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講透盒馬鮮生的4大戰略

2020-12-11 劉潤

從今天開始,我會把以前寫過的商業經典分享給你。今天是第一篇。

本文首發於《商業評論》2018年5/6月號

2016年10月13日,兩位網際網路大佬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時間相差半天,一位是小米的雷軍,另一位是阿里巴巴的馬雲。

今天,作為雷派新零售的旗艦小米,以20個月開240家店的速度,回歸線下,高歌猛進,攻城略地。為此,我專訪了雷軍本人和小米總裁林斌,討論了小米新零售的商業邏輯。(詳見《獨家專訪雷軍 | 一篇文章,講透小米新零售的8大戰略》)

而另一邊,馬派新零售的一號工程「盒馬鮮生」,在過去一年裡也是備受矚目,在新零售大潮中如日中天。

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新零售應該長什麼樣子。但是很快,2017年,盒馬鮮生的高調曝光,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

最近我在寫一本書,叫作《新零售》,今年即將出版。所以,2018年1月5日,作為領教工坊私董會的領教,我帶領我的私董會企業家組員和5分鐘商學院的學員代表,參觀訪問了盒馬鮮生。

因為公司正在高速發展中,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很少接受採訪,但這次,侯毅推掉了北京開店的重要活動,專門跟我們進行了交流,解答了我們很多問題,分享了他的很多重要戰略思想。

為什麼在「生鮮電商」這塊最難啃的骨頭上,能生長出盒馬鮮生這樣的新物種?

為什麼當傳統生鮮超市的「坪效」只有1.5萬元時,盒馬鮮生能做到它們的3 ~ 5倍?

這個機會特別寶貴,讓我們一起從創始人的視角,理解盒馬鮮生這個零售新物種的商業邏輯。

1.坪效極限:傳統交易結構的天花板

我們如何衡量零售企業的經營效率?

在純電商領域,衡量經營效率的標準叫作「人效」,即每個人每年創造的收入。為什麼?

因為純電商企業最主要的成本是人的成本,所以,人效做得越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就越高,贏利能力也越好。

那在傳統零售領域呢?

由於門店租金是傳統零售最主要的成本之一,因此,通常用「坪效」來衡量運營效率。坪效就是門店每平方米每年創造的收入。同樣,坪效做得越高,經營效率就越高,贏利能力也越好。

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坪效=線下總收入 ÷ 單店總面積

這個公式非常簡單。但是,行業屬性不同,坪效會差異巨大。比如,2017年7月,來自調研公司eMarketer和CoStar的數據顯示:

賣手機賣得最好的蘋果專賣店,坪效是40.2萬元;賣酸奶冰淇淋賣得最好的Reis & Irvy's,坪效是28.8萬元;加油站便利店開得最好的Murphy USA,坪效是27萬元;賣珠寶賣得最好的蒂芙尼,坪效是21.4萬元;賣瑜伽戶外服裝賣得最好的lululemon athletica,坪效只有11.3萬元。

各行各業中做得最好的,坪效差異居然如此巨大。這說明,每個行業因為特徵不同(比如,產品價格高低不同、購買頻次不同、行業集中度不同等),坪效極限也不相同。

在一個充分市場化、充分競爭的行業,無數人共同努力都無法突破的坪效極限,就是這種商業模式、這種交易結構的天花板。

那麼,零售賣場呢?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零售賣場的坪效大約是1.5萬元。1.5萬元看上去非常低,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這已經是這一行業中無數企業、無數聰明人,在他們力所能及範圍內,無數次優化的結果。

那麼,盒馬鮮生呢?

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大約是同業的3.7倍。理解了坪效極限的概念,你就會知道,這個數字相當不簡單。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結果,盒馬鮮生是怎麼做到的?

