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陽的未來仍然是個謎,當它死亡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2020-12-12 天文在線

你能想像,幾十億年後,我們的太陽將成為行星狀星雲嗎?

太陽的生命周期始於46億年前。大概在45億到55億年間,當它耗盡本身的氫和氧的時候,它將進入紅矮星分支階段(RGB),那時候太陽的大小將擴大到現在的好幾倍,甚至可能消費地球。然後,當太陽到達生命周期的盡頭,人們相信它會吹走自己的外層,成為一顆白矮星。

天文學家還不確定這將如何發生,以及我們的太陽是否最終會成為行星狀星雲(就像我們宇宙中的大多數其他恆星一樣)。不過,多虧了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的最新研究。現在,我們知道:太陽會以這種形式結束其生命周期——變成一個由發光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環,我們稱之為行星星雲。

他們的研究,題為「行星星雲光度函數的神秘年齡不變性」,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上。這項研究由波蘭哥白尼大學天體物理學家Krzysztof Gesicki領導,其中包括曼徹斯特大學教授Albert Zijlstra和M Miller Bertolami,以及阿根廷天文學家Instituto de Astrofísica de La Plata。

圖解:太陽狀恆星的生命周期,從誕生(左側)到幾十億年後演化為紅巨星(右側)。信用證:ESO/M.Kornmesser

大約90%的恆星最終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這可以追溯到它們在紅巨星和白矮星之間所經歷的轉變。然而,科學家們先前並不確定我們的太陽是否會沿著同樣的路徑發展,因為人們認為它的質量不足以形成一個可見的行星狀星雲。為了確定情況是否如此,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的恆星數據模型,可以預測恆星的生命周期。

被他們稱之為行星星雲光度函數(PNLF)的這個模型,是用來預測不同質量和不同年齡的恆星所射出的包絡線的亮度。他們發現我們的太陽質量足夠大,最終能夠形成一個微弱的星雲。正如齊爾斯特拉教授在曼徹斯特大學新聞稿中所解釋的:

「當一顆恆星即將死亡時,它會向太空噴射大量氣體和塵埃,稱為它的外殼。

這個外殼可以達到恆星質量的一半。這揭示了恆星的核心。當恆星的生命到達這個時期時,它正在耗盡燃料,它在最終死亡前關閉。只有到那時,熾熱的核心才會使噴射出來的外殼持續發光約10000年,這在天文學上是一個短暫的時期。這就是行星星雲可見的原因。有些是如此明亮,以至於可以在間隔數千萬光年的極其遙遠的地方看到它們,而在那裡,恆星本身因為非常微弱而看不見。」

這個模型也解決了天文學中一個長久以來的謎團,這就是為什麼遙遠星系中最明亮的星雲看起來總是一樣亮的。大約在25年前,天文學家開始觀察到這一點,並且他們發現可以通過研究最明亮的行星狀星雲來衡量與其他星系的距離(理論上)。然而,Gesicki和他的同事創建的模型與這一理論相矛盾。

圖解:四個不同的行星狀星雲。

簡而言之,行星狀星雲的光度並不像之前所設想的那樣,是由恆星產生的。Zijlstra教授說:「相比較年輕的、大質量的恆星,年長的、小質量的恆星更能形成微弱的行星狀星雲。」這已經成為過去25年衝突的根源。數據顯示,你可以從像太陽這樣的小質量恆星得到明亮的行星狀星雲,但模型說這是不可能的,任何小於太陽質量兩倍的東西都會使行星狀星雲變得太暗而看不見。

從本質上講,新的模型表明,恆星拋射其外殼後,其升溫速度將是舊模型所示的3倍,這使得小質量恆星更容易形成明亮的行星狀星雲。新的模型還表明,對於小質量恆星來說,太陽幾乎正處於一個較低的截止點,它仍然會產生一個可見但很微弱的行星狀星雲。Zijlstra教授補充道,比太陽更小的任何恆星都不會產生星云:

「我們發現,其質量小於太陽質量1.1倍的恆星會產生較暗的星雲,其質量大於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會產生較亮的星雲,但對其他恆星來說,預測的亮度非常接近觀測到的亮度。25年後,問題終於解決了!」

最後,這項研究和研究小組製作的模型對天文學家存在一些真正有益的啟示。他們不僅用科學的信心來表示我們的太陽將在何時死亡(這是第一次),他們還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診斷工具,用於確定遙遠星系中的中齡恆星(幾十億年前)形成的歷史。

