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補處與等覺菩薩

2021-03-02 佛天慈佑

一生補處與等覺菩薩

天佑


補處:一生補處菩薩,指菩薩的最高位——等覺菩薩;乃最後之輪迴者。前佛既滅,補處菩薩經過此生,來世必定嗣之成佛;隔一生便成佛,謂之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菩薩又分為四個位次:住於正定位之菩薩、接近於佛地之菩薩、住於兜率天之菩薩、由兜率天至人間下生之菩薩。此時此世的一生補處菩薩,指當來彌勒菩薩。《大智度論》卷七曰:「彌勒菩薩應稱補處。」

彌勒,是古印度婆羅門的一個姓氏,意思是慈。他也是跟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之一,得到佛陀的另眼相看。其實在過去世中,他的修行甚至還早於佛陀,二者有很深的因緣。

彌勒先於佛陀涅槃,後上升至兜率天內院,以「一生補處菩薩」的身份,為天道眾生演說佛法。直到五十六億年後,將和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的經歷那樣,在這個娑婆世界降生、出家、成佛。

繼任釋迦牟尼佛之後,彌勒是娑婆世界賢劫的第五尊佛。據《佛說彌勒下生經》記載,到人間共同努力建成淨土,彌勒未來自兜率天下生;將在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證悟成佛。

彌勒三次演說佛法;過去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仍未得道者,在這龍華三會裡,將以上、中、下根之別,悉可得道。可參考《彌勒上生經》,並《下生》諸經。

等覺菩薩:大乘階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薩,是菩薩極位。已滿三祇百劫修行,(別教之菩薩斷十一品之無明,圓教之菩薩斷四十一品之無明,)將得妙覺之佛果;(等者平等,覺者覺悟,)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等覺」。