2. 頂層設計: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

剛才我們說,傳統零售理解坪效,是用這個公式:

坪效=線下總收入 ÷ 單店總面積

那麼,要提高坪效,在「單店總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只有提高「線下總收入」。而如何提高購物體驗(如賣場的擺放、促銷的設計等),讓人更開心,讓人買更多東西,從而提高線下總收入,在這方面,傳統零售企業基本做到了極致,效率很難再大幅提升了。

那怎麼辦?坪效極限就無法突破了嗎?要實現突破性的提升,必須突破過去的認知框架。這時侯,侯毅的背景就顯示出了巨大的價值。

首先,侯毅有計算機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他從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

其次,他有創業背景。

畢業後他開始創業,在多個領域從事過經營。

然後,他有傳統零售背景。

1999年,他加入光明乳業旗下的可的便利店,一幹就是10年,見證了可的從20多家至2,000家門店的蛻變。

最後,他有網際網路背景。

2009年,再次拿到融資的劉強東一直在尋找「零售+物流」方面的人才,最終侯毅入了他的眼。

加入京東後,侯毅先後擔任首席物流規劃師和O2O事業部總裁。

「傳統零售+網際網路+計算機+創業」的背景,讓侯毅對坪效有不一樣的理解。他的理解是:

坪效= (線下總收入 + 線上總收入) ÷ 單店總面積

線下門店本來只能服務到店的客人,到店的客人產生「線下總收入」。如果線下門店藉助網際網路,也能服務那些不想出門買東西,但又住得不遠的人群,將會產生一塊完全不受單店總面積制約的「線上總收入」。那麼,坪效極限將獲得質的突破。

侯毅把這種基本思維範式的改變,叫作「頂層設計」。在盒馬鮮生參訪時,他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所有的大生意,都不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出來的。所有的大生意,在創業的第一天,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搞清楚自己這門生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侯毅說,當他拿這個想法和阿里巴巴CEO張勇(逍遙子)溝通時,張勇非常興奮。他們一起進一步細化這個思路,確定了4個原則。

1. 線上收入大於線下收入

這其實就定義了盒馬鮮生的主體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電商,而不只是線下零售,它的目標是線上收入佔大頭。

2. 線上每天的訂單要大於5,000單

這定義了電商必須有規模效應,電商有基礎的運營成本,只有達到規模效應之後,運營才有價值。

3. 3公裡半徑內,實現30分鐘送貨

3公裡半徑,大概能覆蓋28平方公裡的面積,30萬戶家庭。這個半徑範圍內,無需冷鏈運輸,又能及時響應,有助於用合理成本建立客戶忠誠度。

4. 線上線下一盤棋,滿足不同場景消費需求

線上線下不是割裂關係,而是一盤棋。用戶需求有線上的場景,也有線下的場景,盒馬鮮生要滿足不同消費場景,將流量池做大才是硬道理。

通過這幾點要求,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盒馬鮮生本質上就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生鮮電商,一個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

聽侯毅分享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震撼的。在「盒馬鮮生」這個名字還沒有起好的時候,基於底層邏輯的頂層設計,就已經如此清晰了,它幾乎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盒馬鮮生的運營狀態。

有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篇關於張勇的文章。文中說張勇在某次演講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戰略都是打出來的,別人的總結和你無關」。

這句話後來成了很多文章的標題。很多人因此以為,張勇的觀點是沒有所謂的戰略,戰略是成功者成功之後自己做的總結而已。

但是,看到張勇和侯毅在創業之前就確定的這四個原則,你就會知道,什麼叫頂層設計,什麼叫戰略了。在創業第一天,就要想清楚,這件事如果能成,到底藉助的是什麼樣的「勢能」。

毫無疑問,盒馬鮮生藉助的重要勢能是:用「線上總收入」來幫助突破線下的坪效極限。

3. 「吃-轉-送」三步法:重新定義門店

有了頂層設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怎樣實現頂層設計所定義的要素。

既然從頂層設計來看,盒馬鮮生是一家「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那麼它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義門店的價值,這其實是個戰略選擇。

