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沾泥土 沉澱真情丨清鎮市紅楓湖鎮白泥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波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吳波,是貴陽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法規處副處長。

2018年4月,我背上行囊踏上前往紅楓湖鎮白泥村的道路,正式開啟了我的駐村之旅。出發前我就知曉白泥村地理位置優越,離清鎮市區僅3公裡,交通十分便利,村民生活條件較好,並非貧困村,我不禁思考,這樣一個村我能做什麼呢?經過深入走訪調研,我發現白泥村的村民雖然物質生活相對富裕,但是精神上相對貧瘠,精神脫貧還任重道遠。找準問題之後,我充分發揮自身工作優勢,和駐村隊員以及村兩委幹部立即著手謀劃,大力推進白泥田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吳書記,我們農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你準備的這些精神文明的東西大家可能看不懂哦。」在建立掃黃打非聯絡站之初,白泥村黨支部書記梁志偉擔憂地說。存在疑惑的不光只有村支書,白泥村的「兩委」班子、村民組長、部分黨員都存在同樣的疑惑。「困難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因為有困難我們就不去做。」「我們一步一步來,我相信廣大村民是能夠理解的。」當時的我,一次次給大家解釋,一次次爭取大家的支持。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打造了「掃黃打非」聯絡站,聯繫師資上門開展培訓,組建「掃黃打非網格志願者隊」與「五老義務監督隊」,與清鎮市文化和旅遊綜合執法大隊聯動,開展多次宣傳治理行動與查繳行動,有力震懾了潛在的違法行為。

另外,我協調了省、市公共文化資源,向村民開展舞蹈和軟筆書法培訓,向村裡的少年兒童開展硬筆書法、繪畫、朗誦、主持等方面的文化公益培訓;我舉辦了非遺手工培訓班,讓村民學會了在家掙錢的手工技藝;我實施了基層黨建陣地提升改造、修建群工中心、河道治理,鄉村旅遊廁所、解決兩村5個組的自來水飲水設施等民生項目;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營養加油站,持續給貧困戶送營養、送關懷……隨著一個個項目、一期期培訓的落地,村民們從最開始「這些項目不就是做做樣子」到後來「問題都得到解決,真的得到實惠」,不良風氣慢慢轉變,鄰裡關係越發和睦。

2019年11月,白泥村正式獲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村裡打麻將的人少了,學習書法的人多了;看盜版光碟的人少了,參加手工非遺培訓的人多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改變。

「吳書記,真是感謝你呀,你看你給我們組織非遺手工培訓班,教會我們手工製作,讓我們多了一門手藝,閒暇時還能用這個掙錢,你以後就留在我們白泥村,不許走了哈。」這是白泥村老百姓對我的肯定,每每聽到這些話語,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心想自己的工作終於得到了認可。

