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太陽死亡,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哈勃發來了預言圖片

2020-12-12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太陽的命運僅僅由其質量決定,以至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未來。

圖片來源:life.china

若無計可施,我們能確信,太陽的演化將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世界末日。

早在我們到達紅巨星階段之前,恆星的演化將導致太陽光度顯著增加,足以使地球上的海洋沸騰,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終將滅絕的肯定包括人類。(OLIVERBEATSON維基共享 / 公共區)

太陽太小而不能成為超新星,但它的質量仍然足夠大,當其核心的氫耗盡時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

圖片來源:news.yesky

當太陽變成一顆真正的紅巨星時,地球有被吞噬或淹沒的可能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一定會被前所未有地烤得焦灼。

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到目前直徑的100多倍。(維基共享/ FSGREGS)

當太陽內部收縮和升溫時,外部將進行膨脹並變得稀薄和澄澈。

圖片來源:sohu

在諸如太陽的恆星生命即將結束時,它的外層開始向太空深處爆炸,形成了一個類似於蛋狀星雲的原行星狀星雲。

它的外層還沒有被恆星中央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來創造一個真正的行星狀星雲。(NASA和哈勃遺產團隊(STSCI / AURA),哈勃太空望遠鏡/ ACS)

內部的聚變反應會產生強烈的恆星風,它會輕柔地使恆星的外層遠去。

我們對八次爆炸星雲(NGC 3132)的形狀及形成並不完全了解。

圖中不同的顏色代表在不同溫度下輻射的氣體。

它內部似乎只有一顆恆星,我們能看到在星雲中心附近坍縮形成一顆白矮星。

(哈勃遺產團隊(STSCI/AURA/NASA))

單個恆星的外層經常以球形脫落,正如20%的行星狀星雲一樣。

圖片來源:duitang

圍繞著古老的巨型恆星的R螺旋結構是由於當它經歷AGB階段時,恆星的外層被風吹走,在那裡大量的中子(碳-13 +氦-4聚變)產生並被捕獲。

這個螺旋狀的結構可能是由於另一個大質量周期性地環繞著這顆垂死的恆星所形成的雙星伴星。(ALMA(ESO / NAOJ / NRAO) / M.MAERCKER ET AL)

雙星相伴的恆星常常會形成螺旋形或其他不對稱形狀。

圖片來源:mt.sohu

當我們的太陽耗盡燃料時,它將變成一個紅巨星,接著是一個行星狀星雲,中心是一顆白矮星。

例如貓眼星雲,它是經歷這種命運並形成視覺震撼的效果,它複雜、分層、不對稱的形狀隱約暗示著雙星伴星。(ASA、ESA、HEIC和哈勃遺產團隊(STSCI/AURA)感謝:R. CORRADI(西班牙艾薩克牛頓望遠鏡小組)和Z. TSVETANOV(美國宇航局)

但行星狀星雲最常見的形狀是具有兩個噴射端的雙極態。

圖片來源:bjp.

雙噴射星雲,如圖所示,是一例令人震驚的雙極星雲,它可能由一個快速旋轉的恆星產生的,或是一個死亡時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的恆星產生的。

我們仍在不懈探知,在遙遠的將來,當我們的太陽變成行星狀星雲時,它將會以何種形式出現。(ESA,哈勃和NASA,感謝:朱迪·施密特)

主流解釋是,由於許多恆星旋轉得很快,從而產生了大規模的磁場。

圖片來源:sohu

由於在星雲內部發現了大量的硫,因此它們被稱為「臭雞蛋星雲」,這是一個處於早期階段的行星狀星雲,在未來的幾個世紀中它有望變得更大。

被噴出的氣體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流動,速度約為100萬公裡/小時,幾乎為光速的0.1%。

(ESA/HUBBLE & NASA,感謝:JUDY SCHMIDT)