傳統生鮮超市看門店,是把它當作銷售的「場」,讓「人」和「貨」在這裡相遇,並完成交易。在這個「人貨場」的交易結構裡,門店是交易的終點。因此,傳統生鮮超市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把人拉到店裡來。

但是,在侯毅的腦海中,門店的定義非常不同。他認為,門店的本質是流量收集器,它是交易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交易的終點應該在電商。只要在線下完成交易,就會受到坪效極限的制約,只有把交易放到網際網路上完成,才能突破極限。

所以,線下門店的任務,就是收集流量,把方圓3公裡內的人群,通過非常好的體驗,吸引到門店來,然後將他們轉化為線上會員。消費者周末有時間,就來線下體驗;工作日沒有時間,就在線上購物。

這種嶄新的「日銷售」是對傳統零售「周消費」的巨大升級,新零售坪效比傳統零售高出一大截,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怎麼做到這一點呢?我總結出了盒馬鮮生的「吃-轉-送」三步法。

吃:在超市裡吃海鮮,是為了建立信任

跟傳統生鮮超市相比,盒馬鮮生第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吃」(堂食)。

盒馬鮮生不但有商品陳列區,還有一個大大的就餐區(約佔1/3的營業面積),以及若干食品加工的檔口。用戶在盒馬鮮生買了海鮮,可以送到檔口去,支付很少的加工費,就可以請師傅加工成菜品,現場享用。

用超市價就可以現場吃到新鮮海鮮,這種體驗無疑是非常棒的,而且性價比相比傳統的海鮮館,有著巨大的優勢。

盒馬鮮生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取加工費,而是通過給用戶創造與眾不同的良好體驗,打消用戶線上下單可能會有的疑慮,獲得用戶對其生鮮商品的信任和偏好。

生鮮產品和可樂、薯片不同,它不是標準品。比如蘋果,下雨一星期後去採摘,一定不甜;向陽的一面比背陰的一面更紅;有的蘋果大,有的蘋果小。所以,很難保證用戶每次體驗生鮮產品時,感受都是一樣的。

在傳統生鮮超市,用戶至少可以挑。但是,在網際網路上買,會送來什麼樣的產品,完全不知道。所以,用戶對在網上買生鮮,缺乏一份信任感。

怎麼辦?讓你親自在現場吃,感受「盒馬品質」,打消顧慮,建立信任。

但是,在超市裡開餐廳,其實很不容易,因為超市和餐廳需要不同的經營許可。超市經營,只需要拿到營業執照,但餐廳因為有明火,需要更高的消防等級。在超市裡開餐廳?主管部門說,以前沒批過。

這再次說明頂層設計的重要性。侯毅明白讓客戶在門店裡面吃飯的重要性,這是提高客戶體驗、向線上轉化的第一步。因為有明確的目標感,他耐心解釋,最後讓有關部門特事特辦,批准了這個「特殊業態」。

轉:用App買單,突破坪效極限的神轉折

顧客到店,發現盒馬鮮生的商品挺好的,也想在寬敞的就餐區用餐,於是拿著選好的海鮮去收銀臺結帳,這時候,盒馬鮮生的第二個重要不同就展現了。

那就是:只能用盒馬鮮生的App買單

啊?為什麼啊?用手機,要花流量的吧?沒關係,店裡有免費WiFi。可是我不會用啊?沒關係,店員會教你。我就是不想下App,行嗎?我就想用現金或者信用卡,不行嗎?或者你掃我一下微信?不對,你是阿里的。那掃我一下支付寶,總可以吧?對不起,真的很抱歉,我們只接受用盒馬鮮生的App買單。

為什麼必須這樣?還記得嗎?盒馬鮮生的本質,是一個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門店是起點,電商才是終點。從線下往線上導流,是完成四點頂層設計的最重要一躍。

最初來盒馬鮮生的,不少是老年人。老年人對這一套是很不適應的,很多人不會裝App,甚至沒有支付寶,更不懂什麼綁定銀行卡,所以不少人生氣走掉了。這怎麼辦?侯毅說,這只能很遺憾了,雖然少做了生意,但這一點還是要堅持。

