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6月太陽離我們最近?但6月通常不是最熱的時候?

2020-12-22 學地理觀海洋

生活在北半球(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溫帶地區)的我們,如果對於相關知識稍有了解,都知道在6月22日前後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距離我們最近,之後又會向南移動,於冬至日到達南回歸線才開始折返。

北回歸線標誌建築

那麼問題來了:6月通常不是最熱的時候,按理來說應該太陽距離越近氣候越炎熱,但實際上北方氣溫高值往往出現在七月,南方更晚,一般在八月。

剛剛過去的五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經歷了一個氣溫高值,隨後隨著一波冷空氣過境,氣溫又有所下降,回到了春天的溫暖。其實從太陽距離的角度看,現在和七月底八月初的太陽位置應該是相差不遠的,都處於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但現在氣溫較為舒適,七月底大概是北方大部分地區全年的氣溫峰值。

下面的文字會逐步揭示其中的原理。

原理分析

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破曉時分,天是最冷的;然後隨著太陽升起,地面一點一點增溫,在下午兩點左右達到峰值,此後溫度開始下降。

太陽升起後,地面開始增溫

換個方式,也就說,一天中氣溫最高值不會出現在太陽高度角最大的中午十二點左右。在下午三點後,太陽西斜,輻射減弱,地面吸收的熱量小於耗散出去的熱量,溫度就開始下降。

也許有人要問了,地面溫度跟氣溫又有什麼關係?其實,太陽照在大地上的短波輻射,很大一部分都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反射回空氣中。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地面溫度高了,近地面氣溫也就會相應升高。這也造成在對流層,氣溫隨著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對流層

如果我們把時間尺度拉長到一年,那就是夏季地球吸熱,冬季散熱了。夏季晝長夜短,白天吸收的熱量如果晚上耗散不完就會累積,氣溫就會越來越高。

3月21日前後是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後陽光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迎來夏半年,南半球迎來冬半年。因此對於靠近北回歸線的廣東海南一帶來說氣溫會迅速回升。同時由於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海陸差異顯著,春季冷空氣活動仍然比較頻繁,所以時常會有降溫天氣。隨著太陽直射點持續北移,北方地區有了更長的白晝,雖然由於不是直射單位面積地面吸收的太陽熱量不如南方多,但時間彌補了接收的熱量,所以南北方氣溫差距逐漸減小。即使北緯50度在盛夏仍然會有高於30℃的天氣。

季風進退與海陸差異的影響

以上是基本原理的概述,下面再說說其他影響因素。畢竟天氣系統比較複雜,一種天氣背後可能有很多因素在發揮作用。這裡仍然分析宏觀的情況。

季風進退,說的就是雨季。我國季風氣候典型,在天氣系統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雨季的來臨通常會降低氣溫,增加溼度(就是預報的溫度不高但體感溫度很熱的情況,然而氣象學中討論的並不是體感溫度)南方雨季大約在六七月,雨季結束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變得炎熱乾燥。北方雨季稍晚,華北平原大約在七月中下旬,西北大約在八月。

雨季

南方地區在雨季結束後氣溫回升,八月左右出現極值;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八月幾場秋雨下了就一下子入秋。因此雨季會影響氣溫的變化。

另外說的是海陸因素。南方受到海洋的影響更大,氣候的海洋性更為強烈。海洋的比熱容很大,對於氣溫變化反應更不明顯。海洋是在八月和二月達到溫度最大,最小值,會影響南方的氣候。北方氣候大陸性強,在一月和七月達到氣溫最低和最高值。

