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陽,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了,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它

2021-01-19 科普大世界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對我們眨眼睛,那麼哪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呢?除了月亮這個星球之外,就是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星這幾大行星了,恆星之中,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當然它不能算夜空中的星星,那麼夜空中的恆星哪個距離我們最近呢?是最亮的天狼星嗎?不是的!天狼星距離我們大約8.6光年,而有一顆恆星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它就是比鄰星。

比鄰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離太陽只有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裡,但是我們只用肉眼卻看不見它,要知道,人類肉眼可見的恆星大部分都在半徑3000光年以內,最遠可見的恆星則遠在一萬光年之外,在北半球星空的仙后座裡,有一顆亮度約為4.5等的星星,名叫仙后座ρ,它距離我們大約有11650光年,是比較容易看見的遙遠恆星,而在這個星座裡還有一顆名叫V762的變星,亮度為5.8等,距離地球16300光年,被認為是肉眼可見最遠的恆星。

比鄰星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為什麼我們卻看不到呢?這首先是因為它個頭太小了,它是一顆紅矮星,直徑大約是太陽的1,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質量也大約是太陽的18,或者木星的150倍。算是人類發現的最小的恆星之一了,因為恆星的最小質量需要達到木星的80倍,我們的太陽是木星的千餘倍,比它大得多。

因為個頭太小,比鄰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也沒有巨型恆星劇烈,所以發出的光也不強,它的視星等是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即便在觀測條件最好的時候,人的眼睛能看到的也只是6.5等星,城市的夜空,晴朗的夜晚,人的眼睛看到的星等也大概只是4等左右。所以是根本看不到的,天文學家們甚至認為,即使從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觀測比鄰星,它也只是是4.5等星,所以即便居住在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系中,距離比鄰星較遠的話,也是不容易看到它的。

比鄰星是南門二恆星系統三顆恆星中的一顆,因為南門二是個三合星,其中最大的南門二A星比太陽質量還大,是這三顆恆星中發出的光最亮的,也是我們夜空可見的恆星中第三亮的恆星,南門二B星和太陽差不多,這兩顆恆星形成了南門二恆星系統的中心,比鄰星就環繞著它們運轉,公轉一圈大約需要兩萬年。因為南門二A星和B星比較亮,比鄰星基本上淹沒在了它們的光輝中,直到1915年,它才由當時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聯合天文臺任主管的羅伯特·因尼斯發現。