2017年7月,有記者發現盒馬鮮生只接受App付款,不接受銀行卡和現金,還專門發表文章,指責盒馬鮮生違反《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人民幣管理條例》的現金相關條款。

這件事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最後,盒馬鮮生做出了一定的變通,如果顧客實在要用現金,可以由店員代收、代付,商品還是必須通過App購買。同時,盒馬鮮生做出解釋,並不是拒收人民幣,電子貨幣也是人民幣的一種形式。

不管是超市裡面開餐廳,還是只接受App付款,這些看似奇葩,甚至遭受拒絕、質疑的經營方式背後,其實都指向盒馬鮮生真正的頂層設計。

侯毅說,這些一開始生氣走掉的老年人,後來在家裡讓孩子們幫他們裝好了盒馬鮮生App,裝好了支付寶,綁好了卡,又都回來了。一部分老年人也開始慢慢接受這種方式,因為盒馬鮮生的性價比確實出眾。

送:構造3公裡半徑的「盒區房」

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讓已經品嘗過盒馬鮮生的生猛海鮮,也裝了盒馬鮮生App,不想出門買東西,但又住得不遠的人群,愛上在App上買東西?

一個字:快。

下午4點多,你還在上班。今天你特別想在家裡吃一頓飯,可是家裡沒吃的,怎麼辦?下班後再去菜場?一是菜可能不新鮮,二是繞路買菜,到家就很晚了。

這時,如果你的辦公室或者你家在盒馬鮮生門店3公裡的範圍內,你用App下單,30分鐘內,新鮮的蔬果和海鮮就能送到你手中。

突然想要,而且還要立刻拿到。」快到這個程度,用戶才不會覺得在App上買東西不方便。

可是,30分鐘送貨,怎麼才能做到?用科技提高效率。

走進盒馬鮮生門店,一定會注意到它的第三個重要不同,那就是,店面天花板上的智能懸掛鏈傳送系統。

盒馬鮮生的門店分成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些拿著POS槍的店員在跑來跑去揀貨。店員把本區域的商品揀好、裝在袋子裡後,掛在懸掛鏈上,就會被傳送到後場匯集。然後,後臺打包裝箱,交給快遞員送貨。整個過程不能超過10分鐘。

快遞員接過包裹後,騎上電動車就往用戶家裡跑,20分鐘之內,送到用戶家裡。

10分鐘出貨,20分鐘送貨,一共30分鐘。確實快。甚至,有房產中介造出了「盒區房」的概念。

什麼是盒區房?就是盒馬鮮生門店3公裡範圍內的房子。比如,有業務員介紹說,這個房子不僅是學區房,還是盒區房,生活品質很高,所以價格貴一點。

這樣的送貨速度,不僅讓用戶體驗飆升,還降低了物流成本,因為最後一段路不需要用冷鏈車配送了。而這一切都源自強大的倉店一體的天花板揀貨IT系統、幹線物流系統和賣場規劃系統。沒有在這三個領域的足夠經驗,就很難實現。這時,侯毅的IT背景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回到侯毅和張勇最開始的見面。坪效極限激發了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又倒逼了「吃-轉-送」三步法。如果沒有「30分鐘」這個頂層設計要求,可能也不會逼著侯毅把自己的畢生所學用到極致,榨乾檸檬裡的每一滴汁,來實現這一高難度目標。

4. 消費者獲益:商業變革的第一推動力

「吃—轉—送」這個變革,是非常困難的。其實,所有的變革都是困難的。要想獲得成功,需要找到好的幫手。找誰呢?