這些磁場加速了分布在瀕死恆星兩極外圍的鬆散粒子。

此圖所示是螞蟻星雲,也被稱為門澤爾3。

對於它存在的主流解釋是,這顆垂死的中央恆星正在旋轉,它的強大磁場被扭曲成糾纏在一起的形狀,就像義大利麵被一個巨大的叉子旋轉了很久。

帶電粒子與這些磁場線相互作用,升溫,發射輻射,然後被發射出去,消失在星際空間中。

(NASA、ESA和哈勃遺產團隊(STSCI/AURA);R. SAHAI(噴氣推進實驗室),B. BALICK(華盛頓大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了這一最壯觀的自然現象圖像。

圖片來源:baike.soso

氮、氫和氧在上面的行星狀星雲中被突出顯示,因其獨特的形狀而被稱為沙漏星雲。

分配的顏色清楚地顯示了各個元素的位置,相互獨立。(NASA / HST / WFPC2;R SAHAI和J TRAUGER (JPL)

通過給特定的元素和光譜賦予顏色,科學家們創造了這些壯觀的視覺盛宴。

該星雲的正式名稱為Hen 2-104,它似乎有兩個嵌套的沙漏狀結構,由雙星系統中一對旋轉的恆星形成。

這兩顆恆星由一顆老化的紅巨星和一顆燃燒的白矮星組成。

這張圖片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些光與星雲中的發光氣體相對應,其中紅色是硫,綠色是氫,橙色是氮,藍色是氧。(NASA, ESA, STSCI)

中性的冷氣體將在大約1萬年後被中央白矮星蒸發掉。

圖片來源:sohu

螺旋星雲在本質上可能是球形的,但經過詳細分析,發現它可能具有更複雜的結構。

通過繪製出它的三維結構,我們知道它的環狀外觀僅僅是我們觀察它的特定方向和時間的產物。

像這樣的星雲是短命的,直至消失只持續大約1萬年。(NASA, ESA, C.R. O 'DELL (VANDERBILT大學),M. MEIXNER, P. MCCULLOUGH, G. BACON(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在大約70億年後,我們太陽預期將以這種方式死亡。

這個行星狀星雲可能被稱為「蝴蝶星雲」,但實際上它是一顆垂死恆星在垂死掙扎時噴出的熾熱的、電離發光的氣體。

外部被這顆垂死恆星留下的熾熱白矮星照亮。

我們的太陽很可能在它的紅巨星——氦燃燒階段結束時遭遇類似的命運。(STSCI / NASA, ESA,和哈勃SM4 ERO團隊)