知道這些總是好的:數十億年後,當我們的太陽真的到了壽命的盡頭,無論我們的後代是怎樣的,他們都將能夠欣賞到它——即使他們跨越了遙遠的太空。

太陽並非第一代恆星,以前的恆星都去了哪裡?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universetoday-言雨非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果明天太陽爆炸的話!將會發生什麼?
    那顆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是一顆超熱的等離子體球,它為我們提供了熱量和能量,以及那令人熟悉的顏色。好吧,其實它還是個定時炸彈。當然,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都會遠走高飛離開這裡,但是儘管如此,你能想像得到太陽在你眼前爆炸是一種什麼樣感覺嗎?那時我們會以超新星的名字來命名它,你可能會認為太陽爆炸將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見過最壯觀的焰火表演。但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什麼都看不到。
  • 如果我們的太陽死亡,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哈勃發來了預言圖片
    我們太陽的命運僅僅由其質量決定,以至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未來。圖片來源:life.china 若無計可施,我們能確信,太陽的演化將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世界末日。早在我們到達紅巨星階段之前,恆星的演化將導致太陽光度顯著增加,足以使地球上的海洋沸騰,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終將滅絕的肯定包括人類。(OLIVERBEATSON維基共享 / 公共區)太陽太小而不能成為超新星,但它的質量仍然足夠大,當其核心的氫耗盡時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
  • 太陽,我們真的了解它嗎?它究竟什麼時候升起和落下呢?
    我們可能不完全理解觀測天文學中最易理解的情況之一:太陽究竟什麼時候升起?這件事情看上去再簡單不過了,以至於我們很少去談論它。每天早晨,太陽從東邊以每小時1000英裡(每小時1600公裡)的速度從東邊升起(如果你在赤道上),而且這樣的日出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成千上萬的早晨出現。如果你認為你一生之中有什麼能夠每天數的,那就是日出。
  • 如果太陽明天就爆炸了,會發生什麼?後果讓人不堪設想
    太陽已經有45億歲了,但根據預測,它還能存在大約50億年,在那之後,太陽會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然後它會收縮成一顆白矮星,一顆垂死的恆星,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裡冷卻下來。當然,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都已經離開很久了,但是,你能想像看到太陽在你眼前爆炸是什麼感覺嗎?
  • 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是否成立?其中又會有什麼奧秘呢?
    當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時,在太陽系裡的內行星、矮行星、氣體行星和小行星會發生什麼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正在建立一個模型來模擬當我們的太陽失去質量,猛烈的變成一顆電子退化的恆星時,我們的太陽系會如何演化。約翰·德布斯博士(John Debes)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暗示。
  • 太陽是前代恆星死亡後產生的,那前恆星的殘骸呢?這種死亡無殘骸
    超新星爆發代表著恆星主序星階段的結束,因此可以成為一種死亡,天文學上通常也是這麼稱呼的,然而超新星爆發之後,又生成了新的天體,即中子星或者黑洞,因此超新星爆發也是中子星或者黑洞的新生,同時它產生的大量星雲也會促進其他恆星的誕生,再如la型超新星爆發,整個星體都會爆炸後散作星雲,這都為其他恆星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 當太陽與一個和它一樣大的冰球發生碰撞時,將會發生什麼?
    太陽像個大火球,這是我們從小就一直有在用的比喻。太陽真的是火球嗎?如果往太陽裡倒足夠多的水,能不能把它澆滅呢?如果一個太陽般大小的冰球與太陽發生碰撞,將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然而事實是撞擊太陽可能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燃料,使它的亮度增大,更加耀眼而已。
  • 如果太陽在此時此刻變成了超新星,那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任何地域太陽質量8-10倍的東西(小於太陽實際質量的8-10倍)甚至在它死去時也無法擁有成為超新星終結者的資格。讓我們來假設太陽的爆炸(爆炸而非超新星爆炸)。太陽輻射和能量的釋放可能會引起一些問題,但仍然就「如果……」來講,我們還是以太陽爆炸為假設,地球不會被炸成酥脆,然後我們就消失了!
  •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假如它靠近太陽會發生什麼?
    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有一顆太陽和八大行星,然而中國民間流傳著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情節真的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嗎?太陽系以前是什麼樣子的呢?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發現了許多出人意料的現象,比如,有些矮行星不按尋常軌道運行,幽靈般的第九大行星至今沒有現身……科學家為了解釋現在看到的這些奇異現象,也十分想了解太陽系在很早以前都經歷了什麼。
  • 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可以堅持多久呢?