今天分享的內容到此為止,如果對於內容有獨到的見解,或者有其他方面的需要,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地球為什麼離太陽越近越冷,越遠卻越熱?人類可以登陸太陽的原因
    地球為什麼離太陽越近越冷,越遠卻越熱?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長最長,與此同時,北極圈以內,冬至日這一天,看不到太陽,稱之為極夜,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冬至日這一天,地球處於近日點附近,但是冬至日前後,卻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
  • 為什麼夏至不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天?
    問:為什麼夏至這一天不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天?我之所以這樣假設是因為在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儘管我查遍了圖書館所有的書籍,我也沒有找到答案。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問:另外,為什麼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是相反的?我曾以為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過程離太陽很遠。
  • 除了太陽,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了,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它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對我們眨眼睛,那麼哪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呢?除了月亮這個星球之外,就是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星這幾大行星了,恆星之中,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當然它不能算夜空中的星星,那麼夜空中的恆星哪個距離我們最近呢?是最亮的天狼星嗎?不是的!
  •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移動,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冷?
    我們先來理解太陽直射點地球在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公轉一周就是一地球年。地球有一個假想出的軸,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地軸和赤道面垂直,但是和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上才會出現一年四季的變化。如果地軸是垂直於公轉軌道面,那麼太陽直射點就會全年地保持在赤道上移動。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
    水星作為離太陽最近的類地行星,其體積和質量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
  • 地球為什麼離太陽越近越冷, 越遠卻越熱? 人類可以登陸太陽的原因
    冬至日,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此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冬至日前後,往往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呢?
  • 為什麼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科學家解答:大氣升溫需要時間
    圖解: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答: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是因為大氣升溫要花費一點時間。就像即使太陽在一天中正午最高,但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是在下午3點左右。圖解: 2017年6月夏至期間的地球我們用四季的原因是地軸在微微地傾斜所以北半球的十二月是遠離了太陽,南半球是朝向了太陽。因此,北半球的冬天是南半球的夏天。
  • 1月2日是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是一年中最近的
    2021-01-03 11:46:38 來源: 環球網資訊 舉報   美國宇航局最近談到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
  • 冬至之後,太陽就向北半球回歸,為什麼天氣還會繼續變冷?
    我們對天氣冷暖的判斷,其實就是對氣溫高低的感知,氣溫的高低則是由空氣中所蘊含的熱量來決定的。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都是來自於太陽,空氣中的熱量當然也來自於此,我們可以得出,對於地球上的某片固定區域來講,它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越弱,天氣就越冷。相對地球而言,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主要有兩個因素,那就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以及太陽光的入射角度。
  • 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什麼不是同一天?
    有趣問題:我住在北半球的中國,我注意到一年中冬至日的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並不是一年中日落最早的一天。那一天大約是12月10日,照此推算,12月10日以後太陽每天都會更晚落下,但是此時還沒到白晝時間最短的冬至日(12月21日)。
  • 地球近日點比遠日點離太陽近500萬千米,為什麼我們卻是冬天?
    ,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稱為「恆星日」;另一種是地球的公轉運動,也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做繞轉運動,每轉一圈就是一年,時間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稱為「恆星年」。,不過這個質量中心離太陽中心很近,我們也可以近似看成地球就是圍繞太陽中心轉動。
  • 2019年夏至是幾點幾分 6月21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
    2019年夏至是哪天幾月幾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2019年夏至時間。
  • 和地球離太陽的遠近有關係嗎?
    地球人幾乎都知道,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公轉一周為一年,然而,地球圍繞著太陽轉的軌道並不是看上去的正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太陽的位置就在橢圓形的一個焦點上 那由於這個焦點和橢圓形的中心點並不是一個點,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會出現遠近之分。
  • 2020年6月8日廣州全年日出最早 5時15分19秒天亮
    據介紹,下周一(6月8日)廣州將迎來全年最早日出,日出時間為5時40分29秒,比今年全年最遲日出(1月16日)提前了1小時29分50秒。如果天色晴朗,在廣州全年最早日出的那天,市民可早起感受一下早早就天亮是什麼感覺。
  • 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 到達火星是幾月幾號
    2020年7月23日,在今天有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咱們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這也是咱們航天領域的一次裡程碑,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西伯利亞遭遇史上最熱6月 氣候變暖導致火災數量增加
    7月7日,據新聞媒體,來源於哥白尼空氣檢測服務項目的數據信息顯示信息,西伯利亞經歷了有紀錄至今的最熱的6月,比近幾十年的當期平均氣溫高於5℃。6月席捲全部俄羅斯地域的山火估算釋放出來了5900萬噸級二氧化碳,比同期相比多六百萬噸,為18年來最大。  由此前報導,俄羅斯北邊偏遠小鎮希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而該市8月的平均溫度為19.9℃,遠遠地超過並擺脫了北極點內最高溫記錄。
  • 地球7日過「遠日點」:全年距太陽最遠,太陽視直徑最小
    新華社天津7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7月7日1時,地球運行到「遠日點」,這是一年中地球距離太陽最遠的時刻,這時,太陽視直徑為全年最小。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按照「克卜勒定律」,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一個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因此在軌道上有「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分。
  • 140年來最熱的6月 專家:與氣候變化有關
    如果上個月你覺得很熱,西瓜冰棍空調電扇齊上陣,實在不行家裡蹲!那你不是一個人在與熱戰鬥!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再創新低。
  • 北半球到了5月還在下大雪,今年你得備件厚冬裝
    氣象學家表示,今年5月,北半球異常寒冷和多雪天氣,是由極地渦旋減弱引發。極地渦旋,是一種冷空氣的環流運動。最新《北極報告卡》顯示,格陵蘭島的冰蓋每年損失2670億噸2019年3月,北極海冰覆蓋最大面積為1478萬平方公裡,比往年平均值低了5.9%。2019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最小面積為415萬平方公裡,比往年平均值低了33%。科學家們認為,冰川、海冰融化,會導致深色的陸地和海洋暴露,從而吸收更多太陽熱力,加劇氣溫上升,加速冰川、海冰融化,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 2017年6月天象奇觀有哪些?6月最浪漫天象時間表一覽
    土星衝日2017年6月天象奇觀有哪些?6月最浪漫天象時間表一覽  天文專家介紹,6月的蒼穹將上演「金星西大距」「土星衝日」「白羊座流星雨」「六月牧夫座流星雨」等天象。今年6月是觀測金星和土星的較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