在零售領域,沒有比用戶更好、更強有力的幫手了。但是,如何得到這個幫手的幫助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消費者獲益。只有消費者真正獲益了,這個交易結構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並最終實現規模化和贏利。

在和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侯毅一直提到「消費者獲益」這個邏輯。不耍花槍,不搞噱頭,實實在在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解決他們的痛點和關心的問題。雖然可能比較吃力,比較困難,卻是最有效、最有競爭力的變革方式。

困難一旦被克服,就會立刻轉化為巨大的優勢。競爭對手要獲得同樣的優勢,需要克服同樣的困難,沒有捷徑可走。

盒馬鮮生怎麼做的呢?這裡舉幾個例子。

以鮮奶為例,有經驗的人去超市買牛奶,通常會拿貨架深處的牛奶,因為裡面的最新鮮,外面的最不新鮮。雖然外面的牛奶並沒過保質期,但消費者總是傾向於喝儘量新鮮的牛奶,最好是當天的。

這說明,只喝當天的奶,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侯毅決定,倒逼自己。他做了7種不同顏色奶瓶,每天賣一種(保質期7天),這樣,前一天的牛奶就沒法混入第二天銷售了。這種只賣當天最新鮮牛奶的做法,果然大受消費者歡迎。

盒馬鮮生乾脆做了一個品類,叫作「日日鮮」,包含鮮奶、蔬菜、肉類、蘑菇等商品,都是只賣當天的,共計50多個品種。通過大數據系統,盒馬鮮生能很好地把控進貨量及銷售量,萬一個別賣不完的,還能提早做精準化促銷,防止產品浪費。

第二個例子是永遠無條件退貨。

為什麼出這個政策?我們前面講到,生鮮很難標準化,所以品控非常難。這個不確定性風險,必須有人來承擔。

在過去,這個風險由消費者承擔。哪能每次買到的都順意呢?蘋果是樹上長出來的,又不是機器做出來的。消費者雖然有怨言,但也能理解。

但是,盒馬鮮生是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如果總是要賭送貨到家的生鮮水果時好時不好,一定會大大降低網上購買的熱情。那怎麼辦?

為了克服這種靠流程、靠標準無法消除的差異,盒馬鮮生提出了一個邏輯:永遠無條件退貨。買到的生鮮產品,任何理由不滿意,都可以免費退貨,無需舉證,快遞員直接上門取貨。生鮮產品一退貨,基本上就等於貨損了,但是為了貫徹消費者獲益這個理念,盒馬鮮生還是堅持做了。

結果,執行這個政策之後,退貨率非常非常低。而且,這個政策打消了用戶的疑慮,反而提高了用戶黏性。

第三個例子是產地直供。

盒馬鮮生有專業的供應鏈團隊,門店開到哪裡,就和當地的供應商建立聯盟,甚至直接組織農戶進行生產。在海鮮方面,它自建了很多直採基地,明星產品帝王蟹就是在直採基地出產的。

盒馬鮮生將這些上遊供應鏈整合的獲益,都反映在了商品的價格上,讓商品獲得了比較好的性價比,既新鮮,又好吃。

5. 我們應該向盒馬鮮生學什麼?

盒馬鮮生現在非常紅,亞馬遜CEO貝佐斯、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這樣的國際巨頭都去參觀過。國內很多零售企業也正式地,或者悄悄地去門店學習過。

其中一些人看完後說,它現在做的這些,我們都在做,而且做得比它好。它看起來是不懂零售的人做的,你看它貨架那麼矮,距離擺那麼寬,這樣效率不高的。

我聽完後,跟他們說,你如果這樣去看,那麼千萬不要學,因為你一學,必死無疑。你看到的都是線下的樣子。如果你沒有從邏輯上明白盒馬鮮生「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的本質,跟著它學線下的做法,會越做越貴,越做越重,因為你沒有一大塊線上的營業額可以彌補。

我們到底應該向盒馬鮮生學什麼呢?