    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可以堅持多久呢?我們清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會來到窗子邊打開窗簾,等待著陽光的到來。尤其是冬天的時候,當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時,暖暖的很舒服。當然,在夏季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特別喜歡與陽光進行親密接觸,會選擇在海上衝浪,或者曬日光浴,可見陽光對我們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一旦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人類又會面臨怎樣的情況?太陽存在的特殊意義太陽作為太陽系中特殊的恆星,它所處的位置至關重要,周圍其他星體幾乎都要圍著它運轉。
  • 經紀人:拉扎羅仍然關注著國米,讓我們看看未來會發生什麼
    同時,馬克斯-哈格邁爾還談到了關於拉扎羅的未來等問題。關於拉扎羅在對陣勒沃庫森時的驚世進球馬克斯-哈格邁爾說:「比賽結束後,我們一如往常地交談。拉扎羅對自己的進球非常開心,但對結果卻不滿意。現在的他有點肌肉受傷,已經回到了國家隊。他將為下一場聯賽和歐洲冠軍聯賽做好充分的準備。」
  • 氦閃是什麼?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太陽發生了氦閃地球會怎樣?
    氦閃是什麼?氦閃是一種強烈的天體活動,主要發生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末期。那麼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在氦元素被點燃的一瞬間,氦閃便會發生了。氦閃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天體活動,所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對氦閃釋放的能量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以太陽為例,太陽是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
  • 當太陽寂滅時候,8分鐘後我們才能看見,你知道它的真正意義嗎?
    當我們去看太陽的時候,你一定不知道,你所看見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那麼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呢,其實不僅如此,夜晚你看見滿天繁星,是130億年前的情形,可是要知道我們一直去尋找宇宙起源,按照我們所看見的,眼前宇宙應該是剛剛形成不久之後的樣子,那麼現在的宇宙是什麼樣子,遺憾的告訴你,它們現在在920
  • 太陽成為紅巨星的時候,會不斷吞噬內行星,地球和人類怎麼辦?
    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對太陽的了解極其少,並不知道太陽有多大,它的本質是什麼。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的時候,很快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同時我們也對太陽有了更多的認知。我們現在都知道太陽其實就是一顆恆星,是銀河係數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員。
  • 如果太陽熄滅了會怎樣?其結局很糟,可為何要做出這樣的假設呢?
    如果太陽突然停止照耀了,會發生什麼呢?一切都會變很糟糕嗎?還是我們能夠在這樣的災難中存活下來?最後的光子將從熄滅的太陽飛向地球。8分鐘後,天空將突然變暗,整個地球將陷入永恆的黑夜之中。在這時,人類正在試圖弄清楚這到底發生了什麼?有大量的電力和供水被中斷,地表溫度將下降到(+5)-(+7)攝氏度,而在極地地區,它將下降多達15-20攝氏度。災難發生後的一周此時,天空仍是黑暗的,而且地球上的平均溫度將下降到零下17攝氏度。由於缺乏光和熱,所以大多數植物都會死亡,動物的日常活動也會發生明顯變化。海洋表面開始凝結成冰層。
  • 科學家預言未來地球走向,6個自然災難或發生,人類能否抵禦?
    大自然是恐怖的存在,任何生物對它保持敬畏之心,它的一舉一動都足以讓生物們從地球上消失,在今年我們體會到大自然的恐怖之處,同時首次感覺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由於科技的進步,任何災難的出現都能提前預料,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6個地球上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自然災害。
  • 如果將與太陽質量相同的水,澆到太陽上去,會發生什麼?
    如果將與太陽質量相同的水,澆到太陽上去,會發生什麼?太陽的照射,對於地球上面的所有生物來說,都是必需的,而自古以來,太陽在人類的故事當中,就處於比較神聖的地位,在各類的神話故事當中,太陽也處於神的位置。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 如果木星餵給太陽?接下來太陽系會發生什麼,地球還能繼續存活?
    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它正瀕臨崩潰。它會吞噬太陽系的所有行星,讓我們把時光倒流回到太陽沒有膨脹之前,那麼有什麼辦法能阻止太陽膨脹?人類有什麼辦法生存嗎?想要阻止太陽膨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往裡面。添加氫氣,而恰好木星就是一個充滿氫氣的大星球,將木星投入太陽能否延長或阻止太陽膨脹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假設首先,木星氫氣含量高達百分之九十,這使得它成為一個巨大的燃料球,就像我們看影視劇一樣一點就炸,即使它只有太陽質量的百分之零點零一。但產生的燃料仍然非常充足。宇宙中還真有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在吸取另一顆氣態行星的系統。
  • 當九星連珠、或五星連珠出現的時候,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當九星連珠、或五星連珠出現的時候,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你必須要知道!