圖片來源:duitang

作者: medium/Ethan Siegel

F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了一顆黑矮星會怎樣?
    如果明天太陽陷入了黑暗,會發生什麼?如果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不再在接下來的50億年裡發出耀眼的光芒,而是變成黑暗而冰冷的殘跡——一顆黑矮星,那會怎麼樣呢?你認為人類會存在那麼久嗎?那我們換個問題:如果明天太陽熄滅了會怎樣?圖片來源:Forbes我希望你手頭有足夠的電池,因為整個太陽系都會陷入黑暗,你還得穿上幾件毛衣,因為天氣也會變冷很多。
  • 哈勃空間望遠鏡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服役30年細數它的偉大發現
    哈勃望遠鏡在2003年9月-2004年1月對這同一區域連續曝光113天,連續的曝光一點點積累了一張非常著名的外太空照片,哈勃超深空,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約130億年前的情況,在圖片中大約有1萬多星系的存在,可能是宇宙誕生之初的樣子,這張圖片也讓我們親眼看到了100多億年前的宇宙樣貌,對於星系和星團的研究有積極的意義。
  • 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可以堅持多久呢?
    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可以堅持多久呢?我們清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會來到窗子邊打開窗簾,等待著陽光的到來。尤其是冬天的時候,當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時,暖暖的很舒服。當然,在夏季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特別喜歡與陽光進行親密接觸,會選擇在海上衝浪,或者曬日光浴,可見陽光對我們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人類又會面臨怎樣的情況?太陽存在的特殊意義太陽作為太陽系中特殊的恆星,它所處的位置至關重要,周圍其他星體幾乎都要圍著它運轉。
  •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
    太陽是一種恆星,恆星有點像有生命的個體,也會有從出生,壯年到死亡的演化歷程。恆星肯定會「死亡」,但「死亡」的狀態不一定是黑洞。至於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要從一些基本概念講起。由於角動量守恆和潮汐作用,星雲會旋轉,並且越轉越快。物質的聚集和旋轉也會使溫度快速升高,這個高溫旋轉的氣體,就是原恆星。 原恆星會演化成什麼結果,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質量。對於恆星這種超超超…超大的物體,用千克,噸等單位衡量質量就顯得非常不方便了,習慣上用我們最熟悉的恆星——太陽作為質量單位,來度量天體的質量。
  • 我們太陽的未來仍然是個謎,當它死亡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大概在45億到55億年間,當它耗盡本身的氫和氧的時候,它將進入紅矮星分支階段(RGB),那時候太陽的大小將擴大到現在的好幾倍,甚至可能消費地球。然後,當太陽到達生命周期的盡頭,人們相信它會吹走自己的外層,成為一顆白矮星。天文學家還不確定這將如何發生,以及我們的太陽是否最終會成為行星狀星雲(就像我們宇宙中的大多數其他恆星一樣)。
  • 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30周年,歷年哈勃官方生日賀圖巡禮(上)
    可惜發射升空後才發現由於加工過程的失誤,它的焦點不對,成像相當模糊,在升空三年後,NASA科學家才修復了這個問題,人類終於擁有了一隻看向深空的眼睛,修復前後的效果見圖: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修復後,哈勃有了比較清晰的圖像,於是,在1995年5月,升空的四年後,哈勃發布了這張海王星圖片,1994年10月10日到11月2日拍攝的三張海王星圖片
  • 如果太陽在此時此刻變成了超新星,那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任何地域太陽質量8-10倍的東西(小於太陽實際質量的8-10倍)甚至在它死去時也無法擁有成為超新星終結者的資格。讓我們來假設太陽的爆炸(爆炸而非超新星爆炸)。太陽輻射和能量的釋放可能會引起一些問題,但仍然就「如果……」來講,我們還是以太陽爆炸為假設,地球不會被炸成酥脆,然後我們就消失了!
  • 參宿四神秘變暗,外星文明所致還是死亡前兆?哈勃揭示背後原因
    無論是在天文學界,還是在流行文化中,參宿四如此著名,因為它是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少數幾顆恆星之一,另外,參宿四也是目前科學家有望目睹其死亡過程的一個很好的目標,因此備受科學家關注。參宿四(Betelgeuse)距離地球大約640-730光年,是一顆處於生命末期的紅超巨星,亮度非常高,參宿四體積巨大,大約是太陽體積的700倍,如果把它和太陽調換位置,那麼,太陽系包括木星在內的所有行星都將被它的烈焰吞沒。參宿四是目前地球夜空中肉眼可見最亮的第9顆恆星,也是一個變星,其亮度會在一個420天的周期內不斷變化。
  •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愛因斯坦預言引人深思
    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各國的矛盾也在逐漸積深,很多人都在擔心戰爭將會再一次降臨,那麼以現在科技的先進程度,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愛因斯坦預言引人深思。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愛因斯坦早有預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是用石頭,這句話能夠明顯表現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所造成的破壞足以毀滅世界,若尚有人類倖存,那麼被毀壞的人類文明獎回歸到原始。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我們知道,太陽在其壯年時期不斷地向外釋放能量,隨著能量的減少,其引力也會隨之降低,於是太陽的體積會不斷變大,當體積大到引力無法Hold住的時候,其外圍的一些物質就會離他而去進入宇宙變成星雲,而太陽中心的部分這個時候就會變成一個紅巨星。