正當我奮力開展駐村工作時,因為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我不幸患上帶狀皰疹、腮腺炎、後循環缺血,先後住了三次院,但是村裡一有事情我就偷偷跑回來,不知被村兩委、駐村隊友強制勸回過多少次,也正是他們的關心與支持讓我能快速養好身體繼續投入戰鬥。今年3月,我調整到駱家橋村繼續開展駐村工作。同眾多駐村幹部一樣,在駐村幫扶的9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真正腳沾泥土,付出真心與真情。這期間,有辛苦、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感動,看到村裡的變化,聽見一聲聲親切的「吳書記」,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當然,我會始終保持好助推脫貧攻堅的初心,繼續書寫好我與駱家橋村的駐村故事。王虹銳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文福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吳波:腳沾泥土 沉澱真情
    偶然間,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一則新聞,他要求「要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發揮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同群眾一起幹。」頓時,我熱血澎湃,我覺得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即投身於脫貧攻堅戰場,積極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2018年4月,我終於背上行囊興奮的踏上前往紅楓湖鎮白泥村的道路,正式開啟了我的駐村之旅。
  • 脫貧攻堅倒計時 人物|沾有泥土 沉澱真情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我國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據了解,我國目前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萬名縣級以上黨政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村幹部。其中,活躍在扶貧一線上的成千上萬名法院幹警,用自己實實在在的奉獻付出,切實踐行著黨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人民法院為人民的新時代風採。
  • 紅楓湖鎮實施「八大工程」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
    多彩貴州網(本網記者 程曦)5月9日,記者從紅楓湖鎮獲悉,近年來,紅楓湖鎮堅定不移履行「保湖、富民」兩大使命,堅持生態立鎮,秉持「兩線」一起守,「兩山」一起建的理念,以保護紅楓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為主線和重點,大力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八大工程」,實現了紅楓湖水體水質持續向好和轄區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我的扶貧故事|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村民餘廷蘭:短短六年間,我家...
    我叫餘廷蘭,家住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寨組,今年44歲。2019,我們全家四口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以前,我家條件不好,我丈夫從小就有輕度智力殘疾,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 /脫貧故事」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村民餘廷蘭:短短六年間,我家...
    我叫餘廷蘭,家住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寨組,今年 44 歲。這 44 年來,我最難忘的就是 2019 年,這一年,我們全家四口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每次和別人談起以前的生活,我的眼淚都止不住。村裡集中辦理了合作醫療,籤約了村醫,我們小病不出村,大病才去醫院,而且檢查住院都可以報銷,再也不怕去醫院看病了。平日裡,喝著乾淨的水,吃著熱乎的飯,看著好政策一項一項落實,我覺得生活逐漸有了希望。前年,扶貧幹部考慮到種菜收入不穩定,積極和北控城市服務公司聯繫,幫我爭取到了一份村裡的保潔工作。丈夫也在他們的幫助下,去凱裡黃平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講述】轉業軍人的扶貧感悟:帶著泥土做事,帶著真情為民
    完成國務院扶貧辦的每日一報和一天工作的梳理已經11點半了,簡單洗漱完爬上床,卻久久不能入眠,腦中一直縈繞著下午考察百坭村的場景,於是拿出手機再看了看拍的照片,一張張黃文秀的事跡展板映入眼帘,眼睛再次溼潤。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貴陽各區縣市幼兒園地址、電話一覽
    82568802 清鎮市衛城鎮金太陽幼兒園貴州省貴陽市清鎮市衛城鎮新建路33號 82710106 清鎮市新店鎮星星幼兒園清鎮市新店鎮新店村大壩組 82746027 清鎮市藍天幼兒園清鎮市紅楓湖鎮電建二公司 82601338 清鎮市紅楓湖鎮幼兒園貴州省 貴陽市清鎮市紅楓湖鎮陳亮堡村 82511466 清鎮市未來星雙語幼兒園清鎮市紅楓湖鎮大衝村劉關組 82612406 清鎮市親子幼兒園貴州省貴陽市清鎮市巢鳳社區服務中心幹河壩村
  • 貴陽8個村入選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有濃鬱的布依族苗族鄉風情,布依兒女世代傳承書法藝術,2007年貴州省布依學會授予該村「布依書法第一村」稱號。 貴陽市清鎮市紅楓湖鎮大衝村 大衝村地處紅楓湖畔距紅楓湖鎮政府7公裡,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區位優勢明顯。
  • 清鎮野山椒熱銷重慶成都
    金秋十月,清鎮迎來了令人喜悅的收穫季節。       在紅楓湖鎮右二村,火紅的野山椒正裝箱外銷。農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農村生活更加平安喜樂,農業發展有了新型模式。豐收的真諦不僅限于田耕農事,而在於以豐收之喜激勵村民,以豐收之獲振興鄉村,以豐收之果發展農業。
  •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我們瀋陽市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紮根農村基層,舍小家,顧大家,在脫貧攻堅一線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協助貧困村屯發展經濟產業,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思維增加群眾收入,讓農村舊貌換新顏。為展示我市扶貧攻堅、發展特色農村經濟的建設成果,弘揚「駐村第一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扶貧攻堅的一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精神,瀋陽電視臺特別策劃「誰不說俺家鄉好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節目。今天走進我們全媒體會客廳的第一書記是——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 【我的走訪日記】覃雄:腳沾泥土接地氣 心繫群眾解民憂
    【我的走訪日記】覃雄:腳沾泥土接地氣 心繫群眾解民憂 2020-12-24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奇「動」畫|是畫家,也是駐村第一書記,他描繪出廣西大山深處的...
    當一位畫家帶著第一書記的使命走進深山會擦出怎樣神奇的火花?在廣西的扶貧工作一線有這樣一位「神筆馬良」——廣西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駐村第一書記尚新周他是廣西藝術學院的教師也是一位青年畫家回顧自己的駐村扶貧經歷,尚新周說:「兩年半時間,是我一輩子的財富。走進人民群眾、用自己力量努力解決群眾的問題,是我最自豪的事。」
  • 腳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金書記來了以後,不僅村『兩委』班子強了、村莊變美了,還帶領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鄉親們致富的路子寬了,日子越過越紅火。金書記把群眾當親人,大事小事都放心上,是我們的貼心人。」在精河縣茫丁鄉北地中村,提起第一書記金德木,村民都讚不絕口。
  • 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 桑春林:駐村路上甘願灑下心血的怒族漢子
    在駐村隊員和村委班子的眼裡,他是「領頭雁」,在群眾的心中他是貼心人「嘎雀」。他就是馬吉鄉布臘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桑春林。2017年3月,桑春林被組織選派到馬吉鄉布臘村駐村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堅持召開總結會和部署會;堅持學習理論、政策方針;在生活上,堅持做到駐村隊員和村委會幹部同吃、同住、同勞動。三年來,班子成員的集體意識、工作意識在潛移默化的漸漸發生轉變。大家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工作有條不紊,大家更加明確了共同奮鬥的目標。桑春林:「我到了以後,就把我們村裡面的力量,把這個思想統一過來,力量統一過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開展駐村工作有一本「武功秘籍」|都勻市平浪鎮...
    我叫羅旭鴻,是黔南州都勻市紀委市監委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到市紀委幫扶村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如何開展?首先得儘快熟悉村情,我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一起,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責任落實、「一戶一檔」管理、政策宣傳、產業覆蓋、易地移民搬遷、生態補償、危房改造、教育幫扶、醫療保障、飲水安全等入組入戶開展走訪排查,掌握村情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