又名一生補處、金剛心、有上士、無垢地等。《大智度論》卷十曰:「諸佛等故名為等覺。」

和我一起 理性信仰 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菩薩一生補處願
    菩薩一生補處願最後看第二十二願——菩薩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 一生補處(蓮池大師)
    節選自《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蓮池大師)述【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疏】承上言生彼國者,豈惟不退。復有補處菩薩不可勝紀,深勸求生也。補處者,止此一生,次補佛位,即等覺菩薩也。
  • 第十八拜 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諸大菩薩。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一拜三稱〕 下面更禮極樂世界的,剛才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其中多有阿鞞跋致,下面就要頂禮這些阿鞞跋致。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菩提樹下.寶欄楯邊.」在這個菩提樹,極樂世界有最高的樹叫菩提樹,那個廣大、高大極了,功德也大極了。
  • 何為「多有一生補處」
    蓮友問:《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如何理解「一生補處」?>」即是八地以上的菩薩。阿鞞跋致再往上的等覺位就是一生補處,如觀世音、大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即是。雖然有阿鞞跋致及一生補處這些名相,我們不要在這些名相上產生固有的比較僵化了的認識,以為他就是八地菩薩或是等覺菩薩。極樂世界是超越十方淨土的,是特別法門,一即是一切。
  • 一生補處願
    一生補處願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教哲學,及中國傳統哲學。
  • 【大安法師】阿鞞跋致與一生補處
    阿鞞跋致在佛教的修證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位次,一個菩薩修行,他要注意一定要得到阿鞞跋致不退轉的位,阿就是不的意思,不退,如果他還是常常退轉,進進退退,就永遠不能進步。他一定要得到一個底限,不退轉位,然後才有進無退。那在大乘佛法來看,能得到不退轉位,那一定是十信位滿,圓教初住位,破一品無明的菩薩才能成為阿鞞跋致。所以阿鞞跋致談三種不退,第一是位不退,就是證到了聖位,不會退到凡夫位。
  • 一生補處菩薩在兜率天宮的最後一次說法,到底說了什麼?
    皆仁《方廣大莊嚴經》中說:當一生補處菩薩決定了降生時要投生的種族之後,就會來到兜率天宮最大的大殿——高幢大殿之中。他對聞訊前來的天子們說道:「你們都來一同過來吧,我將要為你們宣說,我在兜率天所講的最後法門。
  • 何為阿毗跋致和一生補處?
    唯識宗慈恩大師窺基立四不退,即:一、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薩,不再生起邪見。二、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就是證到了聖位,不會退到凡夫位。《大乘起信論》講一個初發心的菩薩修十信位要一萬劫,要到七信位才能得到位不退,七信位相當於阿羅漢的水平,那這個就很不容易。三、證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已不再退失所證之法。
  • 有人不禮拜 彌勒菩薩
    那麼 世尊接下來就詢問 彌勒尊者,雖然 彌勒菩薩當時也在僧團裡面出家現聲聞相,但是 彌勒世尊很早就已經得到了 佛的授記,將會是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就是賢劫千佛裡面的第五尊佛。彌勒菩薩他已經成為一生補處的妙覺菩薩了,所以 彌勒菩薩有資格接受大愛道比丘尼本來要供養給 佛的金縷袈裟。
  • 恭迎佛日|月光菩薩聖誕日:願月光遍照之處,皆受月光菩薩加持
    願月光遍照之處,皆如東方淨琉璃世界,皆被藥師三尊庇護,皆受月光菩薩加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 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
    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經文】複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覺彼五陰?所謂菩薩觀見陰體本性自空,如斯覺故觀無相,如斯覺故觀無願,如斯覺故觀無欲,如斯覺故觀寂靜,如斯覺故觀遠離,如斯覺故觀無所有,如斯覺故觀無實,如斯覺故觀無動,如斯覺故觀無生,如斯覺故觀無來,如斯覺故觀無去,如斯覺故觀無真,如斯覺故觀無主,如斯覺故觀無證,如斯覺故觀無知,如斯覺故觀無見,如斯覺故觀無人,如斯覺故觀無想,如斯覺故觀不可說,如斯覺故覺但有名,如斯覺故觀無我,如斯覺故觀分別起,如斯覺故觀從緣生
  • 常識 | 《華嚴經》妙覺法門的三大菩薩
    善財童子來到毘盧遮那莊嚴藏廣大樓閣前,無比震撼,頂禮瞻仰讚嘆,一心求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從樓閣外別處而來,無數天人開道。彌勒菩薩見了善財後,大大稱讚他不忘初心,學菩薩行。彌勒菩薩回答:「有個什麼來,有個什麼去。一切都是幻智力與大願力的如是顯現。」善財又請教彌勒菩薩從何而而來?彌勒先告之:「諸菩薩實無來去,在無來去中如是而來。」又強調大慈大悲大願大乘之菩提智慧深心是菩薩所生處,以其願力等同一切菩薩願力,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為,Avalokitevara,也作「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讀過《般若心經》的朋友,一定對心經開篇的「觀自在菩薩」不陌生。「觀」作「觀照」,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觀察,由此洞見人生的究竟。
  • 願月光遍照之處,皆受月光菩薩加持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載:月光菩薩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為藥師如來之右脅侍,次補佛處,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月光菩薩於秘密曼陀羅中又表如來化他之德,表示遷變眾生苦厄,使為利益安樂者也。月光菩薩是慈悲為懷的女神,常化為月華降到人間,遇之者即得福祿。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農曆七月份,「教孝月、報恩月、普度月」
    海濤法師慈悲開示 我們念佛的人,大勢至菩薩很重要,大勢至菩薩要發威了,化身為金剛手菩薩,把這個惡緣把它斷除掉,所以,代表伏惡。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這三族姓尊很重要。
  • 淨土十疑論|第七疑:生兜率天見彌勒菩薩,何須求生西方淨土?
    第七疑問: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答: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校,大有優劣。且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
  • 最新 劉素雲老師: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
    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第一品經文說「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這是略贊。這一品經文是廣贊諸大菩薩們的智慧、神通、德能。這一段經文裡列舉的是菩薩眾裡的在家菩薩。
  • 農曆6月19日,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和阿彌陀佛並稱「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的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他相貌端莊慈祥,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觀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號「正法明如來」。
  • 恭迎日光菩薩聖誕!祈願日光遍照世間,普度眾生!轉發功德無量!
    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共同輔弼東方淨土藥師如來弘揚正法,普渡有情,位補佛處,尊貴有如釋迦佛側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日光遍照「在佛法上表智慧,放射無量光明,普透一切宇宙生命,使自昏昧迷濛中醒覺;又作日光遍照、日曜,藥師佛的左脅侍,與右脅侍月光菩薩在東方淨琉璃國土中,並為藥師佛國中無量菩薩眾的上首菩薩。二者共同輔弼東方淨土藥師如來弘揚正法,一左一右,普渡有情,位補佛處,尊貴有如釋迦佛側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日光遍照「在佛法上表智慧,放射無量光明,普透一切宇宙生命,使自昏昧迷濛中醒覺;「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靜定,映現明澈清輝,容攝大千芸芸眾生,使免於受貪、嗔、痴三毒逼惱。
  • 菩薩修行路線圖,分為七個階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對佛一生說法的內容和時間,概括為四句偈:菩薩修學階梯,是菩薩修行的路線圖,《華嚴經》正宗分的各卷都說明此內容,分為七個階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一、資糧位,謂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以福德智慧為助道資糧,故名資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