  • 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是否成立?其中又會有什麼奧秘呢?
    當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時,在太陽系裡的內行星、矮行星、氣體行星和小行星會發生什麼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正在建立一個模型來模擬當我們的太陽失去質量,猛烈的變成一顆電子退化的恆星時,我們的太陽系會如何演化。約翰·德布斯博士(John Debes)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暗示。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難以置信的是,如果沒有哈勃空間望遠鏡,將近一半的人從來都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航天飛船載著昂貴的設備從甘迺迪空間中心發射,第二天,航天飛船上的五名太空人將哈勃這架校車大小的天文臺部署在低地軌道上。自此之後的30年,哈勃幫助我們重新定義宇宙,解決了困擾天文學家數十年的難題,並且發現了沒人想像過的新奧秘。
  • 新的重大發現:太陽的死亡或與以往不同,這讓科學家感到驚訝!
    在距離我們10000光年外的半人馬座,一個被稱為NGC 5307的行星星雲,星雲是像我們太陽這樣的恆星遺蹟,當它壽終正寢時的稱呼。這張由哈勃望遠鏡拍攝NGC 5307的照片不止是讓我們想知道這顆恆星的過去,同時也會引起你對未來太陽的深思。
  • 耗盡燃料後的太陽會變成什麼樣子?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的破碎殘骸,這是一顆像我們的太陽一樣的恆星燒盡的餘燼。如果團隊的計算正確,軌道物體可能是一個小行星的鐵芯,其外層被白矮星的巨大引力撕掉。雖然天文學家已經知道銀河系中的數千個外行星,但他們很難看到比地球小得多的東西。這個新物體是最小的,比行星還小的。
  • 變為白矮星會不會是我們的太陽將來的命運?
    這顆系外行星——白矮星可能預示著我們太陽系的終結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恆星系統可能預示我們自己的命運的證據。在超新星中,當恆星還沒有足夠大到終結它們的生命而變老時,它們會變成紅巨星,最後排出它們的外層物質。這就留下一具熾熱的恆星屍體——被稱為白矮星,它的重量略小於太陽,但是只有半徑的一小部分。這也將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的命運。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太陽系會是什麼樣子?
  • 其實太陽並不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樣子,它的神秘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在宇宙的眾多天體中,太陽是最引人注目的。人們雖然同太陽幾乎天天見面,但由於它刺眼的光芒,人們也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目。那麼,太陽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太陽離我們有多遠?這樣說吧,如果我們乘坐時速超過2000千米/小時的超音速飛機飛向太陽,那麼也需要8年半的時間才能抵達。目前已知的速度,宇宙的第一速度光速,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從太陽射向地球也需要大概8分20秒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站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所看到的陽光都是8分20秒之前的景象。
  • 生日快樂,哈勃!
    作為一名見證了人類天文學黃金時期的老將,這次生日也有可能是它在服役期間剩下為數不多的生日之一。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時間的起點,與這名老將一同回顧這三十年間人類天文探索中的輝煌吧。
  • 如果太陽明天就爆炸了,會發生什麼?後果讓人不堪設想
    太陽已經有45億歲了,但根據預測,它還能存在大約50億年,在那之後,太陽會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然後它會收縮成一顆白矮星,一顆垂死的恆星,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裡冷卻下來。當然,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都已經離開很久了,但是,你能想像看到太陽在你眼前爆炸是什麼感覺嗎?
  •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地球上有71%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但是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一個設想?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要是將海洋中的水抽乾,不可避免的就是一個死字,到底是什麼死法,接下來就和我了解一下吧,關於這個猜想,科學家也曾做過有關的實驗,如果海洋中的水都被抽乾了,地球就會呈現出一個外表坑坑窪窪,不規律的土豆形球體。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變成什麼樣,人類將何去何從?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變成什麼樣,人類將何去何從?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8分鐘,所以在太陽消失的8分鐘後,地球將失去太陽光,陷入黑暗,人類只能用電能照明或者生火。沒有了太陽光的反射,月亮也會消失在黑暗中,我們看到的只會是一個冰冷孤寂被黑暗籠罩的宇宙,偶爾可以看見很遠處的恆星。太陽消失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同時也會消失,地球將會以每秒29公裡的速度進入太空,很可能與其他星球發生碰撞,導致地球從此泯滅或發生不可預知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