶽陽市汨羅市,從遠古一路走來,屈子的祠陵,五月的龍舟,駱駝的遺風,「藍墨水的上遊」,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濤和幸福汨羅建設在這裡神奇般地融為一體,承載著世世代代歷久彌新的夢想與榮光。
風景秀美,人傑地靈,是這方沃土的多彩身姿;生機勃發,活力四射,是這脈熱土的激揚旋律;海納百川,包容開放,是這域紅土的雋永品格;文明和諧,生態宜居,是這片樂土的精美名片。
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汨羅,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老城,面臨著歲月磨礪帶來的痕跡:作為城市基本細胞的很多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全、消防安全隱患嚴重、管理渙散缺失,成為困擾小區居民的一樁「煩心事」和現代化新型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激活老舊小區這個「神經末梢」迫在眉睫。
百姓對宜居家園的渴求,正是汨羅市委、市政府「打造美好生活家園,建設更高品質的生態文化活力汨羅」的追求。近年來,汨羅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繡花」精神擔當作為,攻堅克難,匠心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為城市發展補短板、添動力,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統籌頂層設計,強化協同推進
一座城市的建設品質關係著民生福祉,老舊小區改造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提升城市品質,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謀劃和穩步推進。把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作為城市功能和品質提升的抓手,汨羅決策層堅持高位啟動,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破壓提速,保障推進,裂變發展。
重點部署推進。汨羅市委、市政府站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放在「建設更高品質的生態文化活力汨羅」的大格局中來謀劃,推動城市文明、內涵式發展。通過人大代表票決的方式,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全市7件民生實事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法定任務加以明確,納入績效考核,重點督查督辦,倒逼改造工作快速推進。汨羅市委書記喻文、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平波多次現場解決問題,督戰推進。
專班專人推進。成立了由朱平波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仇正勇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行指揮部攻堅推進抓落實。
編制實施方案。制定《汨羅市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明確改造範圍、內容和實施步驟,有序啟動改造計劃。同時建立項目庫,兩次摸底排查21個城市社區,掌握383個老舊小區的基本情況,全部納入民生類投資項目庫。
建立聯動機制。統籌住建、發改、財政、自然資源、公安、民政、城管、供電、供水、燃氣、市政、交通、通訊等部門單位,集中會審,同步進場,各司其職,合力推進,實現項目服務全周期和綜合配套、管線建設一體化。
抓實保障推進。儲備資金池,爭取中央財政預算資金7218萬元,整合市本級財政預算2000萬元背街小巷提質改造專項資金用於配套老舊小區改造,同時引導群眾自籌資金1100多萬元。
堅持以民為本,凝聚發展合力
老舊小區是時代不斷發展的印記,其改造涉及眾多市民,關乎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何把老舊小區改造得讓群眾滿意?
汨羅堅持以民為本,注重開好圓桌會,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全面走訪聽意見、現場踏勘選項目、當面研商定內容、認可圖紙再實施,改造前至少4次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參與,主動接受市民監督,推動群眾由「局外人」變為「主人翁」,凝聚發展合力。
改什麼,群眾選。改造前期,全面摸底調查,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制定老舊小區改造內容「菜單」,明確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實現由「為居民端菜」向「由居民點菜」轉變。
怎麼改,群眾定。出臺設計方案後,面對群眾提出的不同需求,只要符合政策規定,都不退不避,盡最大努力滿足。
工程量,群眾管。民生工程,責重如山。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不僅關係到公權力的誠信、政府的形象信譽,更關係到民生福祉,關係到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的煌煌偉業,來不得半點馬虎。改造過程中,小區居民選出代表參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和竣工驗收,確保精準施工和質量安全。大眾小區業主聘請原房改辦一位熟悉業務的退休老人坐鎮現場、全程介入。平安小區業主反映「白改黑」攤鋪欠平整,監理現場核實後,督促施工單位全部返工重鋪。
注重因地制宜,優化功能配套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品質的城市建設,帶給人們的幸福感更多源自舒適便捷的生活體驗以及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位於歸義鎮的酒廠新苑小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距今已有三十餘年,居民以下崗職工為主。在改造之前,小區裡私搭亂建、私佔地盤、毀綠種菜等現象突出,地面沒有硬化,管網淤塞嚴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加上年份已久,樓體破舊,基礎設施很不完善,居民改造意願十分強烈。
如今,小區道路寬敞整潔了,停車位整齊劃一,社區和居民還打造了花草自養區、休閒健身區,昔日的違建棚亭、私佔地盤等現象統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整潔美觀的社區環境,「這裡就像換了一片新天地,看著舒心,住得方便,我們從未像現在這般感到幸福」,破「舊」立「新」後,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感到了濃濃的幸福感。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一件立足當下、利在長遠的重大民生發展工程,改造要求多元多樣。汨羅因地制宜、在紮實做好前期科學規劃、保留城市文脈、明確改造標準和對象範圍的同時,積極探索協調各方利益的改造模式,並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服務好基層治理,湧現了酒廠新苑、新三村小區、和園小區、財興小區、平安小區等一大批改造典型社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大大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老舊小區改造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肯定和讚許。