1、頂層設計

做真正的商業創新,首先要想明白它的基礎邏輯,理清楚它的頂層設計。在頂層設計中,新交易結構相對於舊結構的優化,就是這件事的「效率空間」。

對盒馬鮮生而言,憑空增加的「線上總收入」,就是它的效率空間。盒馬鮮生的一切動作,都是圍繞這個邏輯,在這個效率空間裡來做的。而「吃-轉-送」三步法,其實是這個效率空間的三根支柱。

2、本質思維

做任何一種商業,都需要找到其最本質的原理。

門店的本質是什麼?對盒馬鮮生而言,門店的本質就是流量收集器,是交易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如果對門店本質認識不同,就算兩家生鮮超市長得幾乎完全一樣,結局也一定會完全不同。

Space 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前段時間發射火箭,並成功回收。那麼,火箭的本質是什麼?它就是一輛「計程車」,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但是,哪有送一次客人,就燒掉一輛計程車的?既然是計程車,就要反覆使用。

所以,馬斯克要回收火箭,洗洗下次再用。Space X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達成「重複使用」這個目標。

3、消費者獲益

要知道,消費者是整個交易系統中一切動力的源泉。所以,當你想變革一個行業時,出發點必須是讓消費者獲益。只有讓消費者獲益的變革,才是有澎湃動力的變革,才有可能顛覆這個市場原有的交易結構。

世界上有兩類商業模式:

第一類是將產品利潤做高,企業收益擴大,如蘋果;

第二類是將產品利潤做低,讓消費者得到實惠,薄利多銷,如亞馬遜。

侯毅更推崇第二類企業,並且正在身體力行,通過人貨場的重構,縮短供應鏈,拉低商品價格,讓消費者真正受益。

不管是小米的雷軍,還是盒馬鮮生的侯毅,對他們深入調研越多,就越深刻感知到什麼是新零售。他們倆,以及這個時代的所有開拓者,其實都只是在用不同的語言告訴你: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相關焦點