相關焦點

  •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假如它靠近太陽會發生什麼?
    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有一顆太陽和八大行星,然而中國民間流傳著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情節真的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嗎?太陽系以前是什麼樣子的呢?有一種科學假說似乎可以解釋現在看到的現象——從前,有一顆流浪的恆星,它曾經離太陽很近,甚至「蹭「到了太陽系的邊緣,摧毀了幾顆行星、彗星或者小行星,它的引力作用影響了整個太陽系,幾乎重塑了太陽系的格局。不過這還只是個假說,要證明太陽系是否有過這樣一段經歷,科學家還需要搜尋更多的證據。
  • 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太陽在它面前猶如沙粒,竟是太陽的50億倍!
    在無邊無際的星空中,我們總能看到各種星星。他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體積與質量!但是,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中,都覺得太陽是最大的!其實不然,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的恆星以及行星。我們太陽的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星球,直徑大約是139.2萬公裡。
  • 距離地球最近的十大恆星排行榜揭曉!太陽排名首位!
    眾所周知,宇宙中幾乎有無數的恆星,我們現在所探索到恆星,也只是最少的一部分,除了太陽以外的恆星離地球還有很遠的地方。
  •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旁有類地行星!
    儘管這個距離我們的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要近得多得多(只有後者的12%),但由於比鄰星本身是顆紅矮星,質量為太陽的0.123倍,光度僅為太陽的1.55‰,表面溫度2800K,這使得行星比鄰星b仍然處於所謂的「宜居帶」,擁有允許液態水存在的適宜溫度。然而這個距離上會遭受來自恆星非常強烈的紫外線和X射線的照射,相比於地球空間環境可能更為惡劣。
  • 哪一顆恆星距太陽最近?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它坐落於星系的中心,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依靠本身強大的質量帶來的引力,牢牢束縛著八大行星,讓它們能夠穩定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可是說恆星就是像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的管理者,正是宇宙中有數不盡恆星的存在,才能夠有效管理一個個小星系,從而維護整個宇宙的穩定。
  • 我們熟悉的太陽,它到底是什麼顏色的?白色?紅色?還是?
    任何人問:「太陽是什麼顏色?」,都會得到一個顯而易見的回答:當然是黃色。但是真的準確嗎?請不要立馬出門驗證,裸眼直視太陽非常危險。從我們的視角來看,它確實有一點偏黃色,尤其是日出之後或者日落前不久,但是別被它欺騙了。如果你能夠在太空中翱翔,直視太陽而沒被亮瞎,你會發現太陽實際上是白色,而不是黃色。
  • 北極星出事了,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的運動模型
    這顆明亮的恆星,也被稱為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一個地標。它也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一種直徑和亮度都有規律地跳動的恆星。北極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更暗的姐妹,被稱為北極星B,我們可以從地球上觀察到它的旋轉。
  • 行星的體積可以超越恆星,但它的質量卻是有上限的
    人人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卻無法叫出一個小行星的名字,而至於衛星,除了月球以外,也幾乎少有提及。既如此,那我們就來說說恆星與行星,恆星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種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而行星,無論是氣態的還是巖質的,都不能發光發熱。恆星之所以能夠發光發熱,是因為恆星內部無時無刻都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反應。而行星則是一片安詳,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居住在行星之上。
  • 十大鮮為人知的恆星真相:太陽是綠色的
    這是夏季大三角中和牛郎織女一起構成夏季大三角的明亮恆星。天津四太亮了,整個北半球基本都可以看到,事實上幾乎是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還有一顆恆星,那就是海山二(船底座η)。它的距離比天津四還要遠上兩倍以上。但是這顆恆星非常暗淡,因此不太受到人們的關注。
  • 如果我們以光速從太陽出發,什麼時候才能走出這個浩大的宇宙?
    但相當於如此大的宇宙來說,它其實慢得像蝸牛!那麼,我們如果以光速從太陽出發,會有什麼樣的奇妙景象呢?我們能走出宇宙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我們從太陽以光速出發,1分20秒之後,就會看到我們人類的一個探測器,它就是帕克,帕克於2018年8月發射,是目前為止距離太陽最近的東西,離太陽只有1867萬公裡,到了2024年,它將到達距太陽更近的地方,那時候它與太陽的距離將只有616萬公裡。
  • 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前的太陽
    在確定與恆星或星系的距離時,天文學家也做同樣的事情,但他們不是依靠他們駕駛或行走的速度,而是使用一束光作為參考。為什麼要用光來測宇宙的距離?首先,光很方便。在整個宇宙中,所有光以完全相同的速度傳播:每小時約6.7億英裡。我們通常不會想到光在任何地方穿梭,因為當我們輕輕一按燈開關時 - 就在那裡!我們不必等待房間點亮。它瞬間發生。除了它不是瞬間的,只是瘋狂的快。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銀河系已知最小恆星在距離我們600光年之外的地方,存在著一顆銀河系中最小的恆星——EBLM J0555-57Ab。
  • 《宇宙時空之旅》:我們的太陽
    佩恩對安妮·坎農恆星光譜研究的解讀,讓我們可以看到恆星的生命故事,並在恆星火光熊熊的死亡過程中,追溯恆星生命之初的故事。恆星有很多種類,有些跟太陽一樣明亮,有些則是星光黯淡。最大的恆星比最小的恆星大一千萬倍。有些恆星老到讓人無法想像超過一百億歲,有些恆星則是剛剛誕生。星光是恆星核心的原子核融合產物,恆星是成群誕生的,由氣體還有星際雲的塵埃形成。
  • 人類觀測到目前最大的恆星,相比之下太陽很渺小!顛覆我們的認知
    當我們在夏日的夜晚仰望夜空時,就會看到漫天的繁星無比耀眼,感嘆宇宙的浩瀚,同時也不由得嘆息我們人類自身與茫茫宇宙相比之下的渺小。自從我們人類有史以來對於宇宙、星空就有了非常好奇的嚮往了,人類就是從不斷地探索中迎來發展的,在當今人類科技巔峰狀態下,我們要想迎來下一次的飛躍,探索宇宙十分必要。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誰?它能夠裝下45億個太陽,是超級巨無霸
    如果沒有反射恆星光的天體,天文望遠鏡就很難發現,除非它本身能夠發出非常強烈的電磁波,才能夠被射電望遠鏡探測到。所以,在宇宙中,我們經常能夠觀測發現的基本都是恆星,它們是宇宙中最亮麗的存在,如果沒有這些發光發熱的恆星存在,天文望遠鏡基本就是一個瞎子。
  • 我們太陽的未來仍然是個謎,當它死亡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大概在45億到55億年間,當它耗盡本身的氫和氧的時候,它將進入紅矮星分支階段(RGB),那時候太陽的大小將擴大到現在的好幾倍,甚至可能消費地球。然後,當太陽到達生命周期的盡頭,人們相信它會吹走自己的外層,成為一顆白矮星。天文學家還不確定這將如何發生,以及我們的太陽是否最終會成為行星狀星雲(就像我們宇宙中的大多數其他恆星一樣)。
  • 如果我們的太陽死亡,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哈勃發來了預言圖片
    我們太陽的命運僅僅由其質量決定,以至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未來。圖片來源:life.china 若無計可施,我們能確信,太陽的演化將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世界末日。早在我們到達紅巨星階段之前,恆星的演化將導致太陽光度顯著增加,足以使地球上的海洋沸騰,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終將滅絕的肯定包括人類。(OLIVERBEATSON維基共享 / 公共區)太陽太小而不能成為超新星,但它的質量仍然足夠大,當其核心的氫耗盡時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
  • 體積是太陽100億倍,地球1.3億億倍!宇宙最大恆星大到什麼程度?
    我們在研究恆星的時候,會根據恆星的光譜類型將恆星分為以上7種類型,而我們的太陽屬於G級恆星,所以相對於宇宙中其他類型的恆星來說,太陽在主序星中不管是質量還是體積都是偏小的。所以在我們已知的恆星中比太陽體積大的恆星多了去了,可以這麼說只要是發藍光的恆星體積都比太陽大,例如天狼星A、獵戶座上那些看起來既藍又亮的恆星,他們都比太陽的體積、質量要大。但是宇宙中體積最大的恆星並不是那些最藍最亮的恆星,而是那些最藍最亮的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膨脹形成的紅超巨星。
  • 你真的了解我們頭頂的太陽嗎?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顆恆星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太陽統治著太陽系,也作出了它該有的貢獻,那就是成為了萬物之源,也是地球能夠孕育生命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太陽到底為什麼會發光呢?我們現在知道,太陽的主要組成元素就是氫和氦,其他的元素只佔了極少的一部分。
  • 被稱為「行星捕手」,它如何幫助我們找到新地球?
    但是它看起來是不是跟我們平時見到的行星系統有點不一樣?因為它圍繞的那顆恆星,不是像太陽這樣發光發熱的恆星,它是一顆脈衝星。這顆星會輻射出非常大的能量,但是這個能量對人類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且甚至會傷害我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