突出需求導向。按照「一區一策」的改造原則,針對不同類型小區、不同居民訴求,反覆勘察現場,徵求群眾意見,充分論證方案,科學規劃設計,分別制定改造方案組織實施,重點補齊地下管網、車輛出行、消防通道等短板,切實解決停車難、雨汙水堵塞、房屋漏水、管道破損、網線滿天飛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合理增加體育休閒、景觀配套、物業用房等設施。
留住城市記憶。建築是凝固的文化,鐫刻著城市的記憶。針對小區不同特色,從功能、空間、環境、人文、管理等要素著手,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不搞形象工程和同質化工程,儘量保留小區原有特色風貌,改出小區特色,實現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增強城市底蘊,喚醒城市「鄉愁」,讓老舊小區「老得優雅、舊的有味兒」。如新三村小區居民愛好籃球運動,就升級改造了籃球場;畜牧局小區老年人較多,就利用空坪打造了健身小遊園;楚雄小區大樟樹歷史悠久,深受居民的喜歡,予以保留保護,群眾反響非常好。
強化整體協調。打破「小區問題小區解決」的思維慣性,與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海綿城市建設和「三城同創(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園林城市)」等工作相結合,通過片區統籌,放大改造效益。新一村小區同步啟動背街小巷改造,片區功能進一步完善。
深化文明創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設置黨員活動室,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端午龍舟、睦鄰親友等文化元素宣傳內容,將老舊小區改造打造成為宣傳黨的政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陣地。
強化共建共享,引導居民自治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和諧穩定。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法有序引導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深化打非治違。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改造小區前深入展開自查糾、專項行動等,自拆、助拆、黨員帶頭拆多管齊下,順利解決了這一影響環境多年的難題,為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的藍圖打下重要基礎。歸義鎮零補償拆除小區違建、剷除城中菜園分別在1萬平方米以上。
堅持黨建引領。成立黨小組或臨時黨支部,組織黨員宣講政策、帶頭示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作用。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四位一體」社區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用集體的智慧,服務社區工作,讓每個人對社區有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黃金、鐵西、城南巷等小區黨小組帶領群眾主動拆除違法建築近2000平方米,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頑瘴痼疾。
深化環境整治。把老舊小區改造和小區外圍街區整治相結合,加強對生活區毗鄰街區垃圾亂倒、亂堆亂放、非法小廣告等整治,加大對店外經營、佔道經營、流動商販治理力度,健全和完善「門前三包」責任制,使老舊小區改造後從內到外整潔有序。
深化居民自治。項目實施過程中,引導各小區順勢而為,將群眾「共謀、共建、共評」參與模式規範化、制度化,制定居民議事規則,推動群眾事「自己議、自己管、自己辦」。和園小區通過舊改,不僅成立了業委會、健全了樓棟長制度,還引導住戶自發成立鄰裡服務隊等志願組織,形成了團結友愛、溫馨和諧的小區文化。
規範物業管理。根據小區實際,由居民集體決策,選擇聘請物業公司或者組建業主委員會自治,實現物業管理從無到有、從簡易到專業,更好服務居民群眾。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共同維護改造成果,更大提升房產價值,讓老院子居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基層治理是「百密不可一疏」的系統工程。「老舊小區改造,表面上是基礎建設項目,實質上也是社會治理工程、民生福祉工程,除了需要統籌全局的戰略意識和整體眼光,還需要有繡花功夫,做實「民生小事」,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更加時尚、更有氣質、更有魅力,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汨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學禮如是說。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截至目前,汨羅已全面完成2019年以來申報的24個項目39個老舊小區改造目標。2021年,汨羅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為34個項目50個小區(片區),涉及6413戶、2204棟,建築面積99.458萬平方米,現已完成20個小區(片區)設計,提前開工實施6個小區的改造工作。
如今,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寬敞整潔的小區街道、詩韻秀美的休閒廣場和文化長廊、漸趨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融匯成羅城生態宜居的最亮「底色」,彰顯出城市品質提升的多彩魅力,印證著70萬羅城市民的美麗夢想和幸福追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於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汨羅市委、市政府將始終精準發力、久久為功,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日新月異的汨羅,已經美不勝收,魅力四射;宜居汨羅的明天,必將如花似錦,風光無限! (圖文/廖海波 吳玖良)
責編:閆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