  • 北京盒馬鮮生:供應穩定貨源充足
    受到新冠病毒影響,北京6大批發市場休市或部分關閉。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盒馬鮮生超市,這裡正在補貨,相關負責人表示貨源充足,供應穩定。進入超市,蔬菜、水果的區域,盒馬工作人員正在往貨架上進行補貨,「剛剛都被顧客買走了,還有一些是線上下的單,我們庫存裡備的貨很足,所以要及時擺上貨架,不耽誤大家購買。」
  • 員工出現確診病例 盒馬鮮生深圳門店暫停營業全面消殺 生鮮冷凍...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15日)發布消息稱,從即日起對7月24日以來曾到過深圳羅湖區盒馬鮮生超市水貝店的市民開展免費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深圳21家盒馬門店暫停營業。此前,一名在深圳盒馬鮮生超市水貝店工作的女性在老家汕尾陸豐市確診為新冠肺炎。排查後,新增兩位無症狀感染者,均在羅湖區水貝盒馬鮮生超市工作。總臺央廣記者走進深圳盒馬鮮生門店進行探訪,目前情況如何? 15日中午,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的盒馬鮮生超市水貝店,所有海鮮產品的櫃檯均被保鮮膜覆蓋。
  • 南京人又添好口福 商洛柞水木耳進入南京盒馬鮮生超市
    2020年12月11日下午,作為寧商合作重要項目的商洛柞水黑木耳正式進入南京盒馬鮮生超市。在產業扶貧中,商洛就把「小木耳」當作「大產業」來推廣。今年4月,柞水黑木耳在人民日報直播間上線,一天就銷售8萬多包、12.2噸,引起轟動!
  • 北京盒馬鮮生門店達到30家 盒馬Mini、盒馬裡將落戶
    DoNews4月16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6日,盒馬方面表示,近一個月以來,已將在北京、上海、長沙、武漢新開6家盒馬新店。截至目前,北京盒馬鮮生門店達到30家,可覆蓋五環內50%的用戶。
  • 盒馬鮮生北京兩店連開,五環內50%用戶住進盒區房
    【獵雲網北京】4月15日報導4月15日,北京林奧店、紅星美凱龍店先後開業,盒馬鮮生北京再落兩子。近一個月,北京、上海、長沙、武漢已連開6家盒馬新店。截至目前,北京盒馬鮮生門店達到30家,五環內50%的用戶住進盒區房。通過盒區覆蓋,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享有盒馬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盒馬在北京地區有30家門店北京盒馬發展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狀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打開盒馬app選擇心儀的商品。伴隨各地春令回暖,市民生活逐步恢復常態。
  • 北京肺炎疫情期間盒馬鮮生超市如何買菜?
    北京肺炎疫情期間盒馬鮮生APP怎麼買菜?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0506251)  1、網上買菜  下單平臺:盒馬鮮生App  下單時間:8:00-24:  2、外出買菜  盒馬鮮生超市(北京愛琴海購物公園)  北京愛琴海購物公園B1盒馬鮮生超市將繼續營業(9:00—20:00)  營業時間調整公告:點擊查看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  》》北京肺炎疫情期間如何買菜?  》》北京肺炎疫情買菜途徑有哪些?
  • 盒馬鮮生要來鄭州了!已開始大規模招聘,首店會開在哪裡?
    找一個參照:從即將開業的瀋陽盒馬門店來看,其招聘從2019年3月份就已經啟動,但開店地點一再變更,直到現在,才裝修完畢,準備開業。不過鄭州或許不用等這麼久。12月7日,盒馬鮮生人士也向河南商報記者確認,2021年,盒馬鮮生應該是可以落地鄭州,但具體開店數量和開店時間尚不方便透露。
  • 盒馬鮮生選址研究:一線城市佔比57% 覆蓋區域人口密度高
    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樣板企業,有一種說法是,盒馬鮮生因為線上銷售佔比較高而可以降低對於門店位置的要求。對於三公裡內配送到家的業務而言,門店市口的好壞,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 巴彥淖爾優質農產在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受好評
    8月17日上午,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舉辦「天賦河套」授權產品及巴彥淖爾優質農產上線品鑑活動,一位烏克蘭小夥子在嘗過西州蜜瓜後,這樣回答工作人員的詢問。一位帶著孩子的女士挨個兒品嘗過品鑑產品後說:「水果枸杞好甜,第一次吃可以當水果吃的枸杞。番茄口感也很好,酸甜可口。」臨走,她帶了一袋番茄。一位年輕爸爸帶著兩個孩子來逛超市,孩子們嘗過西州蜜瓜後說好吃,爸爸買了一顆回家。
  • 盒馬鮮生新零售實力撐得起野心嗎?
