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友問:
《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如何理解「一生補處」?
宗柱法師答:
此中「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菩薩,以通途教理來講就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此「三不退」即是八地以上的菩薩。
阿鞞跋致再往上的等覺位就是一生補處,如觀世音、大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即是。
雖然有阿鞞跋致及一生補處這些名相,我們不要在這些名相上產生固有的比較僵化了的認識,以為他就是八地菩薩或是等覺菩薩。
極樂世界是超越十方淨土的,是特別法門,一即是一切。所以,蕅益大師說:「下凡眾生,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位,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曇鸞大師說:「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又《無量壽經》二十二願中說:「超越常倫諸地之行」。
此中之超越如蕅益大師云:「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豎著說,與通途法門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樣,即於極樂世界都能找到這樣的位次。橫著說,雖然有諸多位次,可是,這些菩薩的德用和阿彌陀佛是齊等的,阿彌陀佛是什麼受用,這些菩薩是什麼受用,也就是有名而無實。雖有這些名次、階位,但是,實質上不僅限於那個階位中所具有的德用。故每一位階位的菩薩都具足和阿彌陀佛一樣的神通道力、辯才化用等。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