    新零售模式的出現,盒馬鮮生就以新穎的運營模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隨著熱度的消退,人們對新零售模式的態度也趨於冷靜,今天小編就盒馬鮮生為例,分析一下新零售模式的優缺點,幫助大家分析一下。4,盒馬鮮生利用網際網路新要素、新渠道、新媒體去重構價值鏈,站在未來的高度去定價;打破了傳統生鮮產業的高成本定價模式,做到成本領先。就是在這樣的運營操作下,盒馬鮮生能做到,在相同的店鋪面積下,開1家店碾壓同行3家店以上時,達到數倍於傳統商超的銷售額,這樣就做到了成本的大幅領先。
  • 新科技盒馬鮮生火了,然而它與普通超市又有什麼不同呢?
    說起"盒馬鮮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吧,它一直都與"火爆"一詞緊密相連,每開一店都受到吃貨們的追捧。以北京門店為例子,自從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開業以來,聞名而來的顧客甚至造成附近道路出現交通擁堵。盒馬鮮生,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但這樣說又不是很準確。
  • 盒馬鮮生兩家新店今日開業 華南最大門店落地深圳
    7月24日消息,據盒馬布告欄消息,今日,盒馬鮮生新開了兩家門店,分別為盒馬鮮生深圳紅山店和成都盒馬鮮生天府長城店。   《電商報》獲悉,深圳紅山店是盒馬鮮生華南區最大門店,位於深圳龍華區紅山6979商業中心,所以也叫「紅山店」,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配送範圍橫跨三個地鐵站,而且深圳最大的高鐵站深圳北站(外廣場)也在配送範圍內。
  • 網曝盒馬鮮生銷售發黴水果(視頻),工作人員:皮一削沒事!
    12月 3日,盒馬又因為銷售兩個月過期產品被曝光,盒馬道歉。據《新聞坊》報導,盒馬鮮生上海曹家渡店因售賣促銷的發黴火龍果又被曝光。而銷售人員則稱「皮一削沒事」!盒馬鮮生11月底門店數剛剛突破100家,卻爆出這麼多問題,盒馬怎麼了?
  • 扶貧更要興農,盒馬鮮生用數位化助力鄉村復興
    2019年10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部門向盒馬鮮生總裁侯毅匯報,而通過一年的運營,目前,盒馬鮮生嘗試了三重扶貧措施,在用數位化解決農業生產痛點上,也積累了諸多心得。
  • 深圳盒馬鮮生員工確診新冠,21家門店暫停營業!昆明的盒馬鮮生有無...
    深圳一超市員工在市外確診 深圳羅湖對其所在單元樓住戶實施硬隔離 接報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處置,對患者所住居民樓的全部居民和工作場所的所有員工進行居家隔離,開展核酸檢測;對所住小區、工作地點(羅湖區水貝盒馬鮮生超市
  • 盒力共創,敢為天下鮮|草原領頭羊榮獲「2020戰略合作供應商」與...
    12月2 日,盒馬新零供大會在上海徐匯浦北路1號中興鉑爾曼酒店隆重舉行。本次頒獎以「合力共創,敢為天下鮮「為主題,草原領頭羊從盒馬數千家供應商中脫穎而出成為9家盒馬戰略合作夥伴之一。 回首歷往,草原領頭羊與盒馬合作以來,藉助盒馬將數字農業通過引入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提升羊肉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和商品品質,並將現代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複製到肉羊產品上,帶動巴彥淖爾市當地農畜產業升級。
  • 競爭激烈的生鮮電商市場:盒馬鮮生VS每日優鮮
    登錄註冊盒馬鮮生可直接通過淘寶、支付寶快速登錄,比較快捷,不支持手機號直接登錄。每日優鮮可通過手機號一鍵登錄,非常便捷,還可通過微信、手機號進行登錄。小結:盒馬鮮生可增加手機號登錄方式,將其與支付寶等帳戶打通,便於後期構建自己的資料庫。2. 搜索商品
  • 盒馬北京連開兩家新店 盒馬Mini、盒馬裡將落戶北京
    盒馬又開新店啦!   4月15日,盒馬北京林奧店開業。4月17日,盒馬紅星美凱龍店也將開業,至此,盒馬在北京的門店將達到30家,其中25家位於五環內,該區域盒區房覆蓋的面積達到50%。 圖片來源:盒馬布告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兩家新店也是疫情之後,盒馬在全國範圍新開的第5家、第6家門店。
  • 盒馬鮮生春節期間新開13家 盒馬mini將完全替代前置倉
    北京商報訊(記者趙述評)盒馬在開店上頗為執著。1月13日,盒馬發布新一輪開店計劃,預計元旦至除夕期間將新增13家盒馬鮮生門店,全國總數將達到220家。盒馬mini將走出上海,並完全替代前置倉。2020年春節在即,盒馬再次迎來開店高潮。
  • 盒馬鮮生買骨頭熬湯卻喝到異物?店方稱已將商品送檢
    楚天都市報12月14日訊(見習記者周浩)13日晚,市民劉先生向楚天都市報反映,他在盒馬鮮生買了一盒筒子骨,拿來煲湯後發現,裡面竟有不少異物。他和門店工作人員多次協商,沒有就賠償達成一致。盒馬鮮生品牌公關部一工作人員表示,已將食品抽樣送檢,具體賠